工厂设计基础知识概述_第1页
工厂设计基础知识概述_第2页
工厂设计基础知识概述_第3页
工厂设计基础知识概述_第4页
工厂设计基础知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是指固定资产的建筑、安装和添置

基本建设程序: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

第一节基本建设程序内容

第二节项目提议书

项目提议书内容

1.项目建设目口勺和意义,即项目提出FI勺背景和根据,投资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

2.产品需求初步预测:

3.产品方案和拟建规模;

4.工艺技术方案(原料路线、生产措施和技术来源);

5.资源、重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

6.建厂条件和厂址初步方案:

7.环境保护;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估算:

9.项目实行规划设想: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口勺初步估算。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

1.概念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在工程技术、经济及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

的研究。

2.可行性研究的根据

(1)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及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

(2)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

(3)根据国家计划部门同意的项目提议书。

(4)根据可靠的地理、自然、气象、地质、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5)根据与项目有关口勺工程技术方面的原则、规范、指标等。

(6)根据国家公布的有关项目评价的有关参数。

3.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根据。

(2)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根据。

(3)作为与有关部门洽谈协议和协议的根据。

(4)是项目设计和项目实行的根据。

(5)制定技术方案和设备方窠的基础。

(6)作为安排基本建设计划和开展各项建设前期工作的参照。

4.可行性研究H勺环节

(1)筹划组织

(2)调查研究、获取资料

重要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经济研究,包括资源调查和市场调查,

(3)优化和选择方案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将项目各个不一样方面进行组合,设计出几种可供选择

的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4)详细研究

要对选出的最佳方案进行愈加详细的分析研究,复查和核算各项分析材料,以保证

最住方案确实是最住°

(5)编写可行性汇报

(6)筹集资金

5.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

(1)确定产品方案、生产规模及重要配套工种的规模:

(2)确定厂址与用地范围;

(3)确定采用口勺重要生产技术和措施:确定技术来源:提出重要生产设备选择意见:

(4)确定项目的构成:

(5)提供原料、燃料、动力等供需数据,作为办理对外协作的根据;

(6)估完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式:确定用款计划的提议,为赞金筹措提供

根据;

(7)测算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8)提出可靠的研究结论。对存在的I问题,提出改善和处理措施的提议;

(9)能满足编制初步设计的规定;

(10)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处理意见和提议。

6.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编制可行性研究汇报必须坚持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要实事求是。不能把可行性研

究当成一种目口勺,为了可行而研究,以它作为争投资,争项目,争计划的一种“通行证”。

7.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I)市场营销方面。其分析重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项目所需的投入资源能否保质、保量、

以合理H勺价格及时保证供应;另首先是项目日勺产品能否畅通地保证销售.

(2)技术方面。要根据项目目的,对于项目的规模、地点、时间安排、技术措施、资源需求

等做出计戈上它波及项目口勺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等资源的投入和项目的产出,是进行其

他方面分析的起点。

(3)组织管理方面。作为一种项目,必须有独立口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项目开展的成果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了负责这些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的质量,搞好组织管理方面H勺分析也是项目

准备工作的重要方面。

(4)社会与生态环境影响方面。与否有助于提高农民H勺收入水平,缩小贫富之间H勺差异:

与否能有效地发明就业机会:与否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否能改善生态环境,增进

经济可持续发展。

(5)财务方面。任何一种项目H勺开展,投资者首先并且最普遍关怀的问题是有无足够的资

金来保证完毕项目,并可以保证后来继续经营和保持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能给投资者们带来

多大的经济利益。这种从项目投资者的立场出发,围绕着参与者们H勺利益而进行的项目效益

分析,称之为财务分析。它是从投资者这一微观环境对项目进号的分析。

(6)经济方面。对于决策部门来说,更重要的还要考虑项目能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

出重大奉献。这种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与否能给国民经济带来利益的分析,

我们称之为国民经济分析。它是从国民经济的宏观环境对项目进行的分析。

8.可行性研究汇报的写作措施和内容

可行性研究汇报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文字汇报(封面、目录、正文)、附表、附图和附件。

可行性研究封面要突出项已执行单位、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及各自的负责人,以及

可行性研究负责人密格审杳单位,最终列出项目提议书的同意单位和同意文号.

正文背面是附录,附录包括附表、附件和附图。

附表有:①基本财务报表。包括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

财务外汇平衡表、国民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经济外汇流量表等。②辅助财务报表。包括固

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重要投入物和产出物使用价

格根据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兑表、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

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产品销售收入和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等。

附件包括:项目提议书同意文献、企业营业执照、银行承贷文献、财政配套承诺文献、水及

电供应文献、技术证明(如无公害生产等资源条件证书、专利证书、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等)、

征询机构资质证书、其他必要附件。

附图包括:①项目区位置图。②项目区现实状况图。③项目规划布局图。④其他

可行性汇报正文内容:

1)总论

(1)项目提出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2)研究工作根据的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I)当地及周围地区饲料需求状况预测;

(2)当地及周雨地区既有工厂生产能力和品种的调查:

(3)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定位与竞争能力;

(4)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1)城厂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

(2)交通运送及水、电、气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3)厂址比较选择意见。

5)方案设计

(1)确定项目构成范围、技术来源,重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比较,引进技术和设备的考

察论证。改、扩项目要阐明对原有设备运用状况;

(2)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估算:

(3)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送方式H勺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费治理H勺初步方案

环境保护对项目有•票否决权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实行进度安排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的预算;

(2)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

(3)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偿付方式:

10)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11)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政策、规划、计划、发展战略、开发建设项目(活动),也许对

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口勺作用及其导致日勺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R勺也许

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从经济、技术、管理、社会等各方面提出减缓、防止这些

影响的对策措施和措施

三、工程招标

1.招标定义:招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货品、工程或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规定,邀请众多

投标人参与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2.招标方式: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招标人通过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口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

3.招标代理: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置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开提供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

4.招标程序:

1)确定招标方式:

2)编制招标文献;

3)公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招标邀请函:

4)发售招标文献,对潜在投标人资格预审;

5)接受投标人标书;

6)在公告或邀请函中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开标;

7)由评标委员对投标文献评标;

8)根据评标原则及程序确定中标人:

9)向中标人发送中标告知书:

10)中标人与发标单位签订协议:

11)进行协议履行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投资较大或国家重点工程或本单位技术力量有限就

要请工程监理,专门全程监督项目执行过程。

第四节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重要包括:

1.项目设计的目的和根据;

2.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生产措施或工艺原则:

3.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原材料、燃料、动力、供水、运送等协作条件;

4.资源综合运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规定:

5.厂址与占地面积和都巾规划的美系:

6.防空、防宸等的规定:

7.建设工期与进度计划;

8.投资控制数;

9.劳动定员及组织管理制度;

10.经济效益.、资金来源、投资回收年限。

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投资预算精度规定在±20%以内

设计任务书的附件

I、原材料的供应和原料基地状况。

2、厂址地区日勺地形与地势、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和地凝等资料。

3、土地使用同意书及能源、交通等协议。

4、可行性研究汇报中有关预测经济效果I向资料和计算根据。

5、如引进国外H勺技术和设备,要附国家同意文献;如采用新工艺、新产品或新设备,则应

有鉴定书或试验汇报。

6,扩建工程要附有本厂总平面图及重要设备平衡图。

第五节初步设计阶段

一、扩大初步设计文献

扩大初步设计H勺设计文献应包括如下两部分内容:设计阐明书和阐明书的附图、附表。

其初步设计阐明书的内容

(-)设计根据

(I)文献,如计划任务书以及其他批文等。

(2)技术资料,如中试试验汇报、调查汇报等。

(二)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1)设计所遵照的详细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

(2)总括各专业的设计原则,如工艺路线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和材质选用、自控水平等原

则。

(三)产品方案

①产品名称和性质;②产品质量规格:③产品规模(吨/年);④副产品数量(吨/年);⑤

产品包装方式。

(四)生产措施和工艺流程

(I)生产措施。扼要阐明设计所采用的原料路线和工艺路线。

⑵原理。

(3)工艺流程

①工艺划分简图,用方块图表达。

②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和流程简述。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应表达出所有工艺设备、物料管线、

阀件、设备的辅助管路以及工艺和自控仪表图例、符号。

(五)车间(装置)构成和生产制度

⑴车间(装置)构成。

(2)生产制度,年工作日、操作班制,间歇或持续生产。

(六)原料、中间产品口勺重要技术规格

(1)原料、辅助原料H勺重要技术规格。

(2)中间产品及成品的重要技术规格。

I.物料计算

(1)物料计算的基础数据。

(2)物料计兜成果以物料平衡图表达,计量单位用小时(h)(持续操作)或每批投料量Kg

或M3(分批操作),采用的计量单位在一-种项目内要统一。

2.重要工艺设备的选型、计算和材料选择

(I)基础数据来源包括物料及热量计算数据、重要工程数据等。

(2)重要工艺设备的工艺计算按流程编号为序进行编写。

3.一般工艺设备以表格形式分类表达计算和选择成果。

工艺设备一览表按非定型工艺设备和定型工艺设备两类编制。

4.工艺用的水、蒸汽、冷冻用量。

(A)重要原料、动力消耗定额及消耗量

(九)生产控制分析

(十)仪表和自动控制

(十一)技术保安、防火及工业卫生

(十二)车间布置

(十三)公用工程

(十四)“三废”治理及综合运用

(十五)车间维修

(十六)土建

(十七)车间装置定员

(十八)工程概算竹(误差要精确在10%以内)。

(十九)技术经济

1.投资2.产品成本

(二十)存在问题及提议

(二十一)扩大初步设计中必要的附表及附图

附表:工艺设备一览表、自控仪表一览表、公用工程设备材料及

附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平面图及剖面图)、关键设备总图、建筑平面、

立面、剖面图

2.专家论证:组织业内专家组对初步设计在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进行审阅、论证,并提出修

改意见,以完善初步设计。

第六节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在扩大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完善流程图设计和车间布置设计,

进而完毕管道配置设计和设备、管路的保温及防腐设计。其中工艺专业方面H勺重要内容包括:

工艺图纸目录、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设备一览表、非定型设备制造图、设备安装图、

管道布置图、管架管件图、设备管口方位图、设备和管路保温及防腐设计等:非工艺专业方

面有十.建施工图、供水、供电、给排水、自控仪表线路安装图等。

二、施工图文献的编制

(一)施工图设计文献目录

编制各主项施工图设计时,应编写主项图纸总目录、非定型设备图纸目录和工艺图纸目录。

(二)工艺施工图设计文献

(1)工艺设计阐明。工艺设计阐明可根据需要按下列各项内容编写。

(2)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施工流程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应表达出所有工艺设备和物料

管路、阀件等,进出设备的辅助管线和工艺及自动仪表的图例、符号。

(3)辅助管路系统图。辅助笞路系统因应表达出系统H勺所有管路。一般在带控制点工艺流程

图左上方绘制,如辅助管路系统复杂时,可单独绘制。

(4)首页图。当某一种设计项目(装置)范围较大(如除重要生产厂房或构筑物外,附有生

活室、控制室、分析室或有较多的室外其他生产和辅助生产部分),设备布置和管路安装图

需分别绘制首页图。

(5)设备布置图。设备布置图包括平面图与剖面图,其内容应表达出所有工艺设备H勺安装位

置和安装标高,以及建筑物、构筑物、操作台等。

(6)设备一览表。根据设备订货分类的规定,分别作出非定型设备表、定型设备表等。

⑺管路布置图。管路布置图包括管路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其内容表达出所有管路、管件

和阀件及其在空间的位置,简朴的设备轮廓线及建、构筑物外形。

⑻配管设计模型。作模型设计时,可用配管设计模型替代管路布置图。

(9)管段图。管段图表达一段管道在空间的位置的图形,也叫做空视图或单线图。

(10)管架和非原则管件图。

(11)管段表。当绘制管段图时,可不单独绘制管段表,其对应内容可填入管段图的附表中去。

(12)管架表。

(13)综合材料表综合材料表应成如下三类材料进行编制。

(14)管口方位图。管口方位图应表达出所有管口、吊耳、支脚及地脚螺栓的方位,并标注管

口编号、管口和管径名称。对塔还要表达出地脚螺栓、吊柱、直爬梯和降液管位置。

第七节建设准备阶段

I.施工次序

1.征地拆迁

2.五通一平

3.选择施工单位

4.建造工程临时设施

5.办理工程动工手续

6.施工单位进场准备

2.施工根据

(I)施工图纸;(5)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验收规范;(6)定额检查;

(3)质量检查评估原则;(7)施工图预算;

(4)施工技术操作规程:(8)施工预算

3.生产准备:

(1)招收和培训人员:

(2)生产组织准备;

(3)生产技术准备;

(4)生产物资准备。

第八节竣工验收

I.竣工验收的范围:

新建、改建、扩建、迁建的项目在投产或使用前都要进行验收;

2.竣工验收的根据:

(1)多种技术设计文献:

(2)国家有关的验收规范或原则。

3.竣工验收的原则:

(1)生产和辅助设施已按设计规定建完,能满足生产规定:

(2)重要工艺设名已安装配套,经联动空我符合试车合格,构成生产线,形成生产能力,

可以生产出设计文献中规定的合格产品。

(3)生产准备工作能适应投产初期的需要。

4.竣工验收的组织:

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及复杂程度分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规模大则分两次,小则一

次验收完毕。

5.竣工验收汇报:

工业项目竣工验收汇报重要内容有:

(1)项目建设概况:(2)投资完毕状况;

(3)工程项目完毕状况:建筑工程、公用工程设备安装、生产设备安装及环境保护、安全、

消防、卫生等工程;

(4)工程设计、施工状况;(5)重要材料用量;

(6)生产准备及试车状况;(7)项目总的评价;

(8)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三同步(设计、施工、投产)”状况:(9)竣工图和档案

归档:

(10)外事工作状况:(11)遗留问题及处理措施:(12)经验和教训。

(13)附表及附件

a.竣工工程概况表;

b.验收清单及固定资产表:

c.移交设备、设施工具等清单:

d.移交竣工图和档案资料清:

c.库存结余设备、材料表;

f.重大事故一览表:

g.更大设计变更一览表:

h.设计质量评估表;

I.工程质量评估表:j

.关键设备质量评估表;

k.单项工程“交工验收书”;

1.三废治理、劳动保护、消防卫生状况表:

m.竣工决算汇报。

第二章厂址选择

第一节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一、厂址选择的重要性

二、厂址选择口勺一般原则

(一)自然条件

I、地理位置

2、地形、地势、地质

3、水文

4、气象

5、地震

(二)技术经济条件

I、原料供应与产品销售

2、能源供应

3、给排水

4、所选厂址应有足够的场地面积

5、节省用地

6、交通运送

7、企业协作与都市规划

第二节厂址选择的程序及规定

厂址选择的程序为

准备工作

现场勘查

编写汇报

厂址区域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要考察H勺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有自然方面的,尚有社会方面

的。经多点多面比较来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同当地械镇规划相结合,并符合工业布局;

(2)应选择水陆交通便利的地方,大型企业应考虑专用铁路或码头;

(3)所需面枳应由工厂规模和仓容量决定,并考虑与否留有发展余地。地形尽量方整:

(4)地形应尽量平坦,以减少工程量和费用。在江河沿岸时,厂内的标高应比最高水位高

出0.5米。地下水位最佳低于拟建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

(5)土壤的耐压力一般规定不低丁20吨/平方米;

(6)应考虑给水、排水和供电的以便性:

(7)应符合安全和卫生规定。在靠近居民区时应选在下风;

(8)不应选在易受淹、有地下矿藏和机场附近。

二、技术勘察

1.勘察内容:

(1)地形测量:详细测量面积并按I:500或I:1000绘制地形平面图、等高线、水塘、沟

渠、流沙块等。还应标明水、电道路等。

(2)地质勘察:对基础有一定规定的建筑物的地质进行勘察,有明土壤耐压力、土壤成分、

地层构造和底下水位高下等。

2.勘察H勺作用:

(1)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岫定重要建筑物的位置:

(2)估计土方工作量;

(3)确定建筑物基础H勺深度和处理措施;

(4)确定地坑、地槽、地下管道和下水道口勺深度;

(5)确定排水系统的优势方向:

(6)确定厂内铁路线、码头的位置;

(7)确定高压输电线路、水塔和给水系统线路。

第三节厂址方案选择基本措施

I.方案比较法

选择建厂地区最简朴日勺方式是:根据原材料来源地及重要市场的交通状况,提出几种可供选

择的厂区方案,并计算其运送、生产成本。

2.评分优选法

这种措施可分三步进行,首先,在厂址方案比较表中列出重要判断原因:另一

方面,将垂耍判断原因按其重要程度予以一定的比垂因子和评价值:最终,将各方案所有比

重因子与对应的评价值相乘,得出指标评价分,其中评价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3.最小运送费使用方法

最小运送费使用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分别计算不一样选址方案的运送费用,包

括原材料、燃料的运进费用和产品销售的运出贽用,选择其中运送贽用最小的方案作为选址

方案。在计算时,要全面考虑运送距离、运送方式、运送价格等原因。

第四节厂址选择汇报

I.选厂根据及简况

阐明根据的项目提议书及批文:建厂条件;选址原则:选址的范围、选址通过。

2.拟建厂基本状况

工艺流程概述及对厂址的规定,三废治理及污染物处理后达标及排放状况。

3.厂址方案比较

概述各厂址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建厂条件及协作条件等。对各厂址

方案技术条件、建设投资和年经营费用进行比较,并作《技术条件比较表》,《建设投资比较

表》、《年经营费用比较表》。

技术条件比较表包括的内容有:

1.通讯条件2.地点、地形、地貌特性

3.区域稳定状况及地震烈度4.总平面布置条件(风向、日照)等

5.占地面枳,日前使用状况和未来发展条件6.场地特性及土石方工程量

7.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地基处理工程8.水源及供水条件9.交通运送条件

10.动力供应条件11.排水工程条件12.三废处理条件13.附近企业对本厂(场)的影响

14.拆迁状况及工作量15.与邻近企业生产协作条件16.与都市规划关系,生活福利区的条件

17.原料、燃料、产品(近、出)的运距(运送条件)18.安全防护条件19.施工条件

20.资源运用与保护21.其他可比的技术条件22.结论及存在问题

4.厂址推荐方案

论述推荐方案的重:要优缺陷,并与拟建厂所规定的基本条件进行比较.

5.当地政府及有关方而对推荐厂址的意见.

6.结论、存在问题与提议。

等高线、地形图、风玫瑰图的概念

等高线:地面上同高度的各点连接成的封闭理想曲线。该封闭曲线形状随地面上的高下形式

而异。

1.等高线的间距越小,则表达地面坡度越大,反之则越平坦:间距相等则表达此地面坡度相

似.

2.等高线的数字表达该处地形的绝对标高,称为海拔高度,我国选用黄海海面为零面。

地形图:用等高线表达地势变化幅度日勺图形。例图

风玫瑰图:表达风向和频率也就是风向频率图。坐标原点表达厂址地点,坐标提成8或16

个方位,假如将每个方向吹向厂址的风口勺次数的百分率称为该风向的频率,则将各方向风口勺

频率按一定比例在坐标上描点,可连成一条多边形日勺封闭曲线,称之为风向频率图。频率最

高的风向称为主导风向,各方位风向频率是不一样口勺,但频率之和为100%。(例)

第三章工厂总平面设计

第一节工厂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一、总平面设计的任务

工厂总平面设计是工厂总体布置的平面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工厂建筑群的构成内容及使用功

能规定,结合厂址条件及有关技术规定,协调研究建、构筑物及各项设施之间空间和平而H勺

互相关系,对的处理建筑物、交通运送、管路管线、绿化区域等布置问题,充足运用地形,

节省场地,使所建工厂形成布局合理、协调一致、生产井然有序,并与四面建筑群互相协调

的有机整体。

二、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如下5项内容:

I.平面布置设计

平面布置就是在用地范惘以内对规划日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就其水平方向R勺相对

位置和互相关系进行合理的布置。先进行厂区划分,后合理确定全厂建筑厂房、构筑物、道

路、堆场、管路管线及绿化美化设施等在厂区平面上的互相位置。使其适应生产工艺流程口勺

规定,以及以便生产管理的需要。

2.竖向布置设计

平面布置设计不能反应厂区范围内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在地形标高上配置的关系和状态,

竖向布置设计就是要确定厂区建、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网的设计标高,使之互相协调并

充足运用厂区自然地势地形,减少土石方挖填量,使运送以便和地面排水顺利。此项设计中

须有土方工程图方为完整。

3.运送设计

发酵工厂运送设计,首先要确定厂内外货品周转量,制定运送方案,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

货品的最佳搬运措施,记录出多种运送方式的运送量,计算出运送设备数量,选定和配置装

卸机具,对应地确定为运送装卸机具服务的保养修理设施和建、构筑物(如库房)等。4.管线

4.综合设计

管线综合布置的任务,根据工艺、水、汽(气)、电等各类工程线的专业特点,综合规定其地

上或地卜敷设口勺位置、占地宽度、标高及间距,使厂区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建筑物、构筑

物、铁路、道路及绿化设施之间,在平面和竖向上互相协调,既要满足施工、检修、安全等

规定,又要贯彻经济和节省用地的原则。

5.绿化布置和环境保护设计

绿化布置对食品类发酵厂来说,可以美化厂区,净化空气、调整气温、阻挡风沙、减少噪音、

保护环境等,从而改善工人的劳动卫生条件。

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总平面布置是一项政策性、系统性、综合性很强口勺设计工作。波及的知识范围很广,碰到口勺

矛盾也错综复杂。

发酵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下列几点:

1.要理解厂址所在地区H勺总体规划,尤其是用地规划、工业区规划、居住规划、交通运送

规划、电力系统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等,以便理解拟建企业的环境状况和外部条件,使总

平面布置与其适应,使厂区、厂前区、生活居住区与城镇构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2.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工厂生产工艺的规定。

(I)主车间、仓库等应按生产流程布置,并尽量缩短距离,防止物料来回运送。

(2)全厂H勺货流、人流,原料,管道等H勺运送应有各自路线,力争防止交叉,合理加

以组织安排。

(3)动力设施应靠近负荷中心。如变电所应靠近高压线网输入本厂的一边,同步,变

电所又应靠近耗电量大的车间,又如制冷机房应靠近变电所,并紧靠冷库。发酵罐种了•间亦

应靠近冷库,而杀菌工段,糖化车间等用汽量大的工段应靠近锅炉房。

3发酵工厂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工厂卫生规定。

(1)生产区(多种车间和仓库等)和生活区(宿舍、托儿所食堂.浴室、商店和学校等)、厂前

区(传达室、医务室、化验室、办公室、俱乐部、汽车房等)和生产辨别开。为了使工厂的主

车间有很好的卫生条件。

(2)生产车间应注意朝向,我国大部分地区车间最佳朝向为南偏东或西30°角的范围内,

生产车间朝向应保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3)生产车间与都市公路有一定的防护区,一•般为30〜501n,中间最佳有绿化地带阻挡

尘埃污染产品。

(4)根据生产性质不一样,动力供应、货运周转和卫生防火等应分区布置。同步,主车间

应与食品类产品卫生有影响的综合车间、废品仓库、煤堆及有大量烟尘或有害气体排出的车

间间隔一定距离。主车间应设在锅炉房的上风向。

<5)总平面中要有•定的绿化面积,但又不适宜过大。

(6)公用厕所要与主车间、原料仓库或堆场及成品库保持一定距离,并采用水冲式厕所,

以保持厕所的清洁卫生。

4.厂区道路应按运送量及运送工具的状况决定其宽度,一般厂区道路应采用水泥或沥青路

面,以保持清洁。运送货品道路应与车间间隔,尤其是运煤和煤渣,轻易产生污染。一般道

路应为环形道路,以免在倒车时导致堵塞现象。

5.厂区道路之外,应从实际出发考虑与否需有铁路专用线和码头等设施。

6.厂区建筑物间距(指两幢建筑物外墙面相距口勺距离)应按有关规范设计。从防火、I!生、

防震、防尘、噪音、U照、通风等方面来考虑,在符合有关规范的前提下,使建筑物间的距

离最小。

建筑间距与通风关系:当风向正对比筑物时(即入射角为0°时),但愿的面的建筑不遮挡背

面建筑的自然通风,那就规定建筑间距D在4〜5H以上。当风向的入射角为30°时,间距

可采用1.3H。当入射角为60°时,间距D采用L0H,一般建筑选用较大风向入射角时,用

I.3H或I.5H就可到达通风规定,在地震区D采用1.6〜2.0H。

7.厂区各建筑物布置也应符合规划规定,同步合理运用地质、地形和水文等的自然条件。

(I)合理确定建筑物、道路的标高,既保证不受洪水的影响,使排水畅通,同步又节

省土方工程。

(2)在坡地、山地建设工厂,可采用不一样标高安排道路及建筑物,即进行合理H勺竖

向布置。但必须注意设置护坡及防洪渠,以防山洪影响。

8.互相间有影响H勺车间,尽量不要放在同一建筑物里,但相似车间应尽量放在一起,

提高场地运用率。

9.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定。

第三节发酵工厂总平面布局

一、单位工程在总平面中的互相关系

发酵工厂的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根据它的使用功能可分为:

生产车间一如原料处理、糖化年间、种子培养车间、发酵车问、提取车间、包装车间、综合

运用车间等等:

辅助车间一机修车间、中心试验室、化验室等等;

仓库一原料库、冷库、包装材料库、成品库、危险品库、五金库、多种堆场、废品库、车库

等等:

动力设施一发电间、变电站、锅炉房、制冷机房、空压机和真空泵房等等;

供水设施一水泵房、水处理设施、水井、水塔、水池等等:

排水系统一废水处理设施;

全厂性设施——办公室、食堂、医务室、哺乳室、托儿所、浴室、厕所、传达室、汽车房、

自行车棚、围墙、厂大门、厂办学校、工人俱乐部、图书馆、工人宿舍等等:

发酵工厂是由上述这些功能向建筑物、构筑物所构成,而它们在总平面上的排布又必须根

据发酵工厂的生产工艺和上述原则来设计。

二、厂区划分

厂区划分就是根据生产、管理和生活的需要,结合安全、卫生、管线、运送和绿化口勺特点,

把全厂建、构筑物群划分为若干联络紧密而性质相近的单元。这样,既有助于全厂性生产流

水作业畅通(可谓纵向联络),又利于邻近各厂房建、构筑物设施之间保持协调、互助的关系

(可谓横向联络)。

一般将全厂场地划分为厂前区、生产区、厂后区及左右两侧区生产区包括重:要车间厂房及其

毗连紧密的辅助车间厂房和少许动力车间厂房(水泵房、水塔或冷冻站等)。生产区应处在厂

址场地H勺中部,也是地势地质最佳的地带。厂后区重要是原料仓库、露天堆场、污水处理站

等。根据厂区的地形和生产车间口勺特殊规定,可将机修、给排水系统、变电所及其有关仓库

等,分布在左右两侧区而尽量靠近重要车间,以便为其服务。

全厂运送道路设置在各区片之间,主干道应马厂大门通连。根据都市卫生规范,厂前区、

主干道两侧应设置绿化设施并注意美化环境。必要时,要根据地区主风向,在右右两侧区或

厂后区设置卫生防护地带,以免污染厂外环境并减少噪音的影响。

三、建、构筑物的布置位置

1.主生产车间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生生产车间建筑物H勺布置位置是次定仝厂布置H勺关键。应首先考虑布置在生产区H勺中心地

带。其朝向应当正面朝阳或偏南向布置。如总体布置需要其他朝向者,也最佳能与地区主风

向成60。〜90。口勺方位角布置,以加强车间内通风采光和改善操作环境:厂房的平面外形多

是长条形的,外表面应是平直整洁的。这样,重要生产车间将沿生产流程线呈链条状布置。

此外,生产区占地面积较大,考虑工人文化生活之以便,生产车间布置位置应以直通生活区

和厂大门为宜。

2.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布置位置

辅助车间建筑物等的位置应靠近其服务的主车间厂房或其服务对象H勺等距离处。

3.动力车间(包括锅炉房、冷冻站、空压站、变电所等)建筑物的布置位置

动力车间应尽量靠近其服务的详细部门,可以人部集中布置在厂区左侧或右侧。少数也有布

置在生产区内的。这样,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管路管线的铺设、输送汽、冷、气、电的常年能

量损失。除此之外,动力车间还应布置在厂区的F风向,以免烟尘污染厂区和易引起火灾。

4.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

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建筑设施的总体布置位置应集中在厂前区。多设置在工厂口勺大门处

临近两侧。首先,办公大楼要正对着入口并口.附以大型花池绿化及侧旁美化,有体现厂址方

位朝向的作用。此建筑物内包括行政技术管理部门及中心试验室,并且通风采光充足。其他

公共设施可布置在办公大楼的两侧。如食堂与俱乐部可并在一种建筑楼内,车库、消防车、

医务所、护卫室等可并在一建筑楼内。

5.确定厂区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厂区建、构筑物的位置布置在总平面图上确实定,还必须考虑相邻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当厂址方位朝向在地形图上确定之后,就应当划分建、构筑物群,依次确定其方位朝向,然

后分析比较确定其间距离,计算出全厂运用面积与建筑面积。

四、厂区内交通运送

厂内运送是联络各生产环节的纽带。从原料到成品的各个加工、中转、贮存等环节无不通过

运送联络得以实现。

I.厂内运送的任务

厂内运送的任务是通过多种运送机械工具,完毕厂内仓库与车间、堆场与车间、车间与车间

之间H勺货品分流。厂内运送是联络各生产环节H勺纽带。从原料到成品H勺各个加工、中转、贮

存等环节无不通过运送联络得以实现。

2.厂内运送方式的选择

目前厂内较为广泛采用的运送方式有铁路运送、道路运送、带式运送、管道运送、辑道运送

等。不一样的运送方式有不一样的特点和合用性。厂内常用日勺几种运送方式比较见表3-2。

3.道路布置的形式

厂内道路布置形式有环状式、尽头式和混合式三种。如图34。

(a)环状式;(b)尽头式;(c)混合式

(1)环状式道路布置道路围绕着各车间布置,并且多平行重要建、构筑物构成纵横贯穿

道路网。这种形式合用于交通运送频繁、场地条件较为平坦的大、中型工厂。

(2)尽头式道路布置道路不纵横贯穿,根据交通运送时需要而终止于某处。如图3-4(b)

所示。这种布置形式厂区道路短:对场地坡度适应性较大。但运送的灵活性较差,并旦尽头

处一般需要设置回车场。回车场是用于汽车调头、转向的设施。根据总平面布置形式及场地

条件,回车场的布置形式有圆形、三角形与T形等,如图35所示。总平面布置时应防止回

车场在坡道或曲线上而应设于平直道上;同步为了汽车行驶的安全,竖曲线应设置在I可道路

起点10m以外。

(3)混合式道路布置这种形式为以上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在厂内有环状式道路布置也有

尽头式道路布置,如图3-4(c)所示。此种形式具有环状式和尽头式布置的特点:并且可以很

好的结合交通远输需要、建设场地条件及总平面布置状况进行厂内道路布置。这是一种较为

灵活的布置形式,在工业企业中广泛采用。

上述道路布置形式尚有些补助布置形式:(1)在线路长H勺单车道路上应补上会让车道,如图

3-6所示。(2)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应做圆角形布置。其最小曲率半径:双车道为7m;单车

道为9m。(3)在办公楼、成品库前,车辆需要停放和调转,此处的道路要加宽成停车场。

4.道路的规格

道路的规格包括宽度、路面质量等,根据都市建筑规定、工厂生产规模等而定。一般以都市

型道路原则施工。路面采用沙石沥青浇注铺设,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有路缘石,并采用暗管排

除雨水,保持环境卫生。道路纵横贯穿,其宽度依主干道、次干道、人行道和消防车道而异。

主干道宽至6〜9m,其他支干道为4〜6m宽。

六、绿化、美化设计

厂区绿化和美化是保护、改善和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厂区总平面布置时应把厂区绿

化和美化作为一项设计任务统一考虑,以使绿化和美化与厂区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并真正起

到绿化和美化应起的作用,到达保护、改善和美化环境的FIH勺.

(一)绿化功能

1.吸取和滞留有害气体,补充新鲜空气2.吸取和滞留粉尘3.减弱噪声4.防火和防震

5.稳定土基6.杀菌7.调整和改善小气候

(二)一般规定

I.发酵工厂的绿化布置,应符合发酵工厂总体规划规定,与总平面布置统一进行,并应合

理安排绿化用地。绿化布置应根据企业性质、环境保护及厂容、景观的规定,结合当地自然

条件、植物生态习性、抗污性能和苗木来源,因地制宜进行布置。

2.绿化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充足运用厂区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进行绿化:

(2)运用管架、栈桥、架空线路等设施的下面及地下管线带上面场地布置绿化;

(3)满足生产、检修、运送、安全、卫生及防火规定,防止与建筑物、构筑物、地下设施

的布置互相影响。

3.食品工厂的绿化布置,应根据不一样类型口勺企业及其生产特点、污染性质和程度,以及

所要到达的绿化效果,合理地确定各类植物的比例与配置方式.

(三)绿化布置

1.绿化布置,应如下列地段为重点:

<1)进厂主干道及重要出入口;

(2)生产管理区;

<3)洁净度规定高口勺生产车间、装置及建筑物:

(4)散发有害气体、粉尘及产生高噪声H勺生产车间、装置及堆场:

(5)受西晒的生产车间及建筑物:

(6)受雨水冲刷的地段;

(7)厂区生活服务设施周围;

(8)居住区。

2.受风沙侵袭的食品工厂,应在厂区受风沙侵袭季节盛行风向的上风侧,设置半通透构造

的防风林带。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工厂、灰渣场、尾矿坝、排土场和大型原、燃料堆场,应视

整年盛行风向和对环境H勺污染状况设置紧密构造的防护林带。

3.具有易燃、易爆口勺生产、贮存及装卸设施附近,宜布置能减弱爆炸气浪和阻挡火势向

外蔓延、枝叶茂密、含水分大、防爆及防火效果好的大乔木及灌木。但不得种植含油脂较多

的树种。

4.散发液化石油气及比重不小于0.7的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生产、贮存及装卸设施附近,

绿化布置应注意通风,不适宜布置不利于重:气体扩散的绿篱及茂密H勺灌木。

5.热加工车间附近打勺绿化,宜具有遮阳效果。

6.对空气洁净度规定高的生产车间、装置及建筑物附近日勺绿化,不应种植散发花絮、纤

维质及带绒毛果实的树种。

7.生产管理区和重要出入口的绿化布置,应具有很好H勺欣赏及美化效果。

8.地上管架、地下管线带、输电线路、屋外高压配电装置附近的绿化布置,应满足安全

生产及检修规定。

9.道路两侧应布置行道树。主干道两侧可由各类树木、花卉构成多层次口勺行道绿化带。

10.道路弯道及交叉口、铁路与道路平交道口附近的绿化布置,应符合行车视距的有关规定。

II.在有条件的生产车间或建筑物墙面、挡土墙顶及护坡等地段,宜布置垂直绿化。

12.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有关H勺规定。

(四)厂区美化

在进行厂区总平面布置时,不仅应考虑总平面布置日勺各项原则,满足生产、使用功能等方面

的规定,并且还应考虑厂区环境美化问题,以发明优美、舒适时工作环境。

1.在确定建、构筑物平面位置时应充足地应用建筑红线。在厂区总平而布置时,建、构筑

物多沿建筑红线排列,这样群体建筑整洁、规则,同步也便于工程管线H勺敷设,又节省r厂

区占地。但这一般合用于通道不太长的状况。若通道较长,在沿一条较长通道的两侧建筑物

都这样布置,就显得单调、平直、呆板。

从美化厂区的角度出发,在成排的建筑群中,宜根据有些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体量大小,采

用建筑物后退H勺布置于法,以形成前后参差、左右错落的布置形式。在建筑物后退处的较宽

阔部位设置绿地、花坛、喷泉、假山、雕塑等设施。这样可使空间起伏变化,因而丰富了空

间层次:同步,也使局部空间产生了收、扩的艺术效果,再加之上述建筑小品3J点缀,因此

到达了美化厂区的感受效益。

2.架设工程管线的布置要和厂区美化统一考虑。厂区内架设的工程管线繁多,尤其是生化

工厂等。假如对这些工程管线架设的不妥,不仅影响其使用功能,并11大大有损于厂区的美

化。因此,布置架设的工程管线时,不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经济合理,而同步亦应

考虑厂区美化,增强艺术感受效益。为此,布置架设的工程管线时,从架设管线的位置、走

向、多种管线口勺组合、数量及色彩搭配等都要与周围的建筑、绿化、道路及通道等相协调。

在布置地表工程管线、沟渠,尤其是交通运送线路时,也要考虑厂区美化问题。

3.建筑小品的合理应用。建筑小品指水池、假山、雕塑、花架、喷泉、曲桥、画廊、灯柱、

景洞等。建筑小品只有画龙点暗、提神醒目的作用.布置时运用得当,即可收到美化厂区的

良好效果。如在厂前广场设置假山(或喷泉),再配以秀枝(或金鱼),颇有工厂公园化的特色

和美感。

第四节总平面设计措施

一、总平面布置的形式

厂区总平面图是一种结合厂址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规定,进行规划布置的图纸。因此,为了

总体效果好,相继出现了许多布置形式。有关布置形式口勺分类法,在工厂设计理论中尚未完

全统一。下面仅就形式分类问题,作些研究并举实例予以阐明.

(■)总平面水平向布置形式

平面布置就是合理地,科学地对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水平方向互相

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设计。总平面布置设计因工厂规模,生产品种不一样而各有不一样;对厂

区的布置形式有整体式、区带式、组合式,周围式等,各具特色,可因厂而异。

I.区带式布置形式

在厂区划分的前提下,保证区域功能分明口勺特点,以重要生产车间的定位布置,带起辅助车

间和动力车间H勺逐一布置,称为区带式布置。这种布置形式H勺特点是突出了重要生产车间H勺

中心地带位置,全厂各区布置得比较协调合理,道路网布置井然有序,绿化区面积得以保证,

是食品工厂目前最常用的布置形式。但对于厂址地形复杂、水源地位置调角偏斜者难以全都

满足

2.周困式布置形式

往往由于厂址四面状况与都市规划的需要,将生产车间围绕厂区周围,首先从厂大门处开始

布置,逐一带起辅助部门与动力部门,相伴随布置,此称为周围式布置。其特点是厂房建筑

沿周围,厂区无严格划分,生产集中,有助于车间管理联络;厂大门临大街处,厂房顺街道

直线布置,比较整洁美观;但厂房方位很难与主风向成60°〜90°的合适角度,因而通风不

利,环境卫生须注意改善。

3.整体式

整体式是将厂区内的重要车间、仓库,动力等布置在一种整体厂房内,这样,可节省用地、

节省管线和线路、缩短运送距离。

4.组合式

组合式是由整体式和区带式组合而成。主车间采用整体式布置,动力等采用区带式布置。

(-)总平面竖向布置形式

1.竖向布置形式分类

根据设计整平面之间连接措施的不•样,竖向布置形式分为:

(1)平坡布置形式

1)水平型平坡式,场地整平面无坡度:

2)斜而型平坡式。

3)组合型平坡式,场地由多种靠近于自然地形的设计平面或斜面所构成。

(2)阶梯布置形式设计场地由若干个台阶相连接构成阶梯布置,相邻台阶间以陡坡或挡土

增连接,且其高差在1m以上。

I.原自然地面;2.整平地面;3.排洪沟

(3)混合布置形式设计地面由若干个平坡和台阶混合构成。

1.原白然地面;2.整平地面;3.排洪沟

2.竖向布置形式比较

水平型平坡式能为铁路、道路发明良好的技术条件、但平整场地的上方最大,排水条件较差。

斜面型和组合型平坡式能运用地形、便于排水,减少平整场地的土方量。一般平坡式布置在

地形比较平坦,场地面积不大,暗管排水。场地为渗透性土壤的条件下采用。

阶梯式布置能充足运用地形,节省场地平整的土方量和建、构筑物的基础工程量,排水条件

比很好,但铁路、道路连接困难,防排洪沟、跌水、急流槽、护坡、挡土墙等工程增长。一

般阶梯式布置在地形复杂、高差大,尤其是山区建厂的条件下采用。

3.竖向布置形式选择

竖向布置形式应按照自然地形坡度,厂区宽度,构筑物基础埋设深度,运送方式和运送技术

条件等原因进行选择。

(1)按自然地形坡度和厂区宽度选择

I)在自然地形坡度不不小于3%,厂区宽度不大时,宜采用平坂式布置;

2)当自然地形坡度不小于3%,或自然地形坡度虽不不小于3%,但厂区宽度较大时,

用阶梯式布置:

3)当自然地形坡度有缓有陡忖,可考虑平坡与台阶混合式布置。

(2)按自然地形坡度、厂区宽度和建、构筑物基础埋设深度的关系式选择。

二、总平面布置的环节

(一)设计准备

总平面设计工作开始前,•般应具有下列条件:

(1)已经审批H勺设计任务书。

(2)已确定的厂址,厂地面积、地形、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3)有关的都市•规划或区域规划

(4)厂区总体规划。

(5)对同类工厂调研所获得口勺资料。

(6)厂区区域地形图。比例:1:500,1:1000,1:2023等。

(7)各有关专业(包括参与该整个工程设计项目的所有设计单位)提出的工厂车间构成、重要设

备、工艺联络和运送方式、运量状况以及建、构筑物平面图(或外形尺寸川勺资料。

(8)风玫瑰图。

(二)设计阶段

发酵工厂总平面设计,亦如其他设计同样。进行总平面设计,应先从确定方案开始,另一方

面才是运用一定的绘图方式将设计方案在图面上体现出来的问题。

I.方案确定:厂区方位,建筑物、构筑物的相对位置;厂内交通运送路线以及与厂外联接

关系:给排水,供电及蒸汽等管线布置确实定。

在总平面方案确定期,一般做法是把厂区及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轮廓按一定比例

缩小后剪成同样形状的纸片,在地形图上试排几种认为可行的方案,再用草图纸描下来,然

后分析比较,从中选出较为理想的方案。

排布方案中的多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次序大体如下:

(I)在生产区内,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先布置重要车间H勺位置,一般放在中心位置,坐北朝南。

(2)根据厂区建设物、构筑物的功能关系放置辅助车间。

(3)根据风玫魂图放置锅炉房的位置。一般放在主车间的下风向区,但要靠近负荷中心。

(4)确定原料库、成品库及其他库的位置,使多种库放在与生产联络距离最短的地方,但乂

不致交叉污染。

(5)确定厂区道路,使物流、人流、货流应有各自的路线及宽度。

(6)确定给水、排水,供电口勺方向及位置。

(7)布置厂前区的多种设施,同步考虑绿化位置及面积大小。

(8)布置厂大门以及其辅助建筑设施的位置。

2.初步设计

实际上就是对方案的详细化,即在方案确定的基础上按规定画法绘制出初步设计正式图纸,

然后编写出初步设计阐明书,供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a.图纸内容

一般仅有一张总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为1:500、1:1000等,图内应有地形等高线,原有

建、构筑物和未来拟建的建、沟筑物的布置位置和层数、地坪标高、绿化位置、道路、管线、

排水方向等。在图口勺一角或合适位置还应绘制风向玫瑰图和区域位置图。区域位置图按1:

2023到1:5000绘制,它可以展示和表明厂区附近的环境条件及自然状况,它对审查和评判

设计方案的优劣也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b.设计阐明B

在总平面口勺初步设计阶段应当附有有关各平面设计•方案口勺女计阐明书。在阐明书中需要

阐明:设计根据、布置特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概和等状况。其文字要简要扼要,要让决

策部门和上级领导能借助于它对总平面设计方案做出精确的判断和抉择。

3.施工图设计

(I)在初步设计审批后来,就可以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是现场施工的根据和准则,

进行施工图设计实际上是深化和完善初步设计,贯彻设计意图和技术细行,图纸用于指导施

工和体现设计者的规定。图纸要做到齐全、对的、简要、清晰、交待清晰、没有差错,保证

施工单位能看清看懂。为了保证设计质量,施工图必须通过设L、校对、审核、审定会签后,

才能交给施工单位按图施工。

施工图一般不用出阐明书,至于某些技术规定和施工注意事项只要用文字阐明的形式附在总

平面施工图的一角上予以注明即可。

施工图的内容如下;总平面布置施工图:比例1:500、I1000等,

1)表明厂址原有地形的等高线;

2)表明测量坐标网及建筑施工坐标网;

3)表明整年(或夏季)风向频率时风玫瑰图:

4)表明全厂建筑物、露天作业场等平面位置坐标、地坪标高及厂区转角(方位角0);

5)道路、铁路的平面布置、标高及坡度:

6)竖向设计、排水设施;

7)厂区围护设施及绿化规划等。

(2)竖向布置与杳单独出图,视工程项目H勺多少和地形的复杂状况确定。一般来说对于工程

项目不多、地形变化不大的场地,竖向布置可放在总平面布置施工图内一注明建、构筑物的

面积、层数、室内地坪标高、道路转折点标高。坡向,距离和纵坡等。

(3)管线综合平面图:一般简朴的工厂总平面设计,管线种类较少,布置简朴,常常只有给

水,排水和照明管线,有时就时在总平面施工图内.但管线较复杂时,常由各设计专业工种

出各类管线布置图。总平面设计人员往往出•张管线综合平面布置图,图内应表明管线间距、

纵坡、转折点标高、多种阀门、检查井位置以及各类管线、检查井,窖井等口勺图例符号阐明。

图纸的比例尺寸与总平面布置施工图相一致。

(4)道路设计图:它也是仅对于地形较复杂口勺状况下才出图。一般在总平面施工图上表达。

(5)有关详图:如围墙、大门等图纸。

(6)总平面布置施工图阐明书,一般不单独出阐明书,一般用文字阐明的内容附在总平面布

置施工图H勺一角上。羽要阐明设计意图、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多种技术经济指标(同扩初

设计)和工程量等。有时,还籽总平面图内建筑物,构筑物的编号也列表阐明,放在图内合

适时地方。

第五节总平面布置的技术经济指标

总平而设计的内容丰富,最直观的体现形式是总平面布置图及竖向平面布置图。不过,还须

有技术经济指标加以阐明,总平面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系用于多方案比较或与国内、外同

类先进工厂的指标对比,以及进行企业改、扩建时与既有企业指标对比,可以衡量所做设计

的经济性、合理性和技术水平。

一、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项目

总平面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在总平面布置时估算的,它作为设计阶段的控制指标,用以指

导总平面施工图阶段口勺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总平面设计的对口勺性和合理性。对于工

厂总平面设计,至关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如下12项之多,兹列入表3-9中。

建筑系数:

运用系数:

绿地率:

①指有固定机械

作业的构筑物场地

二、总平面设计技术经济指标意义分析

(一)厂区占地面积A(m2)

厂区占地面积是指一定生产规模前提下,采用一定的工艺技术措施,需要的场地面积

(包括生产区、厂前区、厂后区和两侧区)。此值越大,阐明地皮征用费和基本建筑费用高,

反之,阐明节省用地又节省基建投资费用。假如将生产规模(指年产量)与占地面积相比较,

称为工厂生产强度,则更轻易分析出其技术经济效果来。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Al(m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是指建、构筑物底层轴线所包围的面积。此值AI(m2)高下,阐明

建、构筑物数量多少与建筑构造复杂程度。从而阐明建筑费用高下

(三)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A2(m2)

此面积A2(m2)是原材料、燃料及成品贮存作业所需要的场所而枳。其值高卜与原材料、燃

料等时进厂方式及贮存周期长短有亲密关系,还反应了原材料的供需协作关系,协作关系好,

原材料等贮存周期短,从而节省了占地面积。堆场、作业场等作为辅助车间,其能力应与重

要生产能力相平衡。

(四)道路、散水坡、管线占地面积A3(m2)

此面积A3(m2)是指工厂建、构筑物群之间纵横通达的空场面积,其大小当然取决于建、

构筑物占地面积Al(m2)的大小及其形状,同步还与这三种面积特性有关“

道路面积是全厂道路网的总占地面积(即A=)。其中,道路长度(Li)取决于

全厂建、

构筑物占地面积及其外缘形状,而道路宽度(Bi)却取决于工厂规模及其规定的运送量(包括

运入量与运出量)。

散水坡占地面积是建、构筑物底层外缘至道路边明沟,用以排放雨水H勺地带面积。它的长

度取决于所沿依的道路明沟之长度,宽度由总平面竖向布置确定。规定坡度在2%〜5%之

间比较合适,否则雨水排放不顺利。还规定其宽度须超过电筑物与道路间H勺最小间距,以保

证防火1J•生的规定。

管线占地面积是多种技术管线由总平面图综合布置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直埋地下或敷设地

上的地带面积,其大小重要取决于总平面布置的形式。

(五)建筑系数置Kl(%)

建筑系数K1是建、构筑物与堆场、作业场占地面积之和占全厂占地面积的百分率。

K1值口勺高下阐明厂内建、构筑物口勺密集程度。建筑系数K1值是权衡建筑投资费与操

作管理费矛盾关系的技术经济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反应出工厂总平面设计的合理

性和对的性。对新建工厂的总平面设计往往追求较高的建筑系数。一般控制K1在35%〜

50%为宜。

(六)运用系数K2(%)

运用系数K2是包括全厂建、构筑物与土建设施在内H勺占地面积同全厂占地面积比值H勺

百分率。

K3称为总平面土建设施布置系数.此系数表达道路、散水坡、管线等土建设施占用面积

A3(m2)在全厂总面积中占有的份数。

如将式(3-1)与式(3-3)代人式(3-2),可知:

K2=KI+K3(3-4)

此式阐明场地运用系数K2是建筑系数K1与土建设施系数K3之和。K2值高下表达厂区面

积被建、构筑物及土建设施有效运用H勺程度。目前,在我国,K2在50%〜70%范围内。

(七)绿地率K4(%)

绿地率K4是指全厂可绿化地面积A4占全厂占地面积的百分率。即由下式表达:

(八)土方工程量V(m3)

土方工程量V(m3)是指由于厂址地形凸凹不平或自然坡度太人,平整场地需要挖填的土

方工程量。最佳的挖填土石方量平衡。

第六节总平面布置和运送设计的有关参数

一、总平面布置的有关参数

I.建筑物间距X

建筑物间距如图3-13所示。

在总图布置时,从建筑物防火安全出发,相邻建筑物间距必须超过最小间距Xmin。计算措

施如下:

当a<3m时,则规定:

(3-6)

式中符号如图所示。

当a>3m时,则规定:

(3-7)

式中,H,Hl,a一一甲建筑物的肩高,顶高,肩宽

h一一乙建筑物的肩高

当a>3ni时,则规定;

(3-7)

式中,H,Hl,a—甲建筑物日勺肩高,顶高,肩宽

h一一乙建筑物的肩高

图3-13建筑物间距示意

例如,甲厂房顶高27m,乙厂房顶高24m。由于是平顶厂房,肩宽a=0,故由式(3-7)计算

甲、乙两厂房间距应为:

式(3-6)与式(3-7)合用于同类建、构筑物间最小间距计算。假如相邻建、构筑物间有道

路,其两侧地上或地下架设综合管线者,则上述间距X值加大。即主干道路者X=30〜40m:

次主干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