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的解剖讲解_第1页
肝胆的解剖讲解_第2页
肝胆的解剖讲解_第3页
肝胆的解剖讲解_第4页
肝胆的解剖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胆的解剖.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20护理国际班指导老师:黄玉婷小组成员:张露颖,奚思慧王丹妃,宋润雨,王凯依目录CONTENTS01.肝胆的定位置、形态以及定义02.肝的微细结构03.肝外胆道系统04.常见肝胆疾病与案例分析肝的位置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前面大部分被肋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左、右助弓间的部分直接与腹前壁接触。肝上界与膈穹窿一致。肝的下界在右侧大致与右肋弓一致,故体检时在右肋弓下不能触及肝;但在剑突下方约3cm处可触及。幼儿的肝下界位置较低,7岁前可低于肋弓下缘1~2cm。肝胆的位置、形态以及定义01/肝胆的定义、形态定义: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红褐色,质地软而脆,肝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参与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及吞噬防御等,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形态:肝呈不规则楔形,可分为上、下2面和前后左右4缘,前缘锐薄,后缘圆钝。肝的上面隆凸,与膈相接触,称膈面。膈面被镰状韧带分为大而厚的肝右叶和小而薄的肝左叶。肝下面邻近腹腔脏器,称脏面。脏面中部有一近似“H”形的沟,即2条矢状位的左、右纵沟和1条冠状位的横沟。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右纵沟的前部为一浅窝,称胆囊窝,容纳胆囊;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即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进出肝的门户。/肝胆的定义、形态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肝蒂。肝的脏面借上述的沟分为4叶,即右纵沟右侧的肝右叶、左纵沟左侧的肝左叶、横沟前的方叶和横沟后的尾状叶。/肝胆的定义、形态行业PPT模板/hangye/肝的微细结构02肝的微细结构肝小叶肝小叶为多面棱柱体,是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组成。中央静脉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中央,接受肝血窦的血液。管壁薄而不完整,有肝血窦开口。肝板是由肝细胞单行排列而成的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相邻肝板彼此吻合成网,切面上呈条索状,称肝索,它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肝的微细结构肝胆的微细结构肝细胞胆小管呈多边形,体积较大,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有时可见双核。定位于相邻肝细胞之间由质膜局部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以盲端起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板内,互相吻合成网,其腔内有微绒毛。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直接释放入胆管,胆小管出肝小叶后汇入小叶间胆管。肝胆的微细结构胆血窦位于相邻肝板间的不规则腔隙,其内的血液来自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脉,经肝血窦由小叶周边汇入中央静脉。窦壁由一层内皮细胞围成。电镜下,内皮细胞上有大小不等的窗孔,孔上无隔膜。细胞连接松散,无基膜,有少量网状纤维。窦腔内有一种不规则形的细胞,称肝巨噬细胞,又称库普弗细胞,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细菌和衰老死亡的红细胞等。肝血窦内还有较多的NK细胞,称大颗粒淋巴细胞,有重要的细胞免疫作用。肝外胆道系统03肝外胆道系统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容量40-60ml。胆囊呈梨形,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和胆囊管4部分。胆囊底是胆囊前端的膨大部分,其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当胆囊病变时,此点有明显压痛。肝总管:长约3cm,由肝左管和肝右管汇合而成,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端与胆囊汇合成胆总管。胆总管:长4-8cm,直径6-8mm,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至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的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共同管道,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肝胰壶腹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及胆囊管进入胆囊内储存和浓缩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胆囊收缩,使胆囊内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内。未进食时进食后肝外胆道系统常见肝胆疾病与案例分析04常见的肝胆疾病.0103原发性肝癌主要病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症状:1.肝区疼痛,主要,首发症状,多呈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腹膜刺激征)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3.全身症状(a.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低热或不规则发热b.出现贫血,黄疸,腹水,恶病质)门静脉高压主要原因: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症状: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早期脾脏充血,肿大,程度不一;晚期脾内纤维组织增生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呕血和黑便,最危险的并发症(呕吐鲜红色血液,排出柏油样黑便)3.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顽固性腹水)02主要原因:蛔虫因寄生环境改变或受到刺激而向上窜动,经十二指肠乳头钻入胆道症状:阵发性“钻顶样”绞痛,病人坐卧不安,呻吟不止,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常伴有呕吐,有时呕出驱虫胆道蛔虫病常见的肝胆疾病.04胆道感染主要原因:胆道感染和代谢异常症状:1.典型症状:胆绞痛(突发性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常向右肩背部放射)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主要原因:胆囊壁和(或)胆管壁受到细菌侵袭而发生炎症反应症状:1.腹痛,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疼痛,常向右肩背部放射)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部不适3.发热:胆囊积脓,坏疽,穿孔05胆石症案例分析【病例】祝xx,男,56岁。主诉:右上腹疼痛伴体重下降一月加重一周。患者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恶心、食欲不振,无肩背部放射痛,病程中无反酸、发热、呕吐、腹胀、腹泻等。一个月来体重下降约“10余斤”。既往有“乙肝”病史十余年,平时未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B超,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否认有心脏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抽烟10年,20支/日左右,不饮酒。体格检查1.结果T37.4℃,P8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自动体位,神志清楚,面色灰暗,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右上胸见一枚直径约08cm的蜘蛛痣,颈静脉不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质软,无触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1.该患者目前可初步诊断为?诊断依据是什么?2.建议该患者接下来做一些什么检查?案例分析解析:1.(1)诊断:原发性肝癌

肝炎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2)诊断依据:(1)有肝炎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

(2)肝区疼痛

(3)腹水征阳性2.建议做一下B超和CT检查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并根据不同病情发展阶段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1)早期施行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根据病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化疗、冷冻、肝动

脉栓塞化疗等。案例分析解析:鉴别诊断:(1)继发性肝癌:继发于胃癌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等的癌肿。大多为多发性结节,以原发癌临床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继发性肝癌的征象,除个别来源于胃、结肠、胰的继发性肝癌外,血清AFP多呈阴性。(2)肝硬化、肝炎: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病程反复迁延,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肝炎患者可有一过性AFP升高且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肝癌则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1),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3)肝脓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引导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4)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胆囊癌、胆管痛、结肠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尤其是腹部B超、CT、MRI、胃肠道X线等检查鉴别,甲胎蛋白多为阴性也有助区别。鉴别困难时定期随访,必要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肝胆疾病健康指导避免进食霉变食物,特别是豆类;积极治疗肝炎、肝硬化。建议原有肝硬化病史、肝癌家族史、肝切除术后的病人应加强肝脏保护,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休息与活动合理休息与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禁烟、酒,少喝咖啡和浓茶;避免进食粗糙、干硬带刺油炸及辛辣食物;禁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饮食不宜过热,以上消化道出血。防止腹压升高如剧烈咳嗽、打喷嚏、便秘、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内压升高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密切观察有无黑便,有无陶土样大便,及时就诊。鼓励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谢谢观赏资料来源:正常人体结构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98-99页p105-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