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测试题(卷)七年级历史(满分80分)题号客观题主观题总分1—1011121314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源于约8000年前的“龙”形,遍布中华大地,贾穿们IP索器时代直至今天,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图腾。这最能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是()A.华夏认同B.革故鼎新C.道法自然D.和而不同2.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饮食结构的不同B.地区交流的缺乏C.自然环境的影响D.生产技术的发展3.李冰在治水过程中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诀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以顺水之性、崇尚自然、天地人和谐为理念,为后代“立万世治水者法”。这表明了李冰()A.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提倡“无为而治”的治水理念C.主张通过立法来防治洪水D.强调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4.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推崇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D.追求精神自由5.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演进。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流通的金属货币,形式多样B.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C.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D.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是手工业发展的需要6.据史籍记载,秦朝营造宫室征用劳力七十万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万人;对奴用兵三十万人;修筑长城四十万人;成守岭南五十万人。仅此几项,累计达二百六十万人,占秦朝全国总人口的13%。这说明秦朝()A.重视国家建设B.徭役繁重C.赋税沉重D.重视军事发展7.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首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汉朝科技的进步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8.郑吉是西汉第一任西域都护,其职责为“督察乌孙、康居诸国动静,有变以闻”,对西域三十六国“可安辑(安抚),安辑之;可击,击之”。这说明西域都护的职责是()A.维护地方稳定B.监督地方贸易C.传播中原文化D.保护商旅往来9.佛教传人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教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A.附会中国本土的文化B.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C.推动哲学思想的发展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10.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1题10分,12题12分,13题12分,14题16分,共50分。11.科学文化•传承创新。七年级(1)班同学并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项目名称】博古鉴今•慧启星河【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进历史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推陈出新的创造力。【项目任务】一组同学以“璀璨典籍•影响古今”为主题,整理了以下图片。任务一准备布展历史典籍①《史记》②《离骚》③《伤寒杂病论》④《齐民要术》典籍推荐推荐理由:▲推荐理由:《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写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君主的忠诚。它开创的“骚体”,对后世诗歌、辞赋影响深远。推荐理由:▲推荐理由:▲典籍主题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诗歌杰作忧国忧民中医论著贡献巨大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内容,分别对①③④典籍写出推荐理由。(6分)任务二二组同学以“文物图片•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关键词进行设计展览。①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②洛阳龙门石窟③圆形方孔半两钱④“汉并天下”瓦当⑤西晋汉人使用的胡床⑥出土新疆的东汉锦袜⑦《大明历》书影⑧汉人胡食画像砖问题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对应填入下面展板,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4分)前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为了展示中华文明的特点,举行本展览。分三个展板。展板一统一性▲展板二创新性▲展板三包容性 ▲结语:▲农业发展•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铁制农具和青铜牺牛图二汉代耧车图三《柳龙骨车》中的牛转翻车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并概括图二图三农具的共同作用。(3分)材料二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时期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怎样的成效?(3分)材料三西汉时期史料记载南朝时期史料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根据材料三,分析江南地区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综上所述,归纳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13.民族交融•多元一体民族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长谈不衰的话题,不同的时期,各民族关系也各异。这些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现代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春秋时期,有的大国曾吞并了30多个小国,有的大国甚至吞并了四五十个小国。相传西周时期有1800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100多个,在政局上起作用的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期,只有七个大国、十几个小国。材料一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归纳这种趋势出现的因素。(4分)材料二秦汉时期,民族间交往频繁。在北方,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东汉时,南匈奴归附朝廷,开始与汉民族交融。在南方,经过激烈战争,岭南被纳入秦朝版图。秦汉王朝对越族地区进行了持续的开发和经营。在西南,汉朝恩威并用,设置郡县,加强管理。东汉以后,进入此地的汉民族越渐多,汉文化随着学校的兴建传播到了滇中地区,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民族的联系。——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4分)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交融的进程,纷纷离散聚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交融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融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3分)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对今天民我国民族关系的认识。(1分)14.国家统一•多元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七年级一班的王老师以国家统一多元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一下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观察地图——认识疆域拓展】(1)地图能够直观反映人类历史的发展。下面三幅地图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国家形势,请你根据地图指出图一、图二两个朝代治理地方措施的不同。并指出图一到图三呈现出的历史发展趋势。(3分)图一西周主要诸侯示意图图二秦朝形势图图三西汉形势图任务二【解读历史人物——感知政权的建立巩固】历史人物往往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下面是为统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请你完成②③④处介绍,并结合所学归纳他们的相同之处。(6分)介绍:赢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①:__________________。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自称“始皇帝”,史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政治军事、财政等军政大权。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汉武帝刘彻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④:_____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任务三【体会时空延续——书统一格局】(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请你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三例,以国家统一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6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测试题(答案)七年级历史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ACDBCADB11.(1)问题一①《史记》推荐理由: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2分)③《伤寒杂病论》推荐理由: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分)④《齐民要术》推荐理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分)问题二:展板一:③④⑥(1分)展板二:①⑦(1分)展板三:②⑤⑧。(1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结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答出符合题意的表述即可得1分)12.(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共同作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分)(2)①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②减免田租,减轻赋税和徭役。这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3分)。(3)变化:从贫瘠到富饶。原因: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战乱较少;统治者的重视等。(4分)(4)①生产工具的革新;②统治者的政策;③安定的社会环境;④充足的劳动力。(任答两点即可2分)13.(1)趋势:诸侯国越来越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2分)因素:①生产力的进步;②战争的推动;③民族之间的交融;④旧制度的瓦解;⑤杰出历史人物的推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2分)(2)方式:和亲;战争;民族迁徙;政府开发管理。(2分)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3)特点:民族之间的交融是双向或多向的。(1分)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人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4)友好的民族关系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答出任意一点1分)14.(1)图一:通过分封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政权的稳定;图二;在地方设置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发展趋势:国家疆域不断扩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3分)(2)①: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中央集权制度;③:秦始皇;④:大一统。相同之处:都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6分)(3)[示例]题目:国家统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主流。约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仙鹤美术课件
- 2024年重要考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医院消毒卫生规范
- 2024年秘书证考试高效学习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记者证华诞前瞻试题及答案
- 如何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考试复习经典试题及答案
-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 一 磁体与磁场教学实录 (新版)苏科版
- 2024年统计师讲解试题及答案
- 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 2024年H13-531云计算HCIE认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路灯安全培训
- DLDS-1214F电气装置技术方案(世赛KNX版)
- 电力行业电气工程师求职简历
- (完整)3.1辅助角公式及应用的公开课比赛课件
- 2024中智集团总部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长之路》开学家长会课件
- 全国公安移动警务视频应用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式-来源广东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基建工程质量标准及工艺要求(安装部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与社会责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