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力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解题要求:根据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唯一正
确的答案,然后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相应小题预留的括号内。
1、以下哪一个说法正相地表达了“三力平衡共面汇交定理”的含义。答(C)
(A)若三个不为零的力共而且汇交,这三个力必然平衡。
(B)若三个不力零的力平衡且共面,这三个力必然汇交。
(C)若三个不为零的力平衡且汇交,这三个力必然共面。
(D)若三个不为零的力平衡,这三个力必然共面且汇交。
£MA-0
2、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三力矩式方程<ZMB=O,中,对三个矩心(A、B、C
IMc=0
三点)的选取要求是这三个矩心(A)o
(A)不能共(直)线。(B)可在力系平面内任意选取,没有任何限制。
(C)必须共(直)线。(口)(三矩心)中必须有一点是投影坐标系的原点.
3、题图(b)所示A、B、C、D四种不同的受力结构中,均有一根类似的AB杆,
试判断题图(a)所示AB杆的受力图是哪一个受力系统中的AB杆。(注意:四个结构
一.3题图
4、由杆1(AB)、杆2(AC)两根直杆组成的简单桁架如题图(a)所示。桁架A、
B、C三处均为较接,节点A处有铅垂力F作用。若以两柠为整体研究对象画受力图(不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1页(共力页)
计各杆自重)。则题图(b)所示A、B、C、D四个图中,正确的受力图是(D)o
5、一个倒“Y”字衫刚性平面支架的结构、载荷及支承如图(a)所示,试判断图(b)
6、若将题图(a)中刚架的受力F从A处移到D
处,变为图(b)所示(即:将F沿其作用线从A滑移
到D),这种移动不会改变(D)段的内力情况。
(a)(b)
(A)AB段;(B)BC段;一、6题图
(C)CD段;(D)DE段
7、用算式匕1=一确定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匕】的值时,通常是以脆性材料的
n
(C)作为极限应力i式中的aj0
(A)比例极限Op;(B)o,屈服极限o,;(C)强度极限(D)弹性极限。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2页(共力页)
8、题图所示图示拉杆的横截面积为A,两端所受拉力为F,则该拉杆在其a=45斜
截面上的拉应力o45和剪应力T分别为(B)o
45
FFF•
(A)0.15=-7;TS=0(B)o4S=;?=;S.
4IT
A2A妁2AJ12-|,
1人€1Ir
F>/2F;亚F
(C)0.15=0;=—;(D)Q45=2A145=-------o一、8.题图
A2A
9、矩形横截面的简支梁AB受力如题图(a)所示,指出题图(b)所示四个图中,
哪一个正确地表达了该梁(C)
1」截面嘘上牛应力毕高月£(司)的分布情仰答:
-■-
□心11
(a)梁的受力简图(b)应力沿高度(y轴)的分布图
一'9题图
10、直径的为d实心圆轴,当其横截面上有M和Mz两个弯矩时。用以下那个
公式可正确地计算出该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答:用公式(A)o
32x串z216x串;Mz2
(A)—(B)°maxi
nxd3nxd2
32XMyW)16XMy+M)
max
⑹°(D)max-i
xdsKXd3
11、一单元体各截面上的应力如题图所示(各应力数值单位均为MPa),该单元体的
放大剪应力0axD)o2OUPa
(A)120Mpa;(B)60MPa;lOOA/Pa
(C)lOOMPa;(D)50Mpa;
一、10题图
12、如题图所示,德铁试件在扭转实验时的破坏现象是沿与轴线成45°的螺旋面折
裂,造成这种破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点在该方向面上分布有(C)。
(A)最大剪应力;(B)最大压应力;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3页(共力页)
一、5题图
(C)最大拉应力;(D)应力集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
解题要求:根据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从每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
答案,并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注: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1、根据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判断以下几种关于汇交力系平衡的推论
中,错误的说法是(B、C)。
(A)汇交力系中各分力矢量的矢量和为零。
(B)汇交力系中各分力大小的代数和为零。
(C)汇交力系中各分力时汇交点之矩矢量的矢量和为零。
(D)汇交力系中各分力在同一根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等于零。
(E)汇交力系中各分力矢量首尾相接构成的(力)矢量多边形自行封闭。
2、根据力偶的特征可知,以下几个关于力偶系的推论口正确的是(A、B、D)o
(A)力偶系中各分力矢量首尾相接构成的(力)矢量多边形自行封闭。
(B)力偶系中各分力在任意(同)一根轴上的投影之和等于零。
(C)力偶系中各分力对任意一点之矩矢量的矢量和为零。
(D)力偶系中各分力矢赍的矢量和为零.
3、题图所示平面桁架日5根直杆组成,根据零力杆
的特征,不需计算,试直接判断并找出该桁架中的零力杆
是(A、C)o
(A)杆1;(B)杆2;
(C)杆3;(D)杆4;(E)杆5
二、3题图
4、题图所示平面桁架日9根直杆组成,根据零力杆的特征,不需计算,直接判断并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4页(共力页)
找出该桁架中的零力杆是:(A、E、H)o
杆;杆;杆;
(A)1(B)2(C)3
(D)杆4;(E)杆5;(F)杆6;
(G)杆;7(H)8的)9杆。
二4题图
5、若题图所示某桁架的节点A处的F、Fi和F是平衡力系,
和F这三个力的大小之间的正确的关系式是(B;D)。
2
(A)F干Feos;o(B)F=Fcos-txFcos;。
(C)F^Fcos;(AfD)Fsjn=fisiti;e
一、5题图
6、用材料力学理论对工程构件进行强度计算时,下列那几种应力的计算值等于构件
受力截面上的平均应力?
答:(A、E)o
(A)拉压杆件横截面的最大正应力a|Lmas;(B)扭转圆轴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13T射;
(C)弯曲梁横截面的最大正应力0
IINmax(D)弯曲梁横截面的最大剪应力ITI
।।vVvmax
(E)在接件的剪切面的最大名义剪应力
:IS、nux
7、根据题图所示(1)、⑵两种材料的应力——应变(G-8)曲线可知,这两种材料
强度极限°b⑴与。以及弹性模量E⑴与E⑶大小关系是:(B、D)
b(2;
8、题图所示,两根截面、长度等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拉杆,所受拉力也相同。如果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5页(共力页)
两杆材料不同,则有关两根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
力O和伸长量的正确说法是:两杆的(
D)。
(A)梅同;(B)不同;o
(C)相同;(D)A
1不同。
9、下列几种不同形状的截面上都存在M和M两个弯矩时,公式
(式中y、z为各截面的两根形心王轴,*和W分别为各截面的两个抗弯截面模量。)只
能用于计算(C、D、E)这几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加。
(A)形截面;(B)“椭圆”形截面;(C)“工字”形截面;
圆
(D)“长方形”截面;(E)“正方形”会面。
10、一矩形截面立柱的结构及受力如题图所示,试判断立柱根部的横截面上组合了嚅
几种内力分量?(提示:从以下给出的选项中,选出该截
面上不为零的内力分量)。答:(B、D、E、F)。
(A)轴向拉力十FN;(B)轴向压力一F;
(C)扭矩T;(D)弯矩M;1
Z
(E)弯矩M;(F)剪力F;
ySy
(G)剪力F。
Sz
11、某圆轴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如题图所示、(图中。为截面形心),试判断该截面上
组合了哪几种内力分量?(提示:从以下给出的选项中,选出该截面上不为零的内力分量)。
答:(D、F)
(A)轴力FN;(B)剪力Fsx;
(C)剪力F;(D)弯矩M;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6页(共力页)
二11题图
(E)弯矩My;(F)扭矩To
12、已知空心圆轴所的受外扭力偶为矩M,横截面上的内力分量为扭矩T,则以下所
示四个扭转切应力分布图中,哪几个是正确的?答:(B、C)
(A)(B)(C)(D)
二、12题图
13、拉杆直径为d,头部(大端)直径为D、厚度为h,若该拉杆受力拉力F作用,
校核该拉杆的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挤压强度时,用来计算其埴大拉应力o、名义挤压应
力。卜和名义剪切应力T的计算式,应分是(A、C、D)o
⑺)1F;⑶工;(C)—
d2nD2(D--dj
(D)」一;(E)——o
KdhHDh
三、简单计算题(本大题共11小题)
解题要求:根据题意,灵活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经分析和简单计算,将
所得到的正确计算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题不用将计算步骤写在试卷中)
1、用AB、BC两根钢索将重为W的物体悬挂在铅垂墙
壁和横梁构成的直角内,如题图所示。已知=60p,不计
钢索自重,若两钢索所承担的拉力相等;求出此时AB与墙壁
的夹角a和两根钢索承担的相等拉力F的大小。
答:a=(30);F=(3Mj;
2、如题图所示,刚架ABCD,在A、D较接,B处受大小F=400N的水平力作用,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7页(共力页)
若不计刚架自重以及各接触点的摩擦,试求出A、D两
支座对■刚架约束力。
答:F=(200乒447.2N);
A
FD=(200N)。
三、2题图
3、AB和BC两直角护杆组成的平面机构如题图所示。
为固定被链支座。有一个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于在
BC杆上。若不计各杆自重。试求A、C两支座的约束
力嗦F七
B(VlONf八rM、
答:FA=(-------“0.5A);
6aa
门/VioivfM、
Fc=(--------Qo.d)。
6aa
4、四连杆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已知AC=
60cm,BD=40cm,作用在BD_h的M2=2N-m,求作
用在AC上的M和CD杆的受力Fg
答:M=(6N-m);
1
FCD=(10N)o
三、4题图
5、对称屋架ABC如题图所示,A为固定较链支座,B为滚动较链支座,屋架重W,
受的风压可视为垂直于AC并沿AC全长1均布的载荷,分布集度为q,若已知:l=6m、W
=100k\、q=1.5kN/m。试求A、B两支座约束
力的大小。
答:FAx=(4.5kN(一))
F=(55.2kN(t))
Ay
F=(52.6kN(t))
B
6、阶梯形杆件BCD受力如题图所示,其中F=20kN,杆件两段的横截面面积和杆
长分别为:Aj=2AF100mm.?=r3改mm,杆件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o求杆内
的最大正应力。由酒和轴向总变形量川。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8页(共力页)
答:
Omax=(-400MPa);
△1=(-0.3mm)o
三、6题图
7、题图所示平面桁型,由材料、面积相同的两杆构或,已知两杆的横截面积
A=20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o在节点C处图示载荷F作用下,测得杆1和
杆2的纵向线应变分别为:0=4.0X10、"
%=2.040,券载荷F及其方位角a的大小。
答:F=(21.2kN)
a=(10.9°)
三、7题图
8、如题图所示,空心轴AB两端受扭力偶之矩为Mo若已知轴的:1=2,7m,D=
100mm,d=50mm,AB两端面间的相对扭转角①=
1.8',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80GPa。求:该轴内的
最大剪应力门皿」的大小和轴两端所受的扭力偶矩M
5/
的大小。
三、8题图
答:卜皿[=(46.5MPa);M=(8.6kN-m)
9、空心圆轴AB,受力如题图所示。已知:M=MN-m,M=300N•m,M=500N-m,
轴用材料的剪切弹模量G=100GPa;
轴长l=2m,外径D=50mm,内径d
=30mmo求该轴内部最大雪应力
必/以及A、B两端面相对扭转角
9ABi的大小
答:(14.04MPa);
10、直径为d的实心制制圆截面直角拐轴ABC的相关尺寸及受力情况如题图所示。
工程力学变习题第9页(共力页)
若材料的许用应力为blo试用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完成
该轴的强度条件(计算式)。
32F*2,
答:53=(-------------)Ebr】;
n
/32F心-.75a~.ri
Cr4=(-------------------)<DJo
nd3
11、已知某点应力状态如题图所示(图中各应力分量的单位均为MPa),试分别用第
三和第四强度理论求出其两个相当应力Or3和。的大小。
答:a,3=(100MPa);
o=(91.65MPa);
f4三、11题困
四、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
解题要求:本题必须写出有效分析和解题步骤,评分时杵按步骤评定。
1、题图所示为某水轮机主抽示意简图,若已知:水轮机输出
功率P=63000kW、转速n=210r/min。主轴所受轴向推力F=
500()kN,转轮重G=i500kN,主轴自重G=Q0kN,主轴内径d=
250mm,外径D=65()mm,材料的许用应力G】=120MPa。试用第
三强度理论求出主轴危险点的相当应力0=3并校核主轴的强度。
解:
工程力学复习遨第I。页(共:8页)
2、直径d=1m,重量G=10kN的圆柱体支承在
AB、CD两杆构成的支架上,两杆在II处较接,拉绳
(EF)材料的许用拉应力B1=40MPa,支架有关
尺寸如题困所示。
a)求拉绳EF所承受的拉力
b)确定拉绳EF的直径。
工程力学复习遨第”页(共:8页)
3、题图所示Nol6工字钢制成的简支梁受集中
力F作用,结构尺寸如题图所示。已知:l=1.5m,a
=1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现用标距s=
20mm的应变仪,在梁的C-C截面下边缘测得纵向伸
长量As=0.008mm,求:
1)画出该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2)求出集中力F的大小。
解:
工程力学复习题第12页(共:8页)
4、外伸梁的受力及有关尺寸如题图所示:已知梁的截面为a=50mm,bM)Omm的
矩形截面,材料的弹性模蜃E=200MPao
1)求C、D两支座的支承反力
2)画出该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确定最大菊力和最大弯矩。
3)求出该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和最大弯曲剪应力。
四、4题图
工程力学复习题第13页(共18页)
第四题参考答案:
四、1题解:
3)外力及内力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该轴受拉、扭组合变形,横截面上的两个内力
分量分别为:
P
轴力:FNmax=F+G,-G2=5950(kN);扭矩:TM9549-於2865kNm
4)危险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工
该危轴险点应力状态如单元体(图b)所示。其中:Tlr
F'max4FNmax4X5950
~=n(D2-clj=nx(6502250)2w
T16TxDxx3xx
I=-----=---------;---------=-28561。~65010,之54.3MPa
W'cK—nx(650250)W»2~
P(Dd4)
5)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Jo2+4=*110.6MPa<bl=i20MPa
答:该轴满足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要求。
工程力学复习遨第14页(共:8页)
四、2题解:
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地面对支架的支撑力Fc。(或F)
A
①画出支架整体的受力图(a).
②列、解平衡方程:ZMA=0;Fc段lx快
=2
2)以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求支架对圆柱的支撑力Fo(或F),,
①画出圆柱体的受力图⑸。
②列、解平衡方程:
EF,=0;FNsina-Fsina=0,
1
aF
ZFv=0;FNqosW-0
图(b)
3)以CD(或AB)杆为研究对象,求绳索EF所承受拉力To
①画出CD(或AB)杆的受力图,并建立有关坐标坐标系,如图(c).
②列、解平衡方程,拉绳EF所承受的拉力。
ZMH=0;FCFF(03T-050;-T=17.07kN
4)用强度条件amxx定设计拉绳EF的直径do
Rd2
;4T/4xiT0740T
d2J—;一।=J--------—-宅2.33x1023.3mm
\K匕]\7TX40X106
答:可取拉绳直径:径:d=24mm
工程力学复习题第15页(共:8页)
四、3题解:
1)画出该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A)外力分析:
a)画受力分析图
1,、
b)列平衡方程得:FAy=?B=-F()
乙
B)画剪力图和弯矩图(b)、(c);由图得:
11
Fs“x=—F(N);Mzgax=—Fl(N-m)
24
Mc:=—FxQ—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器材保养合同范本
- 五一劳动节活动总结范文8篇
- 山头租赁合同范本
- 汽车销售分销合同范本
- 公司用工协议合同范本
- 林业公司合同范本
- 项目合同范本
- 承租转租房合同范本
- 外包食品合同范本
- 安全防护居间合同条款梳理
- -精益与智能工厂三年规划
- 中医基础理论(一)
- 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筑牢安全红线、守护校园平安
- 高空作业考试题(带答案)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探索勾股定理 同步练习【基础版】(附答案解析)
-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件 王新惠 模块二 供应链管理系统
- 美容院会员积分营销方案
-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 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 第一节-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课件
- 2024年4月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