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_第1页
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_第2页
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_第3页
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_第4页
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TOC\o"1-2"\h\u14759第一章土地流转市场概述 3268961.1土地流转的定义与意义 3159961.1.1土地流转的定义 3191231.1.2土地流转的意义 367321.2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 3168181.2.1土地流转政策的历史阶段 3287051.2.2土地流转政策的主要内容 43561.3土地流转市场现状分析 462981.3.1土地流转市场规模 4204591.3.2土地流转市场特点 4228601.3.3土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 431899第二章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分析 4112712.1农村土地流转的供需双方 427272.1.1供给方分析 4156932.1.2需求方分析 5149072.2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与作用 5172812.2.1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 5111172.2.2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573232.3在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定位 6290992.3.1政策制定与监管 6200642.3.2服务与指导 625479第三章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 695803.1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646383.1.1概述 6208893.1.2家庭农场模式 6277483.1.3农业企业模式 747383.1.4合作社模式 7302323.2土地流转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7238603.2.1家庭农场模式的优缺点 7305223.2.2农业企业模式的优缺点 7277203.2.3合作社模式的优缺点 8287183.3模式选择与地区差异 8302083.3.1经济发达地区 8163673.3.2经济欠发达地区 8246053.3.3资源丰富地区 853893.3.4资源贫瘠地区 818309第四章案例一: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 8182344.1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 886884.2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效益分析 9263014.3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建议 912858第五章案例二:土地托管服务模式 10307265.1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运作机制 1030855.2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效益分析 10177035.3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推广建议 102552第六章案例三: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 11153836.1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 11289826.1.1基本概念 11183896.1.2运作流程 1163196.2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效益分析 11173916.2.1提高土地利用率 11217506.2.2增加农民收入 11258506.2.3促进农业现代化 12146806.3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建议 1215236.3.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12323066.3.2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1224826.3.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79786.3.4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1214538第七章案例四: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 1261457.1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 1219307.1.1模式概述 1274417.1.2运作流程 12197187.1.3运作特点 13216947.2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的效益分析 13315557.2.1经济效益 133487.2.2社会效益 13107587.2.3生态效益 13182677.3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建议 1343077.3.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和农民利益 13229657.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企业租赁土地流转 13128267.3.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意识 14263597.3.4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机制 1418605第八章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 14131438.1土地流转市场风险类型 14209698.1.1自然风险 14288518.1.2市场风险 1487708.1.3政策风险 14111318.1.4法律风险 1479528.2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措施 1471068.2.1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14204248.2.2加强流转合同管理 15256198.2.3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15189568.2.4提高流转主体素质 15214408.3政策法规在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15223308.3.1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15124758.3.2政策法规的保障作用 15264588.3.3政策法规的监督作用 15279738.3.4政策法规的激励作用 1517568第九章土地流转市场政策建议 1540779.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15214689.1.1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框架 1522339.1.2强化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实施 16208809.2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 16175249.2.1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 16144639.2.2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1659949.3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 1697179.3.1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监管机制 1689959.3.2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力度 172895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71404310.1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案例分析总结 17564710.2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172682210.3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18第一章土地流转市场概述1.1土地流转的定义与意义1.1.1土地流转的定义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农民之间进行自愿、有偿的流转。土地流转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1.1.2土地流转的意义土地流转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活水平。(4)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2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历程1.2.1土地流转政策的历史阶段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政策初步形成。(2)1990年代中期,土地流转政策逐步完善,流转范围和方式逐渐扩大。(3)2000年以后,土地流转政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体系不断完善。1.2.2土地流转政策的主要内容我国土地流转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土地流转的原则和范围。(2)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方式。(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4)加强土地流转监管,保障农民权益。1.3土地流转市场现状分析1.3.1土地流转市场规模我国土地流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转面积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0%以上。1.3.2土地流转市场特点(1)流转主体多样化。当前,土地流转市场涉及的主体包括农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2)流转方式多样化。土地流转方式包括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3)流转价格逐渐上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土地流转价格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4)流转市场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土地流转市场发展水平、流转价格和流转方式存在较大差异。1.3.3土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1)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程序不规范。(2)土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3)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不足,制约了土地流转的发展。(4)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不足,存在流转纠纷风险。第二章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分析2.1农村土地流转的供需双方2.1.1供给方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供给方主要包括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其中,农户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主要供给主体,其供给行为受到土地资源、农户意愿、经济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农户:农户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基本单位,其流转土地的动机主要包括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增加经济收入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需要考虑流转价格、流转期限、流转方式等因素。(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土地流转的供给主体,其流转土地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农户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2.1.2需求方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方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重要需求主体,其流转土地的目的是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企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关注土地质量、流转价格、政策支持等因素。(2)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作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新型需求主体,其流转土地的目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土地流转程序的合法性和流转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2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与作用2.2.1中介服务机构的角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是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其主要角色包括:(1)信息提供者:中介服务机构负责收集和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为供需双方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2)政策咨询者:中介服务机构为供需双方提供政策法规、市场动态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双方了解土地流转市场现状。(3)合同见证者: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保证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2.2.2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1)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提供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降低供需双方的信息成本,提高土地流转效率。(2)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保证双方权益得到保障。(3)促进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中介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开展业务,推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2.3在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定位2.3.1政策制定与监管在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定位首先是政策制定者与监管者。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地流转政策,明确土地流转的方向、范围、程序等,保证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应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2.3.2服务与指导还需要在土地流转市场中提供服务和指导,包括:(1)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应为供需双方提供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双方了解市场现状。(2)引导土地流转方向:应引导土地流转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土地流转市场供需平衡。第三章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模式3.1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3.1.1概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模式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的土地流转关系和运作方式。本文将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几种主要模式。3.1.2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模式是指农村家庭以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经营一定规模的农田,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家庭农场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家庭农场主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土地流转期限较长,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较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3.1.3农业企业模式农业企业模式是指农村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由企业统一经营、管理和分配收益。农业企业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土地流转规模较大,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企业收益与农民收益挂钩,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3.1.4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模式是指农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农民参与度高,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合作社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土地流转期限适中,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3.2土地流转模式的优缺点分析3.2.1家庭农场模式的优缺点优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土地流转关系。缺点:家庭农场主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土地流转规模有限,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3.2.2农业企业模式的优缺点优点: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收益。缺点:企业与农民利益分配存在矛盾;企业经营风险较大。3.2.3合作社模式的优缺点优点:农民参与度高;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稳定土地流转关系。缺点:合作社技术和管理能力有限;土地流转规模较小。3.3模式选择与地区差异土地流转模式的选取与地区差异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土地流转模式的适用性。以下是几种不同地区土地流转模式的选择:3.3.1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素质较高,土地流转需求强烈。可选择家庭农场模式或农业企业模式,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3.3.2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土地流转需求较弱。可选择合作社模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业发展。3.3.3资源丰富地区资源丰富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可选择农业企业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3.3.4资源贫瘠地区资源贫瘠地区农业发展受限,可选择家庭农场模式,发挥农民的土地经营优势。第四章案例一: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4.1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是指农村土地在保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流转的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该模式具体运作机制如下:明确流转主体。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主体包括流转方和受让方,流转方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受让方为具备农业经营能力的家庭农场主。签订流转合同。流转双方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期限、流转面积、流转价格等事项。加强流转管理。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保证流转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防止流转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完善流转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鉴证等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4.2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效益分析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在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显著效益。提高农业产值。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流转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家庭农场主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4.3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建议为推广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模式,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应加大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力度,明确流转程序、流转价格、流转期限等,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培育家庭农场主。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完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针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好处,提高农民的流转意愿,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繁荣。第五章案例二:土地托管服务模式5.1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运作机制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是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其主要运作机制如下:(1)托管主体: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托管主体主要包括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这些主体作为托管方,负责组织和管理土地托管服务。(2)托管对象: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托管对象主要是农村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3)托管方式:土地托管服务模式采取多种托管方式,如全托管、半托管、季节性托管等。全托管是指托管方负责土地的耕、种、管、收等全过程;半托管是指托管方负责土地的部分耕作环节;季节性托管是指托管方在特定季节负责土地的耕作。(4)利益分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利益分配主要采取“保底分成”的方式。托管方根据土地的产出和成本,确定保底收益,超出部分按照约定比例分成。5.2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效益分析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中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托管服务,可以有效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3)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向现代化、绿色化方向发展。5.3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推广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以下建议:(1)完善政策体系:应加大对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土地托管服务提供有力保障。(2)培育托管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主体参与土地托管服务,提高托管服务质量。(3)创新托管方式: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托管需求。(4)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土地托管服务模式的优势和效益,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5)强化监管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托管服务监管体系,保证土地托管服务规范运作,保障农民利益。第六章案例三: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6.1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6.1.1基本概念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是指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算成股份,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该模式将土地流转与股份合作相结合,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6.1.2运作流程(1)土地确权: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明确土地的权属关系。(2)股份量化: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折算成股份,确定每股的土地面积。(3)成立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股份为纽带,自愿组成股份合作社。(4)土地流转:合作社将土地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或企业,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5)收益分配:合作社将土地流转收益按照股份比例分配给农民。6.2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效益分析6.2.1提高土地利用率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集中流转,可以避免土地碎片化,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出效益。6.2.2增加农民收入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使农民的土地收益得到了保障,同时农民还可以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活动获得分红。这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6.2.3促进农业现代化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有助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通过集中流转,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6.3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建议6.3.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应加大对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保证土地流转的合法、合规。6.3.2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土地评估、流转咨询、合同签订等一站式服务,降低土地流转成本,提高流转效率。6.3.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6.3.4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为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提供金融支持。例如,设立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降低农民贷款成本,缓解农民融资难题。第七章案例四: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7.1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的运作机制7.1.1模式概述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租赁合同,将农村土地租赁过来进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一种土地流转模式。该模式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7.1.2运作流程(1)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进行沟通,了解土地流转需求;(2)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土地租赁期限、租金、用途等事项;(3)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并开始进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4)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保障农民利益;(5)合同期满后,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将土地归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7.1.3运作特点(1)明确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有利于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和规划;(2)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企业可以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4)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7.2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的效益分析7.2.1经济效益(1)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产出;(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4)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7.2.2社会效益(1)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加强企业与农村的联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7.2.3生态效益(1)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水平;(3)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7.3企业租赁土地流转模式的推广建议7.3.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和农民利益(1)制定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条件和期限;(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3)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防止流转土地被闲置或滥用。7.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企业租赁土地流转(1)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2)鼓励企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支持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7.3.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意识(1)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2)引导农民合理评估土地价值,积极参与土地流转;(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7.3.4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控机制(1)完善土地流转合同范本,明确双方权利义务;(2)建立土地流转风险补偿基金,保障农民利益;(3)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防止土地流转风险传导。第八章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8.1土地流转市场风险类型8.1.1自然风险土地流转市场自然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土地流转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流转失败。8.1.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价格波动、流转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等方面。土地流转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流转双方利益受损,流转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则可能导致流转困难。8.1.3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和地方在土地流转政策调整过程中,可能对流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如政策变动导致流转程序复杂、流转成本增加等。8.1.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包括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双方权益保障不力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流转过程出现纠纷,甚至引发诉讼。8.2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措施8.2.1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包括完善流转交易平台、规范流转程序、提高流转效率等,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8.2.2加强流转合同管理规范流转合同内容,明确流转双方权益,加强合同履行监督,有助于防范法律风险。8.2.3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如流转保险、风险补偿基金等,有助于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8.2.4提高流转主体素质加强对流转主体培训,提高其市场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助于降低政策风险。8.3政策法规在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中的作用8.3.1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政策法规在土地流转市场风险防范中起到引导作用,如明确流转程序、规范流转行为等,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8.3.2政策法规的保障作用政策法规为土地流转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如规定流转双方权益、流转合同范本等,有助于降低法律风险。8.3.3政策法规的监督作用政策法规对土地流转市场进行监督,如对流转行为进行审查、处罚违规行为等,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降低风险。8.3.4政策法规的激励作用政策法规通过激励措施,如优惠税收、财政补贴等,引导流转主体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第九章土地流转市场政策建议9.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9.1.1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框架为保障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加快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范围、程序和权利义务等内容。具体措施如下:制定土地流转基本法,对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流转方式、流转程序等进行规定;修订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监管机制;制定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内容,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9.1.2强化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机构,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对违反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维护土地流转市场的正常秩序。9.2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9.2.1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应当构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具体措施如下:建立土地流转数据库,收录土地流转供需信息、政策法规、市场动态等;开发土地流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流转信息的在线申报、审核、发布和查询;推广应用土地流转手机APP,方便农民及时获取土地流转信息。9.2.2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土地流转服务,应当建立以下服务体系: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协助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鼓励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