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手册TOC\o"1-2"\h\u856第一章:概述 2250801.1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3308821.1.1引言 3310311.1.2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3218041.1.3坚持的领导 3260801.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197021.1.5坚持因地制宜 4305451.1.6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461071.1.7坚持可持续发展 423584第二章:组织架构 4203741.1.8概述 4242131.1.9组织体系构成 4140521.1.10组织体系职能 565971.1.11概述 5313991.1.12组织架构 552821.1.13运行机制 5177241.1.14主要内容 623171第三章:规划与设计 6320931.1.15规划编制的原则 694541.1.16规划编制的内容 654531.1.17规划编制的程序 722181.1.18基础设施设计原则 7133391.1.19基础设施设计内容 7267181.1.20基础设施设计程序 84670第四章:产业发展 8167251.1.21调整原则 8276121.1.22调整措施 8192201.1.23调整效果 8159891.1.24发展背景 8268521.1.25发展目标 9299051.1.26发展措施 993531.1.27发展效果 931578第五章:生态环境 9255171.1.28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185071.1.29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9219791.1.30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10323501.1.31绿色发展的内涵 10181591.1.32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 10178841.1.33可持续发展战略 108808第六章:社会保障与民生 1159491.1.34社会保障体系概述 1156391.1.35社会保险 11193851.1.36社会救助 11303631.1.37社会福利 11111351.1.38农村教育概述 12245511.1.39基础教育 12118751.1.40职业教育与培训 1243581.1.41农村医疗卫生概述 1228851.1.42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12206751.1.43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321383第七章社区服务 13168171.1.44明确服务平台定位 138341.1.45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 1330851.1.46完善服务设施 13297301.1.47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14132341.1.48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14204881.1.49明确志愿服务内容 14252521.1.50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 14189201.1.51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与引导 1429950第八章:社会治理 15221491.1.52概述 15146651.1.53社会治安管理 15112391.1.54社会安全管理 15124151.1.55概述 15178691.1.56调解原则 15131381.1.57调解方法 16241681.1.58调解机制 1620071第九章:文化建设与传承 1615621.1.59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6301141.1.60三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1766781.1.61三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措施 17283551.1.62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1764161.1.63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1755921.1.64文化设施建设 173682第十章:政策法规与监督 18292671.1.65概述 18202941.1.66政策法规体系 1825031.1.67政策法规实施 19253811.1.68监督管理 1914331.1.69评估体系 19304671.1.70评估实施 19第一章:概述1.1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1.1.1引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作为农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1.1.2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意义(1)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旨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可以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品质。通过优化社区服务,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农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3)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助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保障农民合法权益。(4)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第二节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原则1.1.3坚持的领导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必须坚持的领导,充分发挥组织在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要紧密围绕的中心工作,贯彻落实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社区建设与管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1.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农民需求,保障农民利益。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让农民共享社区发展成果。1.1.5坚持因地制宜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自然资源、人文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创新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1.1.6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要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1.1.7坚持可持续发展三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要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后代子孙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一节三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1.1.8概述三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旨在构建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本节主要介绍三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1.1.9组织体系构成(1)社区组织:作为社区管理组织的领导核心,负责把握社区发展方向,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工作。(2)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组织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3)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社区公共服务、居民活动、社区治理等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4)社区工作站: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保障。(5)社区志愿者队伍: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居民组成,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促进社区和谐。1.1.10组织体系职能(1)社区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监督社区工作。(2)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社区日常管理,组织实施社区活动,维护社区稳定。(3)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公共服务,开展居民活动,促进社区和谐。(4)社区工作站:协助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5)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第二节三农村社区居民自治1.1.11概述三农村社区居民自治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居民自主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和监督的一种基层民主制度。本节主要介绍三农村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及主要内容。1.1.12组织架构(1)社区居民大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审议社区重大事项等。(2)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居民大会的决议,开展社区自治工作。(3)社区自治委员会:负责社区居民自治的具体事务,协调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4)社区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社区居民自治工作进行监督,保障居民自治的公正、公平。1.1.13运行机制(1)社区居民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临时召开。会议议题包括社区发展规划、重大事项等。(2)社区居民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区自治工作中的问题,落实居民大会决议。(3)社区自治委员会:根据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部署,组织开展社区自治活动。(4)社区监督委员会:对社区居民自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定期向社区居民大会报告监督情况。1.1.14主要内容(1)社区治理:包括社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社区安全等。(2)社区服务:包括社区养老、教育、文化、医疗等。(3)社区活动: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公益活动。(4)社区监督:对社区居民自治工作进行监督,保障居民权益。通过居民自治,三农村社区将逐步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第三章:规划与设计第一节三农村社区规划编制1.1.15规划编制的原则三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需求,充分体现农村居民的意愿和利益。(2)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坚持前瞻性,预见未来发展趋势,为农村社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1.1.16规划编制的内容(1)社区总体规划:明确社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2)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规划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3)基础设施规划:包括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4)生态环境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重点,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6)住宅建设规划: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规划住宅用地,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环境。1.1.17规划编制的程序(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编制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2)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农村社区现状。(3)编制方案:根据调查研究成果,编制规划方案,包括文本、图纸和说明书。(4)征求意见: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农村居民的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5)审批发布:将规划方案提交给有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布实施。第二节三农村社区基础设施设计1.1.18基础设施设计原则(1)实用性:基础设施设计应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生活质量。(2)安全性:保证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风险。(3)经济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4)环保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破坏。(5)可持续性:基础设施设计应考虑长远发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1.1.19基础设施设计内容(1)交通设施: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方便农村居民出行。(2)供水设施: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提高水质,保证供水安全。(3)供电设施: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提高供电质量,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生产需求。(4)信息网络设施: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信息获取能力。(5)排水设施:规划合理的排水系统,解决农村排水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6)供热设施:根据农村居民需求,合理规划供热设施,提高供热质量。1.1.20基础设施设计程序(1)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社区现状,收集相关资料。(2)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研究成果,编制基础设施设计方案。(3)征求意见: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农村居民的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4)审批发布:将设计方案提交给有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布实施。(5)施工监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第四章:产业发展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21调整原则(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2)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1.22调整措施(1)优化作物布局,推广优质高效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农产品品牌。(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延伸产业链。(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1.1.23调整效果(1)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2)优化农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1.1.24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还能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互动发展。1.1.25发展目标(1)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2)丰富休闲农业产品,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推动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农民文化素质。1.1.26发展措施(1)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2)保护和开发农村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旅游产品。(3)推进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创新经营模式。(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5)培育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1.1.27发展效果(1)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3)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幸福感。(4)加强城乡互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五章:生态环境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1.1.28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农村生态平衡、保障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指数。1.1.29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1)水源保护: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保证饮用水源安全。加大对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止水源污染。(2)土壤保护: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防止土壤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肥力。(3)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森林火灾预防,严惩破坏森林资源行为。(4)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禁止非法捕猎、买卖和利用野生动物。(5)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力度,严控农业废弃物排放。1.1.30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明确各级和部门的监管责任,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2)政策引导: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3)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和环保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4)技术支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第二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1.1.31绿色发展的内涵绿色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32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节能减排: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3)生态补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4)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1.1.33可持续发展战略(1)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保障民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恢复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第六章:社会保障与民生第一节社会保障体系1.1.34社会保障体系概述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多个方面。1.1.35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居民在老年阶段的基本生活。(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旨在减轻农村居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对农村失业居民提供一定时期内生活补贴的社会保险制度。(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对农村居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意外受到伤害给予赔偿的社会保险制度。1.1.36社会救助(1)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对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给予救助的制度。(2)特困供养:特困供养是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无抚养人的居民给予救助的制度。(3)临时救助:临时救助是对农村居民因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救助的制度。1.1.37社会福利(1)五保供养:五保供养是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无抚养人、无子女的居民给予供养的制度。(2)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福利是对农村残疾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方面的福利服务。第二节教育与培训1.1.38农村教育概述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方面。1.1.39基础教育(1)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保障农村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要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3)高中教育:高中教育要逐步普及,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和就业机会。1.1.40职业教育与培训(1)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农村居民的实际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2)技能培训:技能培训要针对农村居民的需求,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素质。第三节医疗卫生与健康1.1.41农村医疗卫生概述农村医疗卫生是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1.1.42农村医疗卫生服务(1)基本医疗服务:要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2)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农村疾病传播。(3)健康扶贫:要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健康扶贫政策,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1.1.43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健康教育:要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2)健康促进:要开展农村健康促进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村健康环境。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为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第七章社区服务第一节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以下是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1.1.44明确服务平台定位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应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当地实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1)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关注民生问题;(2)突出地域特色,发挥地方优势;(3)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1.1.45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主导服务:应承担起公共服务责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社会组织参与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3)市场化服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入优质服务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4)居民互助服务:鼓励居民之间开展互助合作,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1.1.46完善服务设施农村社区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服务设施:(1)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平台的枢纽,承担居民咨询、办事、活动等功能;(2)服务站点:根据居民需求,设立多个服务站点,提供便捷服务;(3)信息化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水平。1.1.47建立健全服务机制(1)服务标准: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2)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3)服务监督:建立服务监督机制,保障居民权益,保证服务效果。第二节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以下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几个关键方面:1.1.48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1)组织培训:对志愿服务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能力;(2)人员选拔:选拔具备相应技能和热情的居民担任志愿服务者;(3)资源整合:整合社区资源,为志愿服务者提供必要的支持。1.1.49明确志愿服务内容(1)生活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方面的帮助,如代购、代缴、维修等;(2)文化服务: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3)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治理,维护社区秩序,提升社区环境;(4)教育培训: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综合素质。1.1.50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1)激励机制:对志愿服务者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其积极性;(2)保障机制:保障志愿服务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必要保障;(3)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1.1.51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与引导(1)宣传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政策,提高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2)引导居民: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3)传播正能量:通过志愿服务,传播正能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第八章:社会治理第一节社会治安与安全1.1.52概述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治安与安全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保障农村社区的社会治安与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1.53社会治安管理(1)加强农村社区治安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治安组织,明确责任分工,提高治安管理水平。(2)完善治安防范措施。加强巡逻防控,提高见警率,预防犯罪行为;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组织居民参与治安防范。(3)加强治安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安管理效率,实现治安信息资源共享。(4)严格治安管理。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维护农村社区治安秩序。1.1.54社会安全管理(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对农村社区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力度,保证食品安全。(4)保障交通安全。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条件,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第二节社会矛盾与纠纷调解1.1.55概述农村社区社会矛盾与纠纷调解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1.1.56调解原则(1)公平公正。在调解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证调解结果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2)自愿合法。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依法进行调解,保证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3)教育引导。在调解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引导,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4)预防为主。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预防纠纷的发生。1.1.57调解方法(1)调解协商。通过调解人员的沟通协调,使当事人达成共识,解决纠纷。(2)法律调解。依据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诉求进行调解,保证调解结果合法有效。(3)社会调解。发挥社区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对社区内的矛盾与纠纷进行调解。(4)心理咨询。对涉及心理问题的纠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1.1.58调解机制(1)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加强农村社区调解组织建设,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2)加强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调解工作制度,保证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3)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调解队伍。(4)建立调解工作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调解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第九章:文化建设与传承第一节三农文化传承与创新1.1.59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三农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基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族、地域特色。传承和发展三农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60三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内容(1)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挖掘和整理传统农耕文化,将其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体系。(2)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刺绣等,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如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4)乡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1.1.61三农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2)建立健全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二节文化活动与设施建设1.1.62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1.1.63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1)文艺演出: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如戏曲、歌舞、小品等,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文化讲座,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3)文化展览: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如书画、摄影、手工艺品等,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4)民间节庆活动:组织民间节庆活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1.64文化设施建设(1)文化广场:建设文化广场,为农民提供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2)文化活动室:建设文化活动室,配备必要的文化活动设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3)图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邮电大学《美术鉴赏与批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理工大学《木材工业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品牌形象专项设计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顾问胜任能力考试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真题1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辆环境感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辽宁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数据科学的语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抽水蓄能辅助洞室施工方案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7 Searching
- 护理核心制度及重点环节-PPT课件
- 夹套管现场施工方法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形近字组词参考
- 第三章走向混沌的道路
-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 2006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工资标准表及套改表2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2021
-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PPT课件
- 常见导管的固定与维护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