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标准: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辽与西夏二、金朝入主中原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重点)课
标
解
读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掌握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3.知道辽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分析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元(1206-1271-1279-1368)时空线索-(三阶段)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西夏并立元朝的统一北宋和金夹攻灭辽;金次年南下灭北宋;辽西逃宋南下。蒙古崛起先后灭掉西夏、金、南宋,实现第三次大统一。辽(916-1125)夏(1038-1227)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金(1114-1234)宋元时期(960-1368年,即公元10世纪到公元14世纪)辽宋夏金元的政权更迭十国五代辽(契丹)金西夏北宋南宋蒙古元8919791127127613689161125120612719079601038111512341227南一、辽与西夏1、辽的建立统治(1)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林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改国号为辽。(2)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北面官南面官官吏来源契丹人汉人为主负责区域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中央机构枢密院(行政)枢密院中丞司(监察)宰相府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利于民族交融2、西夏的建立与统治(1)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2)统治:一制两称(一套制度,两种称谓)仿效北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中央除了汉式官称外,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一、辽与西夏二、金朝入主中原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2、政治建设:①中央:勃极烈辅政制②地方:猛安谋克制勃极烈是女真社会部落酋长,专用于中央辅政会议成员,皆以宗室贵族担任,人数不定,有谙版(大)勃极烈、国论(国家)勃极烈、阿买(第一)勃极烈等名目。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原有社会组织,金建立后将其制度化,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战则以之统军(或称千夫长、百夫长),平时则按其进行行政管理。演变:由氏族部落组织到军事组织再到地方行政组织。性质:是一种兵农合一制度。(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内容:各户壮丁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作用: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军队有较强的战斗力,同时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政权契丹(辽)西夏金民族建立时间发源地首领都城版图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916年1038年1115年辽河上游青、甘、川三省边境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上京兴庆会宁→中都东至海,西至金山,北至克鲁伦河,南至白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东至海,西接蒙古、西夏,南至大散关、淮河一线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辽、西夏、金的制度设置特点是什么?材料一: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特点:“蕃汉分治”、因俗而治、学习汉制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以练代讲:因俗而治的原因B二、金朝入主中原《契丹人引马图》《奉茶图》材料一:辽朝壁画思考2:辽宋夏金时期民族交融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影响?②胡汉交融的生产生活方式①政治制度材料二: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强调夷人懂礼是“中国”,在自称“正统”的同时,仍然称宋朝是“中国”。——节选自马升林《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观”》③接受儒家文化,出现华夏认同走向统一二、金朝入主中原辽夏金等统治的北方地区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①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②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③有利于民族交融原因:评价:
政权制度建设核心特征
辽
夏
金南北面官制四时捺钵制沿袭唐宋制度猛安谋克制一官二称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学习汉族政治制度保留本民族特色基本模仿北宋二、金朝入主中原思考3:联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如何认识辽、西夏、金的管理制度?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西夏金西辽乃蛮部克烈部蔑儿乞部蒙古诸部秃麻部塔塔儿部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室韦与鲜卑、契丹同为东胡之裔。在唐代被称为“蒙兀室韦”,居住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有了初步的畜牧业。辽代,鞑靼成为北方诸游牧部族的泛称。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一)概况:蒙古崛起、元朝统一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疆域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共1300多万平方公里(一)概况:蒙古崛起、元朝统一(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中枢机构:一省两院制①内容:中书一省制,由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和西藏事务。②特点:元朝宰相权力较大,是相权的一次反弹。皇帝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宣政院枢密院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二)巩固统一的措施2.地方治理(1)驿传制度:修筑驿道、广设驿站、分设急递铺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作用: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c.推动经济文化交流。(二)巩固统一的措施2.地方治理(2)行省制①概况: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宣政院辖地、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包括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四级;②权力: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但是受中央节制。行省皆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九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权力受制于中央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材料1: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2: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清·储大文(2)行省制①概况:②权力:③特点:a.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势力,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c.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④意义:a.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c.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民族交融。(二)政治制度2.地方治理(1)驿传制度(2)行省制(3)边疆治理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台湾: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西藏: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元朝的民族杂居和交融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族逐渐融合蒙古族中原地区汉族迁入杂居波斯人、阿拉伯人等新疆地区畏兀儿回回知识链接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三)民族政策1、产生新民族:回回(回族前身)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回回2、四等人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等级名称民族一蒙古人蒙古族二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三汉人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四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规律:汉文化接受程度越高的民族,地位越低。区别对待的作用:①区分蒙古、色目和汉族人民两大集团,保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②在汉族人民中制造分裂,将其分为汉人、南人两部分,从而便于统治者自上操纵、控制。全面认识元代民族关系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元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时期,疆域的辽阔与统一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如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我国回回的形成(回族前身)。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知识链接元朝的灭亡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闰七月,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总结1: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1.创新制度,影响深远①辽朝的南北面官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②元朝行省制,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3.学习汉制(封建化),民族交融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民族交融。4.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总结2:全面理解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1、含义:所谓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2、表现:这一时期边疆地区的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封建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社会的官制、法律。3、目的:其主要目的是接受汉族的封建文化,巩固统治。4、方式:主要通过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接触,包括和平或战争的方式。5、过程:由于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而汉族多在中原,因此,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6、作用: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封建化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发,从而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总结3: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地位1、元朝统一的历史贡献(1)政治上:元朝结束了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实现空前的统一。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2)经济上: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3)民族关系上:元朝统一利于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又一个新高峰。(4)交通及对外联系上:元朝的交通十分发达。不仅在陆路上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丰台区看丹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地方文化特色教学设计 中图版
- 小自考设计营销与传播策略试题及答案
- icu护士填空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半期考试题及答案
- 2024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School and friends Lesson 3 Welcome to Our School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咖啡师技术持续改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CPBA商业分析师考试指南试题及答案
- 第五单元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青岛版·2024秋)
- 11尊重他人(教学设计)-大象版心理健康四年级
- 2024视觉传播设计创作理念试题及答案
- CB/T 3595-1994不锈钢酸洗钝化膏
- 肝移植手术的麻醉课件
- 呼吸困难 教学课件
- 工程设计费收费标准
- 锅炉专项应急演练记录
- 广大灯饰制造公司-灯具生产作业指导书
-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英雄凯旋歌》课件
- 研究思路图模板
- 氩气净化机使用说明书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方案(市政管线、排水、道路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