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课件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回答:“……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清]毕沅《续资治通鉴》▲《雪夜访普图》【你知道吗】赵普给了赵匡胤怎样的治国方略?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程标准: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两宋王朝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一、宋初强化集权(重点)二、边防危机、财政危机——积贫积弱三、王安石变法四、南宋的偏安

960年

1127年1141年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场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辽和议——澶渊之盟三次和议:王安石变法绍兴和议靖康之变偏安江南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宋金和议——绍兴和议一种国策:崇文抑武两大危机:军事危机财政危机北宋建国1069年

南宋建立军阀割据积贫积弱专制集权富国强兵数字识记南宋灭亡1276年【时空定位】一、宋初强化集权1、背景: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此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藩镇割据君弱臣强武将权重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集权中央分散相权重文轻武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明)《雪夜访普图》赵匡胤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赵匡胤宋太祖对话赵普——顶层设计立祖宗之法一、宋初强化集权2、措施(1)中央机构调整——加强皇权

a.二府三司制b.军事上:枢密院与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2)地方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a.四监司(四个平行路级机构)b.文官任知州,设通判c.转运司,将地方赋税大部分上交中央d.地方精兵抽调中央//募兵政策(3)崇文抑武

a.罢免宿将兵权,文官任枢密院长官b.倡文治,扩大科举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冗兵(战斗力下降)冗官冗费积贫积弱3、特点高度集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文官治国(崇文抑武)4、影响:(1)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减少内乱,巩固国家统一安定。(2)消极: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宋朝积贫积弱比较:唐宋分散相权的方式唐:按流程(决策、审议、执行)分权。宋:按领域(行政、经济、军事)分权。宋代“二府三司制”宋朝科举制的完善宋代科举的种类主要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其中最重要者为贡举,即常科。(1)考试程序:增加殿试,确立三级考试制度(2)考试规范:制度更加严密(搜身、糊名、誊录、锁院)(3)考试内容:从重诗赋到重经义。(4)考试结果:直接授官,取人大增(5)北宋,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影响:推动科举制的发展完善和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①政治:国家以文治国方针,士大夫阶层崛起②选官:科举面向整个社会,越加公平公开化③教育:官、私学比较兴盛,浓厚的读书风气④文化:造就宋朝科技发达,国际影响力提升返回五代积弊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专权原因及解决方案原因: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解决:收地方之权到中央解决:分散军权、崇文抑武措施①行政:文官任知州,牵制节度使;设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②财政:四监司,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赋税上缴朝廷;③军事:地方精锐编入中央禁军原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解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①行政: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宰相行政权②财政:三司负责财政(户部、盐铁、度支)③军事:枢密院专掌军政;台谏负责监察①剥夺军权-杯酒释兵权②分散军权调兵权:枢密院(文官)统兵权:三衙(武将)③扩大科举规模,文臣治国,提高文官士人地位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收权”“分权”“抑权”祖宗之法一、宋初强化集权材料一唯本朝之法...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北宋]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思考:祖宗之法有什么作用?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材料二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北宋]司马光(1019年-1086年)《涑水纪闻》一、宋初强化集权材料三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T),风俗日坏。——[南宋]叶适(1150年-1223年)《实谋》思考:祖宗之法有什么作用?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材料四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却责任,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思考:从两则材料看,祖宗之法有什么影响?一、宋初强化集权宋朝祖宗之法,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主要目标在于保证政治格局与社会秩序的稳定。离开对于“祖宗之法”的深切认识,则难以揭开宋代政治史之奥秘;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宋代制度史之精髓。——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一、宋初强化集权宋太宗:979年,高梁河之战,宋军战败,太宗股中两箭,乘驴车逃走。986年,雍熙北伐,杨业被俘而死,此后“不敢北向”。宋真宗:1004年辽军南下,滨临黄河北岸。宋仁宗:1038年,西夏建立,为时七年的宋夏战争开始,连续战于三川口、好水川等,屡战屡败。和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1)宋辽协议(2)宋夏和议2、财政危机(1)冗官,冗兵,财政开支大(2)岁币,加重财政危机(3)宋朝“不抑兼并”,地主隐瞒土地,影响国家财政收入1044宋夏和议岁赐1005宋辽澶渊之盟岁币燕云十六州讨论: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以钱财换和平”的智慧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危机

苛捐+杂税+徭役=政治危机

战争+议和+岁币=边疆危机新困局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分抑外募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①________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②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③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2)_________局面形成,削弱了军队战斗力。(3)庆历新政失败①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________、富弼等人进行改革。②措施:严格

“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③结局: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最终失败。宋太祖积贫积弱范仲淹三、王安石变法2.内容:类别措施内容富国之法________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___________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照贫富等第收免役钱___________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市易法设________,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均输法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务强兵之法保甲法把农户编为______,农闲练兵,维护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________监督制造兵器保甲设军器监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废明经诸科,取士考经义和_________,设明法科整顿____编纂教科书(儒家经典),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唯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时务策太学三、王安石变法2.内容:

3.影响(参见教材)(1)积极: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②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积贫”的局面。③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2)局限性:①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③变法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且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三、王安石变法结合材料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尽变祖宗之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论天下。

——刘挚《忠肃集》材料二

在整个王安石变法期间,几乎没有一名新进士成为变法派的骨干······在变法高潮到来之际,有各色各样的人投入变法行列,既有真心实意、立志改革的人才,也不乏投机钻营、首鼠两端之辈。——何忠礼《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三、王安石变法结合材料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四

吕惠卿成为王安石变法的骨干人物······王安石欲任用练亨甫,而吕惠卿兄弟与练亨甫矛盾甚深,不同意任用。王安石认为,惠卿兄弟如此逆料人,实为过当,而吕惠卿反怪王安石不为其兄弟辩护。······熙宁八年五月,安石得疾,吕惠卿在神宗面前说:本来期望安石来戮力时事不想他却屡屡称病不治事,把什么事情都推给我,我怕将来倾败,担当不起责任。——张祥浩《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讨》材料三

熙宁二年变法刚刚开端,司马光即上言:“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又写信给王安石,指责其尽变更祖宗旧法。保守派大臣在言论上反对新法,在行动上更是百般阻挠破坏。富弼知毫州近二年,对青苗法根本不予理睬。

——何忠礼《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三、王安石变法结合材料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五

对王安石本人,宋神宗则总是好言抚慰,显得言听计从。但是,宋神宗没有完全采纳王安石的意见,他对变法派的支持是有限度的,对保守派的打击也很不得力,特别对保守派中的元老重臣——韩琦、富弼、文彦博以及在朝廷中颇有声的司马光等人,根本就不想去触动他们,相反地却是一味姑息迁就,予以重用。——何忠礼《也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①变法力度过大,范围过广,操之过急②变法缺少人才且用人不当③保守派势力强大,触犯官僚、地主利益④变法派内部分裂⑤神宗的动摇和早逝三、王安石变法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满江红》

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宋高宗赵构四、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2、岳家军3、南宋与金“绍兴和议”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多角度分析南宋偏安的原因。北伐失败后,也就是孝宗在位的后期,他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这期间经济繁荣,在南宋中期出现了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1)北方长年战乱,经济衰退。南方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战略优势。(2)南方水陆交通便利,商贸频繁,商品经济发达,利于增加国库的收入。(3)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朝中大部分是主和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