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_第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_第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1.书写生字,导入课题。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柴"字,边写边提示:此木为柴,上下部分之间要紧凑一些,“木”的撇、捺要伸展。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火柴。学生认识火柴。

3.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篇与火柴有关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了解作者。

想必大家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这篇童话故事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作者的介绍吧。

简介单元学习要点: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记号。

2.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5.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街头的故事。

6.再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填空: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再写(),最后写()。试试用小标题概括各层次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卖火柴(1~4)——擦火柴(5~9)——捏着火柴梗死去(10~11)

三、示范引领,体会“不幸”

过渡:读完这个故事,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表述。)同学们说出了“可怜"穷苦”“美丽"不幸”“懂事"伤心”这些词语,很好!阅读同一篇文章,我们能读出很多不同的感受,这种阅读体验因人而异。接下来,咱们就带着这些感受回到课文当中去,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让我们产生这些感受的。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交流。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预设:“冷"交代天气,“冷极了”说明程度,“雪"提示季节——冬天,更突出“冷”,“黑"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层层递进,表明这是一个又黑又冷的冬天的夜晚,让人感受到寒气逼人,冷得可怕。引导学生分析完词句后,可以让他们把这种感受代入句中再行朗读。

方法拓展: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渲染凄凉的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环境如此恶劣,预示着故事的悲惨和小女孩的不幸。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预设:引导学生仿照上一句,抓住句中的关键字眼挖掘文字的深意。

(1)别人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温暖,团聚,快乐……)

(2)假如你是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感觉?(寒冷,孤独,无助……)

(3)去掉“乖巧”好不好?(“乖巧"让小女孩的形象变得更加美好,然而,这样美好的人,却身处这样冷酷的环境当中,令人更感心酸。)

(4)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寒冷、孤独。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预设:“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说明小女孩受的惊吓程度之深。“飞快地冲过来"是她受惊的原因。马车高大、横冲直撞,小女孩弱小、跑得慢,一“冲”一“吓”,让人体会出小女孩面对意外时内心的恐惧。鞋子哪儿去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被男孩捡走了,小女孩无力讨要。

2.学生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其他能够体现小女孩“不幸”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重点。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从三个“一”,你想到了什么?(她已经在街上卖了一天的火柴,冻了一天,饿了一天,走了一天,累了一天,却没有得到别人一丝一毫的回应。)

(2)从两个“谁”,你又想到了什么?(“谁"指任何一个人、每个人,不管是衣冠楚楚的绅士,还是优雅高贵的女士,不管是巡逻的警察,还是摆摊的小贩……,没有人理会卖火柴的小女孩。)

(3)比较朗读,你觉得哪句话更好?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站在别人的角度)

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硬币。(站在小女孩的角度)

明确:第二句话只交代了结果,你不知道小女孩做了怎样的努力,就好像小女孩很笨,努力了一天也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可是,文中的意思是说,小女孩辛辛苦卖了一整天,却没有一个人同情她,这样更强调了这个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4)联系第1自然段的“又冷又黑”,你觉得这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吗?(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寒冷,还有社会环境的冷漠。小女孩不仅身体经受着寒冷的折磨,内心也被这世间的冷漠伤害着。)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1)“她觉得更冷了”,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冷”有几层意思?(第一层:天气愈加寒冷恶劣;第二层:内心非常寒冷,没有人理会,有家不敢回。)

(2)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她的家是什么样子?(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她的家贫穷寒冷,跟街上一样冷。)

(3)人们常说“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可是,从一个“灌”字,你能体会到什么?(“灌"表明风大,房屋破旧。小女孩家境贫寒,没有温暖的住所;回家一定会被打,更享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小结:小女孩多冷啊!但是饥寒交迫的她,宁可蜷缩在别人房子的墙角,也不敢回家。短短几个段落,我们读到了自然环境的寒冷,读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如此冷酷无情。痛苦像一张无边的网,无论小女孩走到哪里,都逃不开它的控制!

4.出示小女孩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过渡:假如你是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你现在最需要什么?请你发挥想象,说一说。

示例:天真冷啊!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厚了。我的脚早已经失去了知觉,手指也僵得握不住火柴了。真想有个炉子,让我烤烤火啊!那些透出灯光的窗子里面,是怎样一幅情景呢?今天是大年夜呢,我可忘不了这个。那些房子里面,应该有美丽的壁画,有温暖的火炉,有雪白的餐巾和喷香的烤鹅,还会有慈爱的父母亲吻着他们的小宝贝吧!一切就像我在商店橱窗里看过的画那样。烤鹅的味道真香啊!长这么大我还没有尝过呢。不,就算没有烤鹅,能饱饱地吃一顿黑面包也是好的。可是,今天一根火柴都没卖出去,全家人连黑面包都吃不上了。爸爸一定会很生气吧,他一定会抡起皮鞭狠狠抽我一顿……。噢,太可怕了,我不敢再想。

观看片段,感受可怜

6.朗读课文,读出可怜。

品味结局

7.指名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

从结局体会不幸

四、教师小结

过渡:一个乖巧的生命,一个美丽的生命,一个本应该充满希望、拥有无限未来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旧年的大年夜。所有人都在迎接新年的到来,可是,只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新年的太阳了。多么悲惨啊!

过渡:小女孩有这样悲惨的结局,然而安徒生为什么要说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呢?又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深入预习,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今天这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生字新词,还学会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设身处地想象着读,比较着读,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这些感受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加深印象,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尽管我们的生活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截然不同,但是大家今天的朗读非常投入,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你们内心有着对文字的敏感,更因为你们那颗富于同情、怜悯的心。有了这样高贵的内心,我们才更能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对生命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复习词语。

1.教师朗读过渡,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导入新课。

过渡:又黑又冷的夜晚,黑的不是落雪的夜空,冷的也不是呼啸的北风。乖巧美丽的小女孩,为什么要忍受饥寒交迫的侵袭?为什么,她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怜悯?为什么,孤单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一个小小的身影?……生命消逝,徒留一朵微笑。谁都说她可怜,可她那用火柴点燃的梦幻里,也曾有过无人知道的幸福。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小女孩最终的结局怎样?(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安徒生爷爷却说小女孩是“带着微笑”离开人世的,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由表述。)正如刚刚一位同学所说,小女孩感到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多美丽的东西。是哪些美丽的东西?这些东西给了她什么样的幸福感受呢?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

二、研读课文,感悟“幸福”

1.借助表格,梳理内容。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回答,老师相机出示句子: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总结:小女孩一共擦了五次火柴。

重点指导第一次火柴,并进行总结

小组讨论,说一说,填一填表格。

梳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出现幻象的过程。

①明确学习任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②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总结表格如下:

③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

第一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

第二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尤其是在大年夜,她更渴望得到美味的食物,所以她在幻象中看到了烤鹅。

第三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这时是大年夜,小女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圣诞树下过一个温暖的大年夜,感受节日的幸福。

第四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

第五次

思考: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预设: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

④交流现实情况,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引导:你能看着表格来复述吗?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现实又是怎样的?

交流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不同表现。

(1)提问:小女孩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预设: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是“赶紧擦着”很迫切,毫不犹豫。

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灭,希望一次次落空。而第四次的幻想中出现了最疼小女孩的奶奶,小女孩急于抓住一份希望,所以最后就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探索主题,走向童话

1.研读“微笑"。

(1)学生自主朗读第10自然段。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导语:小小的火柴,一次次擦燃,一次次熄灭,美丽的幻象一次次出现,一次次破灭,同学们,小女孩擦燃的仅仅是火柴吗?破灭的仅仅是幻象吗?

引导: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深深打动了你?小女孩为何微笑?

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关爱,在这样悲惨的处境里,小女孩有过抱怨吗?有过哀痛吗?在擦燃火柴的过程里,她心里只有什么?

预设:只有希望、只有温暖、只有光明、只有幸福。

引导:这希望、这温暖、这光明、这幸福是谁给予的呢?仅仅是火柴吗?仅仅是幻象吗?

小结:是小女孩一颗向往美好的心啊!心怀美好,追求美好,哪怕处境悲惨,也能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