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文书理论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文书理论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文书理论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文书理论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法律文书理论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密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密封线第1页,共3页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法律文书理论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院(系)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列举的哪一项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民主集中制D.社会主义制度2、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有关抵押财产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A.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B.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告知受让人财产已经抵押情况C.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经抵押权人同意D.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书面通知抵押权人3、孙某盗窃了价值数万元的贵重钻石项链,并送给他的女朋友蓝某当作定情礼物后来,公安机关来追查,蓝某知道了项链是盗窃来的,但是,她未予揭发,而是暗地里将项链转移到乡下的亲戚家。蓝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A.盗窃共犯B.包庇罪C.伪证罪D.窝藏罪4、刑法司法解释的主体有()。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D.公安部5、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6、下列属于法律关系的是哪一个?()A.已订婚的某对恋人之间的关系B.某市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C.被告人聘请某律师进行辩护D.某甲赌博输给某乙1000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3天内付清7、唐朝的徒刑一共()。A.两等B.三等C.五等D.十等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9、下列选项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A.遗赠B.租赁C.宽恕表示D.侵权行为10、被告人张某,出租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6人,撞伤18人。张某的行为构成()。A.交通肇事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故意杀人罪11、在我国,以下人员中不享有选举权的是()。A.精神病患者B.被法院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而在服刑期间者C.在选举期间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者D.在选举期间被劳动教养者12、下列选项中,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应认定为妨害公务罪的是()。A.甲多次煽动他人在镇政府门前广场非法聚集B.乙为了解决医疗纠纷,带领多人封堵公立医院大门C.丙纠集多人打砸警车,阻止警察带走涉嫌诈骗的丈夫D.丁纠集多名亲友,在村口阻碍警察带走被收买的儿童13、下列关于“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典籍中的“宪法”特指根本法B.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泛指典章法度,是“法律的法律”C.古代意义上的“宪法”与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没有本质区别D.近代意义上的“宪法”不仅是法的表现形式,而且是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1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A.政治权利B.人身自由C.文化权利D.平等权15、国有土地使用权属于()。A.自物权B.典权C.地役权D.地上权16、魏某与桂某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某与桂某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A.法律事件B.法律行为C.事实行为D.事实关系17、汉朝武帝之后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明德慎罚B.无为而治C.德主刑辅D.刑乱国用重典18、以下哪一项属于法律事件()A.死亡B.写小说C.签合同D.拍卖19、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特别行政区的设立以及所实行的制度是由全国人大以法律来规定的B.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享有独立的主权D.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由中央管理20、张某等五人劫持了甲与乙,然后命令甲杀死乙,否则将杀死甲。甲被逼无奈用绳子勒死了乙。根据刑法规定,甲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21、首创死、流、徒、杖、鞭五种刑罚制度的政权是()。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22、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口袋并将乙打成重伤。甲离开现场后,将手机丢到垃圾桶。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伤害罪、抢夺罪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抢劫罪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23、王某为表现自己的英勇行为,将造纸厂内一作为造纸原料的草垛点燃后再去救火。但火势蔓延无法控制,王某虽奋力扑救,但仍造成损失20余万元,自己也被烧伤。王某的行为是()。A.放火罪B.失火罪C.危害公共安全罪D.破坏集体生产罪24、以下列举的情况,不是必然导致法律责任的是A.某公司临近年终,老板要求职工每天工作16小时,加班费每小时支付5元B.小王向检察机关举报某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事实,检察机关应立案而不立案C.公交乘务员小王多次提醒抱孩子的乘客坐稳扶好,乘客没有听从因走动而摔倒D.商场停车场向停车司机收取停车费用不给收据25、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对诉讼离婚的判定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和睦B.因受胁迫而结婚属于可撤销婚姻的唯一法定事由C.协议离婚的唯一定标准是夫妻双方离婚是否出于自愿D.因包办而成立的婚姻属于买卖婚姻的表现形式26、清末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是()A.大理寺B.大理院C.刑部D.御史台27、依据我国继承法规定,不必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的遗嘱是A.自书遗嘱B.口头遗嘱C.代书遗嘱D.录音遗嘱28、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下列情形不可以作为所附条件的是A.某人死亡B.冬季到来C.租赁期届满D.考上大学29、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预备C.犯罪未遂D.犯罪中止30、甲、乙签订仓储合同,但合同到期后甲拒不支付保管费,则乙对存货行使的权利是()。A.优先购买权B.质权C.典权D.留置权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的有()。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的法律的活动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2、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中()。A.因果关系具有主观性B.因果关系以行为人具有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为条件C.没有履行特定的义务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D.因果关系具有偶然性的特点3、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明知孩子丙可能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A.均为直接故意B.对乙为直接故意C.均为间接故意D.对丙为间接故意4、下列犯罪中,只能由首要分子构成的是()。A.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妇女、儿童罪B.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D.聚众哄抢罪5、教唆犯可以是()。A.从犯B.直接故意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D.主犯6、属于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有()。A.“天坛宪草”B.“袁记约法”C.“贿选宪法”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7、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A.犯罪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客观方面8、民法典定解除的事项有A.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B.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其行为表达将不履行主要债务的C.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D.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9、在我国,同国家主席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的机关有()。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10、甲将一幅名画出售给乙,约定1个月后交付。但丙愿出更高的价格,甲遂将画卖给丙,并当场交付给丙。在此情况下,乙应该怎么办?()A.乙有权要求丙将画交付给自己,因为其与甲的买卖合同成立在先B.乙有权要求甲交付该画,甲应当向丙请求返还该画,而丙亦应当返还C.乙无权要求丙交付该画,因为丙已取得该画的所有权D.乙有权要求甲承担不履行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三、问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0分)1、(本题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73条第1款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请分析此条法律规定(包括该条文所规定权利的含义、行使条件及行使方式)。2、(本题5分)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3、(本题5分)试论犯罪既遂的认定。4、(本题5分)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四、案例分析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