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活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26 活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26 活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26 活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26 活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活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5活板

◎文化自信: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思维能力: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说明流程的方法。

◎审美创造:欣赏本文语言严谨、简洁的特点,体会说明类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学习说明流程的方法。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到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理解标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文题解释

活版最初使用瓦字(胶泥烧成),以后改用木字、锡字、铜字,现代一般用铅字。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晚年撰著笔记体综合著作《梦溪笔谈》。

◎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中国古代笔记体裁著作,全书26卷,另《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等17类,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该书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对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背景链接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他的发明当时未受重视。他死后,其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堂兄弟、子侄辈获得,引起沈括重视,将该发明记录下来。

2.目标任务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朗读指导。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

读准字音:

冯瀛王(yínɡ)毕昇(shēnɡ)薄如钱唇(bó)

和纸灰(huò)持就火炀之(yánɡ)字平如砥(dǐ)

更互用之(ɡēnɡ)以纸帖之(tiè)木格贮之(zhù)

与药相粘(zhān)不若燔土(fán)用讫(qì)

以手拂之(fú)至今宝藏(cánɡ)

把握节奏: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目标任务三: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通假字

活板(“板”同“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

药稍镕(“镕”同“熔")

◎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布衣服。)

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嘴唇。)

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覆盖。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一板已自布字(古义:另自,另外。今义:自己;从。)

◎一词多义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拿、用)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表目的)

公亦以此自矜(介词,因为)《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卖油翁》

唐人尚未盛为之(动词,做)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判断动词,是)

未为简易(动词,算作、算是)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板印书籍(动词,印刷)

每字为一印(名词,字印)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助词,同“以”)

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已经)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介词,自从)

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另自、另外)

其印自落(副词,自然)

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孙权劝学》

若止印三二本(连词,如果)

不若燔土(动词,如、比得上)

若屈伸呼吸(代词,你)《杞人忧天》

则以纸帖之(动词,标记)

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木兰诗》

更互用之(动词,交替、轮换)

即更刮目相待(副词,另外,再)《孙权劝学》

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用讫再火令药镕(动词,烧)

有奇字素无备者(副词,平素)

可以调素琴(形容词,不加装饰的)《陋室铭》

◎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标记)

◎文言句式

被动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

省略句:火烧令坚\[省略宾语“之”,即“火烧令(之)坚”\]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省略介词“于”,即“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理解文意。理解文句,读懂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述。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古今对译"。

第2课时

1.目标任务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第2段):按工作程序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功能效率及优势。

第一层(第1句):介绍活版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二层(第2—4句):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三层(第5、6句):介绍活版印刷的功能效率。

第四层(第7—10句):补充活字印的优势。

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

◎文章各段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

第1段介绍印刷的简要历史,为第2段推出活字印刷设置一个大的背景,也可以说是为了体现印刷术的发展和进步;第3段交代下落,照应第2段开头,使对活字印刷的介绍有始有终。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程序的。

学习任务单

材料步骤(方法)

制字(略)①_______胶泥刻字(每个字刻一个字模,字薄如铜钱的边缘)→烧制字模

②_______(详)铁板松脂蜡纸灰铁模平板③_______→药物覆盖→放置铁模→④_______→烘烤铁板→按平字面

⑤_______(详)两块铁板标签木格柴草刻刀印两三本(不算简便):排一次版只印两三次,需反复排版。

印制多本(极为快速):1.两块铁板,提前布字,交替使用;2.一个字(特别是常用字)有多印,以备重复使用;3.不用时,以韵做标记,放在木格中;4.生僻字随用随刻,用草火烧,很快成型。

拆版(略)柴草印完后再用火烤铁板,药物熔化后,用手一擦,字模会自然脱落。

[参考答案]①胶泥②制版③设置铁板④密布字印⑤印刷

◎本文介绍活字印刷过程的顺序能否变换?为什么?

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来写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所以不能变换。

2.目标任务二:深入研读,理解课文内容。

◎雕版印刷术早在什么时候就已出现?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从“唐人尚未盛为之”一句可知,雕版印刷术早在唐代时就出现了。从“自冯瀛王始印五经"的“始”字可知雕版印刷术是冯瀛王开始推广的。冯瀛王生活在五代时期,即五代是雕版印刷术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雕版印刷术发展的历史?

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与发展,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

交代了活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其身份。突出毕昇的“布衣”身份是为了凸显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课文最后一段交代活版的下落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为毕昇所发明是真实可信的,与开头“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在内容上,“宝藏"说明这一发明在当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受到人们珍爱。

3.目标任务三:细节探究,品析活版之“活”。

◎雕版是活版的基础,与雕版相比,活版有哪些优势呢?

雕版活版

每部书需要许多块木版。以一个个活字为单位,按照书稿排字,使用灵活。一个活字块可重复使用。

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制版容易。在铁板上“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发现错误不好改正。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

按刻好的木版逐块印刷,速度慢。常作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使用频率高的字,如“之"也”,需要一个就要刻一个。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使用频率高的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使用极为方便。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活”的体现简要说明

每字为一印字印“活"取用灵活

密布字印排版“活”随时排用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印刷“活"统筹用版,提高效率

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活”方便一版中多次出现时使用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选用“活"放在不同木格中,方便精准取用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做法“活”随时可以增补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活"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结束语:纵使岁月冲刷,也无法抹去文明的印记,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才能让我们享受到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从五代雕版到毕昇的活版,再到近代的铅版,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