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材分析】《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第四单元哲理散文《短文两篇》中的其次篇,是英国闻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的一篇思想随笔,也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作者用凝练的语言讲解并描述了自己三大人生追求,即对爱情的渴望,对学问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行遏制的怜悯心,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学习本文需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适当了解作者的生平经验,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境界,进而关照我们自身。【教学目标】1.朗读文本,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2.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主动健康的人生观。【预习提示】一、日积月累1.积累的字词2.作者主要生平经验二、边读边悟1.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你是如何理解支配作者这一生的三种追求的呢?2.我们的一生又为什么而活着呢?三、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介绍罗素,情景导入他集诸多身份于一身:哲学巨星、文学大师、数学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等。在充溢传奇的一生即将落幕之前,他以饱含情愫的文字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剧烈感情,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我为什么而活着》。二、走进文本,走进罗素(一)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字词预设:面临()俯瞰()震颤()遏制()词语释义:遏制:飓风:深渊:作者思路:(二)比照阅读,请同学们比照原文与老师修改后的文章,看看老师做了哪些变更?能这样修改吗?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学问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行遏制的怜悯,这三种纯净但无比剧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剧烈以致我常常情愿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我寻求爱情,最终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奇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好像过于美妙,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我以同样的热忱寻求学问,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还有那对人类不行遏制的怜悯心。苦痛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熬煎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溢孤寂、贫困和苦痛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假如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学生沟通展示:预设:第一处删减: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面临无望的边缘。这句话运用比方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苦海”“无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担心和苦痛。思索:既然这三种感情给作者带来苦痛,那又为什么始终追求呢?其次处删减:——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行测的深渊。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说明说明,后边的语句说明前边的“孤寂”的感觉。这句话以形象的充溢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验。这种孤寂是冰冷的,它如同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就越反衬出爱情的珍贵美妙,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小结:作者追求美妙,追求爱情,爱情给作者带来的是心情的愉悦、人世的暖和、是如仙境般让人沉醉的美妙,作者在追求爱情中获得了华蜜。第三处删减: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补充资料:罗素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幼年的罗素是孤独的,他常常在祖父荒芜的官邸里漫步、冥想,是书本和数学把他从孤独与无望中挽救出来,他11岁时迷上了欧几里得几何,18岁入剑桥高校读书,他一生著书71种,论文写了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学等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罗素从80岁时起先写小说,他的散文在英国文学中享誉甚高,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思索:从他对学问方面的追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作者一生追求学问,追求真理,是学问带他走出孤独,走向更大的世界,同时他用学问去创建,去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学问带他走向欢乐。对人类苦难怜悯:第四处变更:爱情和学问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怜悯心总把我带回尘世。“云霄”指美妙的志向境界;“尘世”指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思索:作者对爱情和学问的追求,给作者带来的是欢乐和华蜜还有成就感,从他学问方面成就来看他已经实现了自我,为什么又将目光投向现实世界,让自己深陷这些苦痛中呢?补充资料: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斗争,曾2次因反战而入狱。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因参加核裁军的游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萨特还成立了民间法庭——“罗素法庭”,揭露美国的斗争罪行。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斗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小结:罗素有着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有着挽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关切的是人类的苦难,是个人自我层面的追求到超越自我大我意识的转变,是在更高层次实现人生价值。罗素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中有美妙也有苦痛,有志向也有现实,他的对人类的拳拳关爱之情,让他的生命熠熠生辉。三、拓展延长,反观自身(一)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例谈谈。预设: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被订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滴着鲜血仍眷顾着红尘的苦难的人们;南丁格尔、曼德拉、甘地、特蕾莎修女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射,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安慰希望。世界才会前进。作家冰心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爱在左,怜悯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充溢,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苦痛,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二)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忱浪漫的一生;是在学问海洋开心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是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