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海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海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海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海宁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宁市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

高一物理试题卷

2023年12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仪器不能测量基本物理量的是()

A.电火花计时器B.天平C.弹簧秤D.直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火花计时器可以测基本物理量时间,故A错误;

B.天平可以测基本物理量质量,故B错误;

C.弹簧秤只能测力,不能测基本物理量,故C正确;

D.直尺可以测基本物理量长度,故D错误。

故选C。

2.2023年10月3日21:30,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38.29s的成绩夺得金

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月3日21:30指时间间隔B.38.29s指时间间隔

C.运动员完成4X100米的位移为400mD.每位运动员均完成100m位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月3日21:30指时刻,A错误;

B.38.29s指时间间隔,B正确;

C.4x100米的400m指路程,C错误;

D.每位运动员完成的100m指路程,D错误。

故选B。

3.2022年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得冠军。单板滑雪大跳台

是选手从高处滑行而下通过大跳台一飞冲天,表演各种空翻、回转等空中绝技,关于这项运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苏翊鸣从高处滑下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受到了重力、斜坡的支持力、斜坡的摩擦力和下滑力四

个力的共同作用

B.苏翊鸣通过大跳台飞到空中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C.苏翊鸣从高空落回地面的运动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

D.裁判在评判苏翊鸣的动作并打分时,不能把苏翊鸣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苏翊鸣从高处滑下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受到了重力、斜坡的支持力、斜坡的摩擦力三

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

B.飞到空中最高点时,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苏翊鸣通过大跳台飞到空中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

错误;

C.苏翊鸣从高空落回地面时,仍有一个水平方向的速度,所以苏翊鸣从高空落回地面的运动在忽略空气阻

力的情况下可看作是平抛运动,故C错误;

D.裁判在评判苏翊鸣的动作并打分时,动作不可忽略,故不能把苏翊鸣看作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4.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足球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如图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对草地的压力就是它的重力

B.乙图中,静止在地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一定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丙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会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

D.丁图中,被踢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足球受到重力、空气的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但它不是重力,故A错误;

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两个足球由于接触,但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故B错误;

C.进球时,足球撞到网上,球网被撑开,由于网的形变,而使球受到了弹力,故C错误;

D.被踢出在空中运动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故D正确。

故选D。

5.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

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情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

不再往下落,而是固定在图中A、B、C、。四个位置不动,一般要出现这种现象,照明光源应该满足(g

取10m/s2)()

A.普通光源即可B.间歇发光,间隙时间为0.14s

C.间歇发光,间隙时间2.4sD.间歇发光,间隙时间0.2s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光源间歇发光,间歇时间等于相邻两滴水的时间间隔的整数倍,根据

解得

J——s=0.14s

V10

故选B„

6.杭州亚运会上,用电子机器狗运送铁饼、标枪既便捷又安全,如图所示。将机器狗在某次运送标枪的运

动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机器狗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20m的路程,用时分别为5s和10s。则机器狗的

加速度大小是()

16,

C.—m/s2D.—m/s2

452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段的平均速度为

Ax20/..

v,=——=—m/s=4m/s

At5

第二段的平均速度为

Ax20/c/

%=——=——m/s=2m/s

At10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Af=1(5s+10s)=yS

则加速度为

a=—=^m/s2=--m/s2

At1515

2

4

故机器狗的加速度大小是百'm/s9o

故选B。

7.甲乙两人从同一位置沿直线骑自行车同时行进,以起点为坐标原点、行进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此

后甲乙两人速度的平方与它们位置坐标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开始匀速行驶了0.5s

B.减速阶段,甲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C.甲和乙会x=15m处相遇

D.甲车始终在乙车的后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一开始以速度10m/s匀速行驶了5m,用时间。=0.55,选项A正确;

B.根据

2

v=VQ-2ax

可知图像的斜率为2〃,由图像的斜率可知,减速阶段,甲的加速度为。甲=3.75m/s2,乙的加速度〃乙

=2.5m/s2,即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选项B错误;

C.甲到达x=15m处的时间为

v—v05—1011

‘甲='o+-------=0.5s+------s--=一s

-3.756

乙到达产15m处的时间为

n=X=2s

t乙

2.5

则甲和乙不会在x=15m处相遇,选项C错误;

D.由图像可知,经过相同位置时,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即甲的平均速度较大,用时间较短,即经过相

同位置时,甲总是首先到达,则甲始终在乙的前面,则选项D错误。

故选Ao

8.用骨头刀砍骨头的情景如图所示。可以视刀的纵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砍骨头的时候可以认为垂直刀

背方向施加一个大小为尸的力,该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使刀的两个侧面推压骨头,劈开骨头。设刀背的宽

度为d,刀的侧面长为/,不计刀自身的重力,该力产生的作用于侧面的推力的大小为()

d尸

A.-FB.—FC.——FD.—F

d2d21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力F分解为B、B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与劈的两个侧面垂直,根据对称性,两分力

B、仍大小相等,这样,以尸1、凡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就是一个菱形。因为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

分,所以根据三角形相似

d_F

I=T

i一耳

解得

9.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

A、B间拴接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百:&

B.A、B的质量之比为既=1:

C,悬挂A、B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后

D.同时剪断两细线的瞬间,A、B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几:3

【答案】D

【解析】

【详解】对AB两个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A.弹簧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同一根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AB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对物体A有

mKg=Ftan60°

对物体B有

—Ftan45°

可得

mA:mg=^3:1

故B错误;

C.对A物体,细线拉力

4=F。

cos60

对B物体,细线拉力

cos45

Tx:T2=cos45°:cos60°=亚:1

故C错误;

D.剪断细线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则AB合力大小分别等于7;和7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S=S=一

A-'B%

可解得

a卜y/2A/6

aB应3

故D正确。

故选D。

10.很多智能手机都有加速度传感器。小明打开手机的加速度传感器,记录手机在竖直方向上加速度的变

化情况。让手机自由下落,然后接住手机,手机屏幕上获得的图像如图甲所示(以下实验中手机均保持屏

幕向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z轴线性加速度z轴线性加速度伸线性加速乌j轴线隼加速度

2.00-------------------------

10.00-------------------------

(

含5.00

0.00

-5.00

1.802.002202.400.002.004.006.0020.030.040.00.005.0010.0

时间(s)时间(s)时间(s)时间⑸

甲乙丙T

A.如图甲所示,加速度显示最大正值时,表明手机处于减速状态

B.若保持手托着手机,小明做下蹲动作,整个下蹲过程所得图像可能如图乙所示

C.若手托着手机乘坐电梯从1楼到7楼,所得图像可能如图丙所示

D.若保持手托着手机,小明做起立动作,整个起立过程所得图像可能如图丁所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甲所示,加速度显示最大正值时,说明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手机在向下运动,因

此表明手机处于减速状态,A正确;

B.若保持手托着手机,小明做下蹲动作,整个下蹲过程手机先加速下降,再减速下降,加速度方向先竖

直向下后竖直向上,即先负后正,B正确;

C.若手托着手机乘坐电梯从1楼到7楼,手机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

先竖直向上,然后加速度为零,再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所得图像不可能如图丙所示,C错误;

D.若保持手托着手机,小明做起立动作,手机先加速上升,然后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先竖直向上,然

后竖直向下,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C。

11.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在楼顶通过滑轮与轻绳拉动一重物,人缓缓后退,重物缓缓上升,不计滑轮的

阻力,在人后退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绳的拉力逐渐增大B.滑轮受到的力逐渐变大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逐渐减小D.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对人和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对重物研究,可得

则绳子的拉力不变,故A错误;

B.虽然T不变,但。减小的过程中,滑轮两边绳子的夹角戊增大,由力的合成可知,滑轮所受绳子的压力

变小,故B错误;

CD.对人研究,在水平方向上

f=Tcos0

人缓慢后退,则。减小,可知COS夕增大,故/增大;在竖直方向上

FN=G「Tsin6

由于。减小,贝Isin。减小,则稣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的一个实验,他将一个质量M=L5kg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

上放着一个质量"=0.5kg的物块。物块静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右端固定在木板右侧的挡板上,

弹力为1N。现沿水平向左的方向对木板施加作用力尸,使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中力/由。逐渐增加

到8N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m

AAA/WW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B.物块与木板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C.木板受到4N的拉力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N

D.要让物块与木板之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要大于等于0.4

【答案】B

【解析】

【详解】AC.当物块受到静摩擦力为零时,有

4=购

解得

%=2m/s2

当外力为零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的作用,当外力厂增大时,对于木板

与物块的整体来说,其整体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对物块有

F弹一f=ma

所以在加速度小于2m/s2时,当加速度增加,摩擦力减小,并最终减为0。当加速度为2m/s2时,带入上

述公式,可以求得

F=4N

当加速度大小大于2m/s2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此时对物块有

&+/=ma

当加速度增加时,静摩擦力大小增加。综上所述,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先减小后增大,故AC错

误;

B.当外力厂为8N时,对整体有

F=[M+ni)a

解得

a=4m/s2

对物块有

与+篇="也

解得

4=1N

所以整个运动过程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不会大于1N,结合题意可知静摩擦力大小始终小于最大静摩

擦力,即物块与木板之间始终保持静止,故B项正确;

D.要使其保持相对静止,即静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有

/</max=〃加g

解得

〃>0.2

故D项错误。

故选B。

13.如图,台秤上放一质量加=5kg的木箱,木箱内有质量分别为3kg和2kg的两物体P、Q,用细绳通过

固定在木箱上的光滑定滑轮相连,定滑轮的质量忽略不计,g取10m/s2。现剪断Q下端的细绳,在P下落

但还没有到达箱底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为()

A.7.6kgB.9.8kg

C.10kgD.10.2kg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P下落但还没有到达箱底的过程中,对PQ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mpg-mQgHIQ)a

解得

a=2m/s2

对P有

mpg-T-mpa

解得

T=24N

台秤受到箱子的压力为

N=M?+2T=50N+2x24N=98N

则台秤的示数为

N98।八5

—=-kg=9.8kg

gio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小球A、B分别在两个倾角不同的斜面上自静止滚下后,进入光滑的水平面。从静止释放时开始,每

隔相同的时间间隔记录一次小球的位置,结果如图所示。则关于A、B的运动判断正确的是()

%=0

1

vo=O4-------------?-------------?-------------L

42O।III

I_____i__________b________

A.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时间更长,所以到达斜面底端时球B的速度更大

B.球A从倾角更大的斜面上滑下,加速度更大,所以到达斜面底端时球A的速度更大

C.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时间更长,可判断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更小

D,可判断出,球A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之比为4:3

【答案】CD

【解析】

【详解】AB.根据两种情况下小球水平方向经过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可知到达斜面底端时小

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故A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小球B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根据尸加可知,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更小,故C正

确;

D.设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照片,则A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3T,B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为4T,

根据v=S可得

3=殳=艾

aBtA3T3

球A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球B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之比为4:3,故D正确。

故选CD„

15.如图,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作用,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尸的大小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m时间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a随时间r的变化规律可能为下图中的(取沿

斜面向上为摩擦力6的正方向)()

【解析】

【详解】物体沿斜面方向上受到F、摩擦力与和重力在沿斜面方向上的分量根gs沅。的作用,若F的初值

大于mgs山a,t=0时刻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则有弓=/-,当F减小时,摩擦

力先减小,减小到零后,摩擦力反向增大;若F的初值等于mgs比a,t=0时刻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零,

则随着F的减小摩擦力逐渐增大;若F的初值小于mgs山a,t=0时刻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向上,则随着F

的减小摩擦力逐渐增大,故可能为B、C、D;

故选BCD.

【点睛】若t=0时刻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得出摩擦力与时间的关系式,选择

图象,若t=0时刻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当F减小时,由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如何,再选

择图象.

非选择题部分

三、实验题(共2小题,16分。把正确答案填入空格,每空2分)

16.小陈同学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

细绳的结点,实验中,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第二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

条。

(1)小陈根据某次实验记录数据,正确做出力的图示,A、B两幅图中(选填"A”或"B”)是小

陈同学实验后画出的;

(2)下列措施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橡皮条应与两绳套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B.两个分力Fi、尸2的方向要垂直

C.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尽量与木板平行

E,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3)本实验中运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4)从图中可读得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No

【答案】①.A②.DE③.C④.3.8

【解析】

【详解】(1)[1]实际合力尸肯定沿A。方向,理论合力是根据平行四边形作出来的,不一定沿A。方向,

所以A图是小陈同学实验后画出的;

(2)[2]AB.两弹簧测力计大小可以不同,夹角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所以橡皮条不一定与两绳套夹角

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故AB错误;

C.两根细线的作用是用来记录两分力的方向,不必一定要长度相等,故C错误;

DE.实验要记录弹簧测力计在平行于木板方向的读数和方向,所以弹簧测力计要与木板平行,记录方向是

根据两点连线做出的,两点尽量远些,故DE正确。

故选DE;

(3)⑶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C;

(4)⑷由图可知,弹簧秤的最小分度为0.2N,则从图中可读得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3.8N。

17.小林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在外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当地的重力

加速度为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点计时器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

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一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小桶和砂总质量

的大小,使小车在砂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小桶,给打点时器

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和小车,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乙图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确定出。、A、B、C、D、E、尸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

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未画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字)

ABCDE单位:cm

1工1(

.5111.982.4512.933.4013.88

(3)测出小车和车上祛码的总质量M和对应的加速度。,小林作出如图丙中实线所示的图线,图线

a

偏离直线的主要原因是»

(4)小林调整了图像的横纵坐标,描绘出如图丁所示的V图像。已知实验中所挂砂桶和砂的质量为m,

a

且已经准确的平衡了摩擦力,小林发现图像不过原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拉力不变的情况下,,与M

a

应该成正比,小明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告诉他图丁纵轴上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用题中所

给的字母表示)。

【答案】①.B②.2.97③.未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④.一加

【解析】

【详解】(1)⑴实验时,应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

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故选B。

(2)[2]由于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

T=2x—=2x—s=0.04s

f50

根据

Ax=aT2

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a=—~®2.97m/s2

(3T)2

(3)[3]对砂筒和砂,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ma

对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T=Ma

联立解得

a=»-

M+m

只有当机远小于M时,a-工图线成线性关系,所以图像如图所示,图线偏离直线的主要原因是未满足小

M

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

(4)⑷根据

a=^-

M+m

整理得

M=mg---m

a

则图像在纵轴上的截距为一机。

四、计算题(共3题,第18题8分,第19题9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2分。解答应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

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共39分)

18.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受到燃料的推

力而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到达离地面1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

取g=10m/s2,求:

(1)火箭匀加速上升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火箭从发射到落回发射点的时间(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答案】(1)5m/s2;(2)(3+石)s

【解析】

【详解】(1)火箭匀加速阶段,根据

«=5m/s

(2)火箭燃料用完时的速度为

v=a?=10m/s

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时间

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

因此火箭离地的最大高度

H=h+%=15m

火箭由最高点落至地面的时间

火箭从发射到返回发射点的时间

t玲=/+:+/,=(3+

19.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优的蚂蚁从碗底沿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壁向上缓慢爬行,若蚂蚁与碗壁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当蚂蚁爬到和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0。的位置时,求它受到的摩擦力;

(2)当蚂蚁爬到和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的位置时,求碗对它的作用力;

(3)求蚂蚁能爬到距碗底的最大高度。

【答案】(1)-mg,方向垂直蚂蚁和圆心。的连线向上;(2)mg,方向竖直向上;(3)—

22

【解析】

【详解】(1)蚂蚁缓慢爬行可以认为处于平衡状态,当蚂蚁爬到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0。的位置

时,蚂蚁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沿切面向下的分力,可得

f=mgsin30°=gmg

静摩擦力方向垂直蚂蚁和圆心。的连线向上。

(2)当蚂蚁爬到与圆心O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45。的位置时蚂蚁处于平衡状态,碗对蚂蚁的作用力大小等

于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上。

(3)当蚂蚁爬到最高位置,刚好要打滑时,重力沿切面向下的分力恰好等于最大静摩擦力,重力沿切面向

下的分力为

耳=mgsin3

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与切面的分力

FN=mgcos0

刚打滑满足

mgsin0="mgcos0

联立解得

tan6=6

夕=60。

由夹角关系可求得蚂蚁离开碗底最大高度为

,R

n=—

2

20.一质量为机=1kg的物体A放置在水平板上,抬升板的右端,当倾角为。时,物体恰能沿板向下做匀

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已知tan8=0.5,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

g=10m/so

(1)求物体A与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将板恢复到水平位置,对物体A施加水平向左的恒力R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求

产的大小;

(3)将板恢复到水平位置,对物体A施加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的恒力尸=25N,如图丙所示,试问a满

足什么条件,物体A不会被推动。

【答案】⑴0.5;(2)5N;(3)&>53°

【解析】

【详解】(1)物体恰能沿板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