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刑事人工智能应用的理论难题分析综述目录TOC\o"1-2"\h\u24707(一)侵犯法定权利 18554侵犯事实认定权 114780侵犯被追诉者法定权利 227300(二)面临伦理风险 22433动摇审判结构 231385冲击司法正义结构 322262(三)存在司法隐患 410464弱化公检法机关之间的制约关系 423630加剧控辩关系的失衡 427637冲击审级制度 5我们必须明确,刑事司法领域的人工智能的作用只是促进司法正义实现的技术路径,其背后的理论价值在于维护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所以,探讨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应用,不仅需要法律层面的适法性,更需要法理学层面的正当性。所以应当从刑事诉讼法的法理层面,对该问题进行整体性评价,从而更好发展出契合司法改革理念的刑事司法人工智能。侵犯法定权利侵犯事实认定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文的规定,可以明确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所以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官与人民陪审员承担了进行案件事实判断的职责。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事实认定领域被人工智能不加选择地侵入,尤其是诸如证据链条的判断选择、证明标准的确定统一等,是否会造成异化法定的事实认定者权力的结果犹未可知。长此以往,最后导致与司法改革潮流相悖的庭审空心化,也是极有可能。虽然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只能起到工具作用与辅助价值,从而促进准确的事实认定,但对证据的数据化,对法律的代码化无疑会对裁判人员的决策产生事实性的影响,存在以技术手段削弱司法人员裁判权的嫌疑。并且,由于人工智能具备的突出的效率上的优势,在当今案件数量激增,审理时长受限的情况下,法官毫无疑问会对运用人工智能产生依赖性。那长此以往,司法实践中的事实认定者,事实上变成了人工智能的研发人员与法官的结合体,裁判权也异化为裁判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的耦合。这无异于对法定的审判人员的事实认定权的侵蚀,也是对人民法院专有的审判权的侵犯。侵犯被追诉者法定权利以预测性警务等犯罪预测工具在审前程序中的引入为例,追诉活动在正式的庭审,乃至于正式的立案程序之前,就已经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对犯罪嫌疑人赋予偏见。在数据库的大量信息支持下,侦查人员会基于形成的犯罪画像对当事人更可能产生有罪推定。在刑事司法领域引入人工智能对被追诉人的社会危险性、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估,以准确作出是否逮捕、是否继续羁押的决定时,看似只是所运用技术的迭代升级,但域外实践已充分证明,风险评估工具的运用会造成对特定群体的歧视,导致其被羁押、被从重量刑的概率显著增加。[[][]MelissaHamilton,“TheBiasedAlgorithm:EvidenceofDisparateImpactonHispanics”,AmericanCriminalLawReview,vol.56,no.4,2019,pp.1553-1554.在庭审阶段,法官也会基于统一互通的刑事司法人工智能技术,产生未审先断的预断,从而导致最后的庭审过程实质上形式化,造成对当事人无罪推定权利的严重侵犯。根据现有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庭审阶段参与举证、质证等过程并拥有参与法庭辩论等一系列维护自身权益的活动的合法权利。但是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引入,会使得该种权利难以在一切都数据化的刑事司法人工智能下得到维护,从而造成当事人实质诉权的受损。面临伦理风险动摇审判结构事实上,在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也对刑事司法领域的伦理观念与基本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过程中,最后很容易造成由大数据直接自动生成裁判判决的情况,从而造成数据对法律决定的侵入,特别是让人工智能参与事实认定导致决策让渡,使得法官定位发生极大动摇,甚至造成审判系统乃至司法权的全面解构,从而在事实上形成审判主体的双重结构。[[]季卫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载《东方法学》2[]季卫东:《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载《东方法学》2018年第1期,第56页。不仅如此,在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随着机器不断迭代升级,深入学习,人工智能的身份也逐渐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工具与辅助者,其逐渐变成了有“自主判断力、自主决策力”的决策者。落实到刑事案件中。其自动生成判决结果,对裁判结果进行偏离预警的功能,其实本质上也反映出了其角色的潜在转变。而这种能动性的逐渐演化,使得其从辅助者的角色上登堂入室,成为法官事实上的代理者,甚至会在一定的环境中替代法官的审判者身份。这对既有的刑事司法领域的伦理范式而言,构成重大且艰巨的挑战。冲击司法正义结构司法正义是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有机统一。但是人工智能在刑事司法领域的深度应用,会对现有的司法正义结构从形式到实质上产生新一轮的冲击。由于我国目前激进的改革实践,算法决策已经被应用到了事实认定的阶段,而缺乏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限度的审慎思量。既有的刑事司法人工智能设计认为利用海量数据和算法,并辅之以超强算力,就可以破解刑事诉讼中的难题,防范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崔亚东:《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4-75页。[]崔亚东:《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4-75页。[]马长山:《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载《法学研究》2020年第4期,第67页。所以仰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对司法正义进行追求,本质上是极难做到的,且更需要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深刻的警醒与防范。存在司法隐患弱化公检法机关之间的制约关系在当今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将存在明显缺陷的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该领域中,会对现有的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结构造成巨大冲击。根据宪法、刑事司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现在的公检法司法机关应当以“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为原则,但是实际上现实中配合层面实现较好,制约层面存在相当不足。如果按照现有的思路进行实践,运用相同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司法机关进行办案,那么侦查、控诉、审判三个阶段就会出现明显的流水线化倾向。因为但凡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认定,那么人工智能会按照统一的指引进行提示、校验与监督。这种思路对办案的效率无疑是重大利好,但是回归到诉讼流程的层面,无异于成为了后续的程序对前序的阶段结论的机械性重复与认同。在此情况下,会出现案件只要进入第一个阶段并得到相应的证据与结论,那后续阶段存在的价值几乎被消弭于无形的可怖场景。这种造成三个司法实务机关办案的思路同质化的未来,会导致刑事诉讼法所提倡的分工与制约原则难以实现。在趋同的倾向下,三机关甚至可以演化为一个机关内部的办案流程,又何来机关之间与办案流程紧密结合的制约关系呢?分工负责,防止主观片面的倾向,是刑事诉讼法实现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目标的理论基础,也是防止任何一个机关武断专横和滥用职权,防止和减少错误,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必要做法。所以应当对这种同质化的倾向坚决抵制,维护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加剧控辩关系的失衡诉讼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控辩平衡,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控辩双方的地位实质上很难实现对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后,本就在我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侦查与控诉机关已经由于数据垄断处于天然的优势地位,如果允许其不加限制,不加披露地继续利用算法黑箱和数据优位,那么本就处于劣势地位的辩方则会陷入更加弱势的地位。不仅如此,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最后被广泛运用于事实认定阶段与最终的量刑审判阶段,在审判权已经被异化为数据处理与事实判断结合的情况下,由于辩方对人工智能在此之间的参与程度一无所知,所以其依靠自身力量对此进行改变的可能性也极为微小,当对结果产生异议的情况下,其上诉权也会被人工智能的引入实质性侵犯,最后的不满结果会无可避免地归咎到审判人员身上,导致辩审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不利于司法公平正义价值的弘扬。值得一提的是,控辩关系的失衡加剧很大程度与办案系统的高度不透明化有关。因为算法、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但是被追诉人处于数据与算法信息不对称的双重劣势下,造成其知情权被实质剥夺,抗辩权被大幅减损。不仅如此,还使得“研究人员和外部专家难以评估和审核算法,从而难以测试算法的准确性和偏差值[[][]DanielleKehletal.,“AlgorithmsintheCriminalJusticeSystem:AssessingtheUseofRiskAssessmentsinSentencing”,BerkmanKleinCenterforInternet&Society,November28,2017.不仅如此,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最后造成冤假错案的情况下,其监督与问责实际上也变得困难重重。因为“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当今司法改革的努力方向,如果案件的裁决者由单一变为复数的话,其审理者的角色也会蒙上一层模糊的面纱,从而导致难以实现最终的有效问责,这也会使得司法责任制的推行陷入僵局。冲击审级制度刑事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对审级制度造成严重的冲击,甚至会动摇制度的核心,最后损害当事人的上诉权。实际上,审级制度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给当事人在上一级法院得到合法权利救济的机会,通过程序来消解当事人对下一级审判结果的不满。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法院系统,那么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法院,只要运用相同的人工智能系统来处理同一个案件,那么其得出的证据认定与事实判断就是完全一致的,最后得出没有任何改变的法律适用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级制度存在的价值几乎被消弭于无形,当事人的上诉权也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高二】【蛇启新航 蜕变前行】开学第一课-文字稿
- 2025年合同会审单模板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6课时回家路上 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西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露在外面的面 北师大版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第6课 猫抓老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粤教版B版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欣赏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4年)
- 2025年河南省鹤壁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技术规范书柴油发电机组
- 青岛科技大学成人大专《工商企业管理实训报告》
- 低钾血症最新版本最新课件
- 兽医外科手术学与兽医外科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 2023年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YY/T 1792-2021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
- GB/T 39235-2020猪营养需要量
- GB/T 30799-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重金属的测定
- 染厂公司简介(4个范本)
- PPT用中国地图(可编辑)
- 基于德育的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