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光透镜物态、密度》综合检测卷-附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光透镜物态、密度》综合检测卷-附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光透镜物态、密度》综合检测卷-附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光透镜物态、密度》综合检测卷-附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光透镜物态、密度》综合检测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声光透镜物态、密度》综合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A.3:1 B.3:4 C.5:3 D.4:32.如果一个物体5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1s内的速度是(

)A.20m/s B.4m/s

C.100m/s D.题设条件不足,不能确定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4.一架托盘天平底座的铭牌上标有“200g”的字样,其表示的含义是()A.砝码盒内最大砝码的质量是200g B.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是200g

C.天平自身的质量是200g D.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200g5.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 C. D.6.图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露珠下的叶脉 B.玩具在镜中的像

C.日食 D.白光的色散7.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9.家住二楼的小明早上醒来,听到同学小华在楼下喊他一起打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C.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10.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冬天地上的积雪没有熔化却逐渐变少 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秋天的晨雾在太阳出来后不见了 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二、非选择题:11.若天平所配备的砝吗盒中备有下列砝码:200g1个,100g2个、50g1个、20g2个、10g1个、5g1个、2g2个、1g1个.天平标尺上游码所示的刻度如图所示,天平的最大称量是______g,它能达到的精确度是______g.用此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当天平右盘放20g,2g和1g砝码各1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横梁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处在______.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1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4.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15.请画出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及画出图乙中的折射光线。

16.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______

g。

(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_____mL。

(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_____

g/cm3。

(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

(5)针对小刚的实验方案,请提出改进办法:______。17.如图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在图中找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平面镜。

18.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1.【答案】B

【解析】解: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S甲t甲S乙t2.【答案】D

【解析】解:题目中给出物体5s内通过20m的路程,我们可以求出平均速度,但平均速度不能反映它前1s内的速度情况。

故选:D。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计算必须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只能反映整个路程的平均运动情况,但不能反映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运动情况。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区别,理解它们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3.【答案】D

【解析】【分析】

(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既可以传播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基本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解答】

A、“闻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较易。

天平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的测量工具,要看清它的铭牌,使用前要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潮湿有腐蚀性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到盘里,砝码有镊子夹去,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

【解答】

天平砝码的最大质量是100g,天平的质量没有必要在铭牌上标出,分度值一般为0.1g、0.2g,“200g”应是天平的最大称量值,“200g”表示的是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5.【答案】C

【解析】解: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

【解析】解:A、露珠相当于放大镜,用放大镜看物体,是凸透镜成像,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B、玩具在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C、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的色散是一种折射现象,与反射无关。

故选:B。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考查光现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7.【答案】B

【解析】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的焦距是50mm,胶片和镜头之间是像距,2f>v>f,所以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大于50mm小于100mm。

故选:B。

凸透镜成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v>f。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8.【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根据四个模型的结构和研究目的“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可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分清四个模型的结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答案】B

【解析】解:A、小明听到楼下的叫喊声,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小明根据声音分辨出小华的声音,是根据音色判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明的妈妈提醒小明下楼时脚步要轻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3)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考查其中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属于中考的热点.10.【答案】A

【解析】解:A、冬天地上的积雪没有熔化却逐渐变少,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苹果发生了液化现象;

C、秋天的晨雾在太阳出来后不见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A。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11.【答案】511;0.04;23.68g

【解析】解:天平的最大称量m最大=200g+100g×2+50g+20g×2+10g+5g+2g×2+1g+1g=511g

它能达到的精确度是:0到0.2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0.2g5=0.04g

被测物体的质量是m=20g+2g+1g+0.68g=23.68g

故答案为:511;0.04;23.68g.

天平的量程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上的最大值.

分度值是标尺上每相邻两个刻线所表示的值.12.【答案】10;同一直线上;缩小

【解析】解: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所以焦距为10cm.

在实验前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因为f=10cm,则2f=20cm.根据题意物距u=30cm>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0;同一直线上;缩小.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同时各中心要在同一直线上.

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关键是掌握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同时考查了凸透镜、烛焰、光屏的高度要求,要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13.【答案】液化

熔化

【解析】解:(1)温泉水上面笼罩着一层白雾,是温泉内的水先汽化,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雪花落入池水中不见踪影,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熔化。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物态变化的分析,抓住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14.【答案】等于;在;不能

【解析】解:(1)根据甲图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40∘,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时∠BON=∠AON.如果让光线沿纸板F逆着B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E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等于;(2)在;不能.

(1)根据图甲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15.【答案】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下图:

(2)因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下图: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1)平面镜成像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6.【答案】81.8

46

1.1

从烧杯向量筒中倒石油时,烧杯中有残留,使所测得的石油体积偏小,从而使密度值偏大

先测出石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将石油倒入量筒后再测出烧杯的质量

【解析】(1)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