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绝句三首·其一-过华清宫【课件】_第1页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绝句三首·其一-过华清宫【课件】_第2页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绝句三首·其一-过华清宫【课件】_第3页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绝句三首·其一-过华清宫【课件】_第4页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绝句三首·其一-过华清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古诗词诵读《目录》3课堂练习4拓展延伸1新课导入2新知讲解《01》新课导入字牧之,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杜牧受祖父杜佑的影响,研究古今治乱得失,留意财富兵甲之事,以济世之才自负。但当时唐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危机重重,他提出的削平藩镇、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巩固边防、严禁佛教、僧尼还俗等主张,已经无法实现。他又不愿苟合取容,有时便纵情声色,放浪形骸。因此,他的作品中,深广的忧愤与旖旎的风情并存。杜牧803年—852年作者介绍壹《02》新知探究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文学成就作者介绍壹华清宫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写作背景贰一二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诗文展示叁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朗读欣赏肆从长安回望骊山的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的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把荔枝送到黄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嗜食荔枝的杨贵妃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诗文大意伍长安回望绣成堆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诗文赏析六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山顶千门次第开思考: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诗文赏析六“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一骑红尘妃子笑思考:“一骑红尘妃子笑”“笑”好在哪?诗文赏析六当杨贵妃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所载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知是来自涪[fú]洲的鲜荔枝。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揭示了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无人知是荔枝来思考:“无人知是荔枝来”,有什么暗示含义?诗文赏析六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无人知是荔枝来诗文赏析六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也包含了诗人的深深嘲讽。(以小见大)写作特色七《03》课堂练习

这是首咏史七绝。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讽刺唐玄宗取悦杨贵妃,荒淫误国,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本质。主题探讨八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或借古讽今,或借题发挥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04》拓展延伸本课小结九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