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旷野无垠的草原深处,着如此大面积的野生芍药,令人难以置信。她们像一群超凡脱俗的仙子,在草地上忘情嬉戏,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淡出。草原寂静无声,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磕磕绊绊地接近她们,再晚一步,唯恐她们又乘风飞去。我的前后左右都是绽开的野芍药,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一朵低声呼唤着我……乱花迷眼,我深陷于的花海花浪中。我匍匐在她们脚下,只想伸出双臂把她们拢在怀里。(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旷野(kuàng)B.嬉戏(xī)C.簌簌(lai)D.匍匐(pú)(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蛰伏倏然无影此起彼伏B.潜伏无影无踪此起彼伏C.潜伏倏然无影连续不断D.蛰伏无影无踪连续不断(3)下列诗文中的短语,结构与“乱花迷眼”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日削月割B.惊涛拍岸C.雷霆乍惊D.戒奢以俭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文学是为大众读者准备的“盛宴”,与当年的通俗文学颇有几分相似,常常会带给读者迷宫游戏式的阅读体验,_____。网络文学适应了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_____也越来越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时代文化特征,如对现实生活的充分反映、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创作自由、语言的无限创意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包容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写作机制和创作伦理。_____,经历了多年沉淀的网络文学精品,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时代的印记。(1)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综合以上说法②因此更加引人入胜③与此同时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3)下列各句表达的心绪,与括号内的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每个人,只有这一生(清明节)B.管他几岁,青春万岁(青年节)C.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端午节)D.天涯共此时,我们的目光会在月亮上相遇(中秋节)二、名篇名句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的诗句是“,”。(2)“故国”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多种含义,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中的“故国”,意思就不相同。(3)“长江”是古诗词中的特定意象。长江滚滚东去,常引发文人无限的思绪,如“,”。三、文言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元吉告亮谋不轨,下吏考验,亮终无言,乃释之,使还洛阳。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八•太宗平内难》)(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B.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C.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D.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吏,指交付官吏,与《过秦论》中“委命下吏”的“下吏”意思不同。B.敕,指诏令,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荣国府”的“敕”意思相同。C.夺,指改变,与《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D.膝下,代称父母亲,与以“陛下”称皇帝、以“殿下”称太子用法不同。(3)下列对文中建成、元吉言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但最终没找到任何有效信息,只能将其释放。B.李建成欲借喝酒之机毒害李世民,但李世民因心脏剧烈疼痛而没有喝毒酒。C.建成、元吉认为,如让李世民到洛阳,他将拥有军队和土地,就无法受控制。D.为了阻止李世民前往洛阳,建成、元吉采用多种手段让皇帝改变了决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②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四、古代诗歌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唐彦谦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A.秋日咏荷B.金陵怀古C.登高忘醉D.太平风景(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碧树”“荷花”“荷叶”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净的画面。B.中间两联写诗人痴迷于欣赏六朝遗迹,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历史自豪感。C.尾联中“山自青”“水自流”的景象舒缓了诗人“慨古无言”的心绪。D.诗中,当下之景与六朝遗迹形成的时空对照,增强并丰富了诗歌的情感。五、现代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把书读活,须经深度对话陈万勇陶行知先生主张“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那么如何真正把书读活,让阅读为成长赋能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度对话。杨绛先生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真正的读书,就是把自己真的浸入到文字之中,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灵魂对话。但凡读书,我们都应该像教育学者朱永新提倡的那样:“能不能向作者提出几个问题?能不能提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与作者‘杀几个回合’?这是检验读书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防止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化愚之道。”读书首要的是全心投入,“放空自己”,与文字目视,与作者神遇,理解书中的内容,揣悟作者的观点。同时,又要抽身书外,“切己体察”,与自己对话,不是把自己的头脑当作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用他人的见识来点燃心智,读出自我心中的哈姆雷特,走向思想的远方。最近,一篇关于书店经营者向敏的文章,让我对如何把书与自己联通有了更真切、深入的体会。向敏因为读了美国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长篇小说《岛上书店》,便下定决心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却遭遇了疫情叠加之下的书店经营的重重困境。她在自述中写道:“岛上书店是一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的招牌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开书店这件事做得不一定成功,但不管再艰难,我还在一直坚持。只要能给他人带去一份抚慰,简舍书店的存在就有它的意义。”从向敏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引发了她的人生转向,还让她在阅读中展开了一轮一轮的心灵对话,进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参悟,构建起了精神的寓所,最终达成了生命的安顿。读书要重视入,也要重视出,尤其要善于从文字的揣摩领悟中走出来,切己慎思,联物洞事,展开和生活的对话。对此,我的体会和教训可谓深刻。记得当年上中学,尽量一字不漏地记下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对很多作品的理解往往浅表化、标签化,根本不会把孔乙己与自己关联,更不会把文学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由此及彼的观照。几年之后,在大学读书才知道,孔乙己给人的印象并不那么刻板单一:在刘再复的眼中,他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而在孙伏星的眼中,“《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最近网络上一句“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又带火了“孔乙己文学”,让我看到了更多关于孔乙己的个性而精辟的解读,并引发了我对如何理解孔乙己的再次思考。当年读书的时候断然难以想到,四十年间,我竟然三次和“孔乙己”相逢,直到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勉强读懂“孔乙己”。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竟然产生了和很多读者一样的共情——“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或许,这个事例包蕴着关于读书的双重寓意:一方面,在读什么上,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另一方面,在怎么读上,它告诉我们读书要“不唯上”“不唯书”,把书籍和生活打通,才能真正读懂书,在读书中长智慧。“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我们只有真正把书读活,才能通过读书构建出更有意义也更为精彩的人生。(选自2023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是指我们读书要将书上固定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活学活用,实现读书的目的。B.“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是说我们要以虔敬之心深入文本,方能领会到作者的真意、书中的精髓。C.“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意思是打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一个世界,而读书的人会与这个世界相遇而不再孤独。D.“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是说一个人要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最后建立思想体系。(2)请结合作者阅读“孔乙己”的经历,说说他是如何从“入”做到“出”的。(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把书读活。六、作文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跑操是冬季校园的常见现象。有同学认为跑操很好,也有同学认为跑操不好。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1)假设你是学生会体育部部长,请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参加跑操。(2)假设你是一位不愿意参加跑操的同学,请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符合身份;不得泄露学校和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旷野无垠的草原深处,着如此大面积的野生芍药,令人难以置信。她们像一群超凡脱俗的仙子,在草地上忘情嬉戏,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淡出。草原寂静无声,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磕磕绊绊地接近她们,再晚一步,唯恐她们又乘风飞去。我的前后左右都是绽开的野芍药,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一朵低声呼唤着我……乱花迷眼,我深陷于的花海花浪中。我匍匐在她们脚下,只想伸出双臂把她们拢在怀里。(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A.旷野(kuàng)B.嬉戏(xī)C.簌簌(lai)D.匍匐(pú)(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A.蛰伏倏然无影此起彼伏B.潜伏无影无踪此起彼伏C.潜伏倏然无影连续不断D.蛰伏无影无踪连续不断(3)下列诗文中的短语,结构与“乱花迷眼”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日削月割B.惊涛拍岸C.雷霆乍惊D.戒奢以俭【解答】(1)C.“簌簌”中的“簌”应读作sù。故选C。(2)第一处,蛰伏:指动物冬眠,不吃也不动。潜伏:隐藏;埋伏。语境说的是在这旷野无垠的草原深处,隐藏着大面积的野生芍药,故选用“潜伏”。第二处,倏然无影:迅疾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语境说的是担心花乘风飞去,消失得不知去向,这里没有迅疾的意思,故选用“无影无踪”。第三处,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连续不断: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指长时间地持续,且紧密连接。语境的使用对象是花海花浪,起起伏伏,故选用“此起彼伏”。故选B。(3)“乱花迷眼”是主谓宾结构。A.“日削月割”是并列短语,“日削”“月割”又是状中结构。B.“惊涛拍岸”是主谓宾结构。C.“雷霆乍惊”是主谓短语,“乍”是状语。D.“戒奢以俭”是状语后置句,“戒奢”是动宾结构。故选B。答案:(1)C(2)B(3)B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文学是为大众读者准备的“盛宴”,与当年的通俗文学颇有几分相似,常常会带给读者迷宫游戏式的阅读体验,_____。网络文学适应了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_____也越来越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时代文化特征,如对现实生活的充分反映、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创作自由、语言的无限创意和雅俗共赏的文化包容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写作机制和创作伦理。_____,经历了多年沉淀的网络文学精品,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时代的印记。(1)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D)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①综合以上说法②因此更加引人入胜③与此同时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3)下列各句表达的心绪,与括号内的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C)A.每个人,只有这一生(清明节)B.管他几岁,青春万岁(青年节)C.一屋二人三餐四季(端午节)D.天涯共此时,我们的目光会在月亮上相遇(中秋节)【解答】(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网络文学”比作“盛宴”,表述生动形象。A.设问手法,先问后答,自问自答,描绘泰山的雄伟形象。B.夸张手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极写山峦之高。C.借代手法,以“孤帆”代指“船”,表述生动传神。D.比喻手法,“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将“江”“峰”分别比作“练”“簇”,写出了长江清澈灵动、山苍翠高耸的形态。故选:D。(2)第一空,根据上句“常常会带给读者迷宫游戏式的阅读体验”可知,强调网络文学的吸引力,所以应填入“因此更加引人入胜”。第二空,上句提到“网络文学适应了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随后谈到网络文学呈现出的丰富的时代文化特征,这表明两个现象是并列关系,且是同时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因此,用“与此同时”可以很好地连接这两个并行的观察结果,符合逻辑上的顺畅关联。第三空,本处位于文段末尾,应有总述意味,对应“综合以上说法”。正确排序为:②③①。故选:C。(3)A.正确。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悼念祖先、缅怀故人、思考生命的意义等方面的内涵。句子“每个人,只有这一生”体现了对人生有限性和珍惜生命的思考,契合清明节缅怀过去、思考生死的主题。因此,这符合清明节心绪的表达。B.正确。青年节是为了纪念青春和青年人的节日,传达了对于青春和年轻状态的赞美与祝愿,因此“管他几岁,青春万岁”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和珍视,符合青年节的主题。C.错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表达了一种平凡而美好的生活状态,通常用于形容日常的家庭生活,而不特定于任何节日。端午节通常关联的情绪是思念、怀念屈原或家人团聚,并不特指“一屋二人三餐四季”这种表述,这与端午节的民族传统文化主题不符。因此,该句与端午节的节日主题不对应,显得不合适。D.正确。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常用“共此时”表达思念与团聚。由于中秋节习俗中有赏月的传统,诗句“我们的目光会在月亮上相遇”表达了人们在中秋月圆之时,不论相距多远,都会凝望同一轮明月,内心也是彼此相望的,这与中秋节的氛围非常契合。故选:C。答案:(1)D(2)C(3)C二、名篇名句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的诗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故国”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多种含义,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两句中的“故国”,意思就不相同。(3)“长江”是古诗词中的特定意象。长江滚滚东去,常引发文人无限的思绪,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解答】故答案为:(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重点字:哺)(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神游(重点字:堪)(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重点字:萧、逝、淘)三、文言文阅读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元吉告亮谋不轨,下吏考验,亮终无言,乃释之,使还洛阳。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辞以不欲远离膝下。上曰:“天下一家,东西两都,道路甚迩,吾思汝即往,毋烦悲也。”将行,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乃密令数人上封事,言:“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又遣近幸之臣以利害说上,上意遂移,事复中止。(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八•太宗平内难》)(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B.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C.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D.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下吏,指交付官吏,与《过秦论》中“委命下吏”的“下吏”意思不同。B.敕,指诏令,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荣国府”的“敕”意思相同。C.夺,指改变,与《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D.膝下,代称父母亲,与以“陛下”称皇帝、以“殿下”称太子用法不同。(3)下列对文中建成、元吉言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李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但最终没找到任何有效信息,只能将其释放。B.李建成欲借喝酒之机毒害李世民,但李世民因心脏剧烈疼痛而没有喝毒酒。C.建成、元吉认为,如让李世民到洛阳,他将拥有军队和土地,就无法受控制。D.为了阻止李世民前往洛阳,建成、元吉采用多种手段让皇帝改变了决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②秦王左右闻往洛阳,无不喜跃,观其志趣,恐不复来。【解答】(1)句意:暗中结交、拉拢山东的英雄豪杰,来等待变故,拿出了许多金银财宝,任他们随意使用。“山东豪杰”作“结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金帛”作“多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2)A.错误。意思相同,都是“交付官吏”的意思。句意:将其交付官吏审查。/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官吏。B.正确。句意:下诏书对李建成说。/下诏书建造荣国府。C.正确。句意:我不忍心再改变他的地位。/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D.正确。句意:以不愿远离高祖膝下为理由表示推辞。故选A。(3)B.“但李世民因心脏剧烈疼痛而没有喝毒酒”错,文中提到“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这说明李世民喝了毒酒,已经中了毒。故选B。(4)①“建”,提出;“削平”,平定;“皆”,都是。译文:第一次提出反隋的谋略,平定了海内的敌人,这都是你的功劳。②“左右”,身边的人;“喜跃”,欢喜雀跃;“志趣”,意向。译文:秦王身边的人得知前往洛阳的消息,无不欢喜雀跃,察看李世民的意向,恐怕是不会再回来了。答案:(1)D(2)A(3)B(4)①第一次提出反隋的谋略,平定了海内的敌人,这都是你的功劳。②秦王身边的人得知前往洛阳的消息,无不欢喜雀跃,察看李世民的意向,恐怕是不会再回来了。参考译文:秦王李世民已经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有了嫌隙,因为洛阳地势优越,担心有一天会发生变故,想要前往洛阳以作保障,于是派遣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守洛阳,又派遣秦王府的车骑将军荥阳人张亮率领近臣王保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暗中结交、拉拢山东的英雄豪杰,来等待变故,拿出了许多金银财宝,任他们随意使用。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将其交付官吏审查,张亮始终没有承认罪行,于是释放他,让他返回洛阳。李建成在夜间召李世民,请他饮酒并用毒酒害他,李世民突然心口剧烈疼痛,吐了很多血,淮安王李神通扶着他回到西宫。高祖驾临西宫看望李世民,询问了他的病情后,下诏书对李建成说:“秦王平素不善于饮酒,从今以后你不得再与他夜间饮酒。”又对李世民说:“第一次提出反隋的谋略,平定了海内的敌人,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打算立你为太子,你却坚决推辞。再说建成年长,立为太子已经很久了,我不忍心再改变他的地位。我看你们兄弟之间,似乎难以相容,同住在京城,必然发生纷争,应当派你返回行台,让你居住在洛阳,陕州以东广大地区都由你统领。还让你设置天子的旌旗,像汉代的梁孝王旧例。”李世民哭泣泪下,以不愿远离高祖膝下为理由表示推辞。高祖说:“天下都是一家,东都、西都两地,路程相距很近,我想念你了就去那里,不要烦恼悲伤。”(李世民)准备出发时,李建成、李元吉密谋说:“如果秦王到了洛阳,拥有土地和军队,就再也控制不了他了。不如把他留在长安,那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想取他性命也是很容易的。”于是暗中让几个人秘密向高祖上奏说:“秦王身边的人得知前往洛阳的消息,无不欢喜雀跃,察看李世民的意向,恐怕是不会再回来了。”又派亲近宠信的大臣向高祖陈述利害,高祖于是改变了主意,让李世民去洛阳这件事也就半途搁置了。四、古代诗歌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唐彦谦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B)A.秋日咏荷B.金陵怀古C.登高忘醉D.太平风景(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联以“碧树”“荷花”“荷叶”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净的画面。B.中间两联写诗人痴迷于欣赏六朝遗迹,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历史自豪感。C.尾联中“山自青”“水自流”的景象舒缓了诗人“慨古无言”的心绪。D.诗中,当下之景与六朝遗迹形成的时空对照,增强并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解答】(1)通观全诗,本诗首联写眼前景,颔联写登高之事,颈联怀古抒情,尾联以景结情,借青山流水,寄寓对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全诗的落脚点在“怀古抒情”上。此外,颈联出句“宫殿六朝遗古迹”写的明显是六朝古都金陵,因此“金陵怀古”这个选项最能概括全诗的主题。故选B。(2)B.“历史自豪感”错。诗人登高观景,思接千古,借眼前景,寄寓对人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并委婉地提醒晚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并不涉及“历史自豪感”。故选B。答案:(1)B(2)B五、现代文阅读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把书读活,须经深度对话陈万勇陶行知先生主张“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那么如何真正把书读活,让阅读为成长赋能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度对话。杨绛先生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真正的读书,就是把自己真的浸入到文字之中,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灵魂对话。但凡读书,我们都应该像教育学者朱永新提倡的那样:“能不能向作者提出几个问题?能不能提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与作者‘杀几个回合’?这是检验读书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防止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化愚之道。”读书首要的是全心投入,“放空自己”,与文字目视,与作者神遇,理解书中的内容,揣悟作者的观点。同时,又要抽身书外,“切己体察”,与自己对话,不是把自己的头脑当作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用他人的见识来点燃心智,读出自我心中的哈姆雷特,走向思想的远方。最近,一篇关于书店经营者向敏的文章,让我对如何把书与自己联通有了更真切、深入的体会。向敏因为读了美国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长篇小说《岛上书店》,便下定决心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却遭遇了疫情叠加之下的书店经营的重重困境。她在自述中写道:“岛上书店是一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的招牌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开书店这件事做得不一定成功,但不管再艰难,我还在一直坚持。只要能给他人带去一份抚慰,简舍书店的存在就有它的意义。”从向敏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引发了她的人生转向,还让她在阅读中展开了一轮一轮的心灵对话,进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参悟,构建起了精神的寓所,最终达成了生命的安顿。读书要重视入,也要重视出,尤其要善于从文字的揣摩领悟中走出来,切己慎思,联物洞事,展开和生活的对话。对此,我的体会和教训可谓深刻。记得当年上中学,尽量一字不漏地记下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对很多作品的理解往往浅表化、标签化,根本不会把孔乙己与自己关联,更不会把文学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由此及彼的观照。几年之后,在大学读书才知道,孔乙己给人的印象并不那么刻板单一:在刘再复的眼中,他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而在孙伏星的眼中,“《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最近网络上一句“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又带火了“孔乙己文学”,让我看到了更多关于孔乙己的个性而精辟的解读,并引发了我对如何理解孔乙己的再次思考。当年读书的时候断然难以想到,四十年间,我竟然三次和“孔乙己”相逢,直到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勉强读懂“孔乙己”。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竟然产生了和很多读者一样的共情——“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或许,这个事例包蕴着关于读书的双重寓意:一方面,在读什么上,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另一方面,在怎么读上,它告诉我们读书要“不唯上”“不唯书”,把书籍和生活打通,才能真正读懂书,在读书中长智慧。“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我们只有真正把书读活,才能通过读书构建出更有意义也更为精彩的人生。(选自2023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是指我们读书要将书上固定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活学活用,实现读书的目的。B.“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是说我们要以虔敬之心深入文本,方能领会到作者的真意、书中的精髓。C.“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意思是打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一个世界,而读书的人会与这个世界相遇而不再孤独。D.“读书就是将别人的思想变成一块块石头,然后建筑起自己的思想殿堂”是说一个人要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最后建立思想体系。(2)请结合作者阅读“孔乙己”的经历,说说他是如何从“入”做到“出”的。(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把书读活。【解答】(1)D.“是说一个人要把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错,句子强调的是吸收消化,而非照搬,这一过程更多涉及批判性思考,通过理解、质疑和整合,丰富和发展个人的见解,并将其融入自我思考之中,从而建筑起个性的思想殿堂。故选D。(2)①在中学时,作者“尽量一字不漏地记下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对很多作品的理解往往浅表化、标签化”,这反映了他在“入”的阶段,仅仅是对文本和教师讲解的记忆和重复,对《孔乙己》的理解停留在表面。②在大学中,作者“才知道,孔乙己给人的印象并不那么刻板单一”,通过接触刘再复和孙伏星的不同解读,“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他开始从其他多样化的观点中获得新的视角,逐渐走出原本狭隘的理解,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③多年后,作者感慨道“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经过岁月的磨砺,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再次阅读《孔乙己》时,终于看到了这角色背后的复杂含义与普遍性。在“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后,经历多次深入思考,才逐渐揭示出孔乙己形象中不同于以往的层次,感受到其写作意图和人物悲剧命运,“竟然产生了和很多读者一样的共情”,从而达到了真正的“读活”,实现了思想深度的变化和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形成独立的见解,这是从“入”到“出”的过程。(3)①全心投入,沉浸阅读:原文中提到“读书首要的是全心投入,‘放空自己’,与文字目视,与作者神遇”,说明阅读时要完全专注,感受与作者的思想对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正是深度对话的基础。②提出问题,批判性思考:原文“向作者提出几个问题”“提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与作者‘杀几个回合’”,表明在阅读中需要保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通过不断质疑和思索,与作者进行论辩,这有助于深化对书本内容的理解,防止机械化学习。③切身反思,形成联结:原文提到“又要抽身书外,‘切己体察’”,这是强调在阅读后进行个人反思,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书中的思想联系起来,通过深层次的自我对话,才能从另一个角度领悟书中的意义,实现真正的理解。④实践应用,推动成长:文中描述向敏的经历,“只要能给他人带去一份抚慰,简舍书店的存在就有它的意义”,说明她不仅是阅读者,还将书中的启发付诸实际行动,开办书店帮助他人,体现了通过书籍所得的思想如何在现实中转化为实际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的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珠宝鉴定师考试前沿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税务师重点突破试题及答案
- 2025专用合同管理顾问委托合同样本
- 一年级语文时间管理题及答案
- 食品化学成分识别试题及答案
- 2025《技术服务合同》
- 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 2025成都市家庭居室装饰装修施工合同(样本)
- 红河学院《工程光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软件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4月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
- (高清版)DZT 0073-2016 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 2024年福建省2024届高三3月省质检(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新申请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验收指南
- 仓储设备操作安全操作培训
- 上海电机学院计算机C语言专升本题库及答案
- 2023年宁波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
- 员工身心健康情况排查表
- 模拟小法庭剧本-校园欺凌
-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细则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双语电影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