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0/33/wKhkGWeoEq6AWvInAAJMU1JTfcw151.jpg)
![四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0/33/wKhkGWeoEq6AWvInAAJMU1JTfcw1512.jpg)
![四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0/33/wKhkGWeoEq6AWvInAAJMU1JTfcw1513.jpg)
![四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0/33/wKhkGWeoEq6AWvInAAJMU1JTfcw1514.jpg)
![四年级上册语文1-8单元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20/33/wKhkGWeoEq6AWvInAAJMU1JTfcw15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
1——4单元(上)
一、下列名言、文言文常考题型你会做吗?(市、省统考真题)
1.给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或读音。
(1)《题西林壁》()A.书写,题写;B.古指额头;C.题目。
(2)梅雪争春未肯降()A.投降;B.降伏;C.服输
(3)只缘身在此山中()A.缘故;B.因为;C缘分
(4)可怜九月初三夜()A.爱。B.怜悯。C.可惜。
2.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降落伞(xiang)阁楼(ge)阁笔(ge)
B.萧瑟(she)投降(xiang)日暮(mu)
C.骚客(shoo)文章(zhang)吟诵(yin)
D.谦逊(xun)浪费(*i)输了(shu)
3.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4.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
喜爱之情。
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西林璧(题目。)B.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C.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D.可惜九月初三夜(可爱。)
6.古诗《题西林壁》中的“西林寺”所处的地方是()。
A.浙江绍兴B.湖北武汉C.江西庐山D.江苏无锡
7.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
B.“铺水中、当铺、铺满”中“铺”的读音是一样的。
C.“骚人阁笔费评章”中“阁”读作“gV意思是放下。
D.“远近高低各丕同”和“丕识庐山真面目”中两个加点字变调后读音相同。
8.“可怜九月初三夜”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是()。
A.值得怜悯。B.数量少。C.质量坏得不值一提。D.可爱。
9.“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的“缘”的意思是()。
A.缘分。B.沿着;顺着。C.因为。D.缘故。
10.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o
A.暮江吟(吟咏,歌唱。)B.不识庐山真面目(认识;清楚。)
C.骚人阉笔费评章(同“搁”,放下。)D.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11.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B.《雪梅》这首诗借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
C.“可怜九月初三夜”与“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中带点词的意思相同。
D.“我怀疑你是在夜暮降临后,再站在大坝上吟诗的。”这句话中只有一个错别
字。
二、古诗阅读。(市、省统考真题)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O
2.解释词语:
题:缘:不识: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处在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6.诗人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诗中的原句回答
(二)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可以换成、等字。
2.“暮”的意思是o
3.仿写:例:露似真珠月似弓()似()()()似()
4.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景色。
A.春天B.秋天C.冬天D.夏天
5.诗的前两句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
视觉B.听觉C.嗅觉D.味觉
6.后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分别比作
7.在代诗人的眼里,远处的美,近处的
美,脚下的美,天上的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和
的热爱。
(三)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这首诗作者是代的O
2.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降:o阁:O
评章:O逊:O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的意思
是:.
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这句诗中“()”字生动写出了梅、
雪二者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春色,装点了春光,且互不相让的情态。
5.你还积累了哪些与梅花有关的诗句?快来展示一下吧!
6.在诗人笔下,雪胜梅,梅胜雪,诗人借此要表达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
(四)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xid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
与雪的高下。
1.“骚人阁笔”中“阁”的读音是(gegC),“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
因是:
.o(用原诗句回答,2分)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
是0(2分)
3.“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梅、雪的情态。下列诗句中与这句诗运
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o(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B.二月春风似剪刀C.落红不是无情物
4.后两句诗把梅和雪作比较,告诫我们()。(3分)
A.人各有各的长处,不必争强,做人要谦虚。
B.人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道。
C.人各有各的长处,喜好不同,要互相尊重。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
法,写出梅花、雪花o
6.这首诗阐述了、、三者的关系,只
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会有O诗人借助雪梅的争春,想让我们明白
这样一个道理:
(五)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把古诗补充完整(1分)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1)“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A.用鼻子闻味。B.用耳朵听见。C.用眼睛看见。
(2)“复照青苔上”中的“复”意思是()
A.又。B.反复。C.恢复
⑶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A.宋B.唐C.王维D.孟浩然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鹿柴”中的“柴”读作“zhdi”
B.“但闻人语响”中“闻”的意思是听见。
B.诗中的“响”字与“无人”相呼应,更突出了山林的热闹。
D.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4.诗句赏析,在合适的答案上打“J。(2分)
⑴第一句写空山(有人无人)。
(2)第二句写山中(有人无人),更加突出了山林的(热闹空寂)。
三、下面根据1-4单元积累的古诗完成练习,可不要写错字哦!
(一)填空。
1.《暮江吟》作者:朝代:0
2.《题西林壁》作者:朝代:
3.《雪梅》作者:朝代:
4.《嫦娥》作者:朝代:
5.《暮江吟》作者是代诗人o诗中,描写傍晚时分江面景色
的诗句是“,。”描写月夜美景的诗句是
.。”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使景色十分
生动,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以及对之情。
6.《题西林壁》作者代诗人o
“,。”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所见是不一样的;“,。”告诉我们要想了解一个
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此道理用俗语可以概括为
“,。”全诗寓理于景,含义深刻。
7.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的诗句
8.《雪梅》作者代诗人o
“,。”这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
互相竞争。诗人难以评议高下,只好停笔思索。最后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议是:
“,。”这也是诗人“费评章”的原因。
这句诗用的手法也告诉我们.
•O
9.白居易字,号,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
平易通俗。有“”和“”之称。苏轼号,北
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10.《雪梅》意味深长地道出了美不在而在于的修养,品格
的O
11.含有哲理的诗句:
12.《嫦娥》作者是代诗人o他和合称“小李杜”,与
合称为“温李”。
13.《嫦娥》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写的
是O诗的后两
句借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心情。
14.默写古诗《鹿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作者是代诗人O有"“
之称,与并称“"。苏轼评价其:“
15.古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的幽静景色。前两
句以声音反衬,后两句则以光突出_________O表达了作者之
情。
(二)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解释加点字意思。
残阳:O瑟瑟:O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O真珠:0
(2)诗中作者把比作,把比作
,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
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o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解释加点字意思。
横看:o侧:o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词语:识:o真面目:。
缘:o止匕山:o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o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解释词语:降:O骚人:o
阁:O评章:。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o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解释词语:逊:O
(2)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言不逊B稍逊一筹C黄帝逊位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o
(4)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
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解释词语:
但:。闻:O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解释词语:
返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解释词语:
云母屏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o长河:
晓星:O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10.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解释词语:
嫦娥:o
灵药:O
碧海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海:O
夜夜心:O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
1——4单元(下)
一、下列名言、文言文常考题型你会做吗?(市、省统考真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A.少女(shoo)名目(yue)B.溺水(ru6)衔着(xi6)
C.埋没(yGn)返回(fGn)D.女蜗(wa)精卫(wOi)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o
A.这一趟旅行最少(shao)得走三天。B.沉溺(ni)网络的危害太大了!
C.你应该迷途知返(优n),改正错误。D.喜鹊把小树枝衔(xidn)人自己的新巢。
3.“随遇而安”中“随”的意思是()o
A.跟着。B.顺从,任凭。C.顺便,就着D.像
4、根据意思选成语:A.窃窃私语白B.如雷贯耳C.震天动地D.轻言细语
(1)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2)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3)私下里小声交谈。()
(4)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5.下列词语的结构形式与“横七竖八”不一致的是()o
A.呼风唤雨B.七上八下C.四面八方D.千军万马
6.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0
A.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仿佛在钳钳和活。
B.早晨,我和妈妈渚浩荡荡地驶过大桥,向学校进发。
C.太阳从天边厚重的云层中慢慢地出现了,等待观看日出的人们皆昂首东单。
D.密密麻麻的萤火虫,闪着半明半味的光。
7.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球场上,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呐喊声响彻云霄。
B.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磔窗私谓。
C.嚓亮的冲锋号人声鼎沸,战士们如狼似虎般冲下了山。
D.在大桥通车典礼上,彩旗飘扬,密鼓嗔禾,热闹非常。
8.下列句子中应填入的成语是()o
⑴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0
(2)球场上,大家都在为队员们加油助威,呐喊声
A.悄无声息锣鼓喧天B.窃窃私语锣鼓喧天
C.窃窃私语响彻云霄D.低声细语响彻云霄
9,下列成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风号浪吼(号,号叫)响彻云霄(彻:完全,彻底)
B.半明半昧(昧,昏暗。)漫天卷地(漫,满,遍布,充满)
C.悄无声息(悄:静。)磔磔私语(窃:这里形容声音细小)
D.摇摇欲坠:(欲:将要)人声鼎沸(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锅。)
10.“半明半昧”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o
A.糊涂;不明白。B.隐藏。C.昏暗。D.冒犯;冒昧。
11.读句子,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A.的。B.他,他们。C.到....去
(2)炎帝之少女(A.小女儿。B.未婚的少年女子。
(3)溺而不返。(A.溺水,淹没。B.沉迷不悟,过分。
(4)以埋于东海。(A.填塞B.堆成的土山。
(5)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A.沉迷不悟;过分。B.溺水,淹没。
(6)故为精卫()A.原来的;从前的;旧的B.因此。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炎帝之少女。她已亭亭玉立,成了美丽的少女。
B.故为精卫。故人西辞黄鹤楼。
C.女娃游于东海。“女娃,谢谢你帮忙!”老爷爷说道。
D.常衔西山之木石。我常去看望我的奶奶。
1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o
A.女娃/游于东海。B.常衔/西山之木/石。C.溺而/不返。D.以/埋于/东海。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0
A.“故为精卫”中“为”读作“wOi”。()
B.“衔接、街道、繁衍”这三个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C.《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D.《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
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小古文阅读。
(一)(江苏南京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一)
炎帝之少女,O,,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以埋于东海。
1.根据原文填空。(2分)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精卫填海的原因?用“___”画出来。(1分)
3.文中的女娃是一个()的人。(1分)
A.无私奉献B.胸怀宽广C.持之以恒D.英勇无畏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精卫填海”这个成语?()(2分)
A.形容人不畏艰难,努力奋斗。B.倡导保护大自然
C.形容不自量力,自以为是。D.比喻说是爱好某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2分)
6.我们能从精卫身上学到什么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2分)
(二)(江苏南通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1.按原文填空。(2分)
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
(),故为精卫,常(),以埋于东海。
2.解词。(2分)
曰()溺()埋()故()
3.阅读后回答。(3分)
本文选自《》,炎帝是,精卫是o
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2分)
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2分)
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2分)
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2分)
(三)(江苏盐城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
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
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
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万八千岁()(2)盘古日长一丈()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
天地混沌如鸡子。
3.《盘古开天地》是古代神话故事,请再举出两个神话故事。(2分)
(1)(2).
(四)(江苏苏州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女蜗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①,九州裂②,天不兼覆③,地不周载④,火滥淡③而不
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⑥,鹫鸟⑦攫老弱。于是,女娴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⑧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选自《淮南子》)
【注】①废:废除。这里指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②裂:裂开。③兼覆:
普遍地覆盖万物。④周栽:全面地容栽万物。⑤滥(Rm)疑:大火延烧。⑥颛
(zhuan)民:善良的百姓。⑦鹫鸟:凶猛的鸟。⑧淫水:洪水。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不兼覆B.水/浩洋/而不息
C.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D.杀/黑龙以济冀州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水浩洋而不息()②杀黑龙以军冀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断鳌足以立四极
②背方州,抱圆天
(4)你觉得女蜗是个怎样的形象?(2分)
(五)(江苏扬州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
上古神话二则
[甲]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
[乙]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
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
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D有三皇。数
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③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选自《盘古开天辟地》)
[注释]①乃:才。②立:建立。③处:终止。④去:距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首者()⑵故水潦尘埃归焉(
⑶天日高一丈()⑷故天去地九万里(
2.比较下列句中“为”字的不同用法。
(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⑵阳清为天()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2)故天去地九万里。
4.从宇宙的形成来看,甲、乙两则神话故事是真的吗?神话一般采用哪些手法?
(六)(江苏镇江市统考真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
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寒,虽至冬日,其色长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
可以造屋。[注释]①至:到。
1.“虽至冬日”中“冬日”的意思是(兀
A.冬天的一天B.冬天C.像冬天的日子。D.寒冷的天气。
对“松,大树也”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o
A.松树,是大树。B.松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木。
C.松树是可以长成大树的。D.这棵大树是松树。
3.想一想,写一■写。
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还可以(),可以()0
三、根据5-8单元名言、谚语、文言文填空。
(一)填空。
1.,自用则小。
2.,孰能无惑?
3.,不学不成,0
4.,审问之,________,明辨之,o
5.立了秋,o二八月,-夏雨少,o
6.八月暖,,o
7.八月里来雁门开,o
8.,十场秋雨要穿棉。
9.我也积累了一句关于秋天的谚语:o
10.女娃游于东海,,故为精卫,常,以埋于
东海。
11.《精卫填海》主要讲了的小女儿不小心掉进海里______
变成了一只鸟,每天从衔来木头石块,丢进东海里,希望把这个害她性
命的大海给O赞扬了精卫鸟的精神。
12.精卫原名,是的女儿。因为“",化为
o它“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是为了O
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和
的斗争精神。我国古代另一个神话故事《》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与精神。
13.传说精卫因为而填海,用西山上的和经过不懈的努力,最
后终于填平了的故事。表现了精卫的精神。
14.《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共18卷,《山经》5卷,
《海经》13卷,内容主要是、中的地理知识。
15.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的精
卫鸟形象,我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6.与有恒心、有毅力相关的名言:
17.根据句意,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名言警句。
(1)人有疑惑很正常,就像韩愈所说:“,?”
(2)“,”出自《尚书》,意思是遇到疑难就向别人
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而自认什么都懂,学识就会浅薄。
(3)有才知的人必须勤学好问,正如王充所说:",,
__________O
(4)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
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的名言是:o
18.你能在下列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谚语吗?
(1)“为什么都十月份了还这么热呀?”我很疑惑地问爸爸。爸爸不禁莞尔:
(2)大雁一旦开始南飞,就要下霜了,真是
(3)俗话说“",意味着气温开始走下坡路了。
(4)街上有穿裙子的,有穿毛衣的,还有穿棉袄的,妈妈不禁感叹道:“真是_
______啊!”
(5),从秋分开始,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冷。
(6)今年夏天没下什么雨,奶奶说:“。”
(二)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之:o少女:o曰:O
句意: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O返:o故:0
下问:O
句意:.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识:o厌:O诲:o倦: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加点字意思我会理解我会填空:
观潮:观:。
天下奇现:观:。
横贝:号1:°
响彻云霄:彻:°
漫天卷地:漫:。
人声鼎沸:鼎:.-----------°
风号浪吼:号:。
群星密布:布:。
摇摇欲坠:欲:。
半明半昧:昧:O
响彻云霄彻:°
震耳欲聋欲:。
,您私语窃:。
悄无声息悄:。
锣鼓嗔天喧:。
■也私语窃窃:。
牙3雀无声鸦:°
悄无声息悄:___________-。
神机妙算:神、妙:。;机、算:
各显神通:显:.___________一。
未卜先知:卜:。
出乎意料:意:°
随遇而安:随:。遇:-------
骤雨:骤:。
精疲力竭:竭:。
奔流不息:息:.-----------°
好问则裕好:O裕:0
自用则小自用:O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O审:o慎:
辩:o笃:O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非::o孰:o惑:O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文言文、名言、成语知识考查
5——8单元(上)
一、下列古诗词常考题型你会做吗?(市、省统考真题)
1.《出塞》是一首()。
A.山中田园诗B.赠友送别诗C.边塞诗
2.王昌龄是()代诗人。
A.宋B.唐C.清
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A.《清明》B.《回乡偶书》C.《从军行》
4.《凉州词》是一首()。B
A.送别诗B.边塞诗C.赠友送别诗
5.《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和()。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龄C.王翰王昌龄
6."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A.想要B.将要C.还要D.只要
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B,项羽C.李广D,曹操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
A.李广B.岳飞C.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度”的意思是()o
A.度步B.度过C.越过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B.《凉州词》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C.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D.“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视死如归的
勇气。
1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万里长征人未还()A.回报他人B.归来C.仍然
(2)不教胡马度阴山()A.传授知识B.令,使C.教育,教导
(3)欲饮琵琶马上催()A.需要B.希望C.正打算
(4)生当作△杰(A.才能出众的人B.超乎寻常C.优秀
12.“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关”指的是()o
A.关塞。B.关闭。C.牵连。D.关系。
13.“生当作人杰”中“杰”的意思是()。
A.才能出众的人。B.超乎寻常C.优秀D.特异的。
14.下列诗句中与“飞将”有关的一项是()oB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出塞》《凉州词》都是边塞诗,都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笔下。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指的是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反问句。
D.“不肯过江东”中“过”的意思是“渡过”。
16.王昌龄《出塞》中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所用修辞手法是()o
A.互文B.比喻C.夸张D.谐音
17.有关《凉州词》,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B.《凉州词》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C.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D.“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视死如归的勇气。
二、古诗阅读。(市、省统考真题)
(一)出塞(江苏扬州)
秦时明月汉时关,O
但使龙城飞将在,。
1.把古诗补充完整。诗作者是代诗人O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但使:O不教:o
3.这首诗的后两句用汉代名将比喻,歌颂他们决
J口的战斗精神。
4.下列内容中暗示边防多战事的一项是()-
A.秦时明月B.汉时关C.人未还
5.万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多选)
A.对敌人的蔑视。B.对国家的忠诚。
C.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D.对战争的恐惧与排斥
(二)凉州词(江苏南通)
.,欲饮琵琶马上催。
.,古来征战几人回。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o“凉州词”是一代曲名。
3.诗中“莫”的意思是:0
4.这首诗属于()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
5.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朝()写过:壮士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B.元,戚继光
6.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而写(),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
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7.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8.关于这首诗表现的内容和感情,表述错误的是()
A.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心与恐惧。
B.描写了边塞将士开怀畅饮的热烈场面。
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与甘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
D.表现了将士们豪放、激昂的精神状态。
(三)夏日绝句(江苏南京)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女词人o这首诗引用了的典故。
3.用“/”在第二行诗中标出朗读时的停顿。
4.“不肯过江东”一句中“不”字表现了西楚霸王()的精神。
A.不离不弃B.不怕牺牲C.宁死不屈
5.这首诗的作者借赞美来鞭挞宋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
(四)别董大二首(其一)(江苏苏州)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代诗人
2.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诗,作者要远行的朋友
是O
3.作者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A.晴朗B.阴沉),这一点
可以从“,”这两句诗中看出。
4.这首诗中表达的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送元二使安西》中完全相反的诗句是
(五)(江苏盐城)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别董大二首(其一)》是代________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中
脍炙人口的名句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的诗。诗中“柳”与“—”
谐音,“柳”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是,
.O表达了诗
人O
三、下面根据5-8单元积累的古诗完成练习,可不要写错字哦!
(一)填空。
1.《出塞》作者:朝代:0
2.《凉州词》作者:朝代:
3.《夏日绝句》作者:朝代:
4.《别董大》作者:朝代:
5.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6.送别诗:O
O
7.《出塞》是朝诗人写的。诗中给人慷慨悲壮之感的诗句是
“。”抒发巩固边防意
愿和保卫国家壮志的诗句是“o
8.边塞诗人:o
9.《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诗,作者把以来所进行的边塞战争
都概括了出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
之情,表达了0
10.龙城飞将指的是,他是代名将,被世人称为。“阴
山”指今天的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11.《凉州词》是朝诗人写的一首诗。诗中抒发巩固
边防的意愿和保卫国家壮志的诗句是“”
12.《凉州词》是一首描写征戍生活、边塞情景的著名诗篇。全诗写艰苦荒凉的
边塞上的一次盛宴,描摹了的场面。
13.《凉州词》“凉州词”是o诗中最能反映戍边战士将生死
置之度外的诗句是“。”
14.《凉州词》诗中的是千古名句,前
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15.《夏日绝句》是代女诗人写的,诗中表明诗人人生态度的诗
句是“-”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这句诗借赞颂宁死不屈的英雄气
概,讽刺了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
16.《夏日绝句》的作者是的,采用了的
表现手法,赞颂了,讽刺了,
表达了诗人O
17.《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词人。这首诗引用了的
典故。
18.《夏日绝句》中李清照用了“、”这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
雄气概,表达了诗人,O
19.描写李广神力的诗句:o
20.《别董大》是朝诗人送别好友时所作。诗中写送
别时景色的句子是“。”对朋友安
慰和鼓励的句子是“?”
(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O诗中^______
字体现了董大这时的心情。
(2)诗的前两句,读这两句诗时,我的眼
前.O
(3)后两句诗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
(4)这首诗表露出作者之情,也展现出作者
的胸襟。
(二)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关:o还:O
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O教:o度:o
这句诗的意思: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欲:O催:
这句诗的意思: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卧:o莫:O
这句诗的意思:O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亦:。鬼雄:o
这句诗的意思:O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0
这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幼儿园儿童安全教育教材及课程开发协议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年产品质量保证协议文本
- 2025年仓储场地续租合同样本
- 2025年市场扩张战略策划咨询协议
- 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框架协议
- 2025年饮料酒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中药材市场分析与采购服务合同
- 2025年涤纶短纤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鼻毛修剪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稿
- 项目考勤表(模板)
- 《锅炉原理》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学习资料)
- 防呆防错十大原理及案例分析
- 区块链金融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前景
- 《我是班级的主人翁》的主题班会
- 产品报价单(5篇)
- GB/T 43153-2023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
- 不锈钢栏杆施工工艺
- 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3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单元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