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鸿蒙,语出《庄子•在宥》篇:(甲)“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这里的鸿蒙,是庄子
虚拟出的人物,用来回答提问人“云将”的问题,并在一问一答中揭示鸿蒙的意义。鸿蒙即元气也。因
此,后人把鸿蒙当作元气未分、混沌初开之时的朴素境界,这与老子(乙)“返本复初”的概念。
2019年,华为自主的操作系统“鸿蒙”正式落地。这个带有浓浓(丙)“国风”味的名字,
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的构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组成。华为公司在给科技成果命名的时
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经》:饕餐服务器、凌霄路由器、鳏鹏处理器芯片……传统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创新
成果,我国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其实,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o首次登
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名唉(丁)“嫦娥”,为其提供信号的中继服务器名曰"鹊桥”,着陆点周围三个环形坑
分别叫做“织女”“河鼓”和“天津”。
今天,我们仰望着古人曾经仰望过的星河时,激动的心情仿佛浪花一样欢腾,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具有
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更因为过去一百年那段的历史。前两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我们尚处于
蒙昧当中。如今,中国有了鸿蒙系统,也可以般将卫星命名为“悟空”,正是得益于几代人的努
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不谋而合研发比比皆是沉重举重若轻
B.不约而同研究俯拾即是厚重举重若轻
C.不谋而合研发俯拾即是沉重举足轻重
D.不约而同研究比比皆是厚重举足轻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构成,是由具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组成的。
B.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是由这个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和重要的文化含义鸿蒙之境组成。
C.这个具有重要的文化含义,带有浓浓“国风”味的鸿蒙之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D.这个带有浓浓“国风”味的名字,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鸿蒙之境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构成的。
3.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引号的用法与横线“鸿蒙”处作用相同的一处是
A.甲B.乙C.丙D.T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孔子是个言行一致的人,他不仅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子路》),而且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
于行”(《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论语》虽非孔子亲笔著述,但从弟子记载的其
话语中,仍能明显感到他是落实自己重视文采主张的力行者。
在使用比喻这一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上,孔子一出手就技惊四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为政》),以“北辰”比“为政以德”的统治者,以“众星”比诸侯国和大夫,比喻形象而
意蕴丰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前者由感
慨河水川流不息而提醒人珍惜宝贵时光,后者以松柏后凋景象喻人要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言简意赅而
启人深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o孔子由水的川流灵
动想到智者敏锐聪慧,由山的沉稳安静想到仁者厚重不迁,设喻奇妙,表意隽永,且气象博大。
孔子擅于比喻,也妙于夸张。“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不这样夸饰,怎能凸显他把“闻
道”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以婉曲夸张法,将他在齐国痴迷
韶乐而难以自拔的情景,传达得惟妙惟肖而意蕴悠长。“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此处
的“浮云”,既是比喻又是夸张,把他作为百世圣哲“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高尚情操和洒脱情
怀,刻画得栩栩如生又感人至深。
相对于上述显在的文学表现,我更欣赏《论语》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味。请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开篇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且不说将此段分行排列,颇有诗的形式和意韵,就看三句话皆以亲切的反问语气出之,有意无意地运
用文学笔法,活画出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循循善诱的情状。此段首言不仅要勤学更要经常练习,强调知行
合一之道;次言欢迎各位远来学习,表达孔子善待弟子及朋友的处世之道;再言弟子初次相聚不要因互不
了解而闹矛盾,申述大家反求诸己、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道。这段话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大有
“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文心雕龙•隐秀》)的神采。这三句话并
非彼此独立的教诲,而是气脉相互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日开场白,故被弟子置
放卷首。
(摘编自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材料二: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
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
《学》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
友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常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
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正所谓“语常不语
怪,语人不语神”。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
排句。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
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
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
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目: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目:“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
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
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能如此成功地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而笑”,用
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这表现了夫子少见的诙谐轻松、和蔼有趣的一面。子游回答:“以
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道,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听指挥。'”听到这段
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学生们,言偃(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
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
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上述内容,不是围绕“义理”展开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呈现孔子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会
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后世对孔子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境界的认知,也正是来源于《论语》
中许多段落呈现出的“氛围感和“戏剧感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顾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知行合一之道,用亲切的反问语气道出了学习不但要勤奋,而且要多加
练习的道理。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孔子的主张,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孔子对道的
追求。
C.材料一提到《论语》开篇《学而》是为了分析其中的文学笔法,证明《论语》有处处隐含内蕴的文学意
味。
D.儒家注重人伦教化,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其作品内容也大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和常见事,叙
事说理融为一体。
5.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精辟而富有哲理的排句,其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
度契合。
B.“学而时习之”三句音调委婉动听,意蕴淳厚绵长,体现了孔子作为师长对弟子的循循善诱,故被置于
《论语》卷首。
C.《阳货》篇中,孔子听到弦歌先“莞尔而笑”,后听子游对答后,转而正色道歉。前后的转变,体现了
他对“治国安邦”的敬畏。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遇事反求诸己之道,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
说的原则大相径庭。
6.下列选项中,不熊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克己复礼为仁D.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H题。
材料一:
(甲)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
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号?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
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母■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
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职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
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
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卷
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号?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②既以非之,何以号之?子墨子言日:“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
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若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
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
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
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目:“天下之
士君子特不识苦利、辩其害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
众能为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养羊之裘⑵,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
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⑶,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⑷
然后单,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戴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
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日:“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孽音,破
碎⑹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举之。
④是故子墨子言日:“乃若夫少食率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
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西利之;恶人者,人亦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包作之有报特上丕名为政周士丕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
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
[注](1)“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2)群(zd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
服。⑶要:通“腰”。⑷胁息:屏气。⑸碎:通“萃”,军队行列。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F砸的一项是
A.非所以辜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B.谓其君不能者,叫其君者也贼:偷,盗
C.贵必教贱敖:通“傲”,傲视
D.既以非之,何以易之易:改变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其折场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B.人本有是四端也/天下之人皆相爱
C.视人之国若视某国/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基利
D.利人者,人亦从加利之/人加不仁,如礼何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胁息然后带”的“带”相同的一项是
A.与越人水战B.士闻鼓音
C.乃若夫少食晋衣、杀身而为名D.越王击金而退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B.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C.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D.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F砸的一项是
A.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南宋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定为“四
书”;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
B.甲文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乙文认为“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
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C.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
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D.乙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第四自
然段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第II卷(共117分)
四、(25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4分)
(2)比期年,朝有焦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能之也。(4分)
13.材料一中孟子是如何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3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③恐惧流言日,王莽④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下五首《放言》诗;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③周公: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
后还政成王。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汉末篡汉自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开门见山,正面告诉友人解疑的方法,“赠”字体现出态度的郑重和方法的宝贵。
B.诗人以“试玉”与“辨材”切入,利用人们的生活经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C.诗歌的尾联在结构上紧承前句,同时提出一个假设,在引人深思中为全诗巧妙作结。
D.面对自己与友人的仕途遭遇,诗人既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
(2)这首诗极富理趣,结合整首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纤徐委婉地讲道理劝慰友人的?(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关于如何向优秀的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论语•里仁》中提出,0(《论
语》十二章)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大学之道》)
(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此,老子给出的建议是,“,”等。(《老子四
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随处自然
罗铮
①夜气稍退,天色依旧通出。茶花树的叶子又被打落了不少,顶着的花苞终究没有开成,几株盆景似
乎抬不起头,隔壁出墙来的红杏也收敛了几分,整个院落零乱、凝重。下意识拾起扫帚,清理一地的红绿
黄。竹枝滑过,瓷砖的宽红顿时鲜亮。查遗补漏之际,咦?这一点绿怎么也带不出来。再用力试两次,仍
然纹丝不动。被卡住了?还是侥幸进入了扫帚的盲区?随意拽了两下,竟尊将擎单。定睛一看,这两株绿
青翠青翠的,像茶树的毛尖,像承建中的婴儿。它们并非随风雨飘落,乃钻瓷砖缝而出。可是,瓷砖高度
密合,不见破损,何未如此弓羊副之力道?半年前,工人们才热火朝天重铺了瓷砖,水泥层垫得厚实。扭过
头,后面也有隐隐的嫩绿。左边两步,右边三步,亦然。这一方狭小的院落,瞬间,嫩绿遍布。
②惊诧之际,扫帚从手中滑落。它仿佛也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日日进出,竟毫无觉
察。不仅是扫帚,一只只鞋底的踩踏,一次次冲地的水流,都没能奈何一二。更换瓷砖前,它们是否存
在?它们的根系,是否已经连通了茶花树们的土壤?瓷砖下面的土壤,应该已经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吧?思
考不出头绪。但无论如何,整个院落的审美意境,由于这些盎然的生机,殖售完成了升华。
③转身奔向后院,三下五除二扫去大小不一的落叶,深青色的瓷砖上同样嫩绿点点。中央的桂花树和
墙边的几棵竹子突然间孤独不再。
④我来回端详四处冒出的嫩绿,放任思绪游走。我有多久没仔细观察植物了。人们的岁履愈发匆忙,
连早餐都三口并作两口,谁会停下脚步,安安静静欣赏三五株草呢?路边的野花野草再熟本岁胃,也难吸
引眼球。可与此同时,为了消解苦闷,找寻所谓的大美,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上高山,下深海,入沙漠,穿
森林,仿佛离日常生活越远,才越能感悟美的赛跑。但高山深海的美,一定比日常触手可及的美更华丽
吗?真正的美,必须费尽周折才堪享受?
⑤两只斑鸠扑棱落地,中断了我的思绪。它们视我如无物,在桂花树下闲庭信步,不时啄一口虫子。
斑鸠和喜鹊、鸽子、麻雀一样,是前后院坪的常客。墙檐上,那只肥肥的大黄猫又不知何时冒了出来,蜷
着身子发呆。它和几个伙伴,黑猫、白猫、咖啡猫、条纹猫,商量好了似的轮流出没,或趴着晒太阳,或
坐着打盹,有时从毛竹间露个头,倏地消失。
⑥我忽然想起了院墙上方——也是一个清晨,天光熹微。下楼梯的一刹那,院墙上方的一排绿撞进眼
帘,好像未曾谋面。甩掉拖鞋,冲到窗边,尽力卸去惇性,以确保没有驻留于某段梦境。它们个头很小,
每株几片分叉,像是花鸟市场售卖的最小号植物。仅仅延展二十来公分,没有别的伙伴。拦腰以下,均已
灰暗,分明不是新芽。日日上下楼梯,居然从未遇见。是墙头草?可是它们娇小的身段,迅速否决了我一
闪而过的念头。嵌在墙体里的玻璃片冷峻挺立,这些边缘锋利的防盗武器,竟成了最近的伴侣。仿佛一个
辱量之人,被强行掘进一间满是壮汉的小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可它们镇定自若,隼型绽放着。它们
的养料源于何处?跨上两节台阶,只见一层薄青苔——铺在狭窄的墙壁顶端,有点儿自身难保的薄青苔,
似乎是唯一的养分。
⑦不知不觉,半个钟头过去了。前后两个院落的美学空气蒸腾弥漫。我像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寻宝
者得偿夙愿,欣赏着这一抹抹嫩绿。它们与宽红色、深青色的两片瓷砖,与发黄的白墙壁,与处于显性地
位、营养丰富、丰满婀娜的茶花树、桂花树、桔子树、含笑等,萌生了强烈的美学互动。大美隐于市,大
美就在身边——我有种顿悟的感觉。难怪梅特林克会感慨万千:“如果人类用上花园里任何一株小草显示
的力量的一半,来消除痛苦、衰老、死亡之种种阴影,那么我们的际遇,将与现状大不相同。”
⑧曾经,这儿是城市的中心地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塞满各条马路。老
师、白领、公务员、医生、匠人、学生、打工者们竭尽全力,试图跟上城市的履带。在这个匆匆的地段,
两个院落理所当然被归入同频芳容的拼图。只是这一伙嫩绿的涌现,却让它们与周边区域格格不入起来。
这一株株小草,与树、花、竹、鸟、猫等生命体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碰撞出难以言说的化学反
应,释放出更为充足的环境容量和空间美学。
⑨川端康成说过,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有的美,只会
被某些人发现。有的人,身边尽是美的因子,却大眼漏神。从表面上看,院落本身普通得紧,不就是随处
可见的动植物吗?但这两方在城市化进程中15独行的院落,云集了多种生物的院落,充满了生命的伟岸
张力,使得不同质的生命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真正构筑了一个清静自在的美学状态。
⑩前不久遇见一片梨花,躺在大路中间,鲜气尚淋漓。一群中学生蹦跳而来,眼看即将踏满黑印,但
所有人立刻收拢脚步,踮脚绕道而行,留下雪白依旧。他们知道,那是一朵朵花,美丽、清净。望着他们
的背影,我的心微微一颤。与成绩、学分无关,他们感受到了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在某些人眼中,残
花败蕊不就是一堆垃圾?可是,在这群学生眼中,它们就是生态,就是自然。这是一种竞争力吗?或许大
部分人不以为然。的确,这部分东西的生发,哪儿有这么快?可能等到某个时刻,觉得生命不可以肮脏,
不可以堕落,不可以犀厚,不可以低级趣味,而把生命升华为一个比较崇高的状态,才会惜将尊惜它的核
心要义。
16.下列文中词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混(hun)沌强劲(jing)舞(wei)然坚挺旗褓(qidng)
B.僧然(qido)步履(金)煎3)牙咧嘴真谛(ti)
C.扑犊(ling)孱羸(chan)惺修(song)便(ju©)强
D.共震(zh4n)孑工(ju。靡摩D烂幡(fan)然领悟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二段连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它们生长出来的震惊,流露出对
茶苗惊人生命力的钦佩之情。
B.文章开篇选取院落中随处可见的点点嫩绿之美,令已然衰败的残春孤独不再,升华了整个院落的审美意
境,作者感受到了这突破人为障碍的自然生机。
C.作者认为小草和树、花、竹等生命体”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是因为二者展现的美是截然不同的。
D.全文叙议结合,层层递进,在细致描绘中融入作者的强烈感情,同时体现出作者对美的深层思索,富有
哲理。
E.文章最后用中学生绕走残梨花的事例告诉我们,中学生已经把生命升华为崇高的状态,以此证明学习知
识的重要性。
18.赏析文中划线句子。(6分)
(1)它仿佛也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2分)
(2)仿佛一个孱赢之人,被强行掘进一间满是壮汉的小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4分)
19.文章第⑦段最后引用梅特林克的感慨有何作用。(4分)
20.文章标题中的“自然”二字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六、(1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在《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特别称谓,比如:
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②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③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
罢了。
①②③中画线的文字都是指宝玉。请结合原著内容,具体说说这些称谓与宝玉形象之间的联系。
22.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修改。(4分)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学校计划于2023年6月1日至5日在报告厅召开全市第一届“博雅杯”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会
议期间,组委会将举办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
讨。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
爱。
七、(60分)
23.(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体育比赛,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获得冠军。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第一空,“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
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结合语境"这与老子‘返本复初’的概念”作比较可知,此处应该用“不
谋而合”。第二空,“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发”,研制开发。因操作系统是一个全
新的产品,所以应为“研发”。第三空,“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俯拾即是”,指只要弯
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语境主要讲“如此浪漫情怀在我国科研领域”是常见的,选用“比比皆是"。第
四空,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应为“沉重”,言程度深,情况严重;“厚重”为浑厚庄重。第五空,“举足轻
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举一动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举起重的东西好像很轻的样子,比喻处
理重要繁难的事情很轻松。语境中说中国现在有实力将自己的卫星进行自主命名,应为“举重若轻”。
2.D原句的语病有: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修改时,可删去“……的构成”,也可将“构成是由中国传
统文化世界观的组成的”改为“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观",排除BC;A虽然消除了句式杂糅的语
病,但偷换了主语,改变了语意。
3.D文中“鸿蒙”的引号表示专有名称。A.甲处“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引号表示引
用。B.乙处“返本复初”引号表示引用。C.丙处“国风”引号表示引用。D.丁处“嫦娥”表示专有名称。
4.D”儒家……视自己与众生为一体”错误,与原文“圣贤……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的说法不符。
“其作品内容……融为一体”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论语》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不是儒家作
品o
5.AB项,强加因果。由原文“这段话音……置放卷首”可知,“学而时习之”三句置于卷首,是因为这
三句是气脉连贯的意群,是孔子在杏坛开学典礼上的致辞或开场白。C项,“转而正色道歉”错误。原文说
“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孔子的真实亲切”,并没有体现''道歉”的意思。D项,二者原则一
致。
6.C材料一强调的重点是孔子注重文学性。A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文采和质朴的重要性,体
现了注重文学性。C项,指出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才能实现“仁”,没有体现注重文学性。B
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体现文学性。D项,直接提出语言要注重文学性。
7.B贼,伤害
8.AA.“所以",第一个,"……的原因";第二个,"……的原因”。B.“之”,第一个,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助词,的。C.“其”,第一个,代词,自己的;第二个,代词,其中。D.“而”,
第一个,连词,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连词,表假设。
9.C例句:“带。名词做动词,系上腰带;A.“水”,名词做状语,在水上;B.“鼓。没有活用现象;
C.“恶衣”,名词做动词,穿坏衣;D.“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故选C。
10.B依据语法结构,“何难之有”是一个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焉”
为句末语气词,后边应断开,排除A。“特上”不能单独成句,排除D。句意: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
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11.B“乙文认为‘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分析错误,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
勾践的实例,不是说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而是说君王要引领士人“兼爱”,无比较之意。
12.(1)全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称赞
它。(给分点:篡,掠夺;以,因为;是以,因此;誉,称赞。)
(2)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样看它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君主喜欢这样,所
以臣子能这样做。(给分点:比,等到;期年,一年;说,通“悦。高兴,喜悦;故,因此,所以)
13.举例说明,忽然见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每个人都会产生怜悯之心,这种心态的产生,不在于与孩
子的父母是否交好也不在于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讨厌孩子的哭声,因此,恻隐之心是人的本性。(点明
方法,1分,解释2分。若只有解释,给1分)
参考译文:
(甲)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
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
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
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
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
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
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
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己伤害自己;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
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乙)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
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
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
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的害处。”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
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
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
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
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
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互相施
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
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威逼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
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全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
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
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辩明兼爱的益处,辩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
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
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做的帽子,(这身打
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
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
来。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从前
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国家
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
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
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
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
他。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现在天下的
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不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
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14.(1)AA.“正面告诉友人解疑的方法”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工业学院《数字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市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与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形体基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医用生物材料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1电力工程楼梯及栏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 QSB快速反应看板
- 初中信息技术备课组工作计划8篇
- 售后维修服务单模板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教案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3
- 减少电力监控系统告警信息上传方法的研究(QC成果)
- 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工作介绍
- 《人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 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PPT96张)课件
-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表
- 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