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囚绿记 陆蠡》课件-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_第1页
《3 囚绿记 陆蠡》课件-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_第2页
《3 囚绿记 陆蠡》课件-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_第3页
《3 囚绿记 陆蠡》课件-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_第4页
《3 囚绿记 陆蠡》课件-高中语文-必修2-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课件内容

主讲人:

目录01作者简介02作品背景03内容概述04文学特色05教学目标06教学活动设计作者简介01陆蠡生平早年求学经历不幸英年早逝抗战时期活动文学创作起步陆蠡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后赴法国留学,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回国后,陆蠡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多篇散文,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抗战爆发后,陆蠡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用笔作为武器,宣传抗战思想。1942年,陆蠡在日军占领区被捕,英勇不屈,最终惨遭杀害,年仅34岁。文学成就《囚绿记》作为现代文学经典,深刻揭示了人性与自由的主题,影响深远。《囚绿记》的文学地位作者因其卓越的文学贡献,曾获得多项国内外文学奖项,如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等。文学奖项荣誉作者还创作了多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如《春》、《秋》等,丰富了现代文学宝库。其他代表作品010203作品风格《囚绿记》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现实主义倾向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抒情性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抒情性语言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绿藤象征着作者对自由和生命力的渴望。象征主义元素作品背景02创作时间《囚绿记》创作于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抗战的深刻思考。01《囚绿记》的创作年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作者陆蠡通过作品表达了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02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社会背景作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战争与社会变革中的困境,以及他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知识分子的困境《囚绿记》创作于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抗日战争时期主题意义01《囚绿记》通过主人公对绿藤的囚禁,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追求。对自由的渴望02作品通过人与植物的互动,探讨了自然界的纯真与人性的复杂,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自然与人性的对话03小说中的绿藤生长环境变化,象征着主人公心境的转变,体现了环境对人心理状态的影响。环境与心境的映射内容概述03故事梗概《囚绿记》中,主人公在孤独中与一株绿藤结缘,开始了一段特殊的友谊。主人公与绿藤的相遇01随着季节的更迭,绿藤经历了生长、繁盛到枯萎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循环。绿藤的生长与变化02主人公对绿藤的情感由最初的欣赏转变为占有欲,最终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主人公情感的转变03通过主人公与绿藤的故事,作者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引人深思。故事的寓意与反思04主要人物《囚绿记》的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他对绿藤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陆蠡01小说中的非人类主角,象征着生命力和自由,与陆蠡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情感纽带。绿藤02情节发展主人公与绿藤的相遇《囚绿记》中,主人公在孤独中发现了窗外的绿藤,开始了与它的不解之缘。绿藤的生长与变化随着季节的更迭,绿藤的生长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主人公心境的变迁。主人公对绿藤的执着主人公对绿藤的依恋逐渐加深,甚至在绿藤被移走后,他仍试图将其“囚禁”在身边。文学特色04语言风格《囚绿记》中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绿藤的生长状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环境之中。细腻的描写01文中绿藤象征着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绿藤的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象征手法的运用02《囚绿记》的语言富有诗意,如“绿意盎然”等表达,增添了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诗意的语言03描写手法《囚绿记》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细腻地展现了其对绿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巧妙地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如绿藤的枯萎与主人公心境的低落相互映照。环境与情感的交融作品中绿藤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通过绿藤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象征主义的运用主题思想《囚绿记》通过描绘植物被囚禁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对束缚的深刻反思。对自由的渴望作品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责任。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05知识点掌握通过《囚绿记》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作者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思考。理解文本主题学生需掌握分析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如主人公的坚韧与执着。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应能识别并解释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如绿藤象征着什么。掌握象征手法学生应能描述文中情感的起伏变化,理解作者情感转变的内在逻辑。把握情感变化能力培养通过分析《囚绿记》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艺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通过解读《囚绿记》中的象征、隐喻等文学元素,锻炼学生解读复杂文本的技巧。增强文本解读技巧情感态度通过《囚绿记》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尊重的情感态度。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分析文中作者对绿藤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理解作者情感变化通过探讨绿藤被囚与释放的情节,让学生感悟到生命与自由的宝贵。感悟生命与自由的价值教学活动设计06课堂讨论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形式深入理解角色心理和作品主题。角色扮演学生预测故事发展,讨论可能的结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情节预测围绕《囚绿记》中的核心议题,如自由与束缚,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主题辩论010203作业布置角色扮演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囚绿记》中绿藤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主人公的影响。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说中的关键场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主题研究指导学生选择《囚绿记》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口头报告。拓展阅读介绍《囚绿记》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陆蠡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囚绿记》的背景知识01选取与《囚绿记》主题或情感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呼兰河传》等,进行比较阅读,加深理解。相关文学作品比较02推荐学生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如《海星》等,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作者其他作品阅读推荐03《囚绿记》课件内容(1)

导入01导入

为什么作者要囚禁这棵绿树?他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提出问题陆蠡,原名陆圣泉,现代作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而著称。《囚绿记》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深受读者喜爱。1.介绍作者及背景

整体感知02整体感知

1.分析文章结构文章以“囚绿”为主线,分为三个部分:赏绿、囚绿、释绿。

2.概括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描写与常春藤的相遇、囚禁以及最后的释放,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美的感悟。深入探究03深入探究分析作者释放常春藤的动机: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回归、对人性的救赎。描绘释放后的感受:轻松、释然、感慨。3.释绿部分

描述常春藤的特点: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柔韧顽强。分析作者对常春藤的感情:喜爱、敬仰、赞美。1.赏绿部分

探讨作者囚禁常春藤的原因:对生命的珍视、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理解。描述囚禁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好奇、犹豫、坚定。2.囚绿部分

拓展延伸04拓展延伸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与绿色植物有着类似的情感纽带?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些植物的?1.联系生活实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2.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总结提升05总结提升

1.回顾文章主题《囚绿记》通过描绘与常春藤的相遇、囚禁以及最后的释放,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美的感悟。

2.强调生态意识作为地球上的生物,我们有责任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3.呼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业布置06作业布置

1.仿写一篇关于与某种植物相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2.调查研究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这份课件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讲解《囚绿记》这篇文章。如有不足之处,请随时提出宝贵意见。《囚绿记》课件内容(2)

课程背景01课程背景

《囚绿记》是著名作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发表于1941年。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讲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本文以《囚绿记》课件内容为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课件内容概述02课件内容概述

1.作者简介介绍陆蠡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囚绿记》的创作背景。2.文章主题阐述《囚绿记》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3.文章结构阐述《囚绿记》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

课件内容概述

4.文章语言风格分析《囚绿记》的语言风格,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

5.文章艺术特色探讨《囚绿记》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6.文章意义阐述《囚绿记》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课件内容详解03课件内容详解《囚绿记》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1)引子:作者回忆自己与心爱常春藤的相识,表达对自由的向往。(2)正文:作者讲述常春藤被囚禁的经历,以及自己在囚禁过程中的心理变化。(3)结尾:作者表达对自由和生命的珍视,以及对囚禁生活的反思。3.文章结构

陆蠡(19081981),原名陆圣泉,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翻译家。他的散文作品以真挚的感情、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被誉为“中国散文三大家”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陆蠡以笔为枪,宣传抗日救国,创作了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散文作品。1.作者简介

《囚绿记》以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为主题。作者通过对自己心爱的一盆常春藤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对自由和生命的热爱与珍视。2.文章主题

课件内容详解《囚绿记》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愈发强烈,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由,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追求内心的真善美。6.文章意义

《囚绿记》的语言风格朴实、真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4.文章语言风格

(1)象征手法:文章中的常春藤象征着自由,囚禁则象征着束缚。通过对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2)对比手法:文章通过对比囚禁前后的常春藤,以及作者在囚禁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5.文章艺术特色

总结04总结

《囚绿记》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通过对《囚绿记》课件内容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从中汲取力量,追求自由与美好。《囚绿记》课件内容(3)

课程背景01课程背景

《囚绿记》是当代著名作家陆颖春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其散文集《囚绿》中。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株被囚禁在窗棂中的常春藤,通过它所经历的风雨沧桑,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生命的顽强。本文将以《囚绿记》课件内容为主题,对这篇文章进行深入剖析。课件内容02课件内容

1.作品概述2.人物形象3.主题思想

《囚绿记》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赞美生命的坚韧和顽强:通过常春藤的经历,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2)反思人生的苦难:常春藤在风雨中生存下来,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反映了人生的苦难。作者借此启示人们,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3)敬畏生命:通过常春藤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启示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大自然。《囚绿记》讲述了一株被囚禁在窗棂中的常春藤,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了风吹雨打,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作者通过这株常春藤,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坚韧。(1)常春藤:常春藤是本文的主人公,它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在风雨中,常春藤顽强地生存下来,展现出生命的力量。课件内容比喻:作者以常春藤比喻人生的坚韧和顽强,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4.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03教学目标

1.了解《囚绿记》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分析常春藤的形象,理解生命的坚韧和顽强。4.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教学建议04教学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2.课堂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对人生的启示。3.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前阅读《囚绿记》,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1.课前预习

教学建议课后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4.拓展延伸

《囚绿记》课件内容(4)

概述01概述

在陆蠡的笔下,常春藤不仅仅是一株植物,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自由的灵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通过《囚绿记》,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由的向往。正文部分02正文部分

1.萌芽期2.生长阶段3.遭遇危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