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清净乙炔操作规程_第1页
次氯酸钠清净乙炔操作规程_第2页
次氯酸钠清净乙炔操作规程_第3页
次氯酸钠清净乙炔操作规程_第4页
次氯酸钠清净乙炔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次氯酸钠代替浓硫酸净化乙炔气操作规程(暂行)1、产品介绍化学名称:乙炔分子式:C2H2结构式:H—C≡C—H分子量:26.0381.1乙炔的物理性质乙炔是炔烃中最简单的一个化合物,其性质非常活泼,容易进行加成和聚合以及其他化学反应,因此乙炔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乙炔在常温常压下是比空气略轻,能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无色气体,工业乙炔因含有杂质(特别是磷化氢、硫化氢)而带有刺激性臭味。1.2危险特性:乙炔属易燃易爆品,性能上和氢气相似。乙炔在高温、加压或与某些物质存在时,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如压力在1.5表压的气体温度超过550℃即产生爆炸。特别在高压液态乙炔稍经震动便会爆炸,为避免爆炸危险,一般可用浸有丙酮的多孔物质吸收乙炔一起储存在钢瓶中,以便运输与使用。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形成爆炸混合物即2.3~81%(其中7~13%最容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和比为13%)。乙炔与氧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范围为2.5~93%(其中30%最容易爆炸)。与铜、汞、银等形成爆炸性化合物,与氟、氯发生爆炸性反应。1.3乙炔产品质量指标1.3.1纯度指标:≥80~85%(V)含氧≤0.2%(V)1.3.2清净效果:不含S、P杂质(AgNO3试纸不变色)2、生产乙炔用原、辅材料规格2.1.1原料电石(学名:碳化钙)碳化钙的分子式:CaC22.1.2理化常数:比重:2.0~2.8(随CaC2减小而增高)含CaC280%时比重为2.324,熔点约为2300℃。2.1.3危险特性:由于本品往往含有S、P等杂质与水作用放出硫化氢与磷化氢,当磷化氢含量大于0.08%,硫化氢大于0.15%,易引起自燃爆炸,且本品与水作用生成大量乙炔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危险。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是无色透明的结晶体,通常说电石是指工业碳化钙,即除了含大部分碳化钙外,还有少部分其它杂质。电石的颜色则随之所含的碳化钙纯度不同而不同,有灰色、棕黄色或黑色。碳化钙含量高时呈现紫色。2.1.4碳化钙的技术要求:安全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0665—89的要求。指标名称(发气量L/Kg)指标优级品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粒度mm81~15051~8025~50305295280255305295280255300290275250乙炔中磷化氢%(V)≤0.060.080.080.08乙炔中硫化氢%(V)≤0.100.100.150.153、乙炔的生产原理3.1电石水解反应原理在湿式发生器中电石加入液相水中,即水解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其反应如下:CaC2+2H2O=Ca(OH)2+CH≡CH↑+130KJ/mol(3lkCal/mol)由于工业品电石有杂质,在发生器液相中也有相应发生副反应,生成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气体,其反应如下:CaO+H2O=Ca(OH)2+63.6KJ/mol(15.2kCal/mol)CaS+2H2O=Ca(OH)2+H2SCa3N2+6H2O=3Ca(OH)2+2NH3Ca3P2+6H2O=3Ca(OH)2+2PH3Ca2Si+4H2O=2Ca(OH)2+SiH4Ca3AS2+6H2O=3Ca(OH)2+2AsH3因此,发生器排出的粗乙炔气体中含有上述副反应产生的磷化氢、硫化氢、氨等杂质气体。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副产物,使系统呈碱性。由于硫化氢在水中溶解度大于磷化氢,使粗乙炔气中有较多的磷化氢(如数百PPm)及较少的硫化氢(数十至数百PPm),磷化物尚能以P2H4形式存在,它在空气中自燃。SiH4+4NaClO=SiO2+2H2O+4NaClAsH3+4NaClO=H3AsO4+4NaCl清净过程的反应产物磷酸,硫酸等由以后的碱洗过程予以中和为盐类,再由废碱液排出:2NaOH+H2SO4=Na2SO4+2H2O3NaOH+H3PO4=Na3PO4+3H2O3NaOH+H3AsO4=Na3AsO4+3H2O2NaOH+SiO2=Na2SiO3+H2O2NaOH+CO2=Na2CO3+H2O关于液体清净剂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和PH值的选择,主要考虑到清净效果及安全因素两个方面。实验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溶液有效率在0.05%以下和PH值在8以上(见下表),则清净(氧化)效果下降。而当有效率在0.15%以上(特别在PH值低时),容易生成氯乙炔而发生爆炸。次氯酸钠PH值对清净效果的影响溶液PH值硫化氢含量%磷化氢含量%7.180.004780.002808.250.007750.003719.220.008410.0039510.240.011740.0046211.180.011300.00560当有效氯达到0.25%以上时,无论在气相还是在液相中,均容易发生上述激烈反应而爆炸,阳光将促进这一反应过程。上述氯乙炔是极不稳定的化合物,遇空气也易着火和爆炸,如中和塔换碱时,或次氯酸钠废水排放时,以及开车前设备管道内空气未排净时均容易发生。对于有效氯(含量为0.06~0.15%)的多次试验,未发现爆炸现象,且清净效果在中性或微碱性时也较好。此外,尚对有效氯含量0.06~0.15%次氯酸钠溶液的清净系统,进行直接补加1%左右浓次氯酸钠试验,发现有火花及爆炸发生。因此,根据上述诸多因素,以及采样测定有效氯的可能误差,塔内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氯含量不低于0.06%,而补充新鲜溶液的有效氯控制在0.08~0.12%范围内,PH值在7~8为宜。4、生产工艺流程4.1工艺流程图见附图。4.2工艺流程简述自破碎合格的电石装桶进入电石存放间,密封储存。由人工运至发生器房,通过电葫芦吊至发生器平台上,间歇加入发生器内,电石遇发生器内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从发生器顶部逸出经填料塔,进入正水封,从正水封出来的气体进入水洗塔、5℃水冷却器、低压干燥器,然后进入清净系统。电石水解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需要不断地向发生器内加水,电石水解后稀电石渣浆经溢流管排出,发生器底部较浓渣浆定期由排渣阀排放。从发生器来的乙炔气经过水洗塔,采用深井水进行冷却。从水洗塔出来的乙炔气经一级5℃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一级低压干燥(内部装填无水氯化钙),然后进入一级清净塔、二级清净塔脱除S、P等杂质,再至一级、二级、三级碱塔中和处理后进入气柜。清净塔采用次氯酸钠作为循环液,由次氯酸钠储槽将浓度为6%左右的次氯酸钠泵至次氯酸钠配置槽,通过加入一次水配置,将次氯酸钠有效氯配至为0.08~0.12%范围内,经配置槽循环泵循环均匀,然后打入清净塔内至规定液位。1#清净塔和2#清净塔通过自身系统循环并串联使用,通过喷淋将粗乙炔气中的S、P等杂质气体除去。每2h采用AgNO3试纸测定进气柜前乙炔气的S、P含量,一旦出现试纸发黑情况,应尽快更换清净塔内废次氯酸钠,更换新鲜次氯酸钠。一、二、三级碱塔稀碱液作为循环液,利用碱液配置槽配置18~22%的碱液加入碱塔配套的碱液缓冲罐,通过碱液循环泵循环中和经清净塔处理的乙炔气,每天测定循环碱液的浓度,低于5%时更换循环碱液。5、工艺控制指标5.1C2H2入清净塔温度:<45℃5.2配制NaCl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