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群文阅读之《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学习资料1.参考阅读王立《婉约有致、辞强不激的语体风格——〈左传〉外交辞令之探究》、孙绍振《〈烛之武退秦师〉和春秋笔法》。2.比较阅读《项羽本纪》、周恩来《项羽拿破仑优劣论》、岳庆平《项羽及其精神》、易中天《项羽何以输给刘邦?》。教学过程任务1:横看成岭侧成峰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烛之武退秦师》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成功,除了烛之武的功劳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请结合历史加以分析。参考:烛之武能说动秦穆公,根本在于他敏锐地抓住了秦国对晋国的隐忧,秦晋两国在晋惠公时期有过战争,惠公被俘,在秦穆公帮助重耳成为晋文公之后,秦晋关系密切,此间没有发生过战争,但在秦晋围郑前两年,晋文公在践土之盟上,受周天子册命,成为霸主,当年的秦强晋弱之势,已经改变,对于与自己毗邻的晋国的日益强大,秦穆公不会没有想法,所以二者并不是亲密无间的盟友,而是暗流涌动的利益伙伴。烛之武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出了表面上亲密的秦晋两国之间存在的隐而未发的矛盾,并加以利用和挑战,这才直接击中了秦穆公心中的疑虑,最终成功说服了秦穆公退兵。任务2:疑义相与析《鸿门宴》一文,故事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但是也有不少不合常理的地方,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小组1活动:项伯泄露军情,回来报告项王,项王不仅没有治罪,还听从了项伯的建议。这种不合常理是司马迁的疏忽,还是司马迁根据传闻忠实记录,抑或是司马迁故意为之?细读文本,自主梳理出文中其他不合常理的地方,分小组进行探究,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小组2活动:同为谋士的张良和范增,却一个劝谏成功,一个劝谏失败。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与双方的人物性格有关系。范增年已老迈,为项羽亚父,处处以长辈自居,张扬跋扈,言辞间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劝谏基本上都是直接粗暴的结论,有时候会令项羽难以接受。而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久而久之就会对范增的耳提面命不满。而从另一阵营来看,张良计谋不输范增,且善于劝谏,讲究方式方法,刘邦也善于虚心纳谏,二者配合默契,所以才能相得益彰。补充资料: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苏轼《范增论》小组3活动:项伯为什么夜报项王?这不是犯了泄露军机之重罪吗?历史上的项伯真的会如此干吗?提示:(1)梁玉绳就称:“项伯之招子房,非奉羽之命也,何以言报?且私良会沛,伯负漏师之重罪,尚敢告羽乎?使羽诘曰‘公安与沛公语’,则伯将奚对。”(2)现代学者韩兆琦也认为,鸿门宴“汇合了许多人艺术加工的民间故事”。(3)结合《黥布列传》中的记载,黥布降汉后,“(布)于是乃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楚汉战争时,项伯仍备受项羽信任。倘若项伯在鸿门宴前未经项羽许可而私会张良及刘邦,是泄露军情之重罪,不可能再受信任。然而鸿门宴后项伯在楚军中仍受重用,照此分析,其与张良乃至刘邦会面,逻辑上应是衔项羽之命劝其臣服,绝非私会。小组4活动:当时鸿门之宴,必有禁卫之诃讯出入,沛公恐不能辄自逃酒。且疾走二十里,亦已移时,沛公、良、哙三人俱出良久,羽在内何为竟不一问?而在外竟无一人为羽之耳目者?矧范增欲击沛公,惟恐失之,岂容在外良久而不亟召之耶?此皆可疑。(明·董份)刘邦单枪匹马的从项羽大部队人马眼皮子底下逃宴而去,怎么可能成功呢?项羽真的是这样失败的吗?提示:项羽的败亡原因从古至今有很多分析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当时项羽所采用的错误策略以及项羽的人格缺陷方面。鸿门宴上项羽纵虎归山的原因亦可归结为这两方面:一方面项羽没有必要杀刘邦的理由,在他眼中刘邦和他实力悬殊,还构不成威胁;另一方面,项羽也考虑到杀了刘邦可能在各路诸侯军中的不良影响;此外,项羽为人重感情、讲义气,吃软不吃硬,刘邦一味地伏低做小,项羽的杀心便渐消去了。《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任务3:如果《左传》《史记》中的描述与历史真实有出入,那么我们学习史书的意义是什么?提示:任何一部史书,都是由人创作的,那么就必然带有作者自身的立场和一定的主观性,在史书创作中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三国志》就明显带有扬刘抑曹的倾向,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史书存在的价值。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史料的相互参照来尽量还原历史原貌,但必须明白,绝对的历史真实是不存在的;其次,我们在阅读史书的过程中,也可以领略作者的文学才华和个性风格,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融入了自己非常鲜明的价值观,如“士为知己者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他把自己的热情与理想,痛苦与挣扎都融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述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历史著作不仅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而且具有流传千古的文学价值。布置作业1.历史事件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促成的。烛之武之所以能说服秦王退师,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己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比如秦晋之间的关系、郑国与晋国之间的过节、秦穆公和晋文公的生平为人等,写一篇8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