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中药与方剂谢甜甜第一节
中药中药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学习目标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熟悉中药的应用。了解中药的产地、采收、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41.定义: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总称。2.中西医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医药的涌入,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我国传统的医药逐渐被称为“中医”、“中药”,现代西方医药被称为“西医”、“西药”。3.中药(药材)种类:《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2807种,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19950325);05药典1部-1146(中药);中华本草-8980味;现代本草纲目(黄泰康)7871条;本书560种。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贮藏、炮制与制剂等因素,对中药的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可直接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一)中药的采制一、品种与产地李杲曾曰: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指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传统上认为这些中药材质量好、疗效高。(一)中药的采制(一)中药的采制道地药材四川-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河南-“四大怀药”:地黄、菊花、牛膝、山药;浙江-“浙八味”白术、菊花、芍药,玄参、玄胡、浙贝、温郁金、麦冬;广东-陈皮、砂仁、藿香;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三七;山东-阿胶;宁夏-枸杞;甘肃-当归;山西-党参等。8变异现象外在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氧气)、日光、微生物、害虫等内在因素:药材本身成分等霉变虫蛀变色泛油9变异现象防治霉变防治:环境;验收;温湿度;合理储藏,掌握“发陈储新”、“先进先出”的原则;霉变的药物刷洗、晾晒。虫害的防治物理的方法:曝晒、烘烤;低温冷藏;密封。化学方法:磷化铝熏杀其他:高频介质电热、黑光灯诱杀、对抗同贮法杀虫,如花椒与动物类药材同放、泽泻与牡丹皮同贮等。防止泛油:冷藏与避光保存二、炮制与制剂1.炮制:古称炮炙、修治、修事等。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在应用或制剂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一)中药的采制11.1)炮制的目的(1)增强药物作用,提高疗效:蜜炙百部。(2)消除或降低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米炒斑蝥(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或扩大应用:蒸制地黄。(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制剂或服用:参片切制。(5)纯净药材,矫味矫臭,利于服用:酒炙乌梢蛇。
2)炮制的方法
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2.制剂制剂:根据临床用药要求和中药药材的性质,及生产、贮藏、运输、携带与服用等方面的需要,将中药制备成适宜的剂型,并指导合理应用。常用剂型:中药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汤等,现代剂型有片、胶囊、气雾剂、注射剂型等。(一)中药的采制12(二)中药的性能药性:中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寒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凉平性: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明显温
热温里散寒,补火救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减轻或消除热症减轻或消除寒症一、四气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二、五味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初始基于口尝,最终定于临床”
涩附于酸,淡附于甘。《素问》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按阴阳属性分,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二、五味辛
能散
发汗解表麻黄、薄荷能行行气橘皮、木香行血红花、酒辛味药多辛散躁烈,易伤气阴,表虚、阴虚、气虚等不宜用。麝香、冰片、苏合香等气味芳香,标为辛味,这类药物除有行、散作用特点外,还具有芳香开窍、芳香辟秽等作用,用于神昏窍闭证。二、五味甘淡附于甘
渗湿利水
茯苓、苡仁能补
补益阴阳气血
人参、阿胶能缓
缓急止痛
饴糖、白芍能和
调和药性
甘草、大枣甘味药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不用。二、五味酸涩附于酸收敛固涩
收敛固涩敛汗、止泻、止血、缩尿浮小麦、乌贼骨生津开胃
山楂、酸梅能收能敛,故有实邪时不宜用。二、五味
清泻
黄连
清热
能泻降泻
杏仁
降肺气,平喘苦
通泻
大黄
通腑泻热
能燥燥湿苍术燥湿健脾
苦能坚阴泻火存阴(用于阴虚内热)苦燥伤阴,阴津不足者不宜用。二、五味咸能软
软坚散结
海藻、昆布能泻
泻下通便
芒硝咸能入肾
紫河车
温补肾精咸能入血
玄参
清热凉血三、归经归,是指药物对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药物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例如:黄芩、黄连、黄柏同属苦寒清热药物,但黄芩偏清肺热,黄连偏清心胃热,黄柏偏清下焦相火。根据药物的归经合理选用药物:太阳经头痛——羌活;阳明经头痛——葛根、白芷;少阳经头痛——柴胡;厥阴经头痛——吴萸;少阴经头痛——细辛四、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定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性。与所疗疾患的病势相反。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内,趋向于里。四、升降浮沉疾病在病机和症候上常表现出方向性:
呕吐、咳嗽
崩漏、泻痢、脱肛
风寒入里化热
自汗、盗汗沉降药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升浮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下行向内
——沉降(二)中药的性能四、升降浮沉特殊药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上行头目,祛风止痛;
——双向性下行血海,活血通经南瓜子——杀虫——升降之性不明显麻黄——川芎——四、升降浮沉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炮制和配伍有一定相关性。药物的性味
味
性升浮药
辛甘
温热阳沉降药酸咸苦涩
寒凉阴李时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四、升降浮沉2.药物的质地花、叶、皮、枝等质地轻——升浮种子、果实、矿物、贝壳质地重——沉降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3.炮制酒炒则升,醋炒则敛,姜汁炒散,盐水炒则下行4.配伍随大队药物的药性升降。五、毒性含义:指药物的偏性——广义
药物的毒副作用——狭义28五、毒性毒性广义:“毒”指药物的偏性狭义:“药物对机体的损伤(现代一般认识)区别副作用:指药物常用剂量时在机体出现与治疗无关的药理作用过敏反应:个体反应,多与个体体质有关,与正常药理作用并不相干
药物的不良反应(三)中药的应用一、配伍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中药的性能,选择性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合用,这种单味药的应用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三)中药的应用一、配伍1.单行《本草纲目》:“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单行:指单味药治疗疾病,不用其他药物辅助,也称单方。适宜病情比较简单,或病症较轻者。如: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补气固脱,治疗大失血所引起的元气虚脱的危重症。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清肺热,治疗肺热出血的病症。一、配伍2.相须《本草纲目》:“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须:指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如:解表药中,麻黄与桂枝配合,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清热药中,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作用。一、配伍3.相使《本草纲目》:“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使:指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
石膏配牛膝治胃火牙痛。(三)中药的应用一、配伍4.相畏与相杀《本草纲目》:
“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与相畏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如:半夏的毒性可以被生姜减轻或消除,称为半夏畏生姜或者生姜杀半夏。一、配伍5.相恶《本草纲目》:“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指两药合用后,一种药物会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减弱或消除。如:防己与沙参合用,防已能减弱沙参的功效。(三)中药的应用一、配伍6.相反《本草纲目》:“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二、禁忌1.配伍禁忌: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苦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二、禁忌1.配伍禁忌:十九畏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国药典》(2005版)中硫黄与朴硝、甘草与海藻、人参与五灵脂未作不宜同用的规定。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二、禁忌2.妊娠禁忌某些药物会对妊娠期间妇女不利,可能产生动胎、堕胎或其他有碍孕妇健康及胎儿发育的不良作用。如剧毒药、峻泻药、子宫收缩药、破气破血药、大寒大热药、滑利沉降药、辛温香窜药、消导药等均为禁用或慎用之列。(1)禁用药:一般毒性较强,药性猛烈及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属于禁忌使用的药物。如巴豆、芫花、甘遂、大戟。(2)慎用药:一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辛热滑利的药物属于慎用的药物。如枳实、槟榔、桃仁、红花。二、禁忌2.服药食忌简称食忌、忌口: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一般服药期间应忌生冷、辛辣、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寒性病:忌食生冷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服中药时,不要用茶水、牛奶等送服,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403.中西药物联用禁忌中西药物联用有可取之处,亦有不可取之例(1)降低药物疗效(2)产生或是增加不良反应三、用量绝对剂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量相对剂量:指在方剂中各药的比较分量剂量考虑因素:药物的性能、剂型、给药途径、病证轻重及患者体质状况等多种因素,从而保证疗效和安全。三、用量现在中药材的计量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即1Kg=1000g。特殊单位:对、条、只、个、枚、片等。2.确定剂量的依据确定用药剂量的大小,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1)药物性能和质地(2)病证轻重缓急(3)配伍、剂型和用药目的(4)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质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因制宜四、用法1.给药的途径相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产生的临床疗效有可能会不同,甚至有的会导致毒副作用。2.服用的方法(1)服药时间一般宜在饭后60分钟后服用。(2)服药次数方剂一般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次服或三次服,丸、散、片剂等中成药一般每日2~3次,或按医嘱、说明书使用。(3)服药冷热一般宜温服。小结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的应用。中药的产地、采收、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第二节
方剂中药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学习目标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熟悉常用剂型。47方剂的概念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中医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中药饮片合理配伍并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而成,是中医用于防治疾病的方法或工具之一,即俗称“处方”。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48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内容提要49治法是根据临床症侯,在辨证审因、辨明病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的基本治疗方法,即治疗大法。50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51常用治法汗法:通过发汗开腠、宣发肺气、调畅营卫,使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出表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为解表法。吐法:通过诱发呕吐,以消除停滞于咽喉、胸膈、胃脘中的痰涎、宿食、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52常用治法下法:通过泻下通便、泻下水饮,以消除胃肠积滞诸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温法:通过温里祛寒或回阳,使里寒症改善或消除的一种治疗方法。53常用治法清法:通过清泄里热,使里热证得以改善或消除的一种治疗方法。消法:通过消积滞、散郁结、化瘀滞、利水湿等,使食积、气滞、瘀血、痰凝、水停等病症得以改善或消除的一种治疗方法。补法:通过补虚扶弱,纠正人体阴阳气血虚衰的病理偏向,使虚证得以改善或消除的一种治疗方法。54常用治法上述八种治法,适应了表里寒热虚实不同的证候。但病情往往是复杂的,不是单独一法所能奏效,常须数种方法配合运用,才能无遗邪,无失正,照顾全面。数法合用,又有主次轻重之分,所以虽为八法,但配合之后变法多端。551.方剂的组成是中医临床辨证确立治法后,依法组药成方的一个重要环节。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56君药
又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57臣药又称辅药,一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58佐药(1)佐助药,协助君药、臣药以增强疗效,或治疗兼有症状的药物;(2)佐制药,降低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烈性的药物;(3)反佐药,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的药物。59使药
有两种作用:(1)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602.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加减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数方相合的变化61一、常用剂型方剂的剂型,是指方药加工制成的适合于临床应用的形式。中医方药的剂型,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剂型的种类繁多,用药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制备不同的剂型;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剂型。二、方剂的剂型和用法62常用剂型的种类
1.汤剂2.散剂3.丸剂4.膏剂5.酒剂6.丹剂7.茶剂8.露剂9.锭剂10.条剂11.线剂12.栓剂13.冲剂14.片剂15.糖浆剂16.口服液17.注射液63汤剂(古称汤液)
将药物配伍成方剂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称为汤剂。特点: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灵活加减,能紧密结合临床的需要,全面照顾到每一病人或各种病症的特殊性。但服用量大,某些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不适于大生产,携带不方便。64散剂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的制剂,用水、茶汤、米饮或酒等冲服或水煎服。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特点: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65丸剂将药物研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炼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制成球形的固体剂型。常用的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贮存、携带方便。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66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再用微火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而成。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又分软膏剂、硬膏剂。67二、方剂的用法
煎法服法(一)煎法1.煎煮器具首选砂锅其次搪瓷器皿、铝锅切忌铜、铁、锡等器皿2.煎前浸泡
浸泡时间:30-60分钟冬季时间长,夏季时间短果实种子时间长温度:以常温或温水为宜(25℃-50℃)
忌用沸开水3.煎煮用水
新鲜、清洁
用量:以液面没过饮片2㎝为宜。4.煎煮火候及时间
先武火后文火发散及芳香药物--武火迅速煮沸后改文火略煮10-15分钟即可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及补益药--煮沸后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5.煎煮次数
一般两次6.应绞渣取汁
充分析出有效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关活动策划案例整合
- 教育人事政策宣传周活动
- 小学爱国主题教育课件
- 第8章 书籍装帧中的图形设计
- 安全工作布置会
- 小纽扣找家课件数学
-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金太阳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放疗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提高急诊科高危患者转运成功率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流程图
- MOOC 英语口语进阶-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干细胞招商话术
- 招标代理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2024年医院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人教B版新课标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电子课本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