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恩格斯指出:“(原始社会)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在大多数状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这段话能够反映出在原始社会()A.已经出现了不行调和的阶级冲突B.城市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C.一切大事都由氏族成年人共同探讨确定D.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以世代承袭的方式交接答案:C解析:恩格斯的话体现出,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还没有出现阶级,更没有出现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解除A项;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而城市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中心,被看作国家产生的象征,恩格斯的话体现不出国家的产生,解除B项;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的事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享有同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C项正确;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D项说法错误。2.随着剩余产品的积累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各个氏族之间以及每个氏族范围内的各个家族之间,财产分化的现象也日趋加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生产领域的扩大,增加了氏族公社、家族公社的每个成员的劳动量,汲取新的劳动力已成为必要的了。于是,斗争中捕获的俘虏不再被杀掉,而是变为奴隶,奴隶制度起先产生了。这段材料说明()①财产分化现象造成了激烈的阶级对抗②债务奴隶是最初的和最主要的奴隶来源③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同等④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财产分化带来的是贫富分化的加剧,造成了氏族成员地位的不同等,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贫富分化是助推阶级产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①夸大了财宝分化现象的作用,解除;战俘奴隶是最初的奴隶来源,②不符合历史事实,解除;随着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的出现,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④正确且符合题意。3.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实力是极端低下的②原始社会的铁质农具是极其简陋的③原始人的手工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④原始人的劳动技能和学问水平很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原始社会的生产实力是极端低下的,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必需全力以赴与自然界进行斗争,才能获得有限的生产和生活资料,①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中人们进行生产所运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主要是以石器为主,并未出现铁质农具,解除②;原始社会后期才出现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谈不上手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③与历史事实不符,解除;原始人的生产阅历很少,劳动技能和学问水平很低,④符合题意。4.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原委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推断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存在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现象B.是否创建了文字制定了历法等条件C.是否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D.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原委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推断的主要依据,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5.生产力的提高和分工的发展,为个体劳动和个人经营供应了客观可能性。原来以氏族公社或家族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劳动,逐步由集中转为分散,即过渡到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因而生产工具、牲畜、劳动产品等的全部权,也逐步缩小范围。这种逐步缩小原始公社全部制的过程就是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形成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财产增加并且使生产场所扩大的同时,在既定的总的历史条件下,必定地带来了奴隶制。”依据材料的描述,下列推导正确的有()①生产力的提高→分工的发展→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②社会大分工的推动→土地逐步归个体家庭私有→生产工具、牲畜个体家庭全部③生产力的提高→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劳动④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土地安排给个体家庭运用→公有制解体、私有制形成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社会分工,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劳动逐步过渡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①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随着社会大分工,首先是生产工具、牲畜归个体家庭全部,最终才是土地逐步归家庭私有,②颠倒了依次,解除;④的推导符合历史的演进,入选。故选C项。6.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地位低下,境况凄惨。奴隶主阶级对广阔奴隶的野蛮统治和残酷剥削是罗马奴隶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激烈的阶级斗争相伴随。公元前73年,意大利爆发了共和国后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材料说明()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冲突,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冲突③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定遭到奴隶的抗拒④奴隶主为了维护各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①正确;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冲突,是奴隶社会的主要冲突而不是基本冲突,奴隶社会的基本冲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冲突,②说法错误;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定遭到奴隶的抗拒,③正确;奴隶主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④说法错误。7.在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农夫就起先尝试运用犁。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将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夫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犁的独创()①为提高耕地效率、开垦荒地和扩大耕地面积打算了条件②反映了农耕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③显著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是手工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革命④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一项重要进步,标记着私有制的确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犁的独创,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一项重要进步,为提高耕地效率、开垦荒地和扩大耕地面积打算了条件,①正确;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纳犁耕技术,显著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是农业耕作史上的重大革命,②正确,解除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记着私有制的确立,解除④。8.古代埃及建立法老胡夫的陵墓大金字塔时,由10万人组成一班,每班服役3个月,共花了20年才建成。明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通过奴隶制,集中众多的人力,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简洁协作,完成原始社会氏族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从材料我们能够推断出()①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②奴隶从事最惊慌、最繁重的劳动,是历史的倒退③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④奴隶主阶级能够组织规模较大的生产协作,完成巨大工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题目通过法老胡夫的陵墓即大金字塔的建立,说明奴隶社会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规模较大的生产协作,完成巨大工程,是历史的进步,④符合题意;这说明文明时代伴随奴隶社会而来,其根本缘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③符合题意,解除②;材料并非强调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对立问题,解除①。9.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全部者手里。”马克思所说的“看不见的线”指的是()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产阶级驾驭的国家政权C.雇佣工人和资本家订立的契约(合同)D.雇佣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答案:A解析:一方面,工人不出卖劳动力就无法生存,因此出卖劳动力是没有选择的谋生之路,而非自由交换;另一方面,当劳动力在市场上出卖的时候,实质是把人异化成了作为商品的“物”,这明显是人的异化的极端表现。因此,马克思所说的“看不见的线”指的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A项符合题意。10.英国闻名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的开篇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才智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悲观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全部;人们正在登天堂,人们正在下地狱。”这段睿智的话表明()A.资本主义的调整能解决其基本冲突B.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两极分化严峻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没有生命力答案:C解析:A项表述错误,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冲突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干脆动力;B项不符合题意,这段话描述了资本主义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表明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材料中“最好的”“最坏的”“才智的”“愚昧的”等内容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两极分化严峻,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资本主义制度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11.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字塔”型的等级制度。国王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国王以下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是等级最低的封建主。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广阔农夫和其他劳动者,他们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重压。材料说明()A.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B.农夫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冲突异样激烈C.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D.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是束缚中国人民的绳索答案:A解析:“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字塔’型的等级制度”,体现了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2.英国的“圈地”运动由来已久,但真正达到高潮是在17世纪末。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大片的农地归为己有,原本拥有田地的农夫在失去土地后成为流浪汉,不得不漂泊在异乡之中。英国空想家莫尔曾把圈地运动的历史评价为“羊吃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里这样写道:“羊是和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材料说明“圈地运动”()①事实上是用温柔手段将农夫和生产资料分别的历史过程②使土地集中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里③形成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④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供应了大量货币当作资本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圈地运动”事实上是用暴力将农夫和生产资料分别的历史过程,①错误;“圈地运动”把成千上万的农夫从家园赶走,使他们沦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②③符合题意;“圈地运动”干脆带来的是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解除④。二、非选择题13.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24年4月27日至5月1日,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心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依据材料,思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材料中父亲说“买不起煤”“煤太多卖不出去”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1)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快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2)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实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肯定过剩。解析:题目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材料中“买不起煤”“煤太多卖不出去”看似冲突又顺理成章的问答,揭示了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现象背后的真相。1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1799年在法国发生的一场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陷巴士底狱,标记着革命的起先,到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宣告革命高潮的结束,经过五年的激烈战斗,中间交织着内战与外战、进步与反动、革命恐怖与反革命恐怖等错综困难的斗争。在这次革命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一起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第一次真正把斗争进行究竟,直到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歼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获得完全成功”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而且给欧洲、拉丁美洲以巨大的影响,“以至整个19世纪,即赐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记下度过的”。谈谈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