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物理重难点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_第1页
江苏中考物理重难点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_第2页
江苏中考物理重难点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_第3页
江苏中考物理重难点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_第4页
江苏中考物理重难点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物态变化

【考点分析】

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

物态温度、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知识点01: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相同,物体的冷热程度就相同;例如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

2.符号:

(1)摄氏温标(常用):t

(2)热力学温度:T

3.单位:

(1)摄氏温标(常用单位):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4.摄氏温标:

(I)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2)读数:某地气温-3℃;读作: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273.15(无需掌握)

5.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

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使用: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0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

(3)晶体:

①概念: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

②常见晶体:所有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等;

③熔化特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内能增加;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图象

温度不变,固液共存先变软后变稀,温度不断上升

(4)非晶体:

①概念: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

②常见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③熔化特点: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先变软后变稀,内能增加;

(5)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

(6)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7)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特点:放出热量;(被低温物体吸收走热量)

(3)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5)常见凝固现象:河面结冰。

知识点0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特点:吸热;

(3)分类:①蒸发;②沸腾;

(4)蒸发:液体在上何L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①蒸发影响因素:

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②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①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沸腾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③沸腾特点: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6)常见汽化现象:衣服晾干。

2.液化:

ci)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特点:放热;

(3)液化方法:(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和储存)

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4)常见液化现象:雾、露、白汽、水汽等;

知识点04:升华和凝华:

L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特点:吸热;

(3)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鸨。

(4)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干冰快速消失等。

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霜、雾淞、冰花等;

给真题拔高强化£

检测时间:10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难度系数:0.52

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2分)

1.(2分)(2023•镇江)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解:如图,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

B、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

面相平,故C正确;

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错误。

故选:Co

2.(2分)(2023•镇江)能用纸锅烧开水吗?小华带着疑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探究。她惊奇地发现:水真的

能烧开!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液化形成的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

C.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低于水的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纸没烧着

解:A、水烧开时水中的气泡是水变为水蒸气形成的,是汽化现象,故A错;

B、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烧开时产生的大量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较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

C、水沸腾过程中仍需要从纸锅底部吸收热量,因热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

低温部分)所以水烧开时纸锅底部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故C错;

D、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

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故D正确。

故选:Do

3.(2分)(2023•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寒霜遍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浓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严冬:寒霜遍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4.(2分)(2023•靖江市校级模拟)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着放入

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在容器内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

A.A、B杯中的水均不沸腾

B.A杯中的水沸腾、B杯中的水不沸腾

C.A杯中的水不沸腾、B杯中的水沸腾

D.A、B杯中的水均沸腾

解: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

杯A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

热,所以A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B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

故选:Ao

5.(2分)(2023•如东县一模)如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的实验情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应该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B.水沸腾过程中不再吸热升温

C.该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

D.水杯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解:A、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低,所以选用外焰加热,故

A错误。

B、烧开水时,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由图所示,水的沸点是98℃,故C正确;

D、水杯口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o

6.(2分)(2023•锡山区校级四模)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一一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一一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一一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一一汽化放热

解: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A错误;

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吸收热量,所以手感到凉,故B正确;

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

错误。

故选:Bo

7.(2分)(2023•苏州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倒计时,下列涉及

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白露寻露,露珠遍路”,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雨水有雨,一年多雨”,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解:A、冰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

C、露水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o

8.(2分)(2023•宜兴市校级二模)2022年6月3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下列关于端午节煮

粽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粽子的过程中,粽子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

B.很远就能闻到煮熟的粽子香味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刚出锅的粽子,不能用手直接拿,是因为粽子含有的热量太多

D.用高压锅煮粽子,利用了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解:A、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A正确;

B、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可以说吸收、放出,但不能说含有,故C错误;

D、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液体的沸点也会升高,故D正确。

故选:Co

9.(2分)(2023•秦淮区一模)对下列诗句中所指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一“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一“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一“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解:A.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正确;

C.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o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5分)

10.(3分)(2023•苏州)图甲中,试管装有适量碎冰,用酒精灯对烧杯中足量的水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

量不同时刻温度值,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0

(1)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4℃:

(2)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晶体(晶体/非晶体);

(3)de阶段试管中水没有(正在/没有)沸腾。

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位置在以下,示数为-4℃;

(2)根据图乙可知,冰在时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属于晶体;

(3)根据图乙可知,结合液体沸腾的特点,de阶段试管中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没有温度差,试

管中水不能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水没有沸腾。

故答案为:(1)-4;(2)晶体;(3)没有。

11.(3分)(2023•武进区校级模拟)今年多地出现大旱,为了缓解旱情,人们实施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

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干冰极易从固态升华到气态,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干冰升华吸收了空气中水蒸气的热量,水蒸气放出热量后,会从气态变成液态小水滴,此过程是液化,

或者水蒸气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此过程为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凝华。

12.(3分)(2023•滨湖区校级二模)如图,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原理是干冰升华(填物态变化

名称)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选填“升高”或“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填物

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解: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时,干冰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收热量,致使周围温度急剧

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后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了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下降;液化。

13.(3分)(2023•常州二模)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测得冰

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这一实验说明,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

冰的熔点会降低(选填“降低”或“升高”),易拉罐底部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白霜的

形成要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解: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降低,冰块发生了熔化而吸收热量,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而形成白霜。

故答案为:降低;凝华;放出。

14.(3分)(2023•徐州一模)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

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

是80℃,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04812B寸间/min

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这个

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80;固液共存态。

15.(4分)(2023•滨湖区一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按图甲安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

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A向上(选填“A向上”或“B向下”)调整,以便实验。小明用同一装

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汇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98℃o两

次实验,前6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先后两次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

mi>m2,则关于皿、m2的大小关系是nu>m2。

解:(1)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先确定好B的位置,再根据

温度计调节A的位置,由此可知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

向上调整;

(2)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因为加热条件一样,所以两次实验的前6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4)两次达到沸点所用加热时间相同,m2比mi初温低,所以mz升温更快,所以iih>m2;

故答案为:A向上;98;相同;>。

16.(3分)(2023•高新区二模)如图是小王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情形,安装器材时先确定B(A/B)

的高度,此时水温为91℃o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变大/

变小/不变)。

°9c

8

解:(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即安装器材时先确定B的高度;

(2)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由图乙可知,水的温度是91℃。

(3)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这时候继续对水加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B;91;变大。

17.(3分)(2023•沛县校级二模)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通过水

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

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3

由(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AB”或“CD”)

段吸热能力强。

解: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

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冰;

(3)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即冰和水的质

量相等,由图可知,当都加热2min时,AB段冰的温度变化为3℃,而CD段水的温度变化小于2℃,根

据公式Q『cmAt可知,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即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

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晶体;(3)CD。

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满分43分)

18.(7分)(2023•盐城)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接着将铁圈B

向上移动,调节温度计到恰当的位置。

(2)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95°C,分析表格数据

可知水的沸点为98℃,图丙所示情形可能为表中第6〜10min时气泡上升的状态。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90.092.393.896.197.198.098.098.098.098.0

(3)沸腾后撤去酒精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过一会儿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

解:(1)如图甲所示,组装器材时,先调整铁圈A的高度,确保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接着将铁圈B向

上移动,调节温度计到恰当的位置。

(2)每隔I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为95℃,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

图丙所示情形可能为表中第6〜lOmin时气泡上升的状态。

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放出里面的水蒸气。

(3)沸腾后撤去酒精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过一会儿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持续吸热。

故答案为:(1)外焰;上;(2)95;98;6~10;(3)过一会儿;吸热。

19.(5分)(2023•淮安)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

如图甲所示。

甲乙丙

(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

时的水温为66℃,,

(2)当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

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吸热,使纸

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解:(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rc,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66℃;

(2)图丙所示的图像中,水沸腾时图线变得平直,温度不再上升,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保持不变;

(3)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

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4)因为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

的着火点,所以纸杯没有燃烧。

故答案为:(1)外;66;(2)温度保持不变;(3)水蒸气;(4)吸热。

20.(6分)(2023•南通)小明在厨房炖汤,向沸腾的汤中加入盐,汤瞬间沸腾得更剧烈了。在跟同学讨论

后,大家对水加盐后的变化,提出了丰富的猜想:

猜想1: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猜想2:盐水的比热容比水小。

为验证猜想,小明用两只同型号的电水壶,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盐水和水,同时加热,用温度

传感器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T/min012345678

t盐水/℃32506579899899.899.899.8

t*/℃3248627584929899.399.3

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小红、小亮用其他型号电水壶进行上述实验,

实验现象与小明相似。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中描点作出盐水温度t藁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

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实验中,盐水的沸点是99.8℃o小明认为盐水沸点低于100℃,所以猜想1是正确的;小红

认为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

你赞同谁的观点?小红。

(3)进一步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猜想2是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水

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

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Mt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不可靠,

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解:(1)描点作出盐水的温度t载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T

▲v

r+▼4

"3f♦

一X

00-ttr,".44

t:tt:l-,T4•-

90・

-M>・Tp'±;▼T

80H-一i;'-:T-m

x:如T

・lx(•­-

70~#^:*'&4

4+-x>b'•j*

t'・

60.:-~r:z十m

uJ.二T

50-MbI-T-jr.+'•♦

•T•j工

・i

二■▼

3:・•

・T-

•二

40工bi

4?t▼•t

■,

30:-,?.

3456JL8

77min

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

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盐水的沸点是99.8℃;同样得出水的沸点是99.3℃,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

猜想1是错误的,赞同小红的观点;

(3)观察图像可知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

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猜

mAt

想2是正确的。

(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

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99.8;小红;(3)正确;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

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鹏一可知,盐水

mAt

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

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

21.(4分)(2023•宿迁)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烧杯(选填“烧杯”或“温度计”)

的位置;

(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I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

读数是96℃;

时间/min0123456

水的温度909294989898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时(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

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不正确,因为撤去酒

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

解:(1)因为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所以需要先调

整烧杯。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线往上示数越大,说明是零上,所以读数为96℃。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图丙中气泡往上越来越大,说明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所以说明是沸腾时的气泡图像。

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

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故答案为:(1)烧杯;(2)96;(3)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时;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

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22.(6分)(2023•涟水县一模)某中学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0123456,1时间/min

T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

下”);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96℃;

(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中A(选填"A”或"B”)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里为水蒸气(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4)图丁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象,则该地水的沸点为98℃;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B

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写出一■种即可)。

解:(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

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

(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为96℃;

(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

小,是沸腾前的现象;气泡里是水蒸气;

(4)由丁图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实验时B

组水的质量大。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3)A;水蒸气;(4)98;(5)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23.(4分)(2023•雨花台区三模)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如图甲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填“a”或"b”)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3℃„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了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丙。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解:(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故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铁

圈b的高度;

(2)由乙图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与温度计0刻度线下方的第3条刻度线对齐,

故读数为

(3)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相同温度,水的加热时间长,故选择丙图;

(4)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能达到沸点,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

续吸热,不符合沸腾的条件,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b;(2)-3;(3)丙;(4)不会。

24.(5分)(2023•高新区校级一模)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三颈烧瓶做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接近90℃时,

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图象。

温度传感器

1)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当三颈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小明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三颈烧瓶中,如图丙所示。发现烧瓶

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则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不变(变高/变低/不变);

(3)接下来小明将三颈烧瓶的瓶口全部用塞子密封住,然后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如图丁所示,发现

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了,根据这个现象,得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

低;

(4)小红对着烧瓶外壁喷冷水也使图丁中的水再次沸腾了,她所喷撒的位置是(M/N)。

解:(1)由图象知水从4min开始沸腾,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98℃,;

(2)将注射器内少量冷水全部注入三颈烧瓶中,如图丙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立刻停止了沸腾,此时烧

瓶内的气压没有变化,所以此时烧瓶内水的沸点不变;

(3)将三颈烧瓶的瓶口全部用塞子密封住,然后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因

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4)在三颈烧瓶外壁喷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

减小而降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因此喷撒的位置是M。

故答案为:(1)98;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不变;(3)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4)M。

25.(6分)(2023•亭湖区校级二模)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实验。

甲乙丙丁

(1)如图乙,a、b为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其中适合做图甲中杯盖的是a。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92℃;图丁是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水沸

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保持不变。

(4)实验结束后撇去酒精灯水还能持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错误

(正确/错误)的,原因是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温度,水可以继续吸热。

解:(1)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

确,故合适的是a。

(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

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则应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

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3)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丁可知,水的温度达到98℃时保

持不变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保持不变。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

收热量,满足水沸腾的条件,所以还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