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课标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指出:“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此观点的提出()A.标志毛泽东思想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是对中共二大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C.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指导了抗战时期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2、诗人王维擅画山水,其作品笔意清润、笔迹劲爽,用水墨作画,不施重彩,运用直觉、暗示、联想等手段来营造自然的清幽静谧的境界,苏轼评价“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画A.体现了诗画同源的特征B.反映市民阶层的喜好C.是盛唐画风的典型代表D.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3、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成立之初确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学会多数会员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达到此目的。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北洋政府统治腐朽黑暗B.民主与科学意识的增强C.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宣传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5、1861年,有人以古代春秋列国的形势,清楚地比拟当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并提出加强外交的建议。此后,用中国历史知识中春秋与战国形势来解释当时国际现状者,不下十数人之多。这反映出当时A.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侵略B.中国外交近代化已初步实现C.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了冲击D.清廷认清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阮籍,无情鞭挞那些自命为君子的礼法之士,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实现各无所求的“至德之世”。这可以反映出当时A.老庄学说成为治国思想B.儒学失去社会影响力C.传统纲常名教受到质疑D.先秦民本思想的复苏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8、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9、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1、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2、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3、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4、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5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28年,英国人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他把意大利的解剖学传统和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用机械运动模式解释血液的运动,宣告科学生理学的诞生。17世纪下半叶,牛津大学成为医学化学学派的大本营,波义耳、梅奧等人在研究呼吸生理时,发现呼吸过程血液的化学性质的改变,为18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揭示呼吸的氧化机制开辟了道路。18世纪,英国人约翰·亨特首创把实验的方法引入病理学,创造了第一个实验病理模型;他还把外科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使外科由一门单凭经验操作的治疗技艺变成一门真正的科学。18世纪,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医学院成为欧洲的临床教学中心,从1720年到1790年间培养了12800多名医生,其中很多人成为当时的名医。材料二17世纪是英国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代。弗兰西斯·培根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经验对认识的作用,其经验主义哲学与新教功利主义价值观一道被视为17世纪英国的时代精神。英国人还通过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兴办教育、创立学会、奖励发明等一些列措施促使英国科学技术迅速走向世界前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左汉宾《近代以来世界医学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英国医学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科学技术走向世界前列的原因。16、法律文献材料一第第3表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第8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第9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十二铜表法》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法律的效力。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国民法典》材料三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第113条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十二铜表法》与《法国民法典》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作用。第132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17、中医药学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1973年,在河北藁城商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三十多粒供药用的桃仁和郁李仁。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代医学理论基础。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东晋名医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唐朝名医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宋朝名医唐慎微著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朝名医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传统医药。2017年,《中医药法》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政府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2016年,我国建立了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形成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在中医药教育方面,我国基本形成院校——毕业后——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中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中医学、中药学等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政府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医针灸”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国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招收留学生、派遣医疗队、出口中药等形式,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及个人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友好交往,将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中医药发展70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医药学成就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发展传统中医药的措施。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两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作答,也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对西方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的历史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他反对理性,崇尚直觉,人类历史被他看作是一种纯粹自然状态的“生命历程的总和”,像任何有机物一样有自发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世界各大文化是独立发生和成长的个体形态,每个文化都贯穿自己独有的,不能更改的精神个性,是封闭的系统,没有相互影响、融合的可能性,即使有相交,也是表面上的,文化的内在精神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还强调每一文化体系都是等值共时的,并不因存在时间的先后以及个性的不同而有高低不同的价值。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对西方和整个世界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的历史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他反对理性,崇尚直觉,人类历史被他看作是一种纯粹自然状态的“生命历程的总和”,像任何有机物一样有自发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他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世界各大文化是独立发生和成长的个体形态,每个文化都贯穿自己独有的,不能更改的精神个性,是封闭的系统,没有相互影响、融合的可能性,即使有相交,也是表面上的,文化的内在精神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还强调每一文化体系都是等值共时的,并不因存在时间的先后以及个性的不同而有高低不同的价值。——摘编自郭小凌:《西方史学史》

——摘编自郭小凌:《西方史学史》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5分)20、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指出:‘第一步,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此观点出自1940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题干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对应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并使之理论化、体系化,故B项正确;1945年召开的中国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论持久战》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题干中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跟坚定抗战信心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指导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是七届二中全会,故D项错误。2、A【分析】【分析】

【详解】

王维的山水画作品是典型的文人画,强调意境的营造,体现文人士大大阶层的意趣追求,与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相似,故苏轼评价为“画中有诗”,体现出诗画同源的特征,A项正确;文人画反映文人士大大阶层的意趣追求,不是反映市民阶层的喜好,排除B项;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化表,作品雍容华贵,大气磅磺,排除C项;理学在北宋时期产生,不可能对王维的作品产生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3、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新民学会在内有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外有帝国主义干涉,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时,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改良人心风俗”到1921年支持“共产主义”可知,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AB两项不是变化的原因,故排除;C项时间不符合,中共诞生于1921年7月,故排除。故选D项。4、A【分析】【详解】

甲骨文、日食的文字记录都在殷商时代。故A项正确。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故B项排除;李白是唐朝人物,故C项排除;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故D项排除。5、C【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当时列强并立”“加强外交”“春秋与战国形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了冲击,故选C项。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外交近代化已初步实现,B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6、C【分析】【详解】

根据“无情鞭挞那些自命为君子的礼法之士;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可知,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传统纲常名教受到质疑,故选C;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无情鞭挞那些自命为君子的礼法之士,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7、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9、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0、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1、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2、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3、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4、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15分)15、略

【分析】【详解】

(1)表现:根据“英国人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他把意大利的解剖学传统和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用机械运动模式解释血液的运动,宣告科学生理学的诞生”得出首创血液循环学说;根据“发现呼吸过程血液的化学性质的改变,为18世纪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揭示呼吸的氧化机制开辟了道路”得出为揭示呼吸的化学本质奠定了基础;根据“国人约翰·亨特首创把实验的方法引入病理学,创造了第一个实验病理模型;他还把外科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使外科由一门单凭经验操作的治疗技艺变成一门真正的科学”得出把实验方法引人病理学,推动了病理学发展;使生理学与外科发展为近代科学;根据“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医学院成为欧洲的临床教学中心,从1720年到1790年间培养了12800多名医生,其中很多人成为当时的名医”得出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医学工作者。

(2)原因:根据“英国人还通过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兴办教育、创立学会、奖励发明等一些列措施促使英国科学技术迅速走向世界前列”得出对他国科学成果及实验方法的引进、吸收;根据“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医学院成为欧洲的临床教学中心,从1720年到1790年间培养了12800多名医生,其中很多人成为当时的名医”得出近代大学及专科学院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及英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政府及社会力量多种措施的支持,同时还有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解析】(1)表现:首创血液循环学说:为揭示呼吸的化学本质奠定了基础;把实验方法引人病理学,推动了病理学发展;使生理学与外科发展为近代科学;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医学工作者。(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对他国科学成果及实验方法的引进、吸收;近代大学及专科学院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及英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政府及社会力量多种措施的支持;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16、略

【分析】【详解】

(1)《十二铜表法》特点:根据“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得出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得出保留了落后习俗;根据“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得出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具有阶级性,根据“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得出维护贵族利益。《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根据“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得出注重权利平等;根据“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得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根据“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法律的效力”得出保护契约。

(2)综合材料三内容和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等正当权利;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等。【解析】(1)《十二铜表法》特点:保护私有财产;保留了落后习俗;一定程度限制贵族特权;具有阶级性;维护贵族利益。

《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注重权利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保护契约。

(2)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等正当权利;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有序发展等。17、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可知中国商代已经存在医学,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传承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说明古代医学著作丰富;“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以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说明中国古代医学针对不同科目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体系完善;“在药物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说明我国古代中医在各方面又都自身的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将医学发展与养生保健和谐统一。

(2)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传统医药”“《中医药法》开始实施”,可知我国注重中医药立法保障,通过法律手段推动中医药学发展;“基本建立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体系发展的覆盖面广;“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说明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保健功能的发展,以便于社会生活相结合;“我国建立了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形成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说明我国注重对中医药研究的创新建设,使中医药研究成果大量出现;“我国基本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说明我国注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多元化教育全覆盖;“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说明我国注重中医药产业体系建设;“‘’中医针灸”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我国还高度重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保护;“将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说明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向世界的推广。【解析】(1)特点: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医药学著作丰富;形成了医学体系;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都独具特色;注重养生保健。

(2)措施:国家通过立法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使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生活;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中医药科研成果大量出现;推动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发展中药产业;推动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推进中医药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五、论述题(共2题,共6分)18、略

【分析】【详解】

根据图表中16-18世纪、19世纪的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西方印象由开明到堕落,开明印象可从明清时期中西方政治局面、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状况及思想解放形势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堕落印象可从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并结合中国近代国家命运、社会状态进行分析;根据图表中20世纪初至30、40年代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西方印象由由混乱变为崛起,混乱印象可结合所学从20世纪初中国面临政治变革、西方民主发展经济进步进行对比回答,崛起印象可结合所学从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阐述。【解析】示例一:

论题: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开明变为堕落。

论据和论证:16到18世纪的明清之际;一方面由于中国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性对稳定,科举制度盛行,社会流动相对畅通;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繁荣;另一方面,此时的西方社会,政治上多数处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间战争不断;经济上与中国的贸易处于不到地位;同时启蒙运动兴起,由于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纳。加上此时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科举、思想文化等了解的不全面,此时中国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19世纪初;中国专制统治腐朽,对外闭关锁国。中期开始,在对外战争中的屡屡战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附庸,且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低下,社会落后和保守。而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由开明变成了封闭、邪恶、堕落。

示例二: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

论据和论证: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社会统治黑暗,各种斗争风起云涌,经济调敝,民生艰难。而同时期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到“电气时代”,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瓜分,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被贴上了贫困、肮脏、混乱等不良标签。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此时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19、略

【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他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世界各大文化是独立发生和成长的个体形态,每个文化都贯穿自己独有的,不能更改的精神个性,是封闭的系统,没有相互影响、融合的可能性,即使有相交,也是表面上的,文化的内在精神之间始终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来看,他认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母体;依据材料“他还强调每一文化体系都是等值共时的,并不因存在时间的先后以及个性的不同而有高低不同的价值。”来看,他认为认为每一文明都是等值的。可从以上观点中任选一个,然后结合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总结。例如:观点:赞同斯宾格勒“反对西方中心论,认为每一文明都是等值的”这一观点。论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近代文明在民主制度、工业经济、人文思想、近代科学等领域逐渐领先于世界,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中心论继而兴起。这种居高临下带着傲慢和偏见对待另一种文明的观点,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人类社会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意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精神,成就了古希腊在制度、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辉煌,为后世罗马文明的发展助力良多;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儒家文化的推行,维持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局面。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有了拉美模式、东亚模式、阿拉伯模式、苏联模式、新加坡模式当然还有中国模式。非西方国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或正在完成现代化,西方国家企图用强制手段推行某种“普世价值”只能造成灾难,是违背历史潮流的。结论: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我们,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抛弃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打破文明隔膜的坚冰,秉承平等谦逊、虚怀若谷的态度对待各种文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一种文明才能不断获得发展与进步。【解析】【示例一】

观点:赞同斯宾格勒“反对西方中心论,认为每一文明都是等值的”这一观点。

论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近代文明在民主制度、工业经济、人文思想、近代科学等领域逐

渐领先于世界,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中心论继而兴起。这种居高临下带着傲慢和偏见对待另一种文明的观点,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人类社会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意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精神,成就了古希腊在制度、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辉煌,为后世罗马文明的发展助力良多;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儒家文化的推行,维持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局面。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有了拉美模式、东亚模式、阿拉伯模式、苏联模式、新加坡模式当然还有中国模式。非西方国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或正在完成现代化,西方国家企图用强制手段推行某种“普世价值”只能造成灾难,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结论:历史和现实一再启示我们,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抛弃居高临下的优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