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新世纪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黄鼬是其天敌。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田鼠的种群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制约逐渐减弱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黄鼬种群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2、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3、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在花期喷洒高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4、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B.病理情况下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漏导致的组织水肿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而导致水肿5、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6、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C.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调节大多数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能传导兴奋B.能作为神经中枢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能作为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水盐平衡D.能作为效应器,能够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8、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A.B.C.D.9、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以某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B.1.5mmol/L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促进作用约为5μmol/L生长素的1.5倍C.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D.实验结果表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不敏感类型11、生理学家对某动物的代谢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环境温度为t3时,该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最低,代谢最慢B.动物体内的CO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来自细胞质基质C.环境温度由t1升至t3的过程中,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切除下丘脑后,将该动物从40℃移至10℃环境时C02产生量的变化量不明显12、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B.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13、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微克/公斤·鲜重0.00270.00250.0260.0250.5

A.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B.丙粪便中的能量是丙同化量的一部分C.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14、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105kJ/(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图中生物及其形成的营养结构组成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1×105kJ/(m2·a)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2.7%D.图中A表示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15、有机磷农药能抑制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可催化乙酰胆碱分解),使用后残留严重且难以降解。研究发现白腐真菌能产生多种降解有机磷类农药的酶。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磷农药甚至会出现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南极生物体内,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B.在一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生态系统内,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最高C.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递质过程受阻,导致患者肌肉瘫痪D.向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壤中投放白腐真菌合适时间后,会提高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7、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到_______,又从_______回到_______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___,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_______。18、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和_______。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与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19、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20、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2、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1题,共5分)23、为了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实验人员选取了3组生理状态相同的实验兔,分为A;B、C三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中____组为对照组;表格中X的处理方法应为________,三组兔子一段时间后血糖的平均浓度按大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某组普遍出现了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的症状;推测最有可能是____组,试简要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从免疫学角度看,患者应采用____药物进行治疗,患者________(能或不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4)对于糖尿病的研究,除上述实验中直接检测血糖浓度外,有时还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根据高中生物学习内容,试举例两种检测方法(只答方法名称,不要求答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4题,共8分)24、如图所示;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中的B表示的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

(2)甲图中刺激结构b;结构a______(能/不能)做出反应,这一过程___(是/不是)反射。

(3)图乙中;[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内的物质称为________。

(4)缩手反射中,将兴奋从A传到B发生的信号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5、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1)胰岛素通过体液传送而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研究发现;人体摄入糖类物质后,胰岛素有两次分泌(下图)。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第二次分泌,但对第一次分泌没有影响。

据图分析;胰岛素第一次分泌的特点是_________,此时胰岛B细胞将储存在由________(细胞器)直接形成的囊泡中的胰岛素释放出来;第二次分泌的胰岛素则来自_____________。

(3)葡萄糖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多种激素、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元对胰岛B细胞也有调节作用。由此看来,葡萄糖、激素和___________都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它们是通过与胰岛B细胞上的__________结合而传递信息的,激素等信号分子一旦起作用后便会被灭活,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26、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27、鱼类的体色是由鱼体内色素细胞的多少;分布的区域、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状态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鱼的体色经常会随生长发育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有些鱼类体色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中感受光照刺激并产生兴奋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鱼类体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经过_____________的运输;与体表黑色素细胞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从而影响体表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导致体色变浅。这表明,激素使靶细胞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3)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还可参与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互为_____________关系,因为该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可以_____________,从而血糖浓度升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处于环境最大容纳量,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平衡状态,种群增长率几乎为0,种群密度最大,种群数量波动不大,其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详解】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为0,A错误;

B;田鼠的种群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制约逐渐增强,B错误;

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若环境不被破坏其环境容纳量不变,C错误;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

故选D。2、D【分析】【分析】

本题以反映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图为情境进行考查;结合“S”型曲线的变化规律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级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正确;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级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正确;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正确;

D、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错误。

【点睛】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与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①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对比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曲线各区段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3、A【分析】【分析】

【详解】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植物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

B;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导致茎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无论背光侧还是向光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

C;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低浓度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可以疏花疏果,花期应该使用低浓度溶液,C错误;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

故选A。

【点睛】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方法。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一定要区分清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3)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①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②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4、D【分析】【分析】

胎儿从母体中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造成孕妇血浆中蛋白蛋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由于水是从渗透压低流向渗透压高的地方,所以血浆中水分流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据此答题。

【详解】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逸出至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蛋白尿即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淋巴管堵塞;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与血浆蛋白等营养物质无关,D错误。

故选D。5、A【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浓度上升,血浆更多水流向组织液,组织液增加,组织液单向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组织液增多,淋巴液增多,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6、A【分析】解: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的合成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上;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分析】

下丘脑的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

A;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其他腺体的分泌活动;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大多数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同时可以传导兴奋,A正确;

B;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所以下丘脑能作为神经中枢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B正确;

C;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水盐平衡,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而不是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下丘脑的有关知识,考生要识记下丘脑是高等动物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中枢;识记并区分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分别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识记下丘脑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8、B【分析】【分析】

【详解】

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B。9、A【分析】【分析】

反馈调节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若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促进过程,则为正反馈,若工作效果反过来抑制过程,则为负反馈。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详解】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由于排污口处有机物较多,聚集的微生物或藻类等较多,它们均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故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故B正确;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即系统工作的结果对过程起促进作用,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故C正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造成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因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10、A:D【分析】【分析】

分析图a、b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正常南瓜茎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南瓜茎作用后,南瓜茎有所改变,说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南瓜茎没有任何改变,说明不是。

【详解】

A;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进行对比得出结论;A正确;

B;激素的促进作用效果要比较茎伸长量和对照组数据的差值;1.

5mmol/L赤霉素促进作用约为16(31-15)mm;5μmol/L生长素的促进作用约为8(22-14)mm,故1.5mmol/L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促进作用约为5μmol/L生长素的两倍,B错误;

C;据表分析可知;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不具有两重性,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C错误;

D;矮生南瓜突变体用赤霉素及生长素处理前后茎伸长量基本不变;表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不敏感类型,D正确。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识图、析图的能力。11、A:B:C【分析】【详解】

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t3之前,环境温度越低,CO2产生量的相对值越高,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该动物是恒温动物,其体内酶的活性应该基本不变,A错误;该动物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B错误;环境温度由t1升至t3的过程中,该动物呼吸减弱,产热减少,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散热增加,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切除下丘脑后,没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就没有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故从40℃移至10℃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就没有变化,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D正确,所以选ABC。12、A:B:D【分析】【分析】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说→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二;种群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模型(1)种群的“J”型增长(2)种群的“S”型增长。

2.种群数量的波动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是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3.种群数量的下降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下降或急剧的下降。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详解】

A;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小球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

B;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

C;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

D;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

故选ABD。13、C:D【分析】【分析】

题表分析:表中数据为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该重金属存在生物富集效应,即随着营养级的升高,重金属的含量逐渐增多,同时结合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分析可得甲和乙都属于第一营养级,即都是生产者,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戊属于第三营养级。

【详解】

A、根据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以及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值分析可知,甲、乙是最低营养级(生产者),丙、丁是第二营养级,戊是第三营养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为食,因此,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能为A错误;

B;丙粪便中的能量是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甲或乙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

C;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即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D正确。

故选CD。14、C:D【分析】【分析】

1、分析图解:A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05+2.1+5.1+0.25-5)×105=2.5×105kJ/(m2・a),植食性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2.5+0.5+9+4-2)×105=1.4×104kJ/(m2・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3+14+70+23)×105=1.1×105kJ/(m2・a)。

2;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生态系统的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题图中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5kJ/(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7.5-5)+0.5+4+9=16×105kJ/(m2·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5kJ/(m2·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人的能量,即110+2+5=117×105kJ/(m2·a)=1.17×107kJ/(m2·a);B错误;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植食性动物同化的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05]÷(110×105)×100%≈12.7%;C正确;

D;题图中A表示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正确。

故选CD。15、A:B:D【分析】【分析】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从而使乙酰胆碱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

【详解】

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有机磷农药甚至会出现在鲜有人类活动的南极生物体内,A正确;

B;有机磷农药使用后残留严重且难以降解;因此会随着食物链逐渐积累,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机磷农药的浓度最高,B正确;

C;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不受影响,C错误;

D;白腐真菌能产生多种降解有机磷类农药的酶;向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土壤中投放白腐真菌合适时间后,会使土壤中有机磷农药含量降低,从而可提高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H、O、N、P、S无机环境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载体动力无机环境生物群落19、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20、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21、略

【解析】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四、判断题(共1题,共5分)22、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实验题(共1题,共5分)23、略

【分析】【分析】

根据表中显示;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则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添加胰岛素,A组为注射生理盐水配置的胰岛素溶液2mL,B组为注射生理盐水配置的胰岛素抑制剂2mL,C组注射X,据此可知,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和C组,因此C组中X处理应为注射生理盐水。

【详解】

(1)据分析可知,本实验中B、C组为对照组,表格中X的处理方法应为注射生理盐水,由于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岛素抑制剂可与胰岛素受体特异性结合,降低胰岛素作用,因此血糖最低的是a,最高的是b,三组平均浓度按大小排序为b>c>a。

(2)由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功能;从而引起兔子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供能不足,因此出现四肢无力的症状,最有可能是A组。

(3)该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从免疫学角度看,患者应采用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死亡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因此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4)根据题意;检测是否患有糖尿病,可直接检测血糖浓度,也可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因此可采用的检测葡萄糖的方法有葡萄糖(尿糖)试纸检测和斐林试剂检测。

【点睛】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从题中获取信息,能理解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解析】B、C生理盐水注射b>c>aA胰岛素注射使家兔的血糖过低,引起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供能不足免疫抑制能葡萄糖(尿糖)试纸检测、斐林试剂检测六、非选择题(共4题,共8分)24、略

【分析】【分析】

1.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根据突触结构可知,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

2.乙图中是突触结构;A是轴突末梢,B是突触后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甲图中e上有神经节,故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中是突触结构,是对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兴奋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故图乙中的B表示的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甲图中b表示传出神经,刺激结构b,b兴奋后传递给结构a效应器;a能做出反应;这一过程不是在完整的反射弧上进行的,不是反射。

(3)图乙中;[③]是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其内的物质是传递兴奋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

(4)缩手反射中;A是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来的是电信号,在突触中以化学信号传递,在B后膜上识别后又转变为电信号,故将兴奋从A传到B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点睛】

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解析】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能不是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5、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要求学生熟知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以及对信号分子的理解。

(1)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其可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或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者转变为脂肪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