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A.长臂猿B.黑猩猩C.猕猴D.大叶猴2、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出洞穴。这是因为大量雨水主要影响了蚯蚓的A.摄取食物B.繁殖后代C.排泄废物D.呼吸作用3、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气管内表面的纤毛——温暖空气B.鼻黏膜的毛细血管——感受气味C.喉以软骨作为支架——振动发声D.肺泡壁由一层细胞组成——气体交换4、【题文】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B.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C.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5、下列行为中能对水域环境有保护作用的是A.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到处排放B.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C.打捞水中污染物D.农田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6、“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B.热水C.酒精D.洗衣液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发生了气体交换的部位是()A.心脏B.小肠C.肺部的毛细血管D.全身各组织、器官处的毛细血管8、关于染色体、DNA、遗传信息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染色体位于细胞质中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物质是携带遗传信息9、“鱼戏莲叶间”是描述小鱼在莲间自由游泳时的情景.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靠胸鳍和尾鳍维持身体平衡B.侧线能够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C.主要靠肺呼吸D.用鳃呼吸10、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地理坐标是(20°N,20°W)B.经过B点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经过B点的纬线又称赤道C.经过B点的经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D.C点位于B的正东11、因病摘除了子宫的妇女,不会发生的现象是()A.停止排卵B.停止月经C.无法怀孕D.停止分泌性激素12、下列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B.视觉冲动是由角膜产生的C.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D.听觉冲动是由鼓膜产生的13、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图中的哪些结构能升降镜筒()A.⑥B.②C.⑦D.④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______.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______,其末端的细小分支叫______.15、地球上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16、【题文】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______。17、【题文】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相关结构;分析回答:

(1)C中的________是裸子植物所没有的。

(2)D在发育之前;一般必须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重要过程。

(3)请用字母把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按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____,最早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是____,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____,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的原始人类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19、大肠的内表面也有环形皱襞和绒毛状突起。()20、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21、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4题,共20分)22、【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闯题:

材料一: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外表褶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雄黄蜂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蜂兰花传粉。

材料二: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重要作用。被誉为植物界拓荒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借助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原始的土壤,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条件。植物的根系对土壤起着黏附和固着作用。植被覆盖在土壤表面,对土壤起着保护作用。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总之,如果没有生物,地球上就不会有土壤。

上述材料一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材料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题文】如图所示;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叶片逃命作用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强度为E时),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

(1)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方程式:____;

(2)曲线ab段表明____。

(3)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左右。

(4)当温度在35℃时,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____毫克。

(5)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你认为晚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____24、【题文】下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字母所示结构分别为:

A____B____

C____D____

(2)甲图表示____(回答“吸气”还是“呼气”)。

(3)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使胸腔容积____,肺随着____,气体便被吸入。25、【题文】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____。

(2)图②操作的目的是____。

(3)图⑦操作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其中,遮光部分是____组(填“对照”或“实验”)。

(4)图④中滴加的液体为____,一段时间后,叶片中见光部分呈现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合成了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解: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是猩猩;特别是其中的黑猩猩,二者在DNA;大脑、内脏器官的大小,面部的形状和功能上都很相似,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都起源于古猿黑猩猩.染色体数目与人类相近是24对,血清免疫实验记录与人类最接近97%、人类100%,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表明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B

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其中黑猩猩是已知的仅次于人类的最聪慧的动物,其行为和社会行为更近似于人类,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人类与黑猩猩的相似之处.【解析】B2、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呼吸特点。【解答】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连续阴雨时,由于雨水把土壤中的缝隙塞满,导致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来呼吸。故D符合题意。故选D。【解析】D3、D【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道的作用和痰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气管和支气管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A错误;B.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血液流动,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故B错误;C.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喉由多块软骨绀成,其中会厌软骨形似树叶,上宽下窄,喉是发声器官,发音时声带向中线移动,声门闭合,肺内呼出的气流冲动声带而产生基音,再经咽、口、鼻共鸣,由舌、软腭、齿、唇构语,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语言,故C错误;D.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故D正确。故选D。【解析】D4、C【分析】【解析】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解析】【答案】C5、C【分析】【分析】人类的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水;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都会造成水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使人中毒,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域环境被破坏,农田和果园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打捞水中污染物,可以使水中污染物减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较易,理解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进行解题。6、C【分析】【解答】绿色汁液主要是叶绿素.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酒精.

故选:C

【分析】酒精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CD【分析】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进行的;即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1)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

(2)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由肺泡内气体交换后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被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故组织细胞内的氧浓度低于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高于毛细血管内的,根据气体扩散作用原理,毛细血管中的氧扩散到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毛细血管中.

因此;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部位是在肺泡与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故选:CD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呼吸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经常考到,一定要熟记.【解析】【答案】CD8、ABD【分析】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因此,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C错误.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正确.

故选:ABD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于细胞核中,它上面含有起遗传作用的主要物质即DNA(如人的体细胞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AN分子),DAN上又有许多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这些小单位称为基因.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解析】【答案】ABD9、AC【分析】解:A;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的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A错误;

B;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鱼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里与海流搏斗,并能准确地发现障碍物,确定正确的方向,这些行为是鱼类使用身体上的侧线完成的,B正确;

C;鱼类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没有肺,C错误;

D;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正确.

故选:A;C

鱼的运动器官是鳍;有尾鳍;臀鳍、背鳍、腹鳍、胸鳍.各种鳍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运动.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鱼类各种鳍的作用.【解析】【答案】AC10、A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纬网的判读和半球的判断。根据“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可知,A的地理坐标是(20°N,20°W),故A正确;经过B点的经线是0°经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经过B点的纬线是0°纬线,又称赤道,故B正确;20°W向东至160°E是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是西半球,因此经过A点的经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故C错误;根据经纬网法判断方向可知,C点位于B的东南方向,故D错误。故选AB。【解析】AB11、AD【分析】解: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妇女因病摘除子宫,那么就没有了每月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现象,即没有月经,但该妇女的卵巢是完好的,卵巢还会正常的排出成熟的卵细胞,还能分泌雌性激素.可见AD符合题意.

故选:AD

进入青春期之后;人的卵巢一般能每月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月经是每月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现象.

关键是理解排卵以及形成月经的原理.【解析】AD12、AC【分析】解: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听觉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故选:A;C.

此题考查的是视觉;听觉的神经冲动产生的部位.可以从视觉听觉的形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视觉、听觉是在大脑皮层里形成的,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解析】AC13、AC【分析】试题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主要的部件,所起作用为放大物体;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起作用是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上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其作用是反射光线;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转换器上安装的是物镜.由图中可知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故A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习惯.【解析】【答案】A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4、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分析】解: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胞体处理信息,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导信息.

故答案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

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关键.【解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神经末梢15、略

【分析】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故答案为:阳光;空气;水;温度;营养物质;生存空间.

【解析】【答案】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思考答题.

16、略

【分析】【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首先应该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解答:解: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等等.

故答案为:普遍存在的【解析】【答案】17、略

【分析】【解析】此题考查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裸子植物与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C是被子植物的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裸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

(2)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一朵花开放之后,要经过传粉和受精,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过:种子A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慢慢长成新植株E,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开花B,经过传粉、受精D发育成果实C。【解析】【答案】18、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分析】【解答】南方古猿是最原始的人类;能人是最早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直立人是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

【分析】人类的起源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祖先,只能使用天然的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工具,即旧石器时代,能人是早期的猿人。直立人是晚期的猿人,能学会了用火、会使用符号和基本的语言。智人是唯一现存人种,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19、×【分析】试题分析: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表面上只有皱襞,没有绒毛突起,只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解析】【答案】错20、×【分析】【解答】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题干的叙述是错误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1、√【分析】该题考查的是神经细胞的功能,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解析】【答案】√五、其他(共4题,共20分)22、略

【分析】【解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当天气特别干旱,池塘干枯时,鲫鱼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解析】【答案】23、略

【分析】【解析】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以前,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以后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曲线ab段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叶片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二者的差越大,有机物积累的就越多,蔬菜的产量就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2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8mg,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2mg,二者的差最大是6mg,而光合作用最强的25℃时二者的差是5.2mg,因此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

(4)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在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6mg,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6mg,因此二者的差是0mg,故该叶片内积累的有机物的质量是0mg.

(5)植物晚上不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晚上应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以采取:降低温度;通风等措施,还可以增加光照,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