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95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A.杰出的水利工程B.华丽的皇宫建筑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3、下列作品中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4、隋朝建立于()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5、郭靖和杨康是《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隐含着“靖康之变”,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直接联系()A.西夏建立B.金灭北宋C.宋夏议和D.元朝建立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B.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指出当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的教训7、某剧团要表演一部反映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应取材于()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游天竺D.昭君出塞8、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如图所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

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科举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题文】战国时期的指南针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10、《大唐西域记》讲述了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见闻。

____改为____。11、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的古代人物:

药王:______,诗仙:______,诗圣:______,茶神:______,画圣:______。1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_____和______的矛盾。13、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1、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是通过世袭制产生的。错误:更正:2、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春父子主持修筑的。错误:更正: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错误:更正:4、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误期到达渔阳。错误:更正:5、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是张仲景发明的。错误:更正:14、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_______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15、北朝贾思勰编写的《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魏郦道元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颊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17、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皇帝的是赵匡胤。18、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19、秦始皇统一后,规定以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20、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阪泉会战,灭亡了商朝。()21、()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局面的延续,期间虽然割据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评卷人得分四、改错题(共3题,共15分)22、黄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______(判断对错)23、辨析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非常重视诗赋,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以上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4、明太祖朱棣派郑和六次下西洋。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3题,共6分)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簋。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王征商,惟甲子朝”(如图)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的战役名称。

(2)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在这种制度下;周代的贵族等级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又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权力。26、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四:“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文成公主入藏是与当时哪个首领通婚?具有怎样的意义?

⑵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朝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⑶材料三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材料四这首词中的“靖康耻”发生于哪一年?“胡虏”“匈奴”指什么民族?

⑷综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7、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搠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材料三: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从中国学去的考试制度指什么?这种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在位的皇帝是谁?

(2)材料二中的“太宗”时期这种考试制度有了怎样的发展?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还有哪些皇帝?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这种中国考试制度有何优点和不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建筑和水利工程建造水平的准确认识,题干中不仅有水利工程还有房屋建造,A、B、C的表述不全面,都江堰、大运河、明长城、北京故宫均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和建筑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建筑技术【解析】【答案】D2、C【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为政期间,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国家灭亡。所以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唐太宗把敢于直言的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唐太宗统治期间,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并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策,使社会安定;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

故选:C。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贞观之治;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贞观之治,需要掌握唐太宗、魏征、“贞观之治”等.【解析】C3、B【分析】【分析】《红楼梦》深刻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选B【点评】考查对《红楼梦》的评价4、A【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了大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有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隋朝建立的时间.【解析】【答案】A5、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小说中;郭靖和杨康的名字为了牢记“靖康之耻”。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B6、C【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选C。【解析】C7、B【分析】略【解析】B8、B【分析】A.为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B.分封制是西周为统治广阔的疆域采取的制度;把土地;人民等分给功臣、亲属,封他们为各地诸侯;

C.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

D.科举制是隋炀帝时正式形成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及至世界上影响深远.

故选B.

图片为西周等级示意图;高高在上为周天子,其下为诸侯;大夫等统治者,最下层为平民和奴隶,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是各种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考生对分封制的内容、作用等内容要作为学习的重点.【解析】B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因为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人们才制成指南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解析】【答案】错误:指南针改正:司南10、《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纪》【分析】【分析】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已及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见闻。故答案为:《大唐西域记》;改为:《马可•波罗行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马可•波罗行纪》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1、略

【分析】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故答案为:

孙思邈;李白,杜甫,陆羽,吴道子.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著名人物及尊称;注意题目给出的尊称涉及的领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孙思邈、李白、杜甫、陆羽和吴道子的人物尊称.【解析】孙思邈;李白;杜甫;陆羽;吴道子12、略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故答案为: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本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知道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主要矛盾.【解析】地主阶级;农民阶级13、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禅让制。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都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3、本小题考查的是秦的统一。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战国争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的灾难,他们渴望天下能够统一,希望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而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后,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4、本小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暴政。遇雨而误期只是直接原因。5、本小题考查的是地动仪。东汉晚期,地震频繁,其中几次大地震,死伤很多人。那时人们缺乏科学知识,以为是神灵惩戒,十分恐惧。科学家张衡创制了一种仪器,能测验地震的发生,被叫着地动仪。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解析】【答案】1、错误:世袭制更正:禅让制2、错误:李春更正:李冰3、错误:秦始皇更正:秦王嬴政4、错误:不能按期到达渔阳更正:秦的暴政5、错误:张仲景更正:张衡14、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解析】【答案】文成金城15、齐民要术水经注【分析】《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水经注》是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故答案为:齐民要术;水经注.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和《水经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史上的主要科学家的相关史实.【解析】齐民要术水经注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秋郊饮马图》。《秋郊饮马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颊的代表作。【解析】【答案】对1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赵匡胤的史实。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皇帝的是赵匡胤。【解析】【答案】对18、×【分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其死后才出现了三国鼎立局面,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9、×【分析】【分析】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故答案为:错误,改正:把隶书改为小篆。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统一文字。20、×【分析】【分析】据所学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会战,灭亡了商朝,西周建立,定都镐京。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武王灭商的相关知识。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五代十国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那时候,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局面实质上是因为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造成的;元朝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所以本题正确。【解析】T四、改错题(共3题,共15分)22、略

【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种植的是水稻.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解析】×23、略

【分析】

本题考唐玄宗时期科举制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科举制的内容.【解析】武则天时期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故答案为:×.

理由: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的是唐玄宗;武则天是创设殿试和武举.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本题表述错误,把“明太祖”改为“明成祖”,把“六次”改为“七次”。【解析】“明太祖”改为“明成祖”,“六次”改为“七次”。五、材料题(共3题,共6分)25、略

【分析】

本题考查牧野之战;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牧野之战、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析】(1)据材料“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文物.该文物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文字,‘王武征商,惟甲子朝’”可知,材料一中的“武王征商”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

(2)据材料“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可知,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在分封制下,属于统治阶级的都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有平民和奴隶.

(3)据材料“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对周天子承担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从周天子得到的权利有镇守疆土,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获得收益的权利.

故答案为:

(1)牧野之战.

(2)分封制;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权力: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26、略

【分析】(1)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史实。由所学可知,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让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唐太宗所说的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都重视中原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唯独我一样地爱戴他们。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3)本题考查宋辽议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