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如图为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出土的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据此可判断山东沂水跋山古人类()A.贫富差距悬殊 B.掌握养蚕缫丝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渔猎采集2.宁绍平原土地肥沃降水充足,是今天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六千多年前,在这里诞生了当时中国最为发达的稻作农业。下列文化遗存属于这一时空的是()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良渚文化 D.河姆渡文化3.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统一成为人们的共识 B.华夏蛮夷文化冲突消失C.大一统局面初步形成 D.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4.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 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 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5.据《史记》记载,秦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国家。与战国七雄统治区域相比,秦帝国疆域扩充的主要方向是()A.山东地区 B.岭南地区 C.西域地区 D.江南地区6.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为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设立中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B.均输平准,加强对市场的控制C.盐铁官营,垄断盐铁生产销售D.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7.魏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下列所示的政权局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8.据历史学家估算,自永嘉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占北方人口总数的八分之一、占东晋、南朝政府编户齐民的六分之一。这一时期的北民南迁()A.缘于北方政权间战乱频繁 B.奠定了南北户口格局C.促成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导致了南方政权更迭9.《剑桥中国史》写道:“(他)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篡位、权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下列人物中,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汉武帝 B.唐玄宗 C.明成祖 D.雍正帝10.有学者认为,唐初在崇尚门第、官爵的社会风习以及“抑文雅而重法吏”的用人方针下,科举士人多艰于仕途,居大不易。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唐初()A.九品中正制仍为主要选官制度B.科举制度抑制了社会阶层流动C.门阀士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D.科举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限11.如图是根据《通典》《册府元龟》等资料整理出的唐代各时期税收估算示意图(部分)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①时期的税收折射了唐朝全盛时期国力雄厚B.②时期税收锐减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C.③时期税收的增加是由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D.④⑤时期税收的持续增长得益于杨炎的建议12.唐招提寺是唐朝的一位高僧和他的弟子在日本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至今被日本视为国宝。该高僧是()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空海13.宋代实行“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人分往(管理)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救不治本司事”。这一做法()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导致了武将势力膨胀C扩大了科举录取规模 D.防止了权力过于集中1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与同时期北方主要“边疆民族”,对应正确的有()①汉朝——匈奴②唐朝——鞑靼③北宋——契丹④明朝——突厥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史料记载:“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部落首领)征兵”。材料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募兵制 B.南北面官制 C.节度使制 D.“猛安谋克”制16.某时期,双方大致以淮河一线为界,以淮水流域为中心共计设置了18个榷场,其中以淮河下游的盯胎军场和泅州场最为繁盛。这一时期可能是()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17.有学者统计,唐朝公主再嫁者达23人,而宋朝节烈妇女却较隋唐增长4.49倍。深刻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观念是()A.“士庶不婚,门当户对”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C.“夫为妻纲,父为子纲”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18.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它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项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兴修水利工程 B.整顿官僚队伍 C.增加政府收入 D.改革征兵制度19.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人口统计。从如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历代实际人口估计数与官方户口统计数比较A.宋朝中国实际人口估数破亿B.历代政府对人口数量把握精准C.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D.17世纪以来统计数据基本真实20.南宋偏安半壁局面维持了较长时间,主要是得益于()①以岳飞为代表的宋军坚持抵抗②绍兴和议后宋金维持长期和平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进一步奠定④金世宗死后金朝统治逐渐衰落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1.这是一套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的选官制度,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下列项中,属于两宋时期完善该制度的举措是()①创武举和殿试②考试资格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③更加强调公平竞争④扩大录取规模⑤采用分科考试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22.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此,他()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内阁,分理庶务C创东厂,监视官民 D.兴廷议,鼓励讨论23.如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某一层面的发展历程,其演变反映了()A.政治架构日趋繁复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C选官制度渐趋完善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24.清朝乾隆皇帝多次发布诏令,强调各省督抚,日常公事应当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这主要反映出奏折制度()A.具有机密高效特征 B.开始于乾隆年间 C.架空了内阁的权力 D.有利于制衡地方25.为了招抚东北北部的各族,明朝多次派遣人员前往,确保招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赏赐物资的安全是明政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设置了()A.宣政院 B.辽东宣慰司 C.渤海都督府 D.奴儿干都司26.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路线示意图,该图为()A.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B.唐代海上丝绸之路C.印刷术的传播路线图 D.郑和航海路线图27.湖州双林镇在明初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在明末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人的大镇。该镇的人口主要是外来的商贾、小手工艺者等。这反映了明代()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 B.新的经营方式出现C.商帮资本聚集雄厚 D.工商业市镇的发展28.与大多数的遗民不同,黄宗羲并没有沉溺于明亡的悲痛中,而是更进一步,在这大幻灭间将忠肝义胆转化为历史理性,从历史教训中寻找思想原点,深刻洞察到明代的败亡并不是朝代的终结,而是整个制度的穷途末路。他用如椽的大笔痛陈()A.“田氏取齐,上下失序”B.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C.“事为之防,曲为之制”D.“多有小人,专权乱政”29.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序号史事①《儒林外史》《盛世滋生图》《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②话本、“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四书章句集注》③《女史箴图》《禹贡地域图》《齐民要术》④雕版《金刚经》《千金方》、“长庆会盟”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30.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满清官修史书《明史》记载张献忠“屠蜀”“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千里如烟,空如大漠”。近年来有学者运用了大量地方志史料、民间实录等史料得出结论,张献忠“屠蜀”是重大历史冤案,是清朝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合法性和博取民心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罪。由此可知,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A.历史真相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 B.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争议性C.地方志史料比官修史书更可靠 D.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甄别与运用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24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正是得益于这个郡县制,中国的国家形态才具备了逐步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到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之时,功不可没的郡县制更是全面取代了分封制而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坚实根基。——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西北国始通于汉……至宣帝时,(郑)吉破车师,降日逐(匈奴王),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城。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整理自(汉)班固《汉书》材料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1)材料一中“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在商代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思考,郡县制对比分封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2)摘录材料二中属于历史结论的一句话,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以史实说明这一结论。(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的边疆管理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产生的重大影响?32.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燥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引自(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材料三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明代中期,在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大约从嘉庆朝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大量出现,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的市民阶层逐步扩大;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日益受到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思想的挑战;随着民间的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前所未有地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也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如此一系列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