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民主法制与外交的发展+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民主法制与外交的发展+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民主法制与外交的发展+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民主法制与外交的发展+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民主法制与外交的发展+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近现代中国民主法制与外交的发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河北唐山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政党政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引进中国的。据此可知,中国政党的产生是()A.民主政治的产物B.选举扩大的结果C.救亡图存的选择D.政治传统的影响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这一规定()A.旨在推进根据地的工业化B.体现了共和国政府的性质C.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趋势D.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3.(2024·湖南新高考高三联考)全国抗战开始后,民众普遍要求实施宪政。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断言时局、国事的重心,不是宪政问题,“训政”时期约法是国家的最高“宪典”,国民能崇法守法,就是实施宪政。该社论意在()A.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B.维系战时政府形象C.纠正民众的错误倾向D.劝导民众遵循法律4.(2024·广西高三联考)1944年,山西省兴县出席边区级第四次群英会的29名劳动英雄无一例外都是各自行政村的各种变工组、合作社的组织者及领导人;1945年,兴县新选举的191个村主任代表中,有105个是英雄模范及相关农会、武委会的干部。这反映了当时兴县()A.废除了封建剥削关系B.创新了民主选举方式C.乡村治理结构发生变化D.维护了劳动英模利益5.(2024·广西柳州、南宁联考)下面是“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于1950年8月10日编印的《代表名册》中所记载的全部代表名单统计表。据此可知()分类职工、工商、农民代表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特邀代表(社会名人)其他人数125人27人25人82人占比48.2%10.4%9.7%31.7%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建立B.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D.《代表名册》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权的建设6.(2024·河南五市一模)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不久因戊戌政变而中断。1901年6月,清政府却下令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实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学东渐逐渐深入B.废除科举成为共识C.统治危机不断加剧D.学堂选官制度确立7.(2023·江苏连云港2月调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陆续颁行《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等诸多选官法律条例,又制定了命题、阅卷和监考等方面的诸多规则。但是,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及其直属机关46266人的公务员队伍中,仅510人是通过考试录取的。这一结果表明()A.政局动荡迟滞制度变革B.选官制度与运作的分途C.选官借鉴西方文官制度D.立法程序日益完善8.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这说明,相较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的特点是()A.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B.更加顺应了民主化的趋势C.体现了全民参政的时代特点D.激发了民族意识的高涨9.(2024·广西柳州、南宁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出选拔外交干部的四条标准,即“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后来被称为“十六字方针”。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A.落实了“一边倒”政策B.有利于提高外交队伍的整体素质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D.推动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10.(2024·江苏南通一模)下表反映了我国保障妇女权益的部分立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时间内容1992年4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初步奠定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2005年8月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确立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A.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供了法律保障B.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顺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11.(2023·安徽合肥一模)在基本权利的规定上,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权利的内涵,重新调整了基本权利体系,并且增加了新的基本权利类型,如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残疾公民受帮助等权利。这些调整()A.突出了主权在民B.彰显了人文精神C.构建了法制体系 D.规范了公民行为12.(2023·福建龙岩二模)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制定的若干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年份法律法规文件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表明我国立法程序日益规范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3.(2024·黑龙江哈尔滨期末)《感动中国》节目自2002年播出以来,每年评选出十位年度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该节目在观众中口碑极佳,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体现了()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践行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性发展C.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时代精神D.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14.(2024·福建漳州三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用政府间的记账贸易方式,对西欧、北美和日本则一直采用贸易方式,而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以免费赠送为主的非贸易方式。中国此举有利于()A.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C.突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D.扩大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15.(2023·广东名校2月联考)1962—1969年,为了对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和填补生产技术空白,我国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引进技术和设备84项,累计用汇金额14.5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52项价值3亿多美元。这反映出我国()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不断调整外交政策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强化意识形态的对抗16.(2024·辽宁高三联考)2023年9月15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赞比亚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和赞方有关部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领域合作计划、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和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等五份合作文件。这体现了我国()A.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C.践行了“亲、诚、惠、容”的睦邻友好关系D.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2023·山西三重教育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分权设计有明显的缺陷: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重大决定有同意权,对政府首脑有弹劾权,行政方面却无相应的对于国会的解散权;行政上,府、院并立,而总统职位并未虚置,造成既非总统制,也非内阁制,导致府、院并列;民国初年颁布的《都督府暂行条例草案》直接赋予陆军总长及参谋总长以军政军令大权,导致统帅权归属一分为二,大总统对于军队的统帅权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引发府、院矛盾,为军人干预政治提供机会和条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偏重中央政治层面的立法与行政分权,基本回避了地方制度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强化总统权力,体现出集权中央的倾向,暂时解决了独立各省事实上的分权自治的问题。袁世凯死后,地方分权愈加明显。20世纪20年代,地方自治运动高涨,一些地方开始自订宪法。在此背景下制定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在强调“统一”的前提下,又做出了联邦制的实际规定。先后制定颁布的几个根本法均未能妥善处置国体问题,导致中央与地方关系缺乏根本法的制度规范,国家权势重心无法形成。——摘编自杨天宏《军阀形象与军阀政治症结——基于北洋时期民意调查的分析与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年的立法在分权设计上存在的重大缺陷。(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期的立法进行简要评价。(8分)18.(2024·九省联考新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一届参议会。到会的参议员有14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和无党派人士;有工农、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商人、地主、富农的代表。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边区参议会参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无党派人士李鼎铭等11人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得到参议会表决通过。1943年1月29日,西北局召集政府和参议会常驻议员中的党外人士举行座谈会,向他们通报了西北局高干会的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批评与意见。《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明文规定,人民有用任何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的权利。在各级参议会开会的时候,人民大胆地批评政府,积极提出意见。——摘编自薛锋、贾民伟《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的人民性论析》材料二1948年上半年,各民主党派一致要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内战,赞成、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8年5月1日,毛泽东致函李济深、沈钧儒:“在当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主人士,共同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并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至此,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就筹备召开新政协的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并成为新政协筹备与召开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摘编自崔利宏、樊祎冰《西柏坡时期协商民主实践及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建设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协商民主的历史背景及意义。(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化道路的认识。(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选举法》颁布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2008年立法简表时间法律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续表时间法律1954—1958年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共60件,主要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除1975年、1978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第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共通过6部法律,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1979—1992年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件。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相继出台了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除宪法修改2件外,共通过法律153件。制定出台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2003—2008年除宪法修改1件外,共通过法律72件,相继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等一批法律,同时还制定出台了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

1.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治国理政的经验,政党政治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引进中国的”,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中国的政党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B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的内容,意在维护劳动人民的权益,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专政的性质,B项正确。3.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民众的抗日民主运动,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社论认为“时局、国事的重心,不是宪政问题”,要求国民遵守“训政”时期的约法,目的在于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故选A项;战时政府应团结多数民众共同抗战,实行民主政治,“维系战时政府形象”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将抗日救亡与民主建国联系起来,是抗战的正确方向,排除C项;“劝导民众遵循法律”属于表象,不是国民党党报社论的主要意图,排除D项。4.C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在抗战后期的村级管理组织中,出现了群众组织的领导者、变工组的组织者、劳动英雄模范三位于一体的核心人物,反映了乡村治理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废除封建剥削关系是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选举方式,排除B项;维护劳动英模利益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D项。5.D解析由南通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代表人数占比情况看,职工、工商和农民代表与中共、市政府和军管会、机关、军队代表占一半以上的比例,这反映了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之前南通地区民主政权建设的情况,故选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4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6.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西学传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对科举制度产生了很大冲击,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实行新政以延续统治,故选C项;西学东渐属于外因,主要原因应考虑内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列强侵略的深入,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统治者想通过改革的方式维系统治,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904年,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排除D项。7.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陆续颁行……诸多选官法律条例,又制定了命题、阅卷和监考等方面的诸多规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出台法律法规规范选官,根据题干材料“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及其直属机关46266人的公务员队伍中,仅510人是通过考试录取的”,可知除了正规的考试录取还有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等现象,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C、D三项,均排除。8.A解析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权力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是一个概念,与民主化、全民参政和民族意识无关,排除B、C、D三项。女子能够参加公务员考试说明文官体系对女子的开放,有利于男女平等的发展,A项正确。9.B解析“十六字方针”从政治立场、政策理解、外交纪律等方面对外交干部的选拔做出了指示,这有助于提高外交队伍的整体素质,B项正确;“十六字方针”并未体现出“一边倒”政策,排除A项;“十六字方针”针对的是外交干部的选拔,和打破外交孤立无关,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推动我国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排除D项。1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女性更多地参与经济生活,同时需要对妇女权益保障确立相应的法律,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和修订顺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C项;保护妇女权益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涉及一部法律,不能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B项;系统整合了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排除D项。11.B解析1982年宪法增加的新的基本权利类型,如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残疾公民受帮助等权利,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彰显了人文精神,故选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82年宪法的内容,体现的是人文精神,而主权在民指的是公民具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力,两者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A项;题干材料仅提到1982年宪法这一部法律,没有体现构建了法制体系,排除C项;题干材料仅是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规定,并不属于规范公民行为的范畴,排除D项。12.D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从税收到企业等各个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因此立法工作与此时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故选D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题干材料仅涉及法律法规的设计与调整,没有明确立法的具体程序,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法律法规大部分是有关经济方面的,没有反映其他方面的法律规定,排除C项。13.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感动中国》通过评选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这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性发展,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发展,A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弘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时代精神主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排除D项。14.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图书发行采取政府间的记账贸易方式,对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方式,对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采用以免费赠送为主的非贸易方式,体现了中国在图书发行方面具有灵活务实的做法,这有助于突破帝国主义对华的孤立政策,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15.B解析1962—1969年,我国与西方国家经贸发展迅速,是我国主动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结果,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6.A解析中国与赞比亚五份合作文件的签署,反映了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共谋合作与发展的诚意和实践,体现了我国正在推动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选A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B项说法错误,排除;中国与非洲的赞比亚不属于邻国,所以不能说中赞是睦邻友好关系,排除C项;中赞之间的合作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17.参考答案(1)缺陷:主要权力赋予内阁;国家权力划分混乱;行政权与立法权制约不平衡;统帅权一分为二,引发矛盾;缺乏对地方的有效管理。(2)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近代中国的立法提供了经验;造成了民国前期政治上的混乱;加剧了政治资源的损耗;为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18.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共产党居于主导地位;鲜明的人民性;参与阶层广泛;民主性;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2)历史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民主党派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立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