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衔接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A.沙俄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法国侵略者D.英国侵略者2、“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两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4、明朝时,有一首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儿歌中所赞颂的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5、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A.北京B.陕西C.云南D.河南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8、中外交流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9、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以下属于他向往宋朝的原因的是()A.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B.北宋诗词繁荣昌盛C.北宋社会经济繁荣D.北宋读书风气浓厚10、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历史的进步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11、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D.有利经济发展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公元581年,______建立隋朝。公元______年,李渊建立唐王朝。1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联军在______打败了商纣王的军队,建立了西周。14、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______,半坡居民的房屋是______。15、我国古代贾思勰的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是______。16、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双方是____和____。17、孔子是____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18、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他的思想体现在______中。孔子是______学派创始人,思想主要包括仁和礼两部分。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______主张兼爱、非攻,______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1题,共6分)19、如图是泉州风景胜地老君岩;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2题,共18分)2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科第之设,草泽[贫困老百姓]望之起家,簪绂[富贵官宦]望之继世。”﹣﹣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四:“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和二回答:(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这一选官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2)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开创殿试和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分别是哪个皇帝?(3)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4)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

(5)材料四中的“贞观”和“开元”分别是指哪个皇帝开创的盛世局面?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简称鲁;也有人称之为齐鲁大地。其中齐;鲁就是西周时期出现的诸侯国。

材料二:(周)平王登位之后;把国都迁到洛邑,以躲避犬戎的侵扰。平王的时候,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以强并弱,齐国;楚国、泰国、晋国势力强大起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齐;鲁等这些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是通过什么制度建立起来的?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周平王迁都后;周朝被称为东周,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3)在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哪几位霸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之战的准确认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清军和世代居住在那里的我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清政府多次提出抗议和警告,而沙俄不但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反而加紧扩张。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挫败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东北边疆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解析】【答案】A2、D【分析】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淝水之战.

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淝水之战的相关成语.【解析】D3、D【分析】在地方;为加强控制,北宋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所以ABC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D选项不是。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本题考查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解析】D4、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所以BCD不对,故选A。【解析】A5、C【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出土地点是云南省的元谋县。据此可知参观地点应该是云南省。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再现能力。要注意区分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各自出土地点。【解析】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BD【分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其主要思想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反映的正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老子历史贡献的知识点.

本题以“塞翁失马”的成语故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答案】BD7、ACD【分析】略【解析】ACD8、B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鉴真在日本除传授佛经外,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是唐朝高僧,又称三藏法师。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张骞是西汉时期;郑和是明朝时期。综合分析,BC符合题意。故选BC。【解析】BC9、ABCD【分析】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属于他向往宋朝的原因的是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北宋诗词繁荣昌盛、北宋社会经济繁荣、北宋读书风气浓厚。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故选:ABCD。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及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解析】ABCD10、BC【分析】大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故选BC.

本题考查世袭制.

要注意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异同.【解析】【答案】BC11、ABC【分析】略【解析】ABC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2、略

【分析】依据所学;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下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答案为:

隋文帝;618.

本题以581年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和唐朝的建立.

本题以隋朝和唐朝的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隋文帝;61813、略

【分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故答案为:牧野.

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牧野之战.【解析】牧野14、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分析】河姆渡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为适应南方火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故答案为:

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代表。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15、《齐民要术》【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故答案为:

《齐民要术》。

本题以我国古代贾思勰的一部著名的农学著作为依托;考查《齐民要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齐民要术》16、宋辽【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澶渊之盟史实的识记。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娟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双方是宋和辽。

【点评】掌握澶渊之盟的史实。17、春秋儒【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18、略

【分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包括仁和礼两部分.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故答案为:

《道德经》;儒家、墨子、韩非.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老子、孔子、墨子和韩非的派别、思想主张与相关作品.【解析】《道德经》;儒家;墨子;韩非四、辨析题(共1题,共6分)19、错误: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理由(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理由(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分析】【分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故答案为:错误:图片中人物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理由(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理由(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老子成就的知识点。五、材料题(共2题,共18分)20、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相关知识。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材料一是我国古代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度强调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唐玄宗大力发展科举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开武举,亲自面试学生。唐朝诗歌繁荣,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影响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强调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优秀人才;门第不高的士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与政治,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4)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