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某兴趣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106个/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68h

15℃

0.8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0.8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0.8

5.2

5.6

4.6

2.0

1.0

0.6

0.2

30℃

0.8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0.8

1.5

1.8

2.0

2.2

1.3

0.8

0.6

A.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D.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2、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3、下列关于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所在植株枝条进行扦插,移植仍能结出无子果实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由于没有种子,需要年年重新育种C.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D.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培育的原理相同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C.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也发生在内环境中5、下列有关信息分子和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谷氨酸既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还能充当神经递质B.激素的受体有的在靶细胞表面,有的在靶细胞的内部C.淋巴因子只能作用于B细胞,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6、下列概念的层级关系中,错误的是()A.染色体一DNA一基因一脱氧核苷酸B.免疫系统一免疫活性物质一淋巴因子一干扰素C.变异一染色体变异一基因突变一单倍体D.生态系统一群落一种群一生物体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如图为某糖尿病犬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胰岛素后,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加强B.b点后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度有所减慢C.b点后甘油三酯的分解加快D.注射后6h左右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最低8、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9、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上升B.血浆渗透压大部分来源于胶体渗透压C.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下降,胶体渗透压上升D.营养不良的人其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10、下列可能导致组织液增加的是()A.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B.受风寒后发生淋巴结肿大,淋巴循环受阻C.代谢废物在组织液中积累增多D.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1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12、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成虫现存量的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推测,“十七年蝉”种群的成虫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成负相关B.图1中5月10日~22日“十七年蝉”成虫现存量上升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该种鸟在图2中d点时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前8年内其数量最大的点是a点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结果会偏高13、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16、将单位时间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作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_______个营养级。17、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18、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______的,而且是_______的流动,而不是_______。19、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_______等。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这其中有些就是利用_______。20、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1、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8分)22、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23、据英国《镜报》报道;墨西哥渔民诺约拉出海时遭风暴袭击遇险靠一个泡沫塑料箱在海上漂浮了8天8夜,饥渴交迫的他在寒冷的夜晚多次产生幻觉,最后被一艘豪华游船救起。请分析诺约拉体内的生理变化,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由于缺少饮用淡水;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激素增多,以促进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机体在寒冷的夜晚分泌的______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

(2)饥饿状态下;受_______发出的神经的调节,_______活性加强,分泌的激素增多,以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3)当血液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到一定程度;会使可兴奋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可能导致人由于过于敏感而产生幻觉。

(4)长时间饥饿可使人的免疫机能受损。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可损害T淋巴细胞的机能并使吞噬细胞发生机能障碍,从而导致人的_______(填“特异性”、“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4、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回答以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争艳,光照对植物来说是一种___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过度放牧;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原严重沙漠化,需要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立草场的载畜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较弱,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25、为研究IAA(生长素)对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1)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实验处理。

授粉。

未授粉。

不涂抹IAA

不涂抹IAA

在子房上。

涂抹IAA

在花柄上。

涂抹IAA

在花柄上。

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

4.1

0

5.3

0

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_______。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___。

(2)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实验处理。

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

NPA

a段。

b段。

c段。

d段。

Ⅰ组。

施加。

施加。

Ⅰ组<Ⅱ组。

Ⅱ组。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①表中Ⅰ组应在图1的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3H-IAA;在________(选填“1”;“2”或“3”)处施加NPA。

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

③请在表中填写a、b;c段的预期结果。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

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果业生产中;有人质疑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请你结合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撰写一段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

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6、NAA和6-BA分别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类似物;均可促进插条生根。为验证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材料用具:长势相同的月季枝条若干,适宜浓度的NAA溶液、适宜浓度的6-BA溶液,烧杯若干。(本实验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分蒸发对溶液浓度的影响;各种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记录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石斛是历代中医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良药。为探究4种石斛多糖DOP1~4的降血糖效果,并研究其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1)取雄性小鼠若干只,适应性饲养后注射200mg/kg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72h后测定空腹血糖值,若血糖值≥13mmol/L,即为造模成功小鼠。四氧嘧啶通过选择性地破坏__________细胞,从而导致___________;进而引起体内糖类代谢紊乱。

(2)将模型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4个实验组以及2个对照组。除正常饮食和饮水外,实验组每天分别灌胃一次DOP1~4,连续21d。对照组2每天灌胃有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对照组1的处理应为_______________。每隔7天测定一次空腹血糖;结果见下图:

结果表明:__________。请评价上述实验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3)依据已知的胰岛素调节信号通路(见下图),研究人员提出了关于石斛多糖降糖机制的假设。假如你是研究人员,请你提出一种具体假设,并写出利用上述几组小鼠验证假设的思路。__________。(提示:实验思路用一两句话描述即可)

28、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___________降低甚至丧失。

(2)随着快速生长的互花米草的引入,输入生态系统的______增加,沿_____________流动,进而影响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物量。红树植物秋茄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相似,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保护酶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研究结果显示:叶片中SOD酶活性随盐浓度升高而___________,而根部SOD活性____________。表明互花米草在低盐浓度下;产生较多的SOD酶适应滨海湿地环境。

(4)互花米草能通过向周围环境分泌物质;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来提高自身的入侵能力,叫做化感作用。为了防治互花米草入侵,选取本地植物秋茄开展相关研究。制备不同浓度的互花米草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红树植物秋茄。一段时间后,检测秋茄生长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果表明:秋茄对互花米草化感作用的适应能力高,依据是___________。

(5)依据本实验研究,为了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时需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可知,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而酵母菌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B正确;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pH、有害代谢产物等有关,C正确;表格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在15℃环境中稳定的时间最长,但是不能说明酵母菌在该温度下存活时间最长,D错误。2、C【分析】【详解】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考点定位】组织水肿。

【名师点睛】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3、C【分析】【分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获得应用的是染色体变异原理;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可通过无性方式繁殖;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

【详解】

A;无子西瓜属于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利用无子西瓜枝条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而无子番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其枝条扦插,形成的新植株结出的是有子果实,A错误;

B;无子西瓜由于是三倍体;无法进行有性生殖,也不能产生种子,因此需要年年重新育种,而无子番茄不需要,B错误;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所有的植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生长素,C正确;

D;无子西瓜是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的;而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无子果实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培育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4、B【分析】【分析】

考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详解】

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人体内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A错误.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B正确.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膜上或者细胞内;C错误.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中;D错误.

【点睛】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的内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经常变动;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5、C【分析】【分析】

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其中大多数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的表面;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详解】

谷氨酸既是一种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原料),但如果被某些神经元末梢所分泌,还能充当神经递质,A正确;有的激素如胰岛素的受体在靶细胞表面,有的激素如性激素的受体在靶细胞的内部,B正确;有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有的作用于T细胞,增强T细胞的杀伤能力,C错误;信息分子完成信息传递后,一般都要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D正确。6、C【分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免疫调节、变异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变异的类型;识记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项正确;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淋巴因子,如干扰素,B项正确;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C项错误;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群落组成,群落由种群组成,种群由生物个体组成,D项正确。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A:B:C【分析】【分析】

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详解】

A;胰岛素可以加速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因此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A正确;

B、b点后葡萄糖的含量增多;可推断肝细胞合成糖原的速度有所减慢,否则葡萄糖的含量会继续减少,B正确;

C、根据题意,糖尿病模型生物,b点后葡萄糖的含量增多;可推断甘油三酯转化葡萄糖速率加快,C正确;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注射后6h左右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最低,6h前胰岛素的含量达到最低,D错误。

故选ABC。8、B:D【分析】【详解】

A;分析图示可知;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在1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若进一步探究最适浓度,可以在10μmol/L和100μmol/L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但不能判断50μmol/L是最适宜浓度,A错误;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说明枝条本身就含有自身产生的生长素,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涉及拟南芥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合成时间,C错误;

D;由图中信息可知;与ACC激素浓度为0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所以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在柱形图显示的几个浓度中,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减弱;与空白对照实验相比,较低浓度的ACC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当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ACC浓度升高,ACC对插条生根具有抑制作用9、B:C:D【分析】【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A;若某人摄入无机盐过多;导致血浆中离子增多,对水的吸引力加大,血浆中的晶体渗透压上升,A正确;

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无机盐的晶体渗透压;B错误;

C;大量饮用清水后;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都降低,C错误;

D;营养不良的人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D错误;

故选BCD。10、A:B:C:D【分析】【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

A;花粉过敏;局部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A正确;

B;受风寒后发生淋巴结肿大;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B正确;

C;代谢废物在组织液中积累增多;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C正确;

D;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液增加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ABCD。11、A:C【分析】【分析】

【详解】

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形成的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BD两侧都在外或内没有电流形成;

故选AC

【点睛】12、A:D【分析】【分析】

根据图分析;种群密度小时被鸟类捕食率高,密度大时披捕食率低,密度大有利用于生存,因此在空间上,十七年蝉的成虫在其生存环境中最可能呈集群分布。

【详解】

A;通过图1可知;“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成负相关,A正确;

B;图1中5月10日~22日“十七年蝉”成虫现存量上升原因是被捕食率下降;B错误;

C、图2中d点时λ<1,种群数量减少,所以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从b点开始,种群数量开始减少,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C错误;

D;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故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正确。

故选AD。13、C:D【分析】1;图中含有两条食物链;即水草→小鱼→朱鹮,水草→泥鳅→朱鹮。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详解】

A;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

B;生态系统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正确;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正确。

故选C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4、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5、略

【分析】【详解】

(1)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因此只能通过与遗传性状相近的其他地理隔离群中6只雌鸟杂交来繁殖后代。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2)建立的“人工A种群”属于弱小种群,应采用人工方法控制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使用标志重捕法。【解析】①.杂交②.基因③.竞争④.捕食⑤.标志重捕法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能量金字塔多四~五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反复利用逐级递减单方向循环19、略

【解析】①.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②.生物防治,③.信息传递的作用。20、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21、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28分)22、略

【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抗原,②表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③表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④表示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⑤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⑥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⑧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⑨表示T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⑩表示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体液免疫;图中①②⑧⑨⑩表示细胞免疫;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二次免疫应答。

(2)分析题图可知;某物质是由T细胞产生的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为淋巴因子。

(3)能识别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吞噬细胞;但识别具有特异性;不能识别抗原的是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4)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能够运用数字准确表示两个过程,明确图中虚线表示的是二次免疫,比第一次迅速而强烈。【解析】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淋巴因子EBCDF血清(或血浆)相应抗原体液细胞23、略

【分析】(1)人体缺少饮用淡水;内环境中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进而由垂体释放这种激素增多,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达到降低细胞外液中渗透压。机体在寒冷环境中,为了抵御寒冷,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因为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的速度,增加产热的生理作用。

(2)饥饿状态下;血糖含量降低,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产生兴奋,其发出相关的神经传出兴奋,引起胰岛A细胞活性加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以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3)Na+内流是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当血液中Na+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增多;导致兴奋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绝对值变大,则可能导致人由于过于敏感而产生幻觉。

(4)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损害T淋巴细胞的机能可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吞噬细胞发生机能障碍,可使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下降。

【点睛】注意掌握人体内几种必须掌握的生命活动调节,如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等。所有这几个调节过程最好围绕“下丘脑”为核心展开进行。【解析】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皮质激素)下丘脑胰岛A细胞(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变大特异性和非特异性24、略

【分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据此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光照对植物来说是一种物理信息。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争艳,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解析】物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调整能量流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自我调节能力25、略

【分析】【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可知;与正常番茄相比,没有授粉的三种处理,只有在在子房上涂抹IAA,才结果实,其他两种处理都没结果实,说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种子产生的生长素。根据实验模型图1和图2所示,结合实验处理情况即可对第二个表格中未知项作出判断。

【详解】

(1)①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种子。

②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在子房上涂抹IAA,即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

③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从花柄运输到子房。

(2)①根据实验模型图1,表中Ⅰ组应在图的1处施加3H-IAA;在2处施加生长素阻断剂NPA,因为生长素是极性运输。

②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施加;不施加;与Ⅰ组形成对照。

③a、b、c段的预期结果分别是:Ⅰ组>Ⅱ组、Ⅰ组<Ⅱ组;Ⅰ组=Ⅱ组。

(3)据图2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授粉后,发育的种子和子房均产生生长素,由于NPA阻断生长素由花柄运出,导致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果实发育。

(4)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因为激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人体细胞膜上没有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受体,所以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点睛】

1;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籽果实。

2、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解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IAA从花柄运输到子房12施加、不施加a段:Ⅰ组>Ⅱ组b段:Ⅰ组<Ⅱ组c段:Ⅰ组=Ⅱ组授粉后,发育的种子和子房均产生生长素,由于NPA阻断生长素由花柄运出,导致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果实发育激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人体细胞膜上没有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受体,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六、实验题(共3题,共15分)26、略

【分析】【分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所以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包括单独使用NAA,单独使用6-BA,因变量是对月季插条的促进作用。

【详解】

(1)将月季枝条均分三组;分别用适宜浓度的NAA溶液;6-BA溶液、NAA和6-BA混合溶液处理枝条,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

(2)由于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所以混合处理组月季枝条生根的情况(生根数或根长)好于单独处理两组;实验结果如表:

。激素。

组别。

根的长度。

根的长度。

NAA

甲。

1

2

平均值。

6-BA

乙。

1

2

平均值。

NAA和6-BA

丙。

1

2

平均值。

【点睛】

本题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生抓住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AA和6-BA的组合使用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促进效应高于单独使用的促进效应”,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按照实验设计原则进行解答。【解析】将月季枝条均分三组;分别用适宜浓度的NAA溶液;6-BA溶液、NAA和6-BA混合溶液处理枝条,一段时间后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混合处理组月季枝条生根的情况(生根数或根长)好于单独处理两组。

。激素。

组别。

根的长度。

根的长度。

NAA甲。

1

2

平均值。

6-BA

乙。

1

2

平均值。

NAA和6-BA

丙。

1

2

平均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