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岳麓版必修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岳麓版必修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岳麓版必修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岳麓版必修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岳麓版必修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岳麓版必修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43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前3项都可2、下图为某家族的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B.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Ⅱ1不含该病致病基因,Ⅲ2与正常男性结婚,他们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D.Ⅰ2与Ⅱ2的基因型相同3、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减数分裂间期B.同源染色体联会时C.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期D.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重组的结果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其易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5、自然界有一些“自私”的植物类型,其花粉可以外传,但不接受外来的花粉,这种现象称为“单向杂交不亲和性”。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的单向杂交不亲和由ga1和ga2基因控制,这两个基因都编码果胶甲酯酶(PME),PME可调控花粉管细胞壁中果胶的甲酯化水平,不亲和花粉管顶端的甲酯化果胶含量较亲和性玉米的更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向杂交不亲和是生殖隔离的表现B.自然状态下单向杂交不亲和的玉米一般为纯种C.gal和ga2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D.果胶的甲酯化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完成的6、下列关于现代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是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下列有关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B.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属于“演绎”的结果C.Aa个体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8、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研究人员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的培养液培养活的小肠黏膜层,一段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TDR,换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继续培养。连续48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①处细胞可以进行核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B.若换用3H标记的尿苷培养液,则①②③处均能检测到放射性C.若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D.24h和48h时②③处出现放射性说明3H—TDR在小肠黏膜内的运输较慢9、两个家庭中出现的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Ⅱ9患病情况未知。对相关个体的DNA酶切后再进行电泳,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基因分离。现对部分个体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若对Ⅰ2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结果和Ⅰ4的存在差异C.若Ⅱ6与Ⅱ7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12D.若对Ⅱ9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3种条带10、基因的叠加作用是指当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同一性状时,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效应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其作用可叠加,从而加重其性状表现。人的眼色由两对不连锁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这两对基因具有叠加作用,显性基因数量越多,个体的眼色越深(最深为黑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眼色一共有9种基因型、5种表型B.黑色眼色个体的儿子的眼色不一定为黑色C.一对基因型均为AaBb的夫妇,所生孩子与亲代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4D.一对眼色均为深蓝色(一显三隐)的夫妇,所生孩子眼色比深蓝色更深的概率为1/411、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B.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8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生育一个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可能出现3:1比值的是()A.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含14N与含15N的DNA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之比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13、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_____;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16、适应具有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性。在降雪晚而少的冬季,雷鸟因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_____实验和_____实验。18、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叫做基因频率;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等。19、1954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_____提出蛋白质的遗传密码是由___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假说。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8分)20、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______)A.正确B.错误21、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实验题(共4题,共36分)22、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性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

请回答: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相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

(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23、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I.用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I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24、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与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灰体、黑檀体性状也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雌雄果蝇若干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其具备的优点有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请利用上述纯合果蝇做亲本,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判断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也在2号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一野生型雌果蝇群体中发现了一只新的突变体,让这只突变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子二代果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且雄性全为野生型,雌性有突变型和野生型,则该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填“显”或“隐”)性突变,并且可能具有___________现象。25、某二倍体植物具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父本母本子一代第1组一株开白花一株开白花开红花、开白花(数量未统计)第2组一株开红花—株开红花305开红花、98开白花

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1)假说一: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开白花,其他情况均为开红花,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红花:白花为

__________;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假说二:植物的花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开红花,A+和a都决定开白花,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开白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花色和数量。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一。若F2中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开红花与开白花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评卷人得分六、非选择题(共1题,共2分)26、山葡萄以酿酒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极强抗寒性在葡萄育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科学家对“双优”(品种名)山葡萄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幼苗成活数和变异数见下表:

。诱变剂浓度%

处理24小时。

处理48小时。

处理72小时。

茎(芽)分生组织(个)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成活数。

变异数。

变异数。

0

30

30

0

30

0

27

0

0.1

30

24

0

20

0

16

0

0.2

30

12

1

10

1

5

3

0.4

30

5

2

3

1

3

0

0.6

30

0

0

0

0

0

0

(1)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常用诱变剂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诱导植物发生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零浓度组的目的______________;山葡萄的成活率随______________而下降。

(3)多倍体诱变剂多数为有毒害的化学试剂。在诱导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株原种群中没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这一变异最可能是诱变剂诱发了__________导致的。研究人员想利用此变异植株选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种,最简单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

检测一只黑毛兔的基因组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这只黑毛兔与多只褐毛兔(双隐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只有黑色个体,则这只黑毛兔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褐毛兔,则这只黑毛兔为杂合子。

故选B。2、C【分析】【分析】

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由系谱图Ⅱ1和Ⅱ2没病;而其儿子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系谱图推测,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A、由Ⅱ1和Ⅱ2没病;而其儿子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系谱图可知;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若Ⅱ1不含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与XBY的男性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

D、当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时,Ⅰ2与Ⅱ2的基因型都为Bb;当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Ⅰ2与Ⅱ2的基因型都为XBXb;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应用规律结合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常用规律有: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3、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D【分析】【分析】

1;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2;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

【详解】

A;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基因结构不发生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

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位基因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但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也不变,所以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

D;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无染色体;其易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5、B【分析】【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

【详解】

A;单向杂交不亲和不是生殖隔离的表现;因为具有单向杂交不亲和性的个体,其花粉可以外传并产生可育后代,因而不能说明是生殖隔离的表现,A错误;

B;单向杂交不亲和表现为花粉可以外传;但不接受外来的花粉,因此这种植物类型只能进行严格的自交,因此一般为纯种,B正确;

C;根据题意不能说明gal和ga2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因而也不能判断其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PME可调控花粉管细胞壁中果胶的甲酯化水平;可见果胶的甲酯化不涉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作用,D错误。

故选B。6、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

A;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不存在共同进化,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断形成的过程,B错误;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错误;

D;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是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选D。

【点睛】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7、C:D【分析】【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的提出。

【详解】

A、孟德尔发现F2分离比为3∶1属于观察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演绎法中“假说”的内容,A错误;

B、推断F1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这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错误;

C;杂合子(Aa)个体产生配子时;A与a彼此分离,形成配子A与配子a的比例为1∶1,是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

D;演绎推理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与演绎预测结果相符,说明假说成立,D正确。

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A:B:C【分析】【分析】

分裂的细胞进行DNA的复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题中给出的背景知识是:胸苷可以在细胞内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成为DNA复制的原料。本题实际上涉及的问题是放射性的胸苷的变化途径,随时间的推移,放射性胸苷依次出现在①→②→③处。

【详解】

A、胸苷可以在细胞内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从而成为DNA复制的原料。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的培养液培养活的小肠黏膜层,一段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TDR;换用不含放射性TDR的培养液继续培养,此时只有①处的细胞含有放射性,故只有①处的细胞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A正确;

B、3H-尿嘧啶核糖核苷是RNA合成的原料,活细胞都需要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转录形成信使rNAR;因此所有的细胞都有RNA的合成,则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各处都有放射性,B正确;

C;之后放射性依次出现在在②、③处;说明①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②处,直至③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若再继续培养一段时间,①②③处都将不再具有放射性,C正确;

D;24h和48h时②③处分别出现放射性;说明①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②处,直至③处,而不是放射性胸腺运输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C。

【点睛】9、A: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I3和I4不患甲病,生有患甲病的女儿II8,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患乙病,5号不患乙病,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乙病应该为伴X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进一步分析家系图可知,Ⅰ1基因型为AaXBXb、Ⅰ2基因型为AaXBY、Ⅰ3基因型为AaXbXb、Ⅰ4基因型为AaXBY。

【详解】

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I3和I4不患甲病;生有患甲病的女儿II8,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1号和2号患乙病,5号不患乙病,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即乙病一定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

B、设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进一步分析家系图可知,Ⅰ1基因型为AaXBXb、Ⅰ2基因型为AaXBY、Ⅰ3基因型为AaXbXb、Ⅰ4基因型为AaXBY,Ⅰ2和Ⅰ4的基因型相同,都是AaXBY,若对Ⅰ2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结果应与Ⅰ4的一样;B错误;

C、假设A、a基因控制甲病,B、b基因控制乙病,则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1/2XBXB,1/2XBXb,Ⅱ7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患两病孩子的概率为(2/3)×(2/3)×(1/4)×(1-1/4)=1/12,C正确;

D、根据Ⅰ1、Ⅰ3、Ⅰ4的基因型和电泳图可知,基因类型1、2分别表示A、a基因,基因类型3表示B基因,基因类型4表示b基因,由Ⅰ3和Ⅰ4的基因型可推知Ⅱ9的乙病相关基因为XBXb,由于Ⅱ9的患病情况未知,所以她的甲病相关基因可能为AA或Aa或aa,因此若对Ⅱ9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3种或4种条带,D错误。

故选ABD。10、A:B:D【分析】【分析】

由于人的眼色由两对不连锁的等位基因,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婚配,可以先将自由组合问题分解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即Aa×Aa→AA:Aa:aa=1:2:1,Bb×Bb→BB:Bb:bb=1:2:1;在进行组合即可。

【详解】

A、人的眼色一共有9种基因型(AA、Aa、aa共3种)×(BB、Bb、bb共3种);5种表型(不含显性基因;分别含有1个、2个、3个、4个显性基因),A正确;

B;只有AABB为眼色为黑色;该个体只要不与AABB基因型的个体婚配,其儿子的眼色就可能不为黑色,B正确;

C、一对基因型均为AaBb的夫妇,所生孩子与亲代表型相同(含2个显性基因,AaBb、AAbb或aaBB)的概率为1/2×1/2+1/4×1/4+1/4×1/4=3/8;C错误;

D、一对眼色均为深蓝色(一显三隐Aabb或aaBb)的夫妇,所生孩子眼色比深蓝色更深的概率为1-(Aabb、aaBb、aabb),以亲本为均为Aabb为例,子代符合条件的概率为1-1/2-1/4=1/4,亲本为Aabb×aaBb或均为aaBb;子代符合条件的概率均为1/4,D正确。

故选ABD。11、C:D【分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题考查血友病的遗传,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Ⅱ-5的基因型为XHXh,则Ⅲ-3的基因型为1/2XHXH或1/2XHXh,Ⅲ-2是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hY,那么Ⅳ-1的基因型为XHXh。由于Ⅳ-2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即其基因型为XHXHY或XHXhY。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或Ⅲ-3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X没有分开,A错误;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而由于Ⅲ-2是血友病患者,所以Ⅳ-1的基因型是XHXh;B错误;

C、若Ⅲ-2(基因型为XhY)和Ⅲ-3(基因型为XHXH或XHXh)再生育;Ⅳ-3个体为患血友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

D、若IV-1(基因型为XHXh)和正常男子(基因型为XHY)结婚;生育一个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CD。12、B:C:D【分析】【分析】

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

2;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

A、15N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共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其中含14N的DNA分子有8个,含15N的DNA为2个;故两者的数量之比为4:1,A错误;

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1=3:1,B正确;

C、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纯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为杂合子,故自交产生F2的性状分离之比是3:1;C正确;

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3个第极体和1个卵细胞;故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是3:1,D正确。

故选BCD。13、A: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并发生了基因突变,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

C;A与a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

D、该细胞的亲本AaXB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b);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有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

故选A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4、略

【解析】数目或排列顺序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互不干扰的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普遍性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噬菌体侵染细菌18、略

【解析】①.全部等位基因数②.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③.突变、选择、迁移19、略

【分析】略【解析】伽莫夫3个碱基四、判断题(共2题,共8分)20、A【分析】【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正确。21、B【分析】【详解】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

故错误。五、实验题(共4题,共36分)22、略

【分析】【分析】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解答本题考生要能够运用相关定律解题,并且可以利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进行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

理论上F2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2)若是母本自交,则

若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则:

故对F2处理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的表现型应全部感病(或非糯感病),其基因型是HHrr;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则其中指的父本一定是F1植株(因只有F1植株才有等位基因)。故F1:HhRr→HHRr再自交得F2:HHRR、HHRr、HHrr。

(3)若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出现同样结果不可能是母本自交造成的,因为母本自交不出现这种表现型,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解析】①.9②.4③.接种相应的病原体④.全部感病(或非糯感病)⑤.HHrr⑥.抗病和感病(或非糯抗病和非糯感病)⑦.HHRRHHRrHHrr⑧.基因突变⑨.HHRr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

实验一、二:长翅与残翅杂交,子一代全部是长翅,说明长翅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在雌雄性中长翅:残翅都是3:1,说明与性别无关,在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都是Aa;

实验一:刚毛×截毛,子一代全部是刚毛,说明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在雌性全部是刚毛,雄性刚毛:截毛=1:1,说明与性别相关联,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

实验二:刚毛×截毛,子一代全部是刚毛,子二代在雌性是刚毛:截毛=1:1,雄性全部是刚毛,说明与性别相关联,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XBYB、XbXb。

【详解】

则实验一中的果蝇子一代基因型为XBXb、XBYb,则亲本基因型为XbYb、XBXB.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长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刚毛(B)对截毛(b)的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子一代都是Aa,所以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1/3。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符合要求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_YB,实验一的后代不存在这样的雄性个体,实验二中这样的雄性个体占后代的1/2。

(4)Ⅰ用图甲Ⅰ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2d、d1d;表现型都为黑体;

Ⅱ.用图乙Ⅰ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

Ⅲ.Ⅰ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解析】①.常②.X③.X和Y④.AAXBYB、aaXbXb⑤.1/3⑥.0⑦.1/2⑧.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⑨.黑体⑩.灰体∶黑体=9∶7⑪.灰体∶黑体=1∶124、略

【分析】【分析】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严格自花闭花传粉;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详解】

(1)果蝇的优点:繁殖快;易饲养,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控制长翅与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要确定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也在2号染色体上,可以选择纯合亲本长翅灰体与残翅黑檀体雌雄果蝇杂交获得双杂合的F1,让F1的雌雄随机交配,若后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若后代不是9:3:3:1,则说明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3)突变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故推知突变体雌果蝇为纯合子,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体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