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18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A.提倡节俭B.爱民如子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2、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建设“一带一路”。西汉时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张骞B.卫靑C.蒙恬D.霍去病3、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

①颜真卿②柳公权③王羲之④欧阳询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一头野兽C.他很高兴,吹起骨哨告诉其他同伴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对历史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是()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推行郡县制C.北筑长城开发南疆D.焚书坑儒6、《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里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是()A.禹B.启C.尧D.舜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有()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么在古代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下列哪个时期?()A.西周B.秦朝C.汉代D.晋代9、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唐高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莫高窟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下列人物能够目睹到莫高窟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武则天D.唐太宗11、“和平友好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鉴真B.玄奘C.郑和D.戚继光12、“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13、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A.龙门石窟B.敦煌莫高窟C.云冈石窟D.麦积山石窟14、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历史的进步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15、唐朝中晚期和宋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

①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

②中原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③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优越。

④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6、17世纪时,英国国王鼓吹“君权神授”,遭到了国内哪些阶层的人极力反抗()A.封建贵族B.议会上下议院C.新兴资产阶级D.新贵族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材料二:

(1)材料一反应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2分)

(2)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6分)18、刘秀治国措施:____、____奴婢____苛捐杂税,恢复____税一,提倡____,____机构,____冗员,____吏治,____贪官污吏。19、古书中把人们在贵族的田地中____描写为“千耦其耘”。20、半坡原始居民居于流域,居住的房屋是____。21、外八庙和避暑山庄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清朝时期实际上起到了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它们位于今天河北承德地区。______(判断对错)22、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____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23、唐朝疆域最盛时东至______,西迄______,北达______南抵______.24、【题文】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____,还创新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25、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____,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至北宋最后完成。27、(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下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的建立。()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引用商鞅语请回答:(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分)(2)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9、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仔细观察后;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仔细观察图二,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0、观察如图;请回答:这幅图反映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唐太宗虚心纳谏;并能从谏如流。魏征敢于直言,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故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2、A【分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卫青、霍去病主要是北击匈奴,蒙恬是秦朝北筑长城。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知识。3、C【分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而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书法的有关内容。4、D【分析】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照明;防寒,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析】D5、D【分析】秦朝建立后;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模式;C项北筑长城开发南疆有利于巩固,排除.

故选D.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依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的知识.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焚书坑儒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D6、B【分析】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B.

本题以《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变迁.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转变的相关知识点.【解析】B7、D【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学会了制作舟船。河姆渡人不会制作青铜器,据此可排除含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解析】D8、C【分析】西汉前期;我国就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C。

本题考查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题以造纸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C9、B【分析】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唐太宗时期与吐蕃的关系。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掌握唐太宗时期处理与吐蕃关系的知识的把握情况,难度较小。【解析】B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CD【分析】位于甘肃省敦煌的莫高窟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石窟内有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泥塑和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武则天和唐太宗生活在唐朝时期,能够目睹到莫高窟.

故选CD.

本题主要考查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三大石窟艺术.【解析】【答案】CD11、ABC【分析】略【解析】ABC12、B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相关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C是出土于湖北随州的编钟,编钟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A是兵马俑出现于秦朝,所以答案是B、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解析】【答案】B、D13、AC【分析】略【解析】AC14、BC【分析】大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

故选BC.

本题考查世袭制.

要注意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异同.【解析】BC15、AD【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晚期和宋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有: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优越.统治者重视江南经济的发展说法不符合题干.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解析】AD16、CD【分析】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权利受到侵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复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革命爆发.

故选CD.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英国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识.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权利受到侵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英国资产阶革命爆发.

解答本题要熟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解析】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内容。“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重视人才的选拔,对文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而且通常进士及第得到的官职比较好。这说明了宋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2)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时我国科举考试出现了新变化;这种变化是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试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形式,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无法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材料二图中考生金榜题名就喜;名落孙山就悲。明朝的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导致许多读书人为了考中,只顾埋头读书,苦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说明科举制到明清时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科举制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八股取士与文字狱·八股取士【解析】【答案】(1)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2)科举考试变八股取士。

(3)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导致许多读书人为了考中,只顾埋头读书,苦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说明科举制到明清时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18、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废除三十节俭裁撤精简整顿严惩【分析】【分析】主要考查刘秀的治国措施;结合教材内容得出。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19、集体耕作【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第一子目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中内容:“人们通常在贵族的天地中集体耕作,古书中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可知,故填集体耕作。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原因、影响。20、半地穴式房屋【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的识记能力。即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居住地和房屋的识记。

【点评】考查半坡居民住的房屋的类型相关相关的知识点。21、略

【分析】因不堪忍受沙俄压迫;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领导下,万里东归,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外八庙和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清朝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建造承德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外围修建十二座宏伟的喇嘛庙。每年指定蒙古王公轮流避暑山庄觐见,陪同皇帝打猎;习武,并给予赏赐,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的作用,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清朝的史实;着重考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承德避暑山庄。【解析】√22、略

【分析】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故答案为:

郾城。

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解析】郾城23、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疆域广阔,最盛时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故答案为:

安东;安西,蒙古高原,南海.

本题考查唐朝的疆域.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唐朝的疆域.【解析】安东;安西;蒙古高原;南海24、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农业方面的发展相关知识;对教材知识准确记忆即可作答,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还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解析】【答案】曲辕犁筒车25、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分析】【分析】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淝水之战。

【点评】关于官渡之战,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公元200年;战役的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曹操奇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关于淝水之战,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公元383年,与这场战役相关的成语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2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至南宋最后完成。【解析】【答案】错27、√【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读图能力。该图再现了牧野之战的情景,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双方在牧野大战,结果商纣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史称西周。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五、简答题(共3题,共15分)28、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纷纷进行了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秦孝公初期,秦国还比较落后,秦孝公积极引进人才,变法图强。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2)本题的回答要从商鞅变法的内容上去总结。结合所学可知,商鞅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连坐;同时推行县制,长官由国君任命,并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法家的主张,故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富国方面的有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方面的有,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其中,承认土地私有,使秦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4)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家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并为以后秦国能够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解析】【答案】(1)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分)(2)法家(2分)(3)承认土地私有(2分),准许自由买卖(2分);奖励耕战(2分);推行县制(2分)(4)经济得到发展(1分);军队战斗力加强(1分);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29、略

【分析】

本题以彩陶;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文字的演变、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文字的演变、青铜器的有关内容。【解析】(1)分析图一可知是彩陶。距今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