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

自罢之咒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焉:

哪里④之:至U,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季而去:(4)下车引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是日,饮酒乐,天雨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

第1页共21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训乎()

(2)百十有五而志于学()

(3)人不晕其忧()

(4)三人行,必有我师常()

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曲肱巾枕之B.择其善者则从之

C.温故而知新D.人不知而不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2页共21页

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

属哪一类。(3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

体会。(3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与儿女讲论X义

第3页共21页

②俄而雪骤: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下车引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尊君在不②过中不至

B.①下车引之②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①去后乃至②相委而去

D.①太丘舍去②光临寒舍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朋行⑵太丘舍去⑶相变而去⑷元方入门不顾

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颂的一项是(2分)

第4页共21页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待君久不至,己去。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10.“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

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

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储?”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炊忘著算,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

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第5页共21页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算: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

落入水中。著算:放竹算。⑤储: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

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

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日/中不至,贝IJ/是无信

C.友人/便怒曰D.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尔颇有所识不不: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一

(2)炊忘著算,饭今成糜。翻译:

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6页共21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亦说乎说:

(2)三人行,必有我师常焉: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4)博学而等志笃:

11.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六、对比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仪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饭问:“儿曹何自

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

第7页共21页

君何日当还”。饭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饭为违信于诸儿,遂止

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仪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仪(ji)始至行部)郭仪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

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相季而去()②太丘舍去()

③儿曹何目远来()④须期乃入()

11.(2分)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B.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C.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D.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1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13.(2分)甲、乙两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第8页共2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答案版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⑧之④?”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

自罢之⑥。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焉:

哪里④之:至U,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与友朗行:(2)去后乃至:一

(3)相参而去:(4)下车引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是日,饮酒乐,天雨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第9页共21页

8.(每空1分)(1)约定(2)才(3)舍弃(4)拉,牵拉

9.(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2)到了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

10.共同的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感受:与人交往,“信用”和“礼貌”尤其

重要,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意对即可)(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音十有五而志于学()

(3)人不^其忧()

(4)三人行,必有我师弟()

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第10页共21页

A.曲肱画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

C.温故画知新D.人不知跑不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课文内容可分为三大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个人修养。说说下列句子各

属哪一类。(3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

体会。(3分)

9.(2分)(1)同“悦”,愉快(2)我(3)能忍受(4)于此,意思是在其

10.(2分)D

11.(4分)(1)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

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3分)(1)C(2)A(3)B

13.(3分)示例: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

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

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第11页共21页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与儿女讲论义义

②俄画雪骤: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

④下车7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尊君在不②过中不至

B.①下车引之②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①去后乃至②相委而去

D.①太丘舍去②光临寒舍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第12页共21页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乙】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分析】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

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

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趁着风飞舞。”太傅大笑

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镒,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

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

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

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

注意识记文言实词。

①句意: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文义:文章义理。

②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

③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④句意: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引:牵,拉。

(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

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

A.①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②句意: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不:用在

动词前,表否定。

B.①句意:下了车去拉元方的手。之:代指元方。②句意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之:名

字。

C.①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②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

第13页共21页

开。

D.①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抛弃。②词意:宾客来到我的家。

舍:房舍,家。

故选:Co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

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重点词有:欣然,高兴地样子。何,什么。句意: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

雪像什么呢?”

②重点词有:期,约定。去,离开。句意: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

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4)本题考查对人物称谓的理解。根据字词积累和文章内容可知,这三种称呼是有区别

的。“君”指的是你,是对对方的一种敬称;“尊君”是敬称,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

君”是谦称,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

(1)①文章义理。

②不久。

③约定。

④牵,拉。

(2)C

(3)①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②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4)“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

父亲。

【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

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

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

第14页共21页

语句的流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1分)

尊君在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朋行⑵太丘舍去⑶相变而去⑷元方入门不顾

8.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年醒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待君久不至,己去。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10.“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2分)

11.“元方时年七岁”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6.(1分)fou

7.(4分)⑴约定⑵离开⑶舍弃⑷回头看

8.(2分)C

9.(4分)⑴(我父亲)等您许久您没有来,(他)已经离开。⑵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

元芳。

10.(2分)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11.(2分)这句话能表现元方是一个自幼就懂事明理,做事方正的人。

第15页共21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

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储?”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炊忘著算,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

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算: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

落入水中。著算:放竹算。⑤储: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

更相易夺:互相更改互相补充。

8.下面是小芳同学朗读课文时的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友人/便怒曰D.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2)陈太丘与友朗行期:—o

(2)尔颇有所识不不: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

(2)炊忘著算,饭今成糜。翻译:

11.结合【甲】文中的语句,请分析元方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

8.(2分)B

第16页共21页

9.(2分)(1)约定(2)同"否"

10.(4分)(1)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拉元方。(2)做饭忘记放篦子,饭成粥了。11.(3

分)示例1;文中元方始终使用敬辞"君"、谦辞"家君",可见他懂礼貌。

示例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见元方重礼守信。示例3:”元方入

门不顾",可见元方率性偏强。

示例4: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

和自己的尊严,说明元方是一个机敏、聪明、方正的人。

(有依据1分,分析合理2分。答出一点即可)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亦说乎说:

(2)三人行,必有我师荐焉: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

(4)博学而尊志笃:

11.翻译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17页共21页

A.思而不学则殆B.切问而近思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

13.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10.说,同“悦”,愉快于此,在其中以……为快乐坚定

11.(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12.A

13.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长处和优点。

六、对比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仪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仪问:“儿曹何自

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仅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

君何日当还”。饭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仪为违信于诸儿,遂止

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仪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仪(jl)始至行部〕郭彳及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

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第18页共21页

①相零而去()②太丘舍去()

③儿曹何目远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