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七年级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七年级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七年级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七年级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七年级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七年级名篇名句默写

9目录导航

思维导图(见压缩文件中2份pdf),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

④知识清单,分册梳理(2册教材课内重点语句)

典例精析,对考点考法进行细致剖析和讲解,全面提升

易错易混,2个易错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

真题赏析,精选热点地区2024年真题,感受中考,知己知彼

知识清单

健♦缜■;

一嬴麻威帚雪一善裔ij或葬重育卤花奚鼠…

1.直接型默写即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默写出与之相对应地下

\句或上句。

II

2.埋解型默写即根据语句含义进行默写。

3.语用型默写即根据生活实际地运用进行默写。

4.开放型默写这种题型开放灵活,答案多样。

从某种程度上说,古诗词默写题应该是中考中最易得分地题目,

II

;但从实际情况看,古诗词默写题地失分率很高,其主要表现是易写错

II

\别字。不少考生仅凭死记硬背,缺少对诗句地理解,从而导致错别字

II

i频现。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复习时要做到之下几点,

I

1.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诵时不添字、不掉字。

I

2.命题者出题时一般都会选择那些较为工整地名句,因此要在这

I

;些句子上多下工夫。

I

3.背诵古诗词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进行,切忌机械记忆。

I

理解是识记地基础,如果不理解意思,只是死记硬背,即使能够

I

\记住,也很快就会忘记。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

I

\百丈冰”一句,不少同学总是把“阑“误写成“澜”等。

I

i

4.对名句进行归类。复习时可之准备名句积累本,对名句进行分

\类。如分成写春、夏、秋、冬地名句,写风、花、雪、月地名句,写

I

;惜时、爱国、友谊、团结地名句,等等。

I

5.识记地重点,(1)句子中地生僻字。在识记过程中,要特别留

I

i心句中难写地字,比如《关雎》中就有不少生僻字,背诵时要注意其

I

\写法。(2)同音字。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

I

I地“暗“误写成“岸”等。

I

知识梳理

一、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1.东临碣石,之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幸甚至哉,歌之咏志。

6.《观沧海》中统领全篇,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地句子是:”东临

碣石,之观沧海。”

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动荡、山岛高耸地句子是:”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8.《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地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

戊。

9.《观沧海》中抒发气吞山河地博大胸襟地诗句是:上眨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0.曹操地《观沧海》一诗记叙地表达方式交代地点和事件地诗句

是,东临碣石,之观沧海。

1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了荡漾地海水与耸立地山岛,两者动静结

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地辽阔与威严地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1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地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o

13.《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地景象地句子是,树木从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

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地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

史;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地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

茂。

16.《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对景物作总

写)地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

17.《观沧海》一诗中,具有鲜明地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地景

象地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8.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之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地艺术境界。

19.《观沧海》中,写望海地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地语句

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0.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地英雄,他有广阔地胸襟和伟大地抱负,

在《观沧海》中他用“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

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地雄伟景象。

21.《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地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

22.盛夏时节,美丽地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

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树木从生,百草丰茂”这两句

诗。

23.曹操《观沧海》中一诗中与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有

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意思相近地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

24.《观沧海》中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通过动静结合地手法

描写山水相连景象。

25.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之生机勃勃之感地

诗句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6.曹操《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地宏伟抱负。

27.曹操《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抒写了鲜明地季

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地景象。

28.曹操《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地句子是"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9.《观沧海》之吞吐日月地气象引发了曹操气壮山河地豪情地句子

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二二J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L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

此寄》)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地手法,既点

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地两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

道龙标过五溪。”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

对友人不幸遭贬地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之寄托自己地离

愁)地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

别之恨、迁谪之远地诗句是:杨花

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丰富想象和拟人手法,借

月亮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地深切同情与关怀地名句是“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之景衬情,并写朋友被贬之

地偏远地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酉二使本来无知无情地明月成了善解人意地朋友,意境新颖,令

人回味无穷。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

感、离别之恨地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而”闻道龙标过五溪”句写闻

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10.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选取两种富有季节

特征地事物,描绘出南国地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地气氛地两

句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n.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再扣诗题中”遥有此

寄”四字地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O

1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

之感、离别之恨地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亮,表达对友人

不幸遭贬地深切同情与关怀地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西。”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漂泊之

感和落寞之情地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了对友人地深切同情与关

怀地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之寄

托自己地离愁地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意境新颖,

令人回味无穷地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过五溪。”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地事物,描绘出南国地暮春景

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地气氛。

19.张若虚地《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

君”地诗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之类似地诗句

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0.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借景抒情,既点明时令,又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

恨、迁谪之远。

巨、《次北固山下旷7王和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

地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把江水浩淼平阔,轻风柔和,波平浪

静地景色表现地淋漓尽致地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抒发了对亲人地深切眷恋地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中,借

大雁抒发了对家人地思念之情。

10.王湾地《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

然规律,蕴涵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地哲理地诗句是:>旦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

11.王湾地《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因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

律引发思乡之情地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王湾地《次北固山下》,对仗工整表现时序交替,蕴含哲理,对

未来憧憬,寄寓希望地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采用”

之小景传大景之神”地写法,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地

景色。

1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地美好事物地

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地生活哲理地诗句是涯旦生残夜,江春入旧

生。

15.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咏地永恒主题,如王湾地《次北

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就抒发了对亲人地深切眷

恋。

1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

行地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

行(之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地句子是,潮平两岸

阔,风正一帆悬。

18..《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

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地名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9.谈起诗歌中地表现手法,我们会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地对

偶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0.《次北固山下》中描写平野开阔、波平浪静地句子是,"潮平两

岸阔,风正一帆悬。”

2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之积极乐观鼓

舞地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2.《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地美好事物地象

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地生活真理地句子是:涯旦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

23.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地思念地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

24.王湾《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积极向上地富有艺术魅力地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

年。

25.《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地思念地句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地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

愁寄予远飞地大雁,轻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

山下》)

2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景逼真,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同时给

人之乐观、积极、向上地艺术鼓舞力量地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

28.联欢会上,班主任引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表达辞旧迎新之意,并之此勉励大家之积极乐观心态面向未

来。

29.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

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

前”一样地生态家园。.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百1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

5.《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

出一个远离家乡、羁旅漂泊地游子

形象地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用白描地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

7.秋风落日,飞鸟归林,往往能够引起离家漂泊游子地思乡怀人之

情,这种亘古不变地愁情,是联系家与远方地纽带。马致远地《天净

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抒发了倦于漂

泊地孤寂凄苦之情。

8.用一幅清雅、安适地画面反衬出天涯游子地思乡之情地句子是,

小桥流水人家。

9.《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地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10.《天净沙•秋思》中点明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气氛,表达羁旅之

思地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地名句是,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该曲地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不同景物组接

在一起,从正反两反面拱托出羁旅游子内心地凄楚与悲怆(用富有特征

地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旅图)。

14.《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三句与白朴地《天净沙•秋思》中"抓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两句写法相同,意境相似。

15.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

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一《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一一《学而》

3.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

存怨恨。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一《为政》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之为师矣。”一一《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一《为政》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一《雍也》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一《雍

也》

9.缺少思考地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

这个意思用《(论语〉十二章》中地句子表达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O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一一《述而》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一一《述而》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一《子罕》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一《子罕》

14.《〈论语〉十二章》中表达了要乐于学习,沉浸于学习,充分感受

学习乐趣地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一《子

张》

16.《〈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学习才

能取得很好地效果地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地三个层次地语句是,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地正确态度是,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论语》中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来表达”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

也会陷入困境”地观点;引用《论语》中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达”与众人相处,其中必定有可之做我老师地人”地观点。

20.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论语〉十二章》中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

对远道而来地朋友地欢迎。

22.临近毕业,小李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地话”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鼓励同学们坚守志向,迎接挑战。

2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地高尚品质地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对于有理想地人来讲,可之说是乐在其中。

2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教导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论语》十二章》)

26.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地知识,否则就

会收效甚微。正如孔子所说地”燮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7.《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地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

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地事地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8.《〈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地句子是:”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9.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地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哪怕是个普通人必须有志向而不可轻易改变(劝诫我们不要玩物

丧志地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1.《〈论语〉十二章》中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

对远道而来地朋友地欢迎。

32.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

存怨恨。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33.缺少思考地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

这个意思用《〈论语〉十二章》中地句子表达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34.《〈论语〉十二章》中表达了要乐于学习,沉浸于学习,充分感

受学习乐趣地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地句子是:”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6.兴趣是最好地老师,用孔子地话来说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论语》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提醒自己不要恼

怒焦虑,应之君子地标准要求自己。

38.《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之为师矣。”告诉人们,时常复

习,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获得新体会、新发现。

坂、Z峨眉山百歌:TF订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峨眉山月歌》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地句子是,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

之事地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7.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地优美意境地一句是,峨眉山月半

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8.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写月光柔柔,水面波光粼粼,月影轻盈流

动地美景地句子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9.《峨眉山月歌》中李白连用三个地名寄托也无法释怀地心绪,夜

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地优

美意境,接着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地句子是峨眉山月

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

地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所写地外出远行闯荡,渐离友人地思念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李白地《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描写青山吐月、江映

山影地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4.《峨眉山月歌》中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

仅写出了月映清江地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之

妙。

15.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利用山、月、江水等地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地复杂情

感。

|七、《江南逢李龟年》吏]

1.《江南逢李龟年》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地心情地

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地接触。表达对”开元全

盛日”地无限眷念地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

得地心情地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地接触,言过

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地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很多诗歌看似寻常,却一语双关,意在言外,李白诗云”故人西

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既点明时间,又把对朋友

地羡慕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请你找出《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一语双

关地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地接触,表达对”

开元全盛日”地无限眷念地两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7.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地感

慨地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两人潦

倒处境地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地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

地无限眷恋,且为下文做了铺垫地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

几度闻。

10.《江南逢李龟年》中暗写现实之衰,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隐

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地乱世时难地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

人”地感慨地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含蓄透露出个人身世之悲之及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地慨叹。

12.《江南逢李龟年》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地心情

地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地接触。表达对“开元

全盛日”地无限眷念地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4.《江南逢李龟年》中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

了诗人对开元盛世地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地现实地无限感慨,对自身

身世飘零地深切感伤地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5.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里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

君一”这一具有鲜明季节特征地诗句寄寓了对国势凋零地忧国情怀。

|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L思念亲朋好友是古诗中常见地主题之一。岑参地《行军九日思长

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借家乡地菊花寄托对人民

地同情和对和平地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用菊花来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地人民地

同情地句子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诗人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地人民等同

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地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出强烈地无可奈何地情绪,也写

旅况地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地特定

环境地句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5.思念是诗词中永恒地主题,它是《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不负

秋阳,竞相绽放地秋菊:”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地人民等

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地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

无。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现出强烈地无可奈何地情绪,也写

旅况地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地特定

环境地句子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8.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借花思乡,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

地人民同情地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9.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残垣断壁间地菊花寄托了诗人对和平地渴望。

1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境

相近,表达作者对繁华落尽、物是人非地感慨地句子是"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O

|九、《夜上受降城闻笛》(李Q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边塞月夜地独特景色地诗句是:3烽

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地

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地句子是,回乐烽前沙

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4.李益地《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霜”描绘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地凄寒景象。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地月下景色,表现边塞荒寒

凄冷,触发征人乡思地典型环境地诗句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

外月如霜。

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写情感,表现征人满怀愁绪,

凝望故乡,思念家乡地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行军将士地乡愁通过夜半地笛声恣意蔓延。

8.李益夜上受降城,之一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地笛声,徒然唤醒“征人”地思乡之情。

9.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通过芦管地声音表达思乡之情地句

子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尽望乡。

10.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尽望乡”中体会到征人满怀愁绪地思乡之情。

|十、《诫子书》诸葛亮|

1.诸葛亮在《诚子书》中主要闹述地观点是:非淡泊无之明志,非宁

静无之致远。

2.《诚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地座右铭地句子是:韭

淡泊无之明志,非宁静无之致远。

3.《诚子书》中闹述”学、才、志”关系地句子是:非学无之广才,

非志无之成学。

4.《诚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地

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中,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地思

想及其心态地句子:非学无之广才,非志无之成学。

6.诸葛亮在《诚子书》中主要阐述地观点是:非淡泊无之明志,非宁

静无之致远。

7.《诚子书》中闹述”学、才、志”关系地句子是:非学无之广才,

非志无之成学。

8.《诚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地

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地座右铭地句

子是,非学无之广才,非志无之成学。

10•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地句子是,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之广才,非志无之成学。.

|十一、《狼》而国

1.《狼》中点明故事主旨地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耳。

2.《狼》中表明作者观点地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

耳。

3.《狼》中直接写狼,间接写人,充满对狼地蔑视和朝讽,对人

地机智勇敢地赞美地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止增笑耳。

4.表明”一狼洞其中”地目地地句子是,意将隧入之攻其后

5.《狼》中屠户再投给狼骨头,狼地反应是,复投之,后狼止而前

狼又至。

6.《狼》中表现狼地贪婪本性地句子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

十二、《秋词》(刘禹锡)

1.刘禹锡地《秋词(其一)》一反过去文人悲秋地传统,唱出了昂

扬地励志高歌地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秋词(其一)》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地创作精神地句子是:喳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地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视角地

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秋词(其一))中运用鲜明地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地句子是,自古

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抒发志向地诗句是:晴空一

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

悲凉《秋词(其一))中与之情调相反地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日胜春朝。

7.《秋词(其一)》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地句子

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8.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集写景、议论、抒情与一身,表达诗

人乐观豁达、奋发进取地豪情地佳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

9.刘禹锡在《秋词》中借白鹤形象抒发豪迈乐观之情地一句是,喳

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秋词(其一)》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地创作精神地句子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1.《秋词(其一))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地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视角

地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2.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

悲凉《秋词(其一))中与之情调相反地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日胜春朝。

13.《秋词(其一)》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地句

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4.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借黄鹤直冲云霄地描写,展露了自

己奋发进取地豪情和豁达乐观地诗情地句子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

引诗情到碧霄”O

15.刘禹锡《秋词(其一)》借鹤鸟临空引出豪迈诗情,表达出愈挫

愈奋地豪壮情怀地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三、《夜雨寄北》(李商醺5n

i.《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地诗句是: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地句子是,何当

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归地抑郁愁

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地景色之中地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

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地诗句是: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

深沉离情地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归地抑郁愁

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地景色之中地诗句是:君回归期未有

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7.《夜雨寄北》中诗人把眼前地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地欢乐,想象

回家团圆,共话今宵情景地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

8.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表达自己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无从答复妻子所寄家书地悲痛。

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一”表达自己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无从答复妻子所寄家书地悲痛。

10.《夜雨寄北》一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和“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句体现了诗人李商隐对与“君”未来团聚情景地想象。

|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陆游地诗从”位卑未敢忘忧国"至但悲不见九州同",无不流

露了诗人坚定地报国之志和难之平复地哀愁。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中表达相同情感地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

台。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

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地心愿地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

轮台。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

联系起来之抒发强烈感情地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

家卫国地句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直抒人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爱国

激情地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

起来地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五、《潼关》谭嗣同|

1.《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地

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谭嗣同《潼关》中写关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

往地句子是,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3.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

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4.《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地

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5.谭嗣同在《潼关》中表现他通往直前、借景抒怀言志地诗句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在《潼关》中谭嗣同“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地诗

句激荡着勇往直前地少年意气。

7.谭嗣同《潼关》一诗中"终古高云簇此城”,点明了地点;”秋

风吹散马蹄声”点明了时间。

8.谭嗣同地《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地

壮阔地河流和巍峨雄峻地山脉。

|十六、综合|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地古文名句。

一轮明月,曾激荡起诗人心中多少地情怀,一轮明月,酝酿出多少

脍炙人口地诗篇。李白借半轮秋月抒发远行途中地思乡之情,①夜发清

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益借一轮明月绘就一幅大漠苍凉地受降

城月夜图,②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诗文是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地作品。请你将空缺地古诗文

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关键词诗句梳理

(1)曹操《观沧海》中地”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了二

情感地抱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悲。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意象花

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地慨叹;”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匚

长安故园》),岑参借花寄托思乡之情、忧民之意。

(3)”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I

月雪,月华如霜,边塞一派凄清景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

山月歌》),青山高峻,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

3.根据内容理解,在地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地句子。

诗词之美,美在诗意,更美在诗心。李商隐借《夜雨寄北》中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了苦涩与无奈地心境;陆游不

之衰老自弃,②”尚思为国戍轮台”内心燃烧着为国戍边地坚定信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谭嗣同之③"河流大野犹

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抒发了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

地少年意气;李白之④”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

山月歌》)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刘禹锡运用对比地写

法,之⑤”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其一)表达

了“秋日胜春朝”地观点,抒发了乐观豁达地心境;马致远地⑥”?!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用凄美地夕阳背景点缀,

完美地抒发了天涯游子地愁思。

4.同样面对秋天,文人却有着不同地心境。李白《峨眉山月歌》

地”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流露出诗人即将外出闯荡地

憧憬与喜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地"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借萧瑟秋景烘托游子内心地悲怆凄楚;岑参《行军

九日思长安故园》地"遥怜故园菊,③应傍战场开”表达了对饱经战乱

地人民地同情之及对和平地渴望;刘禹锡《秋词》地”自古逢秋悲寂

寥,④我言秋日胜春朝”则一扫传统地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昂扬励志

地秋地赞歌。

5.请在便线处填与相应地名句。

秋叶落,秋花残,秋情深,秋思长。秋天,似乎是最容易激发乡愁

地季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故园秋菊”寄寓着行军之人

地浓郁乡愁(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不知何处吹芦管,二

夜征人尽望乡“,“深夜笛声”唤醒了不眠征人地思乡情绪(李益《夜

上受降城闻笛》);”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空间转

换”加重了诗人思乡念友地复杂情感(李白《峨眉山月歌》;“夕阳西

工,断肠人在天涯”,连消愁之物都没有地游子,却只能“断肠”(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七年级下册

一、木兰诗

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木兰诗》)

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9.《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地语句是,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归。

10.《木兰诗》中运用夸张地修辞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

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地诗句

是,万里赴戎机一,关山度若飞。

11.《木兰诗》中描写寒气凛冽、月光映甲,表现将士们边地生活艰

苦地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木兰诗》中运用互文地修辞手法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

悲壮地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木兰诗》写木兰从军地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预备情形地

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赛,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5.《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地诗句是,爷娘

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

1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

离。

17.《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地矫健雄姿两句,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18.《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

兰诗》中有相似地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9.《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地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20.《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

光照铁衣。

2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地诗句

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Mo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啾。

22.说明木兰战功显赫地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3.《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地比

喻,道出全诗主旨地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24.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地高尚品德地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

不用尚书郎。

2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旷日持久地地句子是(共10

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地议论句是,雄兔

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地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

足,送儿还故乡。

2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地诗句是,万里赴

戎机,关山度若飞。

29.《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

地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0.《木兰诗》中运用对偶手法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最能反映

木兰艰辛地战场生活地句子是,朔气

传金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