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姓名、准考证号。2.第I卷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Ⅱ卷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花苞(bāo)娇媚(mèi)诱惑(huò)彩棱镜(lèng)B.睫毛(jié)掩饰(shì)高邈(miǎo)绿茵茵(yīn)C.莅临(lì)吝啬(lìn)干涩(sè)淅淅沥沥(xī)D.粗犷(guǎng)静谧(mì)晒干(shài)咄咄逼人(duō)【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卖弄稀疏缭亮烘托呼朋引伴B.静默应和薄烟舒活抖擞精神C.蓑笠嫩绿抚摸酝酿繁花嫩叶D.润湿眨眼黄晕婉转花枝招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缭亮——嘹亮。故选A。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答案】C【解析】【详解】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C项运用的是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其余三项为拟人修辞。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C.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D.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B项“闪着光”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点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5.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点题,写诗人舟行水上,暗含旅途奔波之意。B.颔联写诗人在岸上所见景色,此刻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C.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D.尾联诗人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了浓浓的故园之思。【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鉴赏分析。B.错误。颔联写景的观察立足点在船上,并非“在岸上所见景色”;故选B。二、综合读写(共5分)综合性学习。6.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答题。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请认真研读后回答问题。政治历史类文学艺术类科普类体育军事类其它高中生18%47%20%9%6%初中生9%68%15%3%5%小学生2%82%10%2%4%(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你们学校要举行“读书节”,请你为你们班想几个读书活动。【答案】(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2)图书角、读书报告会、“我与书籍”演讲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课外阅读种类中占比第一位的都是文学艺术类。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文学艺术类为主。但高中生课外阅读政治历史类的占比要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科普类和体育军事类都是相同的情况。故可得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围绕着“读书”的主题,适合学生开展即可。示例:读书心得交流会:同学们提前阅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包括书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对自己的启发以及从书中得到的感悟等。好书推荐会:每位同学选择一本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好书,向全班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作者、推荐理由等。读书知识竞赛:准备与各类书籍相关的知识题目,如文学常识、名著情节、作家生平事迹等。可以分小组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形式进行,最后评选出获胜小组。三、默写(共14分)7.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勃生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2)《观沧海》中抒发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7)《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答案】①.树木丛生②.百草丰茂③.日月之行④.若出其中⑤.乡书何处达⑥.归雁洛阳边⑦.海日生残夜⑧.江春入旧年⑨.杨花落尽子规啼⑩.闻道龙标过五溪⑪.我寄愁心与明月⑫.随君直到夜郎西⑬.夕阳西下⑭.断肠人在天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茂、雁、生、道、涯”等字词容易写错。四、古诗词赏析(共5分)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著名诗人___(人名),被后人誉为“___”,与___并称为“李杜”。(2)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___的心情。最后两句中,“愁”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___。(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答案】(1)①.唐朝②.李白③.诗仙④.杜甫(2)①.悲苦哀怨②.拟人,将月亮人格化,无情的月亮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比关切和思念之情。(3)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表达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诗人无法亲自向友人诉说内心的“愁”,明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诗人无法亲自向友人诉说内心的“愁”,明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有误;故选D。五、文言文阅读(共8分)9.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何异断斯织乎?【答案】(1)D(2)B(3)A(4)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D.有误,句意:并且七年没有回来。遂:于是,就;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故”为“问”的宾语,所以在“故”后停顿;羊子曰,是羊子说,后面是说的内容,此处应断开;“无”这里是动词,“没有”的意思,所以在“无”前面断句。故断句为: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A.有误,根据甲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只要求吕蒙涉猎广泛而已,故选项中“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错误;故选A。【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辞:推辞;以:用。②何:什么;异:不同,区别;断:割断;斯:这。【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六、现代文阅读(共18分)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济南的冬天(节选)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1)给第一段描绘的画面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揣摩下面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3)找出第②段中表示色彩的词语(至少四个),说说它们的作用?(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阳光朗照下山(2)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3)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四个即可);使丰富的色彩相互映衬,画面显得色彩缤纷,赏心悦目。(意思相近即可)(4)表达了作者对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爱怜、赞叹之情。【解析】【小问1详解】仔细阅读第①段,概括出第一段的中心内容主要是写阳光照耀下的山,然后根据中心内容再来浓缩成标题。而且一般这样的题不要脱离原来的语段,尽量用文中原话来回答问题。【小问2详解】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在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将小山比成摇篮形象地写出济南四面环山的特点,将山写成人的行为,又生动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小问3详解】仔细阅读第②段,学生不难找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这里作者运用“青黑”“白”和“蓝”等表示色彩的词语相互映衬,达到了赏心悦目的作用。【小问4详解】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这句话正是作者这种情感的流露。第二段是写济南的小山的,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夏梁衡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11.将下面的文章思路梳理图填写完整。紧张、热烈、急促(第①段)夏天到了(第②段)(B__________第⑤段)色彩金黄(第③段)A_____________(第④段)12.下面句子标好了连读和重音符号,请说明理由。(1)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两个“快割”连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大声"重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对比一下梁衡和刘湛秋笔下的夏天有什么不同点。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答案】11.①.旋律紧张②.大声赞美12.①.加快节奏,与夏天紧张、急促的氛围吻合

②.加强语气,使赞美、喜爱的夏天的感情更强烈

13.①梁衡笔下的夏还有急促紧张的特点,刘湛秋笔下的夏是粗犷的。②梁衡笔下的夏是炎热的,刘湛秋笔下的夏天是雨带来的清凉。【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A.根据文章第④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可知,第④段描写了农民紧张的农忙景象,所以本段体现了夏天紧张的节奏;B.根据文章第⑤段“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可知,第⑤段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所以本段是对夏天的赞美。【12题详解】本题考查朗读分析。(1)根据文章第④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可知,夏天的节奏是紧张的,这体现在农民的农忙景象上:他们要赶紧收割、晾晒麦子,接下来还要秋苗追肥、浇水,所以农民在收割麦子时是着急的、紧张的,所以两个“快割”连读能更好地体现出农民的紧张、急促。(2)根据文章第⑤段“遗憾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可知,作者因为很少有人歌颂夏天而感到遗憾,因为作者认为夏天有着独特的美好,结合“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可以看出作者对夏天的喜爱,所以重读“大声”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与喜爱。【13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文章第①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及第④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可知,本文描写了农忙的人们,着重体现了夏天的紧张与急促;根据材料“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可知,在刘湛秋眼里,夏天是粗犷热烈的。根据文章第②段“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可知,本文通过描写被太阳炙烤的万物,体现了夏天的炎热;根据材料“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可知,材料主要描写了夏天下雨时的情景,夏雨为人们带来的清凉与惬意,体现了夏天下雨的清凉。七、作文(共40分)14.作文。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是谁,让你从童稚无知到文明懂礼?是谁,带领着你认识了鲁迅、老舍、朱自清?是谁,教会了你运用数学公式,学会了英语单词?是谁,在你成绩退步时给你鼓励与鞭策?是谁,在你苦恼烦躁时给你劝慰与呵护?……是啊,是老师,是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老师!相信在你求学经历中,一定有给你启迪、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师生之间的故事。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答案】例文:难忘师恩在求学的漫漫长路上,我们总会遇到那么几位老师,他们或严厉,或温柔,或幽默,或严谨,但无一例外,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我而言,最难忘的是初中时的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是个中等身材,面容和善的人,但眼镜背后闪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