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内环境与稳态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题型二】细包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题型三】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2、胰岛素、血红蛋白、H+
B.Na+、葡萄糖、尿素,血浆蛋白
C.DNA聚合酶、抗体、激素、H2O
D.血浆蛋白、Ca2+、通道蛋白、HPO42-
2.下图是正常人体组织液部分来源与去向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箭头所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生成的组织液量多于②过程回流的组织液量
B.动脉端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静脉端回流组织液增多
C.③过程受阻并不影响①和②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
D.淋巴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②过程回流至血浆
3.图一、二分别为两位同学所作的“细包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图一中的②④⑤和图二中
的甲、乙、丙均为细包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
B.②是体内大多数细包直接生活的环境
C.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包内液的体积
D.⑤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更高
题型二细包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4.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叵
右心室~区f左心房
①②
A.图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B.图中A表示主动脉,C表示上下腔静脉
C.图中D表示的是肺泡
D.经过该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5.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包生存的直接环境。它向脑细包供应一
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B.脑细包产生的CO?经过脑脊液可直接释放到外界环境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0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图是内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
液中的不同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存在的淋巴细包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④中渗透压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C.经常饮酒的人肝细包会受到损伤,其中的一些胞内酶会进入内环境中
D.肝组织中③④处的Ch浓度和CO2浓度的大小关系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题型三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7.麻醉运输是最常见的大黄鱼保活运输方式,其中CCh麻醉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环保麻醉技术。CCh麻醉可
降低大黄鱼的有氧呼吸速率,但麻醉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Ch参与麻醉大黄鱼的过程中存在体液调节
B.麻醉运输时,水环境温度应维持在其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C.麻醉时间过长引起呼吸衰竭体现了机体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D.CCh麻醉时,大黄鱼体细包无氧呼吸产生的C02增加
8.乳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疾病,补液扩容是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要迅速给予大量生
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然后进行补碱纠酸,补碱可选择碳酸氢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B.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可以改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
C.NaHCCh与产生的乳酸反应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D.大量补充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9.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外界因素和体内细包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
机体的自动调节,使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
B.淋巴液和血浆都是淋巴细包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C.细包呼吸产生的CCh不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D.人体大量失钠,对细包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包外液
㈤2
一、单选题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或速度大于流出速度,造成眼内压力增高,损伤视神经,
造成视野或视力等视功能下降。房水由状体突产生,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mL,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
维持眼内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房水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可维持较高的渗透压
C.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恒定不变,维持眼内正常压力
D.房水中葡萄糖可进入视神经细包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
2.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细包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
B.细包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C.某人花粉过敏时会导致b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D.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
3.脑脊液是脑细包生活的直接环境,它向脑细包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中枢神
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B.缺氧条件下,氧气浓度由低到高为神经细包〈脑脊液〈血浆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组织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
4.某实验小组同学欲探究土豆匀浆能否维持pH的相对稳定,采用蒸储水、缓冲液和土豆匀浆作为实验材
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的一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试管1试管2试管3
待测液2mL蒸储水2mL配制的缓冲液2mL土豆匀浆
滴加液体O.lmol-L'HCllO.lmol-L^HClO.lmolL'HCl
pH检测下降较快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
A.实验中试管1、2为对照组,试管3为实验组
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土豆匀浆中的缓冲对为HCO3-/H2cCh
C.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土豆匀浆调节pH的能力是有限的
D.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土豆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中的完全相同
5.某人抽血化验的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谷丙转氨酶主要由肝细包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包内,当某些药物或病毒改变肝细包膜的通透性后,谷丙转氨酶
会大量进入血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检验项目结果提示参考范围单位
谷丙转氨酶232t0-50UL1
谷草转氨酶98t0-50UL1
总蛋白46.4J60.0〜85.0g-1-1
A.内环境的成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该人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偏高,说明其肝细包可能受损
C.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可知,该人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
D.若上述检验结果都在参考范围内,则说明该人的内环境处于稳态
二、多选题
6.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包而疗效显著。图中a、b、c、d为内环境
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肌肉注射静呷点滴
j——卜上静脉f心脏•动脉Td|—曙露
Lli
A.a、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B.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帮助癌症患者排出腹部积水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己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7.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与房水过多导致眼压增高有关。房水源于血浆,由睫状体产生,充满于眼
前及后房,经后房一瞳孔一前房角排出,进入血液。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为血浆中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
为血浆中的80%,房水的主要作用是为虹膜、角膜和晶状体供应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和泪液都是外分泌液,都属于细包外液
B.房水排出受阻可能会导致或加重青光眼
C.房水中维持酸碱平衡的物质是蛋白质、葡萄糖
D.房水与血浆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8.下图表示人体细包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IV、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
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体外
A.II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I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
B.I是循环系统,淋巴液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血浆
C.IV是泌尿系统,细包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必须通过该途径排出体外
D.V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该器官的分泌物过多可导致细包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9.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临床上
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图为
人体肝细包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细包外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营养物质r血液循环
外d(系统)
一氧气一尿素、水等
境4二氧化碳
e(系统)
f(系统)
A.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人体的电解质、尿素等还可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B.对患者肌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细包外液是a血浆
C.肝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包及肝细包受损,血红蛋白和细包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
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0.最大乳酸稳态指在恒定负荷运动中,乳酸生成率及清除率达到平衡时的最大值(阈值),也是提高耐力
的最佳负荷强度。下图为多次恒定负荷下测试的血乳酸浓度值,当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高于阈值时受试者
的血乳酸将不再保持稳定状态。肌细包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包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8r
1
6
16
^1
®
/
(4V
m
m
ol
l2
、l
)L
0
0510152025
时间/min
A.乳酸增加时,血浆pH保持稳定与其含有的HCO;等物质有关
B.在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下,受试者的血乳酸阈值约为4mmol/L
C.当恒定负荷运动的强度高于阈值时,运动至力竭的时间一般会延长
D.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其运至肝脏细包需要经过组织液
11.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与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包正常
的代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体温、pH、渗透压的动态平衡
B.血浆中C0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被排出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C.人体内多余的H+主要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外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大量的乳酸,会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该过程不属于细包代谢
三、非选择题
12.图1表示人体内细包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几种器官,a、b、c表示内环境的不同组分,I、II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
(2)图2中②所处的内环境是(填图1的字母),。2从红细包进入⑤中被利用至少穿过层
生物膜。图2中①的正常pH范围是,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有关。
(3)人体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依赖于—调节网络。但外界环
境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说明0
13.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包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是小肠),I、II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
(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填序号),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从组织液与血浆的关系
看,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很多。下列各项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有
A.营养不良B.肾小球肾炎
C.吃了很咸的食物D.淋巴循环受阻
(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E、F、G、H中与图乙中⑤相对应的字母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i-有机酸蛋白质
F1425.02.51.5103.36.016.0
E
G1474.01.251.0114.07.51.0
H101402.510.3525-47
(4)图乙中CO2浓度最高的是—(填序号)。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pH仍能维持在—(填数值)正常范围内。
(5)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4.下图为乐涵同学整理的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和循环系统间关联的概念图解。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回答:
尿液
(1)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是
(2)气体[①]进入循环系统后,血液颜色会变为____色。
(3)体、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动脉--静脉-
(4)过程[③]形成的液体成分中,在[④]处被全部吸收进入血液的是o
一、单选题
1.(2024.吉林・高考真题)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
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酸(喋吟核甘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B.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包使血糖回升
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
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
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
7.(2022・重庆•高考真题)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包生成
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包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肌细包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包只需通过组织液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8.(2022・北京・高考真题)有氧呼吸会产生少量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积累会氧化生物分子引发细包损伤。将
生理指标接近的青年志愿者按吸烟与否分为两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力消耗测试,受试者血浆中蛋白质
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产物量如下图。基于此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指每6
毫
标
克
物6
蛋
质
白
蚩S
质
m(
m氧
o6
)l化
生
成0.
的
A.超氧化物主要在血浆中产生
B.烟草中的尼古丁导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
C.与不吸烟者比,蛋白质能为吸烟者提供更多能量
D.本实验为“吸烟有害健康”提供了证据
9.(2022・海南.高考真题)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
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镣退的
是()
肺
泡
通
气
量
动脉血氧分压(mmHg)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缺氧时,人体肌细包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Ch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10.(2022・湖北.图考真题)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
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
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
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
红
蛋
白
氧
饱
和
度
%、
氧分压/mmHg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包代谢
二、非选择题
11.(2023・浙江•高考真题)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
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
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
中的。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包能从血浆、和淋巴等细包外液获取02,这些细包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02、CO2
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而
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
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
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o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
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
节律性是位于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第24讲内环境与稳态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题型二】细包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题型三】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2、胰岛素、血红蛋白、H+
B.Na+、葡萄糖、尿素,血浆蛋白
C.DNA聚合酶、抗体、激素、H2O
D.血浆蛋白、Ca2+、通道蛋白、HPO42-
【答案】B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包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中的物
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包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
B、Na+、葡萄糖、尿素、血浆蛋白都可存在于细包外液,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
C、DNA聚合酶在细包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通道蛋白在细包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B。
2.下图是正常人体组织液部分来源与去向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箭头所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生成的组织液量多于②过程回流的组织液量
B.动脉端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静脉端回流组织液增多
C.③过程受阻并不影响①和②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
D.淋巴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②过程回流至血浆
【答案】A
【分析】细包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包间而形成,
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淋巴液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
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详解】A、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包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还有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故①处生成的组织液量多于②处回流的组
织液量,A正确;
B、动脉端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中渗透压相对更高,可引起静脉端回流组织液减少,B错误;
C、③过程受阻导致一部分组织液无法进入毛细淋巴管,会影响①和②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C错误;
D、淋巴液是单向流向血浆的,不能回流到组织液,D错误。
故选Ao
3.图一、二分别为两位同学所作的“细包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图一中的②④⑤和图二中
的甲、乙、丙均为细包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
B.②是体内大多数细包直接生活的环境
C.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包内液的体积
D.⑤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更高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图一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包,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⑥是
血细包;图二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丁是细包内液。
【详解】A、图一中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图二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因
此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A正确;
B、②是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包(组织细包)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
C、细包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包内液约占体液的2/3,因此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包内液的体积,
C正确;
D、⑤是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接近,D错误。
故选Ao
题型二细包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4.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叵
右心室~区f左心房
①②
A.图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B.图中A表示主动脉,C表示上下腔静脉
C.图中D表示的是肺泡
D.经过该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答案】B
【分析】图示为肺循环途径,其中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网,C是肺静脉,D是肺泡,①表示二
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详解】A、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
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
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故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A正
确;
B、图示为肺循环途径,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B错误;
C、图示为肺循环途径,图中D表示的是肺泡,C正确;
D、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故选B。
5.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包生存的直接环境。它向脑细包供应一
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B.脑细包产生的CO?经过脑脊液可直接释放到外界环境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脊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答案】A
【分析】内环境指细包外液,是人体细包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内环境是细包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
【详解】A、脑脊液是脑细包生存的直接环境,属于内环境,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A正
确;
B、脑细包产生的CO2并不能直接通过脑脊液释放到外界环境,而是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和肺部的气
体交换过程才能被排出体外,B错误;
C、内环境中有缓冲对物质,故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
D、组织液、脑脊液、淋巴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o
6.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图是内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
液中的不同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④
③
②
①
A.①中存在的淋巴细包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④中渗透压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C.经常饮酒的人肝细包会受到损伤,其中的一些胞内酶会进入内环境中
D.肝组织中③④处的Ch浓度和C02浓度的大小关系分别是③〉④和③〈④
【答案】A
【分析】1、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
肿现象。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包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包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
明显优势的是Na+和C1-,细包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据图分析,①为淋巴液,②为细包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细包,
淋巴细包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正确;
B、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
低,水分向组织液渗透增加,进而出现组织水肿的现象,B正确;
C、饮酒会引起肝细包损伤,其中的一些胞内酶会经组织液进入血浆,c正确;
D、肝组织中,氧气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图中③④处的氧气浓度和
二氧化碳浓度大小关系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错误。
故选A„
题型三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7.麻醉运输是最常见的大黄鱼保活运输方式,其中CO2麻醉是国际公认的安全环保麻醉技术。CCh麻醉可
降低大黄鱼的有氧呼吸速率,但麻醉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呼吸衰竭导致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Ch参与麻醉大黄鱼的过程中存在体液调节
B.麻醉运输时,水环境温度应维持在其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C.麻醉时间过长引起呼吸衰竭体现了机体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D.C02麻醉时,大黄鱼体细包无氧呼吸产生的CCh增加
【答案】BD
【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
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
物(如CCh),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包、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CCh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
因子。体液中C0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详解】A、C02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大黄鱼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
B、麻醉运输时,为尽可能减少大黄鱼体内有机物的消耗,水环境温度应低于大黄鱼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B错误;
C、麻醉时间过长引起呼吸衰竭体现了机体调节能力是具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功能紊乱,C
正确;
D、大黄鱼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CCh,D错误。
故选BDo
8.乳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疾病,补液扩容是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要迅速给予大量生
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然后进行补碱纠酸,补碱可选择碳酸氢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B.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可以改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
C.NaHCO3与产生的乳酸反应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
D.大量补充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丙酮酸在细包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不在组织液,A正确;
B、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能将人体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所以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水,
苏打饼干等不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明显改变,因而不会改善处于亚健康的现代人的弱酸性体质,B错误;
C、碳酸氢钠与乳酸会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从而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
D、大量补充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会引起血浆中的其他成分的浓度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9.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随外界因素和体内细包代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引发
机体的自动调节,使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就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
B.淋巴液和血浆都是淋巴细包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C.细包呼吸产生的C02不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D.人体大量失钠,对细包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包外液
【答案】B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内环
境中的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
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血糖浓度等都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而非仅仅是温度、pH、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存在淋巴细包,都是淋巴细包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正确;
C、细包呼吸产生的C02能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比如C02参与调节血液pH,C错误;
D、人体大量失钠,对细包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包内液,D错误。
故选Bo
㈤2
重难创新练
一、单选题
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内房水生或速度大于流出速度,造成眼内压力增高,损伤视神经,
造成视野或视力等视功能下降。房水由状体突产生,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mL,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
维持眼内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房水属于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B.房水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可维持较高的渗透压
C.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恒定不变,维持眼内正常压力
D.房水中葡萄糖可进入视神经细包的线粒体氧化分解供能
【答案】A
【分析】1、房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的一种。所以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
2、在呼吸作用中,葡萄糖在细包质基质中被分解,不进入线粒体。
【详解】A、房水是视神经生存的内环境,属于组织液,A正确;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B错误;
C、内环境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正常人的房水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恒定不变,C错误;
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而是在细包质基质中被分解,D错误。
故选Ao
2.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细包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
B.细包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C.某人花粉过敏时会导致b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D.b是组织液,其渗入c的量远多于渗入d的量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细包内液,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d表示血浆。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包内液,b、d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而c与b、d之间是单向物质交
换,由此推断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a是细包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A正确;
B、b组织液、c淋巴和d血浆属于细包外液,细包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B错误;
C、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会导致组织细包释放组织胺等物质,组织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部分血浆蛋白进入b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
D、组织液渗入血浆的量很大,而渗入淋巴的量较少,D错误。
故选B。
3.脑脊液是脑细包生活的直接环境,它向脑细包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中枢神
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脑脊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B.缺氧条件下,氧气浓度由低到高为神经细包〈脑脊液〈血浆
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02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脑组织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
【答案】B
【分析】内环境指细包外液,是人体细包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
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包外液才能进入细包,而细包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
细包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内环境是细包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包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
淋巴液、脑脊液等。
【详解】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含有细包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细包代谢产生的产物及细包间传递信息的
信息分子。因此,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A正确;
B、氧气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因此顺着氧气运输方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因此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
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脑脊液〉神经细包,B正确;
C、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内环境中有pH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
明显降低,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构成的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B。
4.某实验小组同学欲探究土豆匀浆能否维持pH的相对稳定,采用蒸储水、缓冲液和土豆匀浆作为实验材
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的一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试管1试管2试管3
待测液2mL蒸储水2mL配制的缓冲液2mL土豆匀浆
滴加液体O.lmol-L'HCllO.lmol-L^HClO.lmolL'HCl
pH检测下降较快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
A.实验中试管1、2为对照组,试管3为实验组
B.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土豆匀浆中的缓冲对为HCO3-/H2cCh
C.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土豆匀浆调节pH的能力是有限的
D.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土豆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中的完全相同
【答案】A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4)组成: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豆匀浆能否维持pH的相对稳定,自变量为是否加入土豆匀浆,因变量
为pH变化,因此实验中试管1、2为对照组,试管3为实验组,A正确;
BD、由实验结果可知,向土豆匀浆加入HC1后pH变化不明显,说明土豆匀浆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可
能存在缓冲物质,但不清楚缓冲对是否为HCO3-/H2c03,也不清楚土豆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缓冲液中的是
否完全相同,BD错误;
C、上述实验结果无法说明土豆匀浆调节pH的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
故选Ao
5.某人抽血化验的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谷丙转氨酶主要由肝细包合成,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包内,当某些药物或病毒改变肝细包膜的通透性后,谷丙转氨酶
会大量进入血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检验项目结果提示参考范围单位
谷丙转氨酶232t0-50UL1
谷草转氨酶98t。〜50UL-1
总蛋白46.4J60.0〜85.0g-1-1
A.内环境的成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该人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偏高,说明其肝细包可能受损
C.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可知,该人可能出现组织水肿的症状
D.若上述检验结果都在参考范围内,则说明该人的内环境处于稳态
【答案】A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内
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A正确;
B、该人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偏高,说明检查者的肝细包可能受损,也可能有病毒感染,但还需要进一步检测,
B正确;
C、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可知,该人血浆中总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表现为组织液渗透
压相对升高,因而有可能导致全身水肿,C正确;
D、若抽血化验单所有检验项目都在参考范围内,则只能说明检测的项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他未检测的
项目并不清楚,因而只能说明该检查者的内环境可能维持了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Ao
二、多选题
6.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包而疗效显著。图中a、b、c、d为内环境
的相关组成(其中b为血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肌肉注射静」点滴
j——卜上静脉~~»心脏一>•动脉Td|—喝晶
a
l£j
A.a、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B.正常情况下,a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
C.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帮助癌症患者排出腹部积水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己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答案】BCD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b为血浆,结合图示可知,a、d为组织液,c为淋
巴(液)。
【详解】A、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
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液)。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包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
组织细包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A正确;
B、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和血浆,但比例不同,正常情况下,a组织液大量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b
血浆中,少量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c淋巴(液)中,B正确;
C、静脉点滴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可以吸收组织液中的液体,有助于癌症患者排
出腹部积水,C正确;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己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错误。
故选BCDo
7.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与房水过多导致眼压增高有关。房水源于血浆,由睫状体产生,充满于眼
前及后房,经后房一瞳孔一前房角排出,进入血液。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为血浆中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
为血浆中的80%,房水的主要作用是为虹膜、角膜和晶状体供应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房水和泪液都是外分泌液,都属于细包外液
B.房水排出受阻可能会导致或加重青光眼
C.房水中维持酸碱平衡的物质是蛋白质、葡萄糖
D.房水与血浆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答案】ACD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包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
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包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详解】A、泪液是泪腺分泌的,属于外分泌液,房水源于血浆,属于细包外液,A正确;
B、房水排出受阻,会引起眼压增高,从而导致或加重青光眼,B正确;
C、房水渗透压取决于其中的蛋白质、葡萄糖等成分,而房水中维持酸碱平衡的物质是缓冲物质,C错误;
D、据题干信息“房水源于血浆,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为血浆中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
由此可知,房水与血浆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很大差异,D错误。
故选ACDo
8.下图表示人体细包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IV、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
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体外
A.II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I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
B.I是循环系统,淋巴液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汇入血浆
C.IV是泌尿系统,细包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必须通过该途径排出体外
D.V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该器官的分泌物过多可导致细包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答案】AC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细包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LIV、V表示直
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
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A表示淋巴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
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详解】A、由图可知II、III、IV、V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食物中的大分子物
质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发生在II中,A正确;
B、I是循环系统,包括淋巴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A是淋巴循环,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动,经过淋巴
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B正确;
C、IV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等主要的排出途径,部分水可以通过皮肤或呼吸系统
排出体外,C错误;
D、V表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分泌物是汗液,汗液分泌过多,会导致细包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D错误。
故选ACo
9.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临床上
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图为
人体肝细包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细包外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营养物质,
外d(系统)
界
环
境氧气.
三氧化碳
f(系统)
A.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人体的电解质、尿素等还可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B.对患者肌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细包外液是a血浆
C.肝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包及肝细包受损,血红蛋白和细包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
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D.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镇江粮食加工机械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LED照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一次性无菌帽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四氟制品液压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12 我的环保小搭档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年男式手套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房产租赁合同附租赁房产租赁期间租金调整协议
- 11呼吸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人版(2017)科学四年级下册
- 2025年度吊车租赁及现场安全监督合同
- 2025年厂房出租合同及租赁双方争议解决机制
- DL-T439-2018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
- (正式版)JBT 14787-2024 可同步限矩型液力耦合器
- 流行音乐(中国)
- 常见症状-黄疸课件
- 节后复工安全培训的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
- 五子棋基础入门课件
-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
- 涉密人员专题培训课件
- 浙江游戏产业园可行性方案
- 提升办公室工作效能的经验交流发言模板
- 胃癌影像诊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