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E/2E/wKhkGWekkgKAYi_dAAB5u5TomWk491.jpg)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E/2E/wKhkGWekkgKAYi_dAAB5u5TomWk4912.jpg)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E/2E/wKhkGWekkgKAYi_dAAB5u5TomWk4913.jpg)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E/2E/wKhkGWekkgKAYi_dAAB5u5TomWk4914.jpg)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0/1E/2E/wKhkGWekkgKAYi_dAAB5u5TomWk4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度绿色建筑配套能力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标〔2024〕12号)要求,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要点。本要点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基本规定;3应用范围;4应用技术要求;5计算方法。本要点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余松西路155号两江春城4幢,邮编:401147,电话传真网址:http://)。要点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目次TOC\o"1-2"\h\z\u22916前言 24973目次 3130431总则 4141742基本规定 5151163应用要求 6132144计算方法 1127826附表1 1622375附表2 17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落实我市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结合重庆市实际需求,制定本要点。1.0.2本要点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改建、扩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建设和管理。1.0.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除应符合本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相关文件要求。2基本规定2.0.1可再生能源系统主要包含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系统。电厂余热、工业余热系统可视同为可再生能源系统。2.0.2建筑的总体规划应为可再生能源利用创造条件。应根据现行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当地资源、周边环境、场地地理条件、安全环保等因素,并应结合建筑规模、功能类别、空间布局、立面风格、用能特点与可再生能源系统适用条件及成本等情况,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系统。2.0.3典型类型的建筑可在本要点附表中选择适宜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类型设置数量及其应用规模应满足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要求。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应按本要点规定的方法计算。2.0.4可再生能源系统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可再生能源利用分析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可再生能源系统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2.0.5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可再生能源系统时,设计必须以系统相关的建筑结构安全及防坠落、防水、防火、防雷等安全性能合格评估报告为依据。2.0.6设计变更时,不得降低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2.0.7可再生能源系统中的设备和部件应成套选用。关键设备和部件应有质检合格证书和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合格复验、试验报告。设备规格、性能参数和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2.0.8可再生能源系统工程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完成后,应进行设备系统性能检测,并应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工程质量验收。2.0.9可再生能源系统应按照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相关标准要求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故障与安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进行运行与维护。2.0.10可再生能源系统能耗应进行单独统计,并应按分类、分区、分项计量数据的相关要求设置分项能源计量装置和自动监测系统。能耗数据应纳入能耗监督管理系统平台管理,并开展节能减碳、环保效益评价。3应用要求3.1一般规定3.1.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资源条件、场地条件、建筑功能、周围环境等,采用多种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3.1.2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且太阳能系统应做到全年综合利用,根据使用地的气候特征、实际需求和适用条件,为建筑物供电、供生活热水、供暖或(及)供冷。3.1.3对于已有地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土壤源热泵系统)集中利用规划的建筑(含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应按规划要求进行应用。鼓励编制可再生能源系统利用规划。3.1.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应避开爆炸危险场所,并应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的相关消防标准要求。3.1.5因条件限制,当采用太阳能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量要求时,应选择另外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进行替代,且应满足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量要求。3.2应用范围3.2.1新建建筑太阳能系统应用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1.新建居住建筑应用类型建筑层数屋面形式安装面积占比(光伏组件总安装面积或太阳能集热面积)太阳能光伏系统或太阳能光热系统6层及以下非上人屋面≥屋面可安装面积的80%上人屋面≥屋面可安装面积的50%坡屋面≥南向及偏南朝向坡屋面可安装面积的80%6层以上非上人屋面宜≥屋面可安装面积的80%上人屋面宜≥屋面可安装面积的50%备注:1、露台不计入屋顶面积。2、太阳能安装面积可按整个项目进行总体平衡。2.新建公共建筑应用类型建筑类别建筑层数安装面积占比(光伏组件总安装面积或太阳能集热面积)太阳能光伏系统或太阳能光热系统教育类/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50%医疗类社会民生类公众活动类办公科研类6层及以下≥屋面可安装面积的50%6层以上≥屋面可安装面积的15%商业服务类6层及以下≥屋面可安装面积的50%6层以上≥屋面可安装面积的15%交通类(除交通场站、非露天交通场库和航管楼外的交通管理类)/≥屋面可安装面积的15%综合楼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不宜低于功能场所、类别的最低要求。3.新建工业厂房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有爆炸危险性或其它特殊功能类厂房建筑除外)。3.2.2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范围1.住区、社区采用集中供冷、供热的居住建筑,在不具备地源热泵技术运用条件下,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供热。2.不具备地源热泵技术运用条件的各类公共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供热。3.2.3水源热泵系统应用范围1.建筑用地红线与江河或湖库岸线1km以内、主要用水季节取水扬程40m以内、供热供冷运行95%时间保证率下取水量不超过取水位置江河断面流量的25%或日取水量不超过湖库水体容量的3%时,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000㎡(含)的公共建筑宜采用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资源禀赋好的其它建筑宜考虑应用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2.距离集中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5km范围内、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000㎡(含)的公共建筑宜采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各类集中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内建筑和建有污水处理或再生水厂的园区宜采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其它建筑在条件可行时可考虑应用污水源热泵系统。3.2.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1.住区、社区采用集中供冷、供热的居住建筑,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浅层地热能资源满足地埋管换热器及管网的埋设需求时,宜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2.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且单体建筑面积≥20000㎡的各类公共建筑,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浅层地热能资源满足地埋管换热器及管网的埋设需求时,宜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3.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为工业厂房提供舒适性空气调节,且单体建筑面积≥20000㎡,工程场地可利用面积、浅层地热能资源满足地埋管换热器及管网的埋设需求时,宜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3.3技术要求3.3.1太阳能系统应用技术要求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且采用太阳能组件构造建筑外部幕墙和外装饰面结构时,应充分对可能引起建筑群体间的二次辐射应进行预测,可见光反射比及反射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符合《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18091的规定。2并网光伏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的规定。3太阳能光伏系统应进行安装场地规划,确保背板通风散热效果,避开排烟、冷凝换热热流出口,防止光伏组件过热。防止落叶、污染物附着光伏组件迎光面直接造成热斑损害。4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时,应给岀系统装机容量和年发电总量、光伏组件安装倾角、经纬度、组件间距、计算用标准日照强度和标准日照小时数,安装在建筑屋顶的光伏系统,还应提供可用屋顶面积,以及光伏组件安装投影面积。5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25年,光伏组件效率按光伏组件类型确定效率值最低要求,且应满足下表要求。光伏组件效率:光伏组件类型初始效率首年效率衰减率后续年效率衰减率多晶硅≥17%≤2.5%≤0.7%单晶硅≥17.8%≤3%≤0.7%薄膜≥12≤5%≤0.4%6光伏组件串联失配率应符合光伏发电站设计要求,且光伏组件平均串联失配率不应高于2%。7光伏组串并联失配率应符合光伏发电站设计要求,且光伏组串平均并联失配率不应高于2%。8光伏组串一致性以并联的光伏组串间的电流偏差率和电压偏差率来判断,电流偏差率和电压偏差率的合格参考值均不应高于5%。9线缆损耗包括直流线缆损耗和交流线缆损耗。分段线路平均直流线缆损耗和平均交流线缆损耗不应高于2%。10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应符合《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32004的要求。11光伏发电系统效能应符合《光伏发电系统效能规范》NB/T10394的要求。12公共建筑设置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时,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太阳能保证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太阳能保证率f(%)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空气调节系统≥30≥25≥2014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设计时,应设置防止热损失的措施。15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综合全年太阳能保证率不足50%,且无法确保冬季稳定供热时,宜作为供热系统辅助热源。3.3.2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要求1.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应用宜符合《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标准》DBJ50/T-301的相关规定。2.空气源热泵系统形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气象条件、能源状况及政策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功能,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2)空气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应不小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规定值。4.对常年存在热水需求的宾馆、医院等建筑,当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时,宜采用带冷凝热回收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5.采用集中式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居住建筑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宜分楼层或分用用户设置热计量装置。6.空气源热泵室外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避免周围障碍物的影响,防止进风与排风之间气流短路。2)应避免污浊气流的影响。3)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安装位置不宜靠近对声环境、振动要求较高的房间。4)便于对室外机进行清扫和维护维修。5)便于对化霜水进行有组织排放。6)避免影响周边环境以及人员活动。7)设置于屋顶或楼面时,应进行减振设计。3.3.3水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要求。1.对于水文地质条件适宜的地区,在通过各种措施(如地下水回灌)不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宜考虑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2.水源热泵系统的取水、退水和排水应分别满足水资源、排水、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要求,并获得相应的许可或批准。3.水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宜采用全年复合供暖和供冷系统方式。水源热泵系统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它供冷供热系统联合应用。4.水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拟实施前应进行分析评估,确保技术经济可行以及地质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和排水系统等影响可接受。5.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应按照《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标准》DBJ50/T-115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设计、设计、施工、验收、运维、检测及评价。6.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按照《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浅层地热能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38678并参考《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标准》DBJ50/T-115等进行分析评估、设计、实施、验收、运行检测及评价。7.污水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应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标准》DBJ50/T-115及国内其它相关标准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设计、设计、施工、验收、运维、检测及评价,应对水源水量、水质、污水管线和污水厂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城市规划、服务半径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经污水源热泵系统换热后的污水温度应满足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排放、再生水用户以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要求。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工况下污水水源可利用的温降(温升)不宜小于3℃,污水水源为原生污水时,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冬季流出蒸发器的污水温度应满足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最低要求,最大温降3~4℃,间接式污水源热泵系统流出换热器的污水温度应满足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要求,夏季制冷流出冷凝器的污水温度不应高于40℃。3.3.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要求1.浅层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所负担建筑物全年动态负荷及吸、排热量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应小于1年。建筑面积50000㎡以上大规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进行10年以上地源侧热平衡分析。2.冬季有冻结可能的地区,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有防冻措施。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与控制工程应对代表性房间室内温度、系统地源侧与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和流量、热泵系统耗电量、地下环境参数进行监测。4计算方法4.1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可再生能源建筑替代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以年为周期进行计算,计算公式见下式:λ=式中,λ——可再生能源建筑替代量占建筑总运行能耗比例,即可再生能源替代率;Ei——各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年总替代量(kWh);Eb——可再生能源系统服务的建筑年总运行能耗量(kWh)。4.2建筑年运行能耗组成根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建筑年总运行能耗量包括建筑中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电气系统及燃气系统的用能。其中,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用能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用能,电气系统用能仅计算照明系统用能,燃气系统用能仅计算生活热水用能。计算公式见下式:Eb=E暖通+E照明+E燃气式中,Eb——建筑年总运行能耗量(kWh),E暖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年能耗量(kWh),E照明——建筑照明系统年能耗量(kWh),E燃气——建筑生活热水年能耗量(kWh)4.3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量的组成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量的组成包括建筑中太阳能光伏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水(地)热泵系统的替代量。其中,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用能替代量包括热水用能和冬季供暖用能两部分;水(地)热泵系统的用能替代量包括夏季制冷用能和冬季供暖用能两部分。各系统在进行用能替代量计算时,基准系统的相关性能系数、能效指标等参数的取值均需满足《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相关要求。4.4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量的计算各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年替代量EiE式中:En——太阳能光伏系统替代量,即发电量,kWh;Q——太阳能集热系统替代量,即集热量,kWh;E空——空气源热泵替代量,kWh;E水(地)来源:《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4.4.1太阳能光伏系统替代量(发电量)计算光伏发电系统的替代量(发电量)可按下式计算:E式中:En——年替代量(发电量)(kWh/a);HA——水平面年太阳能总辐射量[kWh/(m2a)];PA——光伏组件安装容量(kWp);Ea——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kWh/m来源:《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4.4.2太阳能集热系统替代量(集热量)的计算太阳能集热系统替代量(集热量)Q可按下式进行计算:Q=式中:Q——太阳能集热系统替代量(集热量),kWh;Ac——太阳集热系统面积,m2;JT——太阳集热系统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阳辐照量,MJ/m2;ηL——管路和储热装置的热损失率,%;ηcd来源:《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4.4.3空气源热泵替代量计算空气源热泵替代量包括空气源热泵热水用能替代量和空气源热泵冬季供暖用能替代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E式中:E空——空气源热泵替代量,kWh;∆E空,热——空气源热泵热水用能替代量,kWh;∆E空,暖——空气源热泵冬季供暖用能替代量,kW(一)热水用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用能替代量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E锅,热——燃气锅炉热水用能量,kWh;E空,热——空气源热泵热水用能量,kW燃气锅炉热水用能量E锅,热E式中:M——热水用量,kg;C——水的比热容,KJ/kg℃;∆T——水的温差,即出口水温-入口水温,℃;η——燃气系统效率,%;3.6——KJ与kWh的换算系数。空气源热泵热水用能量E空,热E式中:C——水的比热容,KJ/kg℃;M——热水用量,kg;∆T——水的温差,即出口水温-入口水温,℃;COP空,热——空气源热泵能效比;3.6——KJ与kW(二)冬季供暖空气源热泵冬季供暖用能替代量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E气——燃气锅炉用能量,kwh;E空,暖——空气源热泵机组用能量,kw燃气锅炉用能量E气E式中:Qℎ——耗热量,kwh;η——燃气系统效率,%;q1——标准天然气热值,取9.87kwh/m3;q2——综合发电煤耗,取0.330kgce/kwh;φ来源:《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空气源热泵机组用能量E空,暖E式中:Qℎ——耗热量,kwh;COP4.4.4水(地)源热泵替代量在理想状态下,水(地)源热泵替代量为水(地)源热泵节能量。水(地)源热泵用能替代量包括水(地)源热泵夏季制冷用能替代量和水(地)源热泵冬季供暖用能替代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E式中:E水(地)——水(地)源热泵替代量,kWh;∆E水地,夏——水(地)源热泵夏季制冷用能替代量,kWh;∆E水地,冬——空气源热泵冬季供暖用能替代量,(一)夏季水(地)源热泵夏季制冷用能替代量按下式进行计算:∆E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给孩子的一封表扬信8篇
- 2025年度养老服务机构场地租赁合同及养老服务协议
- 2025年度进口木门代理销售合同
- 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分析
- 现代农业科技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 移动校园活动总结
- 2025年度家具多层板市场调研与销售预测合同
- 结婚父亲致辞汇编15篇
- 给领导和同事的道歉信
- 电商物流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研究
- CJT 354-201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采暖及通风装置技术条件
- 2024年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析)
- 暑假作业 11 高二英语语法填空20篇(原卷版)-【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高二英语暑假培优练(人教版2019)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GMP附录《无菌药品》试卷测试题库含答案
- JBT 7387-2014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电动控制阀
-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究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保安员考试题库【典型题】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课堂同步练习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