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上册月考试卷39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O或S元素B.元素电负性的顺序为X>Y>Z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顺序Z>Y>X>WD.对应简单离子的半径顺序W>X>Y>Z2、2020年11月6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NewSat9-18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提供动力的化学反应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2的电子式:B.CO2的空间充填模型:C.氧化性:N2O4>CO2D.电负性大小:O>N3、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阳离子半径:X<R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C.M可以形成两种常见的含氧酸D.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g的两种激发态:和前者第二电离能更大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C.两个氯原子形成氯气分子的共价键的轨道重叠图可表示为D.与N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比N大的元素有3种5、如图为氮及其常见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物质B.检验b+所需试剂是NaOH浓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C.c途径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硝酸D.N2H4分子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A族,是s区元素B.SO2分子和O3分子的立体构型均为V形C.有机物CH2=CH―CH3分子中有1个π键、2个σ键D.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分子的稳定性好,高温下也很难分解7、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酸性:H2CO3<C6H5OH<H3COOHB.碱性:Ba(OH)2<Ca(OH)2<KOHC.熔点:MgBr2<SiCl4<BND.沸点:PH3<NH3<H2O8、分子式为C7H14O2的有机物A有下列变化关系。
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A的可能结构有A.2种B.4种C.6种D.8种9、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A.NH3、P4、C10H8B.PCl3、CO2、H2SO4C.SO2、SiO2、P2O5D.CCl4、H2O、Na2O2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1)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
(2)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
(3)Mn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___族,基态Mn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有___个。
(4)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填标号)。
A.
B.
C.
D.11、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序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价层电子排布为_______。b、c、d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2)a和b、c、d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2种)。12、(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①在a.苯、b.c.d.e.五种溶剂中,碳原子采取杂化的分子有______(填字母)。分子的空间结构是______,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等互溶,据此可判断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③金属镍粉在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体呈正四面体形。易溶于______(填字母)。
a.水b.c.(苯)d.溶液。
(2)已知白磷()的结构如图所示,可知每个磷原子以______个共价键与另外的______个原子结合成正四面体形结构,它应该是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在中______(填“能“或“不能”)溶解,磷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
13、的沸点低于其原因是_______。硒的两种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填“>”或“<”)。14、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16、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_______)A.正确B.错误17、CH3CH2OH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18、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19、将丙三醇加入新制中溶液呈绛蓝色,则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中溶液也呈绛蓝色。(____)A.正确B.错误20、用铜作电缆、电线,主要是利用铜的导电性。(______)A.正确B.错误21、判断正误。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_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_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2杂化___________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___________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不一定为直线形___________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___________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2杂化的结果___________
(8)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___________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___________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___________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___________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___________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___________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___________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成键双方原子提供_____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30分)22、在含单质碘的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为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I.在装有的溶液的碘量瓶中加入足量充分搅拌溶解,待过量的固体碘沉于瓶底后,取上层清液,用萃取,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得到萃取后的水溶液、溶液。
II.取萃取后的溶液于碘量瓶中,加水充分振荡,再加入质量分数为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5分钟,用的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注入的淀粉溶液,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溶液。
III.将萃取后的水溶液移入碘量瓶中,用的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注入的淀粉溶液,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溶液。
已知:i.
ii.与难溶于
iii.室温下,达到溶解平衡后,在层和水层中的分配比为86∶1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萃取分液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填标号)。A.B.C.D.(2)易溶于的原因是_______。
(3)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应装在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
(4)步骤II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5)步骤III测得萃取后的水溶液中_______平衡常数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6)下列关于实验误差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A.步骤I中碘量瓶若没有充分振荡,则导致所测值偏大B.步骤I中吸取上层清液时,不慎吸入碘固体,则测得的K偏小C.步骤II中滴定前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得的K偏大D.步骤III中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K偏小23、是制备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小组利用莫尔盐制备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氧化操作中除生成外;另一部分铁元素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1)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2)“酸溶”时,莫尔盐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的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
(3)第一次“煮沸”时,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氧化”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氧化”时反应液应保持温度在40℃左右,则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填“直接加热”或“水浴加热”)。
(5)测定产品中铁的含量。
步骤ⅰ:称量mg样品,加水溶解,加入稀硫酸,再滴入的溶液使其恰好反应完全。
步骤ⅱ:向步骤ⅰ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反应完全后,滤去不溶物,向溶液中滴入酸化的的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
①步骤ⅰ中,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则所测的铁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步骤ⅱ中不滤去不溶物,则所测的铁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m、y、z的代数式表示)。24、某研究小组学生探究硫酸铁溶液与铜粉的反应:。实验I过程①过程②过程③实验现象过程①: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变为浅蓝绿色;
过程②:滴加1滴0.1mol/L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红并产生少量白色浑浊,振荡试管后,红色消失,白色浑浊物的量增多;
过程③:反复多次滴加0.1mol/LKSCN溶液,现象与过程②相同,白色浑浊物的量逐渐增多。
【资料】i.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络合反应生成
ii.淡黄色、可溶的与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1)过程①溶液颜色变为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经射线衍射实验检测,过程②中白色不溶物为CuSCN,同时有硫氰(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某同学针对过程③中溶液颜色变红且白色浑浊物增多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并做实验Ⅱ验证该假设。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Ⅱ操作1取少量胆矾晶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溶液颜色很快由蓝色变蓝绿色,大约5分钟后,溶液颜色完全呈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浑浊物;放置24小时后,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操作2_______未见溶液变红色,大约2分钟后出现浑浊,略带黄色。放置4小时后,黄色浑浊物的量增多,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未见溶液变红色,大约2分钟后出现浑浊,略带黄色。放置4小时后,黄色浑浊物的量增多,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操作3取少量胆矾晶体和绿矾晶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溶液颜色为浅蓝绿色,放置4小时后,未发现颜色变化。溶液颜色为浅蓝绿色,放置4小时后,未发现颜色变化。操作4取少量胆矾晶体和绿矾晶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3)操作1中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4)通过实验操作2及现象可说明溶液放置过程中不会生成写出操作2的完整过程_______。
(5)由操作4可知该同学的假设正确。操作4中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已知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过程③中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_______。
(6)由实验可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共1题,共10分)25、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C、D、E;其中A、B同周期,B、C同族,A元素2p原子轨道半充满,C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D元素原子核外有17种运动状态的电子;E元素次外层全充满,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其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形;
(2)B的氢化物比同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高,原因是___________;
(3)C、D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酸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4)A和D形成的化合物AD3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该物质水解生成碱性气体和漂白性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A的氢化物通入到E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六、原理综合题(共1题,共2分)26、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X、Y、Z、R、Q为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相关信息如下:。X元素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Z元素被誉为“太空金属”,也有“生物金属”之称,其基态原子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十一列Q元素在周期表里与R元素在同一个分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X3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离子化合物YX5的电子式是_________。
(2)CO与Y2属于等电子体,1个CO分子中含有的π键数目是_________个。
(3)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A(A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A晶体的晶胞为正方体(如图1)。
①制备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晶体中,Z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
(4)R2+离子的外围电子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R2O的熔点比R2S的_________(填“高”或“低”)。
(5)Q元素和硫(S)元素能够形成化合物B,B晶体的晶胞为正方体(如图2),若晶胞棱长为5.4×10-8cm,则晶胞密度为_________g•cm﹣3(列式并计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由图可知;X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最外层有4个电子;而Z只形成1个共价键,且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可推断X为Si,Z为Cl,W形成+1价离子,为Na元素;由化合物中原子团带1个单位负电荷,可知Y元素除了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之外,还可以得到1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P元素。综上,元素W;X、Y、Z分别为Na、Si、P、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Y为P元素,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Cl>P>Si,则电负性Cl>P>Si,即Z>Y>X;故B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则Na、Si、P、Cl第一电离能Cl>P>Si>Na,即Z>Y>X>W;故C正确;
D.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Si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子,很难形成简单离子,故离子半径P3->Cl->Na+;故D错误;
答案选C。2、B【分析】【分析】
【详解】
A.N2的结构式为NN,每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分子式为CO2;由模型可知小球为碳原子,2个大球为氧原子,氧原子半径大,但实际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故B错误;
C.反应C2H8N2+2N2O4=3N2+2CO2+4H2O中N2O4为氧化剂,生成的CO2是氧化产物,氧化性:N2O4>CO2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O>N,则电负性:O>N,故D正确;
故选B。3、D【分析】【分析】
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知X;Y、Z、M和R分别为H、C、N、S和Na元素。
【详解】
A.离子半径Na+>H+;A项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N>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NH3>CH4;B项不符合题意;
C.S元素可以形成H2SO3、H2SO4两种常见的酸;C项不符合题意;
D.C;H元素形成的各类烃中;会含有C-C,因此也含非极性键,D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D。4、A【分析】【详解】
A.Mg的两种激发态,[Ne]3s13p1的第二电离能是失去3s上的电子,[Ne]3p2的第二电离能是失去3p上的电子;3p上的电子比3s上的电子能量高,所以前者的第二电离能更大,A正确;
B.3p2表示3p能级有2个电子;B错误;
C.两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形成p-pσ键,轨道重叠图错误,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氮轨道电子处于半满状态,较为稳定,第一电离能较大,所以与N同周期的元素第一电离能比N大的有F和Ne,D错误;
故答案选A。5、D【分析】【详解】
A.a为NO;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
B.b+为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所需试剂是碱和红色石蕊试纸,B项错误;
C.工业生产硝酸从氨的催化氧化开始;C项错误;
D.分子其中N原子有三个σ键电子对;孤电子对数为一个,故为价层电子对数为4,D项正确;
故选D。6、B【分析】【分析】
【详解】
A.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的元素为Cu;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是ds区元素,故A错误;
B.SO2分子和O3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中心S、O为sp2杂化;均有一对孤电子对,立体构型均为V形,故B正确;
C.有机物CH2=CH-CH3分子中有1个π键;8个σ键;故C错误;
D.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分子的熔沸点升高,而与水分子的稳定性无关,故D错误;
故选:B。7、D【分析】【分析】
根据物质的有关性质逐项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可知,酸性H2CO3>C6H5OH;A错误;
B.Ba和Ca同主族,元素金属性Ba>Ca,故碱性Ba(OH)2>Ca(OH)2;B错误;
C.SiCl4为分子晶体,MgBr2为离子晶体,BN为原子晶体,故SiCl4的熔点最低;C错误;
D.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其沸点高于PH3,H2O分子间的氢键强于NH3,使H2O的沸点更高(或根据H2O常温下为液态,而NH3为气态判断);D正确。
答案选D。8、A【分析】【详解】
有机物A的分子式应为C7H14O2,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B和C两种有机物,则有机物A为酯,根据转化关系可知B为醇,C为羧酸,由于B与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因此酸比醇少一个C原子,说明水解后得到的羧酸含有3个C原子,而得到的醇含有4个C原子;含有3个C原子的羧酸有1种结构:CH3CH2COOH;含有4个C原子的醇可以看做丁烷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丁烷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异丁烷也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则丁烷有四种结构,形成的醇也有4种结构,则醇的碳架结构如图所示(编号为羟基的位置),其中醇能能被氧化成羧酸,说明羟基所连碳上有2个氢原子,共有2种,所以有机物甲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1×2=2种,答案选A。9、B【分析】【分析】
【详解】
A.NH3、P4、C10H8都属于分子晶体,但P4是磷单质;不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故A不符合;
B.PCl3、CO2、H2SO4都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故B符合;
C.SO2,P2O5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SiO2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故C不符合;
D.CCl4,H2O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Na2O2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不是分子晶体,属于离子晶体,故D不符合;
故选B。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Fe是2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最外层4s轨道电子,Sm3+是Sm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5,故答案为:4s;4f5;
(2)Cu是29号元素,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2+是Cu原子失去2个电子生成的,其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故答案为:[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
(3)Mn是25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族,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2;d轨道上电子数为5,5个d电子分占5个g轨道时,能量较低,则d轨道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故答案为:5;
(4)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Li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1,则D中能量最低;选项C中有2个电子处于2p能级上,能量最高;故答案为:D;C。【解析】①.4s②.4f5③.[Ar]3d9或1s22s22p63s23p63d9④.ⅦB⑤.5⑥.D⑦.C11、略
【分析】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序数相同,则a是H元素;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c是O元素;d与c同族,则d是S元素或元素;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则b是N元素;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则e是Cu元素,故d是S元素,据此作答。
【详解】
(1)e为Cu元素,其价层电子排布为b;c、d分别是N、O、S元素;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呈增大趋势,但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N、O、S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元素;
(2)H和N、O、S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解析】氮12、略
【分析】【详解】
(1)①中每个碳原子与3个原子形成3个键,碳原子采取杂化;中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键,采取杂化;中C原子的价电子数为碳原子采取杂化,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ac;直线形;非极性;
②是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是非极性分子;故答案为:非极性;
③由易挥发,可知为共价化合物,由于为正四面体形,所以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易溶于和苯,故答案为:bc;
(2)分子中每个P原子与3个P原子以3个共价键结合成正四面体形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是直线形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故能溶于P原子形成3个键,且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P原子采取杂化;故答案为:3;3;非极性;能;【解析】ac直线形非极性非极性bc33非极性能13、略
【分析】【详解】
由于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故H2O的沸点高于H2Se;和可分别表示为和中为价,而中为价,中的正电性高,导致中O的电子向偏移,更易电离出故酸性【解析】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14、略
【分析】【详解】
由题图可知,除了与形成氢键外,与与也形成了氢键,分别表示为故答案为:【解析】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5、B【分析】【分析】
【详解】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错误;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3杂化;错误;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正确;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一定为直线形,错误;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正确;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3杂化的结果且没有孤电子对;错误;
(8)sp3杂化轨道是由中心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错误;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正确;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或平面三角形;错误;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正确;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正确;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不矛盾;错误;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正确;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一个原子提供,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错误。16、A【分析】【详解】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故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
故正确;17、A【分析】【分析】
【详解】
乙醇中的羟基与水分子的羟基相近,因而乙醇能和水互溶;而苯甲醇中的烃基较大,其中的羟基和水分子的羟基的相似因素小得多,因而苯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故正确。18、B【分析】【分析】
【详解】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错误;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3杂化;错误;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正确;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一定为直线形,错误;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正确;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3杂化的结果且没有孤电子对;错误;
(8)sp3杂化轨道是由中心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错误;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正确;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或平面三角形;错误;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正确;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正确;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不矛盾;错误;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正确;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一个原子提供,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错误。19、A【分析】【详解】
葡萄糖是多羟基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原子和四个羟基络合产生的物质,该物质的颜色是绛蓝色,类似于丙三醇与新制的反应,故答案为:正确。20、A【分析】【详解】
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铜可以用于制作电缆、电线,正确。21、B【分析】【分析】
【详解】
(1)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2)分子中中心原子若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则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错误;
(3)NH3分子为三角锥形,N原子发生sp3杂化;错误;
(4)只要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正确;
(5)中心原子是sp1杂化的;其分子构型一定为直线形,错误;
(6)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正确;
(7)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P原子是以sp3杂化的结果且没有孤电子对;错误;
(8)sp3杂化轨道是由中心原子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四个sp3杂化轨道;错误;
(9)凡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VSEPR模型都是四面体,正确;
(10)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或平面三角形;错误;
(11)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正四面体结构或三角锥形或折线形,正确;
(12)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正确;
(13)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正确;
(14)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不矛盾;错误;
(15)配位键也是一种静电作用;正确;
(16)形成配位键的电子对由一个原子提供,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错误。四、实验题(共3题,共30分)22、略
【分析】【分析】
滴定实验的步骤是: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锥形瓶:注液体→记体积→加指示剂;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进行计算;
【详解】
(1)萃取分液操作中需要使用烧杯;分液漏斗;故选BD;
(2)均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易溶于
(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应装在碱式滴定管;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反应为故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一滴标准液加入后,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被不褪色;
(4)在含单质碘的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步骤II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使碘单质从有机层中转移出来;
(5)加入标准溶液,碘单质被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最终都转化为碘单质被反应,已知:则步骤III测得萃取后的水溶液中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四氯化碳中碘的浓度为则
(6)A.步骤I中碘量瓶若没有充分振荡,碘不能充分溶解,导致所测值偏小;A错误;
B.步骤I中吸取上层清液时,不慎吸入碘固体,则导致偏大;测得的K偏小,B正确;
C.步骤II中滴定前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偏大;测得的K偏小,C错误;
D.步骤III中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偏小;测得的K偏小,D正确;
故选BD。【解析】(1)BD
(2)均为非极性分子。
(3)碱式最后一滴标准液加入后;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被不褪色。
(4)使碘单质从有机层中转移出。
(5)
(6)BD23、略
【分析】【分析】
由实验流程可知,用硫酸溶解后,加入草酸溶液煮沸生成加入H2O2溶液进行氧化将Fe元素转化为+3价,加入饱和草酸钾和草酸溶液煮沸得到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产品
【详解】
(1)H2O分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为2,则水的空间构型为:V形;
(2)HNO3具有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不能得到预期产物,故:“酸溶”时,莫尔盐不能用的溶解,原因是:会与反应生成污染环境的气体(或会消耗更多的等合理答案);
(3)H2C2O4与Fe2+反应生成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漏斗需要和外界气压平衡;里面的液体才能顺利流下,故作用为:平衡气体,使液体顺利流下;需要保持40℃温度加热,温度较低且要控制温度,所以采用水浴加热;
(5)①步骤ⅰ加入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无色草酸根和有色高锰酸钾氧化还原反应,计算草酸根含量,步骤ii发生的反应为:Cu+2Fe3+=Cu2++2Fe2+,5Fe2++MnO4-+8H+=5Fe3++Mn2++4H2O,Fe3+氧化Cu得到还原性Fe2+,通过Fe2+和MnO4-反应来计算铁元素的含量,步骤ⅰ中,若加入的溶液过量,使步骤ii中消耗的减少,计算的铁元素偏小;若步骤ⅱ中不滤去不溶物Cu,会和生成的Fe3+继续反应生成Fe2+,使消耗偏多,测得铁元素含量偏大;②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铁的质量为:0.28xyg,该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V形不能会与反应生成污染环境的气体(或会消耗更多的等合理答案)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利滴下水浴加热偏小偏大24、略
【分析】【分析】
本题是一道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的实验题;本题以三价铁和硫氰化钾的反应,以及铜离子和硫氰根离子的反应,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和白色沉淀的生成,探究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以此解题。
【详解】
(1)步骤1铜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溶液呈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
(2)步骤3中Cu2+与SCN-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CN,和硫氰(S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u2++4SCN-=2CuSCN↓+(SCN)2;
(3)已知Cu2+与SCN-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Cu(SCN)4]2-,[Cu(SCN)4]2-与Cu2+共存时溶液显绿色,则操作1中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Cu2+与SC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较慢;两者发生络合反应较快,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程度比络合反应程度大;
(4)硫氰化钾和三价铁发生反应使溶液变为红色,二价铁没有类似的现象,故操作2主要目的是说明FeSO4溶液放置过程中不会生成Fe3+;具体操作步骤为:取少量绿矾晶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5)操作4中Cu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和Fe3+,Cu+与SCN-结合成CuSCN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Fe2++SCN-=CuSCN↓+Fe3+;通过实验可知,CuSCN为白色难溶于水的沉淀,Fe(SCN)3为红色易溶于水的物质,则实验1中步骤4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是:Cu2+、Fe2+和SCN-三者反应生成白色浑浊,降低SCN-的浓度,使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故溶液红色消失。再反复多次滴加KSCN溶液,增大了SCN-浓度,使Cu2++Fe2++SCN-CuSCN↓+Fe3+平衡正向移动;白色浑浊物的量逐渐增多;
(6)由实验可知,操作1和操作2探究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的影响,操作1和操作3的变量是反应物的浓度,则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等。【解析】(1)2Fe3++Cu=2Fe2++Cu2+
(2)2Cu2++4SCN-=2CuSCN↓+(SCN)2
(3)Cu2+与SC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较慢;两者发生络合反应较快,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程度比络合反应程度大。
(4)取少量绿矾晶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
(5)Cu2++Fe2++SCN-=CuSCN↓+Fe3+Cu2+、Fe2+和SCN-三者反应生成白色浑浊,降低SCN-的浓度,使可逆反应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动,故溶液红色消失。再反复多次滴加KSCN溶液,增大了SCN-浓度,使Cu2++Fe2++SCN-CuSCN↓+Fe3+平衡正向移动;白色浑浊物的量逐渐增多。
(6)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等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共1题,共10分)25、略
【分析】【分析】
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C、D、E,其中A、B同周期,B、C同族,A元素2p原子轨道半充满,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富饶的大海 - 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智能家居安全防护股权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大棚种植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防控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商业空间装修完工质保与空间利用优化合同
- 2025年度员工持股合伙协议书: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方案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授权合作合同
- 影楼装修合同起草趋势预测
- 2025年度家政服务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 2025年度个人股权抵押借款合同
- 医嘱处理错误应急预案
- M701F4燃气轮机交流
- 2024年高考真题-政治(福建卷) 含解析
- 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保险行业白皮书2024
- (苏少版)综合实践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 《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试题及答案一
- DBJ∕T 15-19-2020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英语各单元教学设计
- 国家病案质控死亡病例自查表
- 一年级体育教案全册(水平一)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