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包括①秦朝②隋朝③南宋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3、南宋时统治者偏安江南,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A.汴京B.成都C.临安D.中都4、现在一些国家仍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时中国对外交往频繁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C.今天的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D.中国人的制糖技术世界领先5、如图图片中的器物反映了哪一时期手工业制造的较高水平?()

A.秦朝B.西汉C.商朝D.三国6、最近,电视剧《卧薪尝胆》被多家电视台播放。该剧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A.周文王B.吴王阖闾C.越王勾践D.晋文公7、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黄帝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8、下列思想属于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兴办私学C.温故知新D.仁政德治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A.楚汉之争B.绿林起义C.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下列著名建筑工程中;建筑于隋朝的是。

A.万里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赵州桥11、下列有关西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西域是个国家名称B.丝绸之路经过西域C.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D.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公元前119年以后日趋频繁12、东汉末期的医学家是()A.张仲景B.李时珍C.华佗D.蔡伦1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代的有。

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14、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设丞相D.焚书坑儒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明清时期,中国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但中华民族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涌现了明朝▲抗倭、清朝康熙帝抗击沙俄,取得____之战胜利等事迹。16、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地点是涿郡。______。(判断对错)17、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炎帝和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大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______。过了1700多年,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______朝建立了。18、明君与昏君。

(1)______建立商朝;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2)______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3)公元前841年,______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19、宋太祖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的事件,历史上称其为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0、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被誉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材料题(共4题,共8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政权示意图。

(1)结合图示;你认为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存在的突出特点是______

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

材料二:宋代经济发展组图。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图片分别代表宋代南方经济哪一行业的发展?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

(3)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说说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对现阶段发展我国经济的启示。2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历史上这种办法被称为什么?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他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叫什么?

(4)他用什么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23、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大一统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秦汉时期;为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哪两位封建帝王?为加强思想控制,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秦汉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西汉时期,在我国出现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与之不同的是,秦朝在秦二世时期就被推翻,对此,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4、根据图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在括号内填“A”,错误填“B”,是上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唐朝长安城包括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______

(2)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南北两市。______

(3)大明宫位于宫城的西北方向。______

(4)从长安的城市风貌和唐代妇女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盛唐社会开放的局面。______

(5)长安城四通八达。__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4题,共8分)25、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4分)(2)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各2分,共6分)A;B;C。26、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11分)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4分)(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3分)(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材料二(秦朝)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三(1)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对象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廷尉李斯为加强地方管理反对原先的什么制度,而主张建立什么新制度?(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指出,因为“层层分封”而使分封制形成了怎样鲜明的特点?从图二可以看出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怎样的政治制度?28、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过很多有名的皇帝,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唐朝历代君王世系图(部分)

(1)完成“唐朝历代君王世系表”A:B:C:D:(2)图中的“C”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分别写出其统治的政治措施。(3)“D”前期的统治历史上称为什么?其后期统治出现了哪一危机?分析其统治前后期出现不同状况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试题分析:①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实现统一;②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实现统一;④元朝结束了两宋以来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统一;③南宋时期偏安江南,国家分离,因此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解析】【答案】C2、C【分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C图片是司母戊鼎,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青铜器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青铜制造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C3、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的都城临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过百万,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同时又是南宋都城,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故选C。【解析】C4、B【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先进的制度;强盛的国力以及发达的文化影响世界各地,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故现在一些国家仍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主要原因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故选B.

本题以“唐人”为切入点;考查唐朝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朝时期中外友好交往的主要史实.【解析】B5、C【分析】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商朝时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朝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反映了商超时期手工业制造的较高水平。

故选C。

本题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图片为依托;考查青铜文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青铜文化成就。【解析】C6、C【分析】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战败被吴国俘虏.越王勾践虽受辱,但不放弃复国梦想,每天卧薪尝胆,终于逃出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卧薪尝胆》反映了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

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析】C7、C【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C.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知道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C8、D【分析】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仁政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ABC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解析】D9、C【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BD【分析】略【解析】BD11、BC【分析】略【解析】BC12、AC【分析】略【解析】AC13、ABD【分析】略【解析】ABD14、AD【分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在文化上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故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措施是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

故选AD.

本题以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主要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AD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明清时期,中国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但中华民族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涌现了明朝戚继光抗倭、清朝康熙帝抗击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等事迹。【解析】【答案】戚继光雅克萨16、略

【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解析】×17、略

【分析】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中华民族都自称炎黄子孙,我们都是炎帝和黄帝部落的后人,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的诞生;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答案为:

黄帝;夏朝;秦.

该题考查炎帝和黄帝以及夏朝;秦朝的相关知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炎黄部落以及夏、秦朝等历史知识.【解析】黄帝;夏朝;秦18、略

【分析】(1)依据所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2)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他统治残暴,“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鱼肉百姓.

(3)周厉王是西周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与民争利,引发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

故答案为:

(1)汤.

(2)纣.

(3)周厉王.

本题以明君与昏君为切入点;考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西周的灭亡.

本题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西周的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汤;纣;周厉王19、略

【分析】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故答案为:

杯酒释兵权.

本题以宋太祖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杯酒释兵权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杯酒释兵权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0、√【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张仲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解析】√五、材料题(共4题,共8分)21、略

【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南宋建立于1127年,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这一时期,各个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但是和平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所以这个时期被称为政权并立的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了宋代制瓷业的发展,图2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有南方社会安定、人口南迁(补充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4)启示可从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

(2)图1制瓷业;图2为商业。

(3)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社会安定;人口南迁(补充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

本题以两宋时期政权示意图;宋代经济发展组图、“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B22、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依据材料判断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应把握原始社会的情况特点.

(2)本题考查如何理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应把握“禅让制”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应把握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皇帝,从而开始了“天下为家”的历史.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叫夏朝,是禹建立的.

(4)本题考查什么制度代替了“禅让制”;应把握“世袭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要把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联系起来,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解析】(1)依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可知,反映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的状况.

(2)原始社会中;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制.所以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意思是说天下是大家的,选拔有才能的圣贤来当部落联盟首领.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4)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故答案为:

(1)原始社会的情况.

(2)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选拔有才能的圣贤来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称这种办法为“禅让制”.

(3)启;夏朝;

(4)世袭制.23、略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汉武帝及其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的措施.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秦始皇对思想文化进行了极端残暴野蛮的破坏,结果不但没有巩固其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以儒学为正统思想,促进大一统局面形成与巩固.

(2)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分别采取的措施.对比识记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3)本题属于自主发挥性试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1)秦汉时期;为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儒家思想时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2)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王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应该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才能维系国家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推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

(3)统治者应该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才能维系国家的稳定.(言之有理即可)24、略

【分析】(1)唐长安城是在隋代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按中轴对称布局,规划严整,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位于宫城以南,是中央官员办公的地方。观点正确。

(2)图片中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市,观点错误。

(3)图片中大明宫位于宫城的东北方向;观点错误。

(4)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是两大商业区,图片没有体现唐代妇女的日常生活。

(5)从长安的布局看出;长安城四通八达。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1)A。

(2)B。

(3)B。

(4)C。

(5)A。

本题以唐长安城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解析】A;B;B;C;A六、综合题(共4题,共8分)25、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通过关键词:“操遂能克绍”,我们知道这场战役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这场战役指的是200年的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题的答案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2)本题考查的是三国的相关知识,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魏国是在北方,吴国在东南沿海,因此A.是魏国,B.是蜀国,C.是吴国。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解析】【答案】(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A魏国B蜀国C吴国26、略

【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韩非子的相关内容。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广收门徒,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所以材料一中的“他”指孔子。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所以材料二的“他”指韩非子。(2)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成就及主张。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他还提出了“当仁不让于师”等主张。(3)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和韩非子在治国问题上的不同。孔子和韩非子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截然不同。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统治。赞同孔子的主张,因为“以礼治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孔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韩非子【解析】【答案】(1)孔子、韩非(2分,顺序不可颠倒);儒家、法家(2分,顺序不可颠倒)。(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1点1分,2点即可)。(3)孔子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韩非主张“法治”(1个主张1分,各举1例);观点(1分);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1分)。27、略

【分析】试题分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关键的信息“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