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庖丁解牛》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1、课文详解
《庖丁解牛》〔先秦〕庄周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春然向然,奏刀躺然,莫不
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
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
霰,因其固然,技经肯柴之未尝,而况大顿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
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
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I。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
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
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
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
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
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
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
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
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
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
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3、课下注释:
庖(pdo)T: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崎(yi):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者(xu)然:象声词。害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疑(xu)然:象声词,形容比若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
忌、O
嘻:赞叹声。
盖:通“盍(he)",何,怎样。
进:超过。
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批:击。谷空隙。
导大霰(kufl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概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繁(qi
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索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繁”的宾语前置。
M(gu):股部的大骨。
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族:众,指一般的。
折:用刀折骨。
发:出。
硼(xlng):磨刀石。
节:骨节。间:间隙。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怵(chti)然:警惧的样子。
(hud):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委地:散落在地上。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养生:指养生之道。。
4,文言知识
通假字
若然向然(向,通响)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技经肯繁之未尝(技,通枝)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
一词多义
族
(1)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2)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
然
(1)若然向然/因其固然/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
(2)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乎
(1)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2)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3)而况大聊;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古今异义词
(1)所见无非全牛(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5)每至于族(族)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6)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义:很难做今义:使人为难
(7)因其固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
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指对自己
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索:切中,正好击中.肯索,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切中肯繁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郤导嶷一一批:击,郤:空隙,嶷: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
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硼初试一一硼:磨刀石,新硼: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
才干。亦作“发硼新试”。
⑦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⑧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⑨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5,赏析:
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
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
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
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
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
全生,养心,尽年
二,专项练习
《庖丁解牛》题目
题号―二三总分
评分
阅卷人一,单选题
得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速祸焉速:加速
B.此言得之得:适宜,得当
C.庖丁解牛解:剖开,分割
D.冀其成立翼:希望
2.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嘻,善哉!技董至此乎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嶷批:劈,击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怵然:警惕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善:拭擦
3.下列加线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A.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B.而刀刃者无厚工欲聋其事,必先到其器
C.令诸君知天立我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掠江东南飞
4.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
C.面刀刃若新发于硼提刀面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哒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5.下列对文章《庖丁解牛》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
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
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术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
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
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躅”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
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
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
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
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7.对下列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
跨”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
高超。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
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
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进。
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
觉来解牛的,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
阅卷人二,默写
得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
(2)庖丁解牛遵循“”"”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3)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
阅卷人三,文言文阅读
得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埼,害然向然,奏刀酷然,莫不中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狭,因其固然,技经肯廉之未
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
硼。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1^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
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谷I导大霰,因其固然批:劈,击
C.动刀甚微,言桀然已解,如土套地。委:卸落,坠下
D.嘻,善哉!技年至此乎?盖:大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C.画刀刃若新发于硼提刀加立,为之四顾
D.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硼”。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
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埼,者然向然,奏刀酷然,奠不中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莪,因其固然,技经肯罄之未
尝,而况大瓠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
硼。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
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技经肯繁之未尝技:技术
D.如土委地委:卸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跨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进乎技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因其固然因利乘便
D.善刀而藏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
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
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
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5)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项,“速:加速”错,“速”译为“招致”。
2.【答案】A
【解析】A盖,“盍”,何,怎么。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3.【答案】B
【解析】B形作名/使动(A名作状,C使动,D名作状)
4.【答案】D
【解析】D介词,用(A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取独,C表转接/表修饰)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
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
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
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
比较分析。本题中.
B项,“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错,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6.【答案】C
【解析】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
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误,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也就是把解牛的规
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内容以及掌握句子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B项,“从正面表现了"说法错误。应为“从侧面表现了”。
8.【答案】
(1)未尝见全牛也
(2)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3)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卷时,如果
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9.【答案】
(1)D
(2)B
(3)C
(4)①“我追求的,是道(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己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②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
余地的啊!
③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1)试卷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
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盖”通“盍”,疑问代词,译为“何,怎么”。故本题选D项。
(2)试卷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
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为”:介词,“替,给”解/介词,“因为”。C项,“而”:表转折,但是/表修
饰。D项,“乎”:介词,“比”/介词,“对”。B项,“以”:都作介词,“凭,用”。故本题选B项。
(3)试卷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
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等。C项,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错。故本题选C项。
(4)试卷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
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
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好”:“追求”,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第二句关键点:“间”:“间
隙”,“无厚”:“很薄的刀刃”,“恢恢乎”:“宽绰地样子”,“游刃”:“刀刃的运转”。第三句关键
点:“顾”:“看,望”,“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刀”:“把刀擦干净”,“之”:“刀”。
【参考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
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
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
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
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
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
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
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
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幸的牛有
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
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
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
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
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10.【答案】
(1)c
(2)D
(3)C
(4)①现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②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它难以下手。
(5)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
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C项,“技:技术”错误,”技经肯繁之未尝”在原文中的意思是“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所以“技”,应为“支脉,筋脉”。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注意在平时对十八个文言
虚词的积累,在作答本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意思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本题.
A项,两个“所”的意思分别是: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名词,处所。
B项,两个“乎”的意思分别是:介词,比,介词,对。
C项,两个“因”的意思分别是:动词,依照,顺着,动词,乘着,趁着。
D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顺承。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卷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
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
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
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我是独特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学校室内油漆 合同范本
-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6 Unit 2(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买卖门合同范本
- 现场布置采购合同范本
- 3《我们班 他们班》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14 学习有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合同协议
- 2024年达州市总工会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笔试真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肌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1.2 读懂彼此的心 第二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2025年度电视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4篇
- 2025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 外科护理5分钟小讲课
- 2025年中国融通农发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市宁河区事业单位招聘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数学三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山东菏泽投资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61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幕墙工程项目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