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候鸟准时南飞,当银杏叶悄然变黄,当蛙声在夏夜响起,你们可曾想过,这其实是大自然在向我们诉说。这些自然现象,就像它的独特语言,透露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的脚步,走进《大自然的语言》,探寻那些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奥秘,感受大自然无声却奇妙的表达。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是我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189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长期致力于气象、地理研究,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治学严谨,著有《物候学》等。在《大自然的语言》中,他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将物候知识普及大众,为科学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物候学研究对农事安排意义重大。竺可桢长期投身气象、地理研究,深知物候知识能助力农业生产。他凭借深厚学术积累与对科学普及的热忱,写下《大自然的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大众介绍物候学知识,推动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文体知识(一)说明文分类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字词读音

农谚(

悬殊(

纬度(

销声匿迹(

孕育(

)风雪载途()yùnyànshūwěinì

zài词语解释悬殊:翩然:孕育:衰草连天:观测:周而复始:相差很远。动作轻快的样子。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整体感知1、细读课文,把课文分为四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物候学的研究意义,即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等,还展望了物候学在多领域的广阔前景。

第一部分(1-3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四季更迭中丰富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引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即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介绍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通过具体例子说明物候观测的数据能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进而指导农事活动。

第三部分(6-10段):阐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依次为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整体感知2、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密切,能向人们传达丰富的信息,就像大自然在说话一样,在文中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即物候现象。整体感知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避免损失,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整体感知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纬度越高,物候来临越晚;经度不同,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也有差异;在一定高度内,海拔越高,物候越晚;此外,古今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物候现象。整体感知5、文章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因为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它们能向人们传递季节变化、气候特点等信息,就像语言一样能够表达一定的内容,所以说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整体感知6、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对于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等,此外,在山区生态建设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整体感知7、文章开头描写四季景象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描写四季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说明对象,同时也为下文介绍物候学的相关知识做了铺垫。课文句段赏析,分析说明方法(一)“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以北京1962年与961年、1960年的物候记录为例,通过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不同年份植物花期存在差异,强调了物候现象的变化,直观地让读者感受到物候观测中数据的重要性。1课文句段赏析,分析说明方法(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列举南京和北京桃花、刺槐开花时间的不同,运用数字具体地对比出两地物候现象随时间推移的差异,说明了纬度因素对物候的影响,即纬度越低,物候来临越早。课文句段赏析,分析说明方法(三)“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以英国南部物候的长期记录为例,通过两组十年平均值的对比和具体的九天之差,有力地说明了古今物候现象的变化,突出了时间因素对物候的影响。课文句段赏析,分析说明方法(四)“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举例子。通过华南丘陵区引种热带作物在山腰和山脚不同结果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解释了在一定条件下,海拔高度不同会导致物候条件不同,进而影响作物生长。深入探究

1、文章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为什么要按照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这样的顺序来写?

作者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次排列这四个因素。纬度影响最大,是全球性的;经度次之,主要影响沿海到内陆的区域;高下的差异又次之,主要是局部地区;古今的差异相对来说影响最小。这种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候现象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的?

文章中作者竺可桢严谨地阐述物候学知识,依据大量的物候观测数据和实例来进行说明,如列举北京、南京等地的物候记录等,体现了科学研究中注重实证、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逻辑严密,主次分明,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进行探讨,反映出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同时,作者介绍物候学对农业等领域的意义,体现了科学服务于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展现出积极探索、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大自然的语言》,我们跟随竺可桢认识了物候学。从四季更迭的物候现象,到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再到影响物候的四大因素及研究价值,这堂课让我们领略自然规律与科学知识的奇妙融合。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观察自然,探索更多物候奥秘,感受科学魅力

。当堂检测1、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大自然中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B.指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C.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它们能传递气候等信息。D.指大自然中所有能被人类听到的声音。C当堂检测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度

B.纬度

C.高下的差异

D.古今的差异B当堂检测

3、文中在说明物候现象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