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7其次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1.德国进攻波兰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强调的是(D)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利益无关紧要B.波兰的灭亡更有利于英国均势政策的实现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的国力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解析:题干中供应的时间是“德国进攻波兰前”,这一时期英国正在推行绥靖政策。英国推行这一政策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是为了祸水东引。依据这一分析衡量四个选项,明显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2.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折服世界安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D)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冲突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旧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D项正确,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3.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莫非我们在1935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假如我们下定决心,莫非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斗争?我敢断言,回答是确定的。”这说明“我们”(A)A.主动推行绥靖政策B.使国联未实行任何措施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D.延缓了斗争快速爆发解析:依据“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年”“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可知,二战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故A项正确。4.太平洋斗争爆发的最主要缘由是(D)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安排B.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C.德国进攻苏联须要日本亲密协作D.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冲突激化解析:太平洋斗争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为标记,这是双方冲突日益激化的必定结果,故D项正确。5.苏德斗争与太平洋斗争使得其次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苏德斗争与太平洋斗争爆发的相同点是(D)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定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斗争的转折C.干脆确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攻击解析:绥靖政策于1939年破产,故苏德斗争和太平洋斗争并不是绥靖政策的必定结果,解除A;B、C与史实不符,解除;不论苏德斗争还是太平洋斗争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攻击,故正确答案为D。6.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缘由在于(C)A.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B.英美遭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C.苏联是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气D.《苏德互不侵扰条约》已经无效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要取决于其国家利益,就英美来讲,二战期间他们最大的国家利益就是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苏联在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正好符合英美的须要,故C项正确。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C)A.消退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冲突B.彻底变更了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性质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进程D.干脆导致了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解析: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但并没有消退它们之间的冲突,因此A项是不正确的;其次次世界大战从一起先就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因此B项也可解除;干脆导致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的事务是意大利的倒戈,因此D项也是不正确的;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成功的进程,故C项正确。8.其次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斗争是在(C)A.不列颠战役之后 B.苏德斗争爆发后C.太平洋斗争爆发后 D.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解析:四次战役中,只有太平洋斗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接着中国等20多个国家向日本宣战,德、意也向美、英宣战,二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斗争,故C项正确。9.“其次次世界大战变更了世界,使世界从动荡斗争时期转向和平与发展时期……它把和平还给了世界。”上述观点说明(D)A.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斗争的威逼已经消退B.其次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从今走向安定旺盛C.没有其次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斗争的残酷深化了世界的和平意识解析:其次次世界大战给众多的参战国带来深重灾难,使人们相识到和平的宝贵,为此战后出现要求和平的浪潮,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10.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C)A.彻底击败德国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C.彻底歼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成立联合国解析:在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最重要的是对战后德国的处理。故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彻底歼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故C项正确。11.斯大林曾说:“其次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成功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B)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斗争的成功B.斗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斗争的成功D.只有美国成为斗争真正的成功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实力。材料体现了斗争会给交战双方带来灾难,在斗争中没有真正的成功者,故B项正确。1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D)①铲除德、日法西斯势力②成立联合国③成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④明确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 D.①②④解析: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决议,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成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这一内容,故可解除含有③的选项,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伯特兰·罗素认为,西方民族“源于精力过剩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传教狂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配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对此(斗争)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人们永不安静、永不知足,盲目地投身于竞争、冲突、开发和破坏”。欧洲不像中国这样,拥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样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而且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开,更重要的是,主要河流黄河、淮河、长江更是流向一样,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整合和政治统一。欧洲在古代条件下虽然也适合农耕,却因较为寒冷而农业生产率偏低,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往东南西北多个方向,致使各地之间隔断,再加海洋阻遏,欧洲被自然地划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欧多个地缘政治区域,凡此种种都很不利于跨区域政治整合和统一。(1)依据材料,概括伯特兰·罗素认为其次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由。(2)结合所学学问,评述伯特兰·罗素对其次次世界大战爆发缘由的相识。答案:(1)缘由:西方人的民族性格与文明品质;西方历史上崇尚武力传统;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因素。(2)观点:伯特兰·罗素的相识有合理性,但不全面。评述:二战的爆发与西方国家的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及地缘政治有很大的关系,但二战爆发的干脆缘由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缘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从西方的民族性格、文明品质、历史传统、地缘政治等方面分析。第(2)问,二战爆发的干脆缘由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缘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故伯特兰·罗素的相识有合理性,但不全面。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歼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信任:经由全部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亲密而接着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退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斗争缘由,都是必要的。——《雅尔塔会议公告》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隐私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斗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与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世界现代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