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4/07/wKhkGWej6RiAcGZRAAMS4_WAjYM188.jpg)
![医疗保健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4/07/wKhkGWej6RiAcGZRAAMS4_WAjYM1882.jpg)
![医疗保健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4/07/wKhkGWej6RiAcGZRAAMS4_WAjYM1883.jpg)
![医疗保健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4/07/wKhkGWej6RiAcGZRAAMS4_WAjYM1884.jpg)
![医疗保健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24/07/wKhkGWej6RiAcGZRAAMS4_WAjYM18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保健与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316第一章医疗保健政策与法规 2163621.1医疗保健政策概述 29721.1.1医疗保健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 214131.1.2我国医疗保健政策的发展历程 242011.1.3当前医疗保健政策的主要内容 358891.1.4医疗保健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3182101.1.5我国医疗保健法规体系 3322461.1.6医疗保健法规的主要内容 32819第二章残疾人权益保障基本概念 4311561.1.7残疾人定义 4114621.1.8残疾人分类 451331.1.9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背景 489481.1.10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目标 554991.1.11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 5225031.1.12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实施主体 57055第三章医疗保健服务与残疾人权益 5258601.1.13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5275971.1.14残疾人医疗保健服务 632421.1.15政策法规保障 6118661.1.16医疗机构保障 642591.1.17社会保障体系保障 7223141.1.18社会力量参与保障 712575第四章医疗保险与残疾人权益 7311211.1.19医疗保险制度定义 7165091.1.20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7249271.1.21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7231561.1.22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基本原则 8261051.1.23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主要内容 83361.1.24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实现途径 820230第五章医疗救助与残疾人权益 8149521.1.25医疗救助制度的定义 980991.1.26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9191941.1.27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911001.1.28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内涵 92591.1.29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主要内容 9165881.1.30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保障措施 104055第六章康复服务与残疾人权益 109975第七章教育与培训 1116681.1.31残疾人教育的重要性 1192171.1.32残疾人教育政策法规 12220891.1.33残疾人教育现状 1286151.1.34残疾人教育发展趋势 12208921.1.35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1285831.1.36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 1242481.1.37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12277391.1.38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趋势 1319929第八章残疾人就业与权益保障 13153531.1.39法律法规保障 1399811.1.40政策引导 13159281.1.41市场配置 13180211.1.42社会保障 13511.1.43平等就业权益 14266171.1.44就业援助权益 1432061.1.45社会保障权益 1430960第九章社会福利与残疾人权益 1472791.1.46概述 14212271.1.47主要内容 15314841.1.48社会保障权益 15217391.1.49教育权益 15293581.1.50就业权益 16288981.1.51康复权益 1685091.1.52无障碍权益 1615095第十章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实施与监督 16108421.1.53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实施机制 16122081.1.54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监督与评估 17第一章医疗保健政策与法规1.1医疗保健政策概述1.1.1医疗保健政策的定义与重要性医疗保健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公民健康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指导性原则、规划与措施,对医疗保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需求的政策体系。医疗保健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1.1.2我国医疗保健政策的发展历程我国医疗保健政策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为主,强调福利性质,保障范围有限。(2)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实行医疗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3)新世纪以来:深化医改,构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疗保健制度的全覆盖。1.1.3当前医疗保健政策的主要内容(1)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覆盖全体城乡居民。(2)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降低药品价格。(3)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4)医疗保障待遇提升: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家庭医疗负担。(5)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第二节医疗保健法规解析1.1.4医疗保健法规的定义与作用医疗保健法规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健康权益,对医疗保健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医疗保健法规在维护医疗秩序、保障患者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5我国医疗保健法规体系我国医疗保健法规体系包括以下几部分:(1)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2)行政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3)部门规章: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办法》等。(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如各地制定的医疗机构管理、药品管理等相关法规。1.1.6医疗保健法规的主要内容(1)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立、执业、变更、注销等行为。(2)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患者权益。(3)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保证药品质量。(4)医疗器械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5)医疗保险管理:规范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支付等环节,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残疾人权益保障基本概念第一节残疾人定义与分类1.1.7残疾人定义残疾人是指在生理、心理、感官、智能或其他方面存在长期、显著的功能障碍或活动受限的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残疾人是指在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或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限制或障碍,导致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受到限制的人。1.1.8残疾人分类(1)残疾人按残疾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视力残疾: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2)听力残疾:包括聋人和听力受损者。(3)言语残疾:包括言语障碍者和失语者。(4)智力残疾:包括智力障碍者和精神发育迟滞者。(5)肢体残疾:包括截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导致的行动不便者。(6)精神残疾: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患者。(7)多重残疾: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的人。(2)残疾人按残疾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轻度残疾:功能障碍较轻,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2)中度残疾:功能障碍较重,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3)重度残疾:功能障碍严重,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第二节残疾人权益保障概述1.1.9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背景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残疾人权益保障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1.1.10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目标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目标是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其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1.1.11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1)法律保障:通过制定《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残疾人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保护。(2)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残疾人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就业、教育、医疗、康复、社会保障等。(3)社会参与: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4)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5)教育保障: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促进其全面发展。(6)就业援助: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提高生活水平。(7)社会福利:为残疾人提供社会福利,如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医疗救助等。(8)宣传教育: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认识和关注。1.1.12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实施主体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实施主体包括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负责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负责具体实施,家庭和个人则需要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关爱和支持残疾人。第三章医疗保健服务与残疾人权益第一节医疗保健服务内容1.1.13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是指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由国家、社会和医疗机构提供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综合性服务。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保健: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疾病筛查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2)诊断治疗:提供门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3)康复服务:为患者提供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4)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1.1.14残疾人医疗保健服务残疾人医疗保健服务是指在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康复评估: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2)康复治疗: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减轻痛苦。(3)康复训练:针对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开展生活技能、职业技能等训练,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4)辅助器具适配:为残疾人提供适配的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助听器等,帮助其克服功能障碍。第二节残疾人医疗保健权益保障1.1.15政策法规保障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医疗保健权益保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残疾人保障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明确了残疾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权益,为残疾人提供法律保障。1.1.16医疗机构保障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残疾人医疗服务窗口,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2)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评估、治疗、训练等工作。(3)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残疾人在就诊、检查、治疗等方面的权益。1.1.17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医疗保健权益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保证残疾人在医疗费用方面得到保障。(2)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提高康复服务水平。(3)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1.1.18社会力量参与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医疗保健权益保障,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慈善捐赠,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救助。(2)组织志愿者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关爱等。(3)加强残疾人社会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自我维权能力。第四章医疗保险与残疾人权益第一节医疗保险制度概述1.1.19医疗保险制度定义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国民基本医疗需求,通过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对参保人员因疾病、生育等原因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1.1.20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1)1988年至1993年:改革初期的摸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始摸索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实行个人负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2)1994年至2000年:医疗保险制度试点阶段。我国在部分城市开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摸索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3)2001年至2010年: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全民医保。(4)2011年至今:医疗保险制度完善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水平、管理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1.1.21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主要面向城乡居民。(2)补充医疗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等。(3)商业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产品,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第二节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1.1.22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参保人员同等的医疗保险权益。(2)重点保障原则: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优先、重点的医疗保险保障。(3)分类保障原则: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等级、医疗需求等因素,实行分类保障。1.1.23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主要内容(1)参保权益:残疾人有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2)待遇权益:残疾人在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享受与其他参保人员同等的医疗待遇。(3)补助权益:残疾人在医疗保险待遇基础上,可享受残疾补助、医疗救助等优惠政策。(4)服务权益:残疾人享有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包括就医、结算、咨询等。1.1.24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实现途径(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具体内容。(2)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残疾人对医疗保险权益的认识,增强残疾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3)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残疾人医疗保险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4)强化监督检查: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残疾人医疗保险权益的实现。第五章医疗救助与残疾人权益第一节医疗救助制度概述1.1.25医疗救助制度的定义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基本医疗需求。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投入、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救助对象提供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减免、医疗补助等服务。1.1.26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二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阶段是2003年开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2007年开始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1.27医疗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医疗救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重度残疾人等。(2)救助范围: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特殊疾病门诊费用等。(3)救助方式:包括直接减免医疗费用、医疗补助、医疗救助金等。(4)救助标准:根据救助对象的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等因素确定。第二节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1.1.28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内涵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需求,通过医疗救助制度为残疾人提供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减免、医疗补助等服务的权利。1.1.29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主要内容(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居民同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2)医疗救助金:残疾人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还可以申请医疗救助金。(3)医疗费用减免:残疾人在就诊时,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减免。(4)医疗服务优惠:残疾人在就诊、康复、护理等方面,可以享受优惠政策。(5)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残疾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的政策知晓率。1.1.30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2)加强监管力度: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救助工作的监管,保证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得到有效落实。(3)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提高服务质量,为残疾人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4)增加资金投入:应加大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保证残疾人医疗救助权益的实现。(5)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解决残疾人医疗救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六章康复服务与残疾人权益第一节康复服务概述康复服务是指针对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群体,通过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多种手段,帮助他们恢复、改善或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康复服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政策、法规、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康复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1)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方面的残疾人;(2)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下降,需要康复服务来改善生活质量;(3)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需要康复服务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能力。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1)医疗康复: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等;(2)教育康复: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教育、职业培训等;(3)社会康复: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职业康复: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提高职业技能。第二节残疾人康复服务权益残疾人康复服务权益是指残疾人在康复服务过程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残疾人康复服务权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平等权益:残疾人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康复服务过程中,应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2)康复服务权益:残疾人有权获得和社会提供的康复服务。应加大对康复服务的投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保证残疾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3)康复评估权益:残疾人有权获得专业的康复评估。康复评估应针对残疾人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保证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康复资源权益:残疾人有权获取康复资源,包括康复设备、康复技术、康复信息等。和社会应加大对康复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康复资源的利用效率。(5)康复教育权益:残疾人有权接受康复教育。康复教育应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6)康复就业权益:残疾人有权实现就业。和社会应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提高生活质量。(7)康复社会保障权益:残疾人有权获得社会保障。应加大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力度,保证残疾人在康复服务过程中得到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社会关爱。(8)康复服务监督权益:残疾人有权对康复服务进行监督。和社会应建立健全康复服务监督机制,保障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七章教育与培训第一节残疾人教育概述1.1.31残疾人教育的重要性残疾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残疾人教育旨在帮助残疾人克服自身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其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和谐进步。1.1.32残疾人教育政策法规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对残疾人的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1.1.33残疾人教育现状当前,我国残疾人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残疾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教育资源匮乏。(2)残疾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较高。(3)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教育需求。(4)残疾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质有待提高。1.1.34残疾人教育发展趋势(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2)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促进残疾人教育公平。(3)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教育质量。第二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1.35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和创业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能力。1.1.36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法规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残疾人就业促进法》等,明确规定了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和就业保障措施。1.1.37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当前,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以下问题:(1)培训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残疾人培训需求。(2)培训内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需求。(3)培训效果不佳,部分残疾人难以实现就业。1.1.38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趋势(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规模。(2)丰富培训内容,满足不同类型残疾人的需求。(3)提高培训质量,保证残疾人培训效果。(4)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残疾人顺利就业。第八章残疾人就业与权益保障第一节残疾人就业政策残疾人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政策引导、市场配置、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1.1.39法律法规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的就业权益。我国还制定了《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相关法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法律依据。1.1.40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如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等。这些政策旨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1.1.41市场配置市场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残疾人与就业岗位的匹配。通过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等方式,促进残疾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1.1.42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以减轻残疾人的生活压力,提高其就业稳定性。第二节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是指和社会各界为保障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1.1.43平等就业权益(1)招聘环节: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歧视残疾人,应给予残疾人平等的招聘机会。(2)用工环节: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岗位,保障其享有平等的用工待遇。(3)职业发展:用人单位应关注残疾人的职业发展,为其提供培训、晋升等机会。1.1.44就业援助权益(1)职业培训:和社会各界应关注残疾人的职业培训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2)就业安置:和社会各界应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安置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3)创业扶持:和社会各界应鼓励和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1.1.45社会保障权益(1)保险权益:残疾人应享有与健全人同等的保险待遇,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等。(2)生活保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3)医疗保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残疾人的医疗需求,为其提供医疗援助和保障。残疾人就业与权益保障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让残疾人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第九章社会福利与残疾人权益第一节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1.1.46概述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该制度旨在消除残疾人在生活、教育、就业、康复等方面的障碍,使残疾人能够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1.1.47主要内容(1)生活保障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通过这些保障措施,保证残疾人在生活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2)教育保障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注重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对残疾儿童实行免费教育,对残疾青少年提供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对残疾成人提供继续教育。(3)就业保障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通过设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施按比例就业、开展职业康复等措施,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4)康复服务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包括医疗康复、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通过这些服务,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5)无障碍环境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致力于消除社会环境中的障碍,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包括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信息无障碍等。第二节残疾人社会福利权益1.1.48社会保障权益(1)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在生活困难时,有权申请最低生活保障。(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5.2统计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3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教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听评课记录1
- 特长生录取协议书(2篇)
- 生产制造外包合同(2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八年级思想读本《3.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听课评课记录4
- 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文化演艺代理合作协议书4篇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2024-2025学年北京海淀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 领导学 课件全套 孙健 第1-9章 领导要素- 领导力开发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闭袢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公共组织学(第三版)课件:公共组织结构
-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测试卷(一)(含答案)
- 《煤矿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