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64099-2019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600—2018
萱草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oductionandcultureofdaylily
2018-12-17发布2019-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600—2018
萱草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萱草属(Hemerocallisspp.)组培苗、裸根苗、容器苗的生产、栽植与养护、病虫害
防治及检疫、包装和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萱草品种的生产及种植养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864—2012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DB11/T1352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3组培苗生产
3.1外植体选取及消毒
选择幼嫩花序轴上带节点的区段,或发育至1cm~3cm花蕾的花托,取材2cm~3cm。用饱和洗
衣粉水洗净后,流水冲洗10min~30min,依次用75%的酒精及20%的次氯酸钠分别消毒15s~30s
和15min~20min,无菌水冲洗3~4次,每次4min~5min。
3.2无菌接种
将外植体切成0.5cm~2cm长段,接种到含有6-BA1.0mg/L~1.5mg/L,NAA0.1mg/L~0.2mg/L,
蔗糖30g,琼脂粉4.5g~5.4g的MS培养基上。一个培养瓶内宜放置一个外植体段,培养瓶直径7.5
cm~8cm、容积350mL~370mL。
3.3增殖培养
温度为20℃±2℃,光强1000Lux~3000Lux,光照时长10h~11h,待长出丛生芽后切分为1~
3芽/丛,均匀转接到含有6-BA0.5mg/L~1.0mg/L,NAA0.05mg/L~0.1mg/L,蔗糖30g,琼脂粉4.5
g~5.4g的MS增殖培养基中。每个培养瓶中宜接种7丛,种植深度5mm,培养瓶规格同3.2。
3.4壮苗培养
宜添加6-BA0.1mg/L~0.2mg/L,NAA0.1mg/L~0.2mg/L,蔗糖30g,琼脂粉4.5g~5.4g的
MS培养基。
1
DB11/T1600—2018
3.5生根培养
参照附录表A.1生根苗规格及质量等级标准将苗切分,接种到含有NAA0.5mg/L~0.8mg/L,蔗糖
20g,琼脂粉5.0g~6.0g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3℃~25℃。
3.6炼苗及移栽
将生根瓶苗放置于温室,松开瓶盖或封口膜透气,在温度18℃~25℃,光照5000Lux~10000Lux,
空气相对湿度60%~95%的环境中放置2d~3d;去除瓶盖或封口膜,敞口放置1d~2d。
选用128孔穴盘,基质选择、配制和填装应符合DB11/T1352的要求。出瓶苗参照附录表A.2进行
分级,清水洗净根部培养基。每穴栽植1株,栽植深度5mm。
3.7移栽后养护
3.7.1养护环境
保持温度15℃~25℃,空气相对湿度80%~95%,光照强度5000Lux~10000Lux;2周后调整
为温度15℃~30℃,空气相对湿度40%~75%,光照强度10000Lux~30000Lux。
3.7.2水肥管理
采用雾化灌溉方式,保持基质含水量60%~90%。2周后基质含水量调至40%~60%,并随水交替施
用氮、磷、钾比例为20-10-20和14-0-14水溶肥75mg/L,每周2次,浓度逐步增至200mg/L。
3.7.3分级及出圃前炼苗
3周以后,将大小苗分栽于不同穴盘中。待根系完全包裹基质后,可进行炼苗,保持温度12℃~
33℃,基质含水量40%~60%,空气相对湿度40%~60%,光照强度15000Lux~40000Lux。
4裸根苗生产
4.1场地要求
土层厚度大于30cm,清除杂草、石砾,耙碎土块。土壤理化指标应达到DB11/T864—2012中4.2
规定的三级或以上级别。
4.2种苗栽植
种苗一般为组培苗和分株苗,组培苗达到出圃规格,栽植株行距15cm~25cm,土壤表面与穴盘
苗基质上表面齐平。1~3芽分株苗应根据品种特性,株行距为25cm~40cm。根系应均匀分布在栽植
穴中,栽植深度以土壤刚刚没过根茎部为宜。
4.3养护
2
DB11/T1600—2018
4.3.1肥水管理
种植后及时灌溉1次,成活后视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适时灌溉。每年11月中下旬霜冻前浇足冻水,
在3月中下旬春季返青前及时浇返青水。春季快速生长期,可条施或撒施氮、磷、钾比例为15-15-15
的复合肥,每亩施用氮素3kg~4.5kg为宜,施肥后及时浇水,9月以后应停止施肥。
4.3.2中耕除草
生长期内及时中耕除草,根据土壤板结情况每月不少于1次,直至植株生长郁闭。
4.4裸根苗出圃
根据需求切分每丛芽数,至少含有3个芽,宜保留肉质根。
5容器苗生产
5.1场地要求
场地光照、通风、排水良好。去除杂草,平整并压实场地,铺园艺地布。
5.2基质配制
基质草炭、松针、珍珠岩按5:3:2混配。基肥可选择氮、磷、钾比例为14-14-14的复合肥,释
放期5~6个月的控释肥,每立方基质加入3kg~4.5kg;也可混入10%~30%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
5.3容器选择
根据植株的品种特性和种苗大小,选择口径和深度为13cm~18cm排水良好的容器。
5.4上盆
宜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移栽,分株苗应生长健壮,一致性好,含3~7个健壮芽;组培苗根系
应完全包裹基质坨。移栽深度以栽培基质表面高于根茎部1cm~2cm,距容器上沿1cm~2cm为宜。
5.5养护管理
栽植完成后及时浇透水,之后根据基质干湿情况进行水分管理;春季萌动后施用150mg/L~300
mg/L的尿素,花芽形成前后增施100mg/L~200mg/L氮、磷、钾比例为10-30-20的复合肥。霜冻前
浇透水,密集摆放于背风向阳的平整场地,并覆盖保护;期间定期检查基质干湿情况,适时补水。
5.6容器苗出圃
叶片覆盖盆面、根系包裹基质坨时即可出圃。
3
DB11/T1600—2018
6应用栽培
6.1场地要求
全光或半遮荫环境,土层厚度大于30cm,清除杂草、石砾,耙碎土块。土壤理化指标应达到DB11/T
864—2012中4.2规定的三级或以上级别。
6.2栽植
株行距根据品种特性宜为5cm~35cm,土层表面与裸根根茎部或盆栽基质表面平齐,填充土壤并
压实。
6.3养护管理
浇水参照4.3.1,施肥参照4.3.3。在高温多雨季节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将残留花梗从基部剪除,
休眠后应剪除干枯的地上部分。
6.4更新
可在栽植3~5年后的春、秋季进行分株。分株后每丛2~3芽,尽可能保留肉质根。
7病虫害防治
7.1基本原则
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
7.2预防措施
应对栽培基质和工具进行消毒;提前悬挂黄板,定期查看黄板上虫害数量和种类;保持生产场地干
净整洁,定期消毒,清除周边的杂草。
7.3常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条斑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B。
8检疫、包装和运输
8.1检疫
种苗与成品外运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产地检疫。
8.2包装
8.2.1穴盘苗包装
4
DB11/T1600—2018
包装材料宜采用纸箱,用经过防潮处理的纸板分层;种苗基质含水量控制在60%~70%,应分层放
置,在包装内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4h。
8.2.2裸根包装
宜用潮湿的轻质基质覆盖裸根,分层间隔放入基质与裸根。
8.3运输
选用运输专用车或货车均可,长途运输注意温湿度变化。
5
DB11/T1600—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组培苗的规格及质量等级
A.1诱导生根苗的规格及质量等级见表A.1。
表A.1诱导生根苗的规格及质量等级
单株叶片数株高
苗的质量等级备注
(用符号Q来表示)(用符号H来表示)
6<Q5.0cm<H1级
苗接种时均切分为单株。
6≥Q≥45≥H>3.0cm2级
A.2出瓶苗的规格及质量等级见表A.2。
表A.2出瓶苗的规格及质量等级
单株叶片数株高平均根长
单株根数苗的质量等级
(用符号Q来表示)(用符号H来表示)(mm)
6<Q5.0cm<H5条以上5~101级(优)
6≥Q≥45≥H≥3.5cm2~5条2~52级(合格)
4>Q3.5cm>H0~1条0~23级(不合格)
6
DB11/T1600—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B.1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见表B.1。
表B.1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害
病原病害症状病因防治措施
名称
叶及花梗病害。病部初期可见孢状不可过密,保持良好的通风,清除
通风透气性差,
Puccinia斑点,破裂后散发出褐黄色粉状物,转主寄主败酱草;可用70%代森锰
锈病氮肥过多钾肥不
hemerocallidis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花梗变红色,锌6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
足。
花蕾枯萎或凋谢。间隔10d~15d喷施全株。
叶片病害。病部叶片中心叶脉变黄,避免从上至下的浇水方式,叶片有
Aureobasidium之后出现红色或棕色病斑并枯死,虫害或冻伤导致水时避免在其间工作,发病初期可
条斑病
microstictum病部有时会扩散连接到一起,使病的叶片损伤。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70%
部呈现条纹状。代森锌600倍液进行治疗。
根颈部病害,发病初期症状不易发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
基质排水不良,
Fusarium和现,后期叶片变黄或倒伏,叶片可800倍液或70%托布津800~1000
根腐病或由虫害或人为
Rhizoctonia轻易抽出,叶片基部粘稠腐烂,有倍液每隔7d~10d喷一次,连
造成的损伤
时可见菌丝体。喷2~3次。
B.2主要虫害及防止措施见表B.2。
表B.2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害虫名称害虫学名危害特点危害时期防治措施
Aphisgossypii危害叶片,嫩茎。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
25%阿克泰5000倍液、3%啶虫
Aulacorthum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干枯。
蚜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供餐服务合同(3篇)
- 驾驶员聘用合同(28篇)
- 夫妻起草离婚协议书
- 房地产交易合同书
- 印刷品采购合同
-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合作协议
- 建设工程转让合同
- 合伙入股协议书分红
- 体育行业智能赛事管理与运动训练方案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合作协议
- 2024年4月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怀念战友混声四部合唱谱
- 操作流程及方法1
- 云计算部门KPI设计
-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全解
- 智慧工厂计划总结汇报
- 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 教案 1-3“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教学设计
-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合规指南
- 新产品研发(开发)项目管理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