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追寻走进英雄世界】(共16分)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闪闪红星耀中国,灿灿文化传华夏!看我巍巍华夏,中华儿女傲然天地间。他们任劳任怨,为国事殚精竭虑;他们顶天立地,为自由披荆斩棘!身处困境,他们不折不náo();面对外敌,他们慷kǎi()激昂。他们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人由衷赞叹;他们振聋发聩的呼喊,至今响彻天地……时光悄然逝去,英雄的儿女必被历史记载,被世人铭记,光辉的事迹必将络绎不绝。就让我们向英雄学习,通过向他们学习,使我们拥有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能够更勇敢地探索未知世界!(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不折不náo_______②慷kǎi_____激昂(2)给加点的汉字注拼音。①悄_________然②铭_________记(3)语段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殚精竭虑 B.顶天立地 C.振聋发聩 D.络绎不绝(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答案】(1)①.挠②.慨(2)①.qiǎo②.míng(3)D(4)删去“通过”或“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不折不挠:bùzhébùnáo,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其中,“折”表示屈服、挫折,“挠”则表示弯曲、屈服。整个成语强调了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精神。慷慨激昂:kāngkǎijīáng,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其中,“慷慨”表示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激昂”则表示振奋、激动到极点的情绪。【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悄然:qiǎorán,形容寂静无声。铭记:míngjì,牢牢记住。【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心血。在此语境中,形容中华儿女为国事用尽心思,费尽心血,使用恰当;B.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非凡。在此语境中,形容中华儿女形象高大,气概非凡,使用恰当;C.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在此语境中,形容英雄儿女的呼喊声具有唤醒麻木之人的力量,使用恰当;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在此语境中,用于形容“光辉的事迹”,显然与“络绎不绝”的词义不符,对象用错;故选D。【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删去“通过”或“使”。2.古诗文原句填空。ㅤㅤ诵读诗词,感受诗作风采,树立精神丰碑。随着王绩感受夕阳晕染下山野的浓浓秋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野望》);也随着杜甫感受他在家国蒙难时搔首踌躇里的满腹忧虑,“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春望》);随着李清照感受她在星河间起舞,尽显宏志,“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⑤____________”(《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也随着朱敦儒于金陵西楼,盼家国复收,“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⑥______________”(《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随着曹操感受志士年迈,雄心未泯的意志“⑦_________,壮心不已”(《龟虽寿》);也随着愚公感受先民渴望人力无穷,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⑧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答案】①.树树皆秋色②.山山唯落晖③.白头搔更短④.浑欲不胜簪⑤.蓬舟吹取三山去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⑦.烈士暮年⑧.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唯、晖、搔、簪、蓬、暮、匮。二、【活动•探究英雄话题】(共6分)3.光明中学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系列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ㅤㅤ光明中学面向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对英雄人物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材料二】ㅤㅤ《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材料三】ㅤㅤ2020年6月15日晚,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我军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到对方蓄意暴力攻击。面对外军的步步紧逼,边防战士没有退缩半步,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用英勇无畏作为隔离屏障,用生命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祁发宝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英勇牺牲。(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信息。(2)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同学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也不需要英雄了。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对以上观点进行反驳。(3)“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报告会定于星期三上午九点在光明中学报告厅举行,星期一小语对小文说:“我的朋友宁宁一直想来听这个讲座,请你转告她,后天请她一定要来。”第二天,小文见到了宁宁,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全小文转述的内容)。【答案】(1)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2)示例:现在的社会有也需要英雄。英雄不光是勇武过人、谋略超群、流血牺牲,只要一个人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他就是英雄,现在虽然是和平时期,但世界仍存在不安定因素,需要拥有不怕困难、勇于维护祖国利益的英雄。(3)示例:宁宁,小语让我转告你,光明中学将于星期三上午九点在报告厅举行“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报告会,明天,你一定要来听讲座哟。【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中的柱状图是对“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形象”问卷调查的统计,蓝色代表“了解”,我们可以先观察“蓝色”的数据,了解古代英雄的占82%,了解革命英雄的占88%,了解当代英雄的占33%,了解动漫、电影英雄的占82%;“红色”代表“不了解”,占比高的是“当代英雄(占67%)”;据此可知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但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可概括为: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的了解远高于当代英雄。【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首先,要明确指出自己的反驳观点: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英雄,并且英雄依然存在。接下来,可以引述【材料二】中对“英雄”的定义,即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这个定义是理解英雄本质的基础,也是反驳对方观点的重要依据。然后,结合【材料三】中的具体事例,如祁发宝团长带领边防战士与外军进行殊死搏斗,用生命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事迹,来论证现代社会仍然存在英雄。这些边防战士的事迹完全符合【材料二】中对英雄的定义,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斗争,是真正的英雄。此外,还可以进一步阐述英雄的社会价值。英雄不仅是个人的楷模和榜样,更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引领。他们的事迹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因此,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英雄来引领和激励人们不断前行。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英雄,而且英雄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尊重英雄、学习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小语对小文说的原始信息:“我的朋友宁宁一直想来听这个讲座,请你转告她,后天请她一定要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讲座的时间是“后天(星期三)”,讲座的地点是光明中学报告厅,以及宁宁被邀请参加并“一定要来”。转述的对象是宁宁,因此转述的内容需要直接、清晰地传达给宁宁。由于小文是第二天(星期二)见到了宁宁,因此,在转述时,需要将“后天”替换为“明天”。转述的语言需要简洁明了,同时保持礼貌和尊重。可以这样说:“宁宁,小语让我转告你,星期三上午九点在光明中学报告厅有一个‘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报告会,她请你明天一定要来。”三、【话说•千古英雄人物】(共14分)4.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面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本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B.诗人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意象,如“甲光”“秋色”“霜”等,合成了凝重悲壮的意境。C.颈联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无所畏惧,捐躯报国的决心。(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评价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请你从首联和颔联中任选一种颜色进行赏析,说说其表达效果。【答案】(1)C(2)示例:诗中用“黑”字写出了敌军黑压压一片,又用“金”字写出了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的情景,用表色彩的词语写出了敌军的来势凶猛,以及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的场面。【解析】【导语】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展现了激烈悲壮的情感。首联“黑云压城”描绘敌军逼近的紧迫感,颔联“秋色”“燕脂”则勾勒出凄美的战场氛围。通过色彩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诗人表现了将士们的壮烈情怀和无畏牺牲的决心,全诗结合了视觉与情感的震撼力。【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无力击鼓,斗志难振”说法错误,“不起”说鼓声低沉不扬,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句赏析。结合“李贺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可知,这是要求评价赏析首联或颔联中含有颜色的词语或句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像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战场上的血迹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依据“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可知,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表面是写黑色的云彩逼近城池的景象,实际上是比喻敌军压境的危险局势;依据“甲光向日金鳞开”可知,句中的“金”字写出了阳光照耀铠甲的颜色,表现了我军战士严阵以待的壮烈场面。“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烘托了及其悲壮的色彩氛围,描绘出战场异常激烈和敌我双方伤亡惨重的战斗场面。据此分析作答即可。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ㅤㅤ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⑤。”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更易出御贼。ㅤㅤ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⑥,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易瘦人饥,势马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ㅤㅤ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释】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qián)辖:地方统兵官。⑤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按照官职等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顺序是自取失败的原因啊。⑥诏诸路人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1)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文字)军士吏被甲通假字被: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查阅词典:固①牢固;②必然;③使坚硬。固:必然诸砦多失守关联成语:诸如此类诸:许多,众多更易出御贼关联教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无以应乃以宗正刘礼将军B.不闻天子之诏取败之道也C.以河内守亚夫将军天子为动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环而攻之而不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用原文句子,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5)【甲】【乙】两文刻画了两位将军的鲜明形象,他们除了治军有方的共同特点之外,【甲】文中还着重刻画了周亚夫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将军形象,【乙】文则突出了范仲淹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将军形象。【答案】(1)(1)通“披”,穿着。(2)更替(2)B(3)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陛下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4)(1)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量贼众寡,更易出御贼(5)①.治军严谨、忠于职守②.治军有方、关心百姓(意近即可)【解析】【导语】甲乙两文均突出展现将军在面临战事时的治军智慧和领导能力。甲文通过细柳营的戒备森严,展现了周亚夫不徇私情,严密治军的能力,塑造了他稳重而有规矩的将军形象。乙文则描述范仲淹在防御西夏时,根据敌情调整军力配置,展现了他的战略洞察力和灵活的指挥才能,强调其变通与仁政。两文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分别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了两位将军不同的才智和风格。【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通假字:句意为: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②关联教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意思是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易,更替。据此,“更易出御贼”中“易”可理解为“更替”,句意为: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人。【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来/介词,用;B.均为助词,的;C.动词,作为/介词,被;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介胄,指披甲戴盔;以,用;见,拜见;【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求原文的句子填写。(1)根据“对比迎接方式”和“将军亚夫持兵揖”的提示,找到【甲】文“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摘出“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2)根据“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和“御敌方式”的提示,找到【乙】文第①段“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更易出御贼”可摘出“量贼众寡,更易出御贼”。【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中“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可知,周亚夫治军严明;根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周亚夫恪尽职守;根据【乙】中的范仲淹“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更易出御贼”的用兵方式可知,范仲淹治军有方、军事才略过人;“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帝皆用其议”,通过他对敌我优势的分析和提出用兵的建议被采纳可知,他谋略出众,深得朝廷信任;根据“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可知,范仲淹善待百姓。【点睛】参考译文: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灞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不久来到细柳的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问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策马疾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控制住车马,缓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陛下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问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便离开了。已经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群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灞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像是儿戏,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称赞他很久。乙康定元年,元昊谋反,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在此之前,朝廷规定将领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一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就派官品低的将领首先出击。范仲淹说:“派遣将领不选择合适的人,而按照官职等级的高低来安排出兵的先后顺序,这是自取失败的原因啊。”于是(他)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人。
第二年正月,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范仲淹说:“正月时塞外十分寒冷,我们的军队露宿挨冻,不如等到春天再深入敌境,敌军马瘦人饥,凭借我军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我们应当占据险要之地,开拓疆土抵御敌寇,这是上等的策略。”皇帝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范仲淹又上奏请求朝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的营垒,逐渐召回流亡在外的百姓,对于前来归附的羌族人民,范仲淹都诚恳地接纳他们。范仲淹担任将领之时,敌军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四、【悦读•当代英雄事迹】(共20分)6.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回答问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ㅤㅤ①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ㅤㅤ②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ㅤㅤ③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与会代表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ㅤㅤ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碑文是:ㅤㅤ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ㅤㅤ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ㅤㅤ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ㅤㅤ⑤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1)对第④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B.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C.采用逻辑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由主到次,条理清晰。D.采用时间顺序,先看四周,后看中间;先上台阶,后看碑身;先看背面,后看正面。(2)读下面咏牡丹的诗句,选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小碑座四周雕刻牡丹的寓意相同的一项()A.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唐•裴潾)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C.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唐•白居易)D.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唐•薛涛)(3)请你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4)“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案】(1)A(2)B(3)“自古以来”这个词语写纪念碑从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纪念碑,强调了纪念碑的规模和重要性,突出了其作为纪念英雄的场所的特殊地位和意义,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纪念碑的重视。(4)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直观地展示纪念碑的高度,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纪念碑的雄伟和壮观。【解析】【导语】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其设计的庄严与雄伟,并赋予纪念碑深刻的历史和革命意义。文章采用空间顺序从不同角度对纪念碑进行描绘,运用了精确的数字说明和形象的比喻,突出了纪念碑的宏伟规模以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此外,段落中的背景说明部分,强调了纪念碑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全国人民的贡献,增强了情感的厚重感和历史使命感。文章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表达出对英雄先烈们的深切缅怀与敬仰。【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分析。结合“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可知,第④段主要描述了作者走近纪念碑后的观察和体验,涉及到了纪念碑的台阶、碑身四周、碑的正面和背面等元素。作者先上了台阶(即先台阶),然后观察到碑身四周围绕着栏杆(即先四周),接着看碑的正面(即后中间,且先正面),最后看到碑的背面(即后背面)。运用了空间顺序;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结合⑤段中“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可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语境中,牡丹的雕刻是为了象征英雄们的高尚品质和纯洁精神,以及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A.这句诗主要描述了长安城的富贵人家在春天将尽时争相观赏紫牡丹的情景,强调的是牡丹的珍贵和受欢迎程度,与英雄品质无直接关联;B.这句诗赞美了牡丹的非凡魅力,称其为“真国色”,并指出其花开时能轰动整个京城。在这里,牡丹被赋予了高贵和非凡的特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牡丹所象征的高尚品质和纯洁精神有一定的呼应;C.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阶前红牡丹凋零的惆怅之情,主要描绘的是牡丹的衰败景象,与英雄品质不符;D.这句诗描述的是离别和哀愁的情景,并未直接体现牡丹的象征意义与英雄品质有关;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自古以来,意思是从古代以来。结合“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的内容可知,“自古以来”在句中用来强调纪念碑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规模。这个词语的使用,将纪念碑的建造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表明它不仅是当代的杰作,更是超越了以往所有同类建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纪念碑。再者,通过强调“自古以来”都是最大的一座纪念碑,这个句子突出了纪念碑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无限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结合“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可知,该句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首先,通过列数字“37.94米”和“10层楼”,作者准确地给出了纪念碑的具体高度,使读者对纪念碑的尺度有了直观的认识。这种精确的数字描述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次,通过作比较“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作者将纪念碑与天安门这一著名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纪念碑的高度。天安门作为中国的重要象征,其高度本身就已经相当可观,而纪念碑竟然比它还要高出4.24米,这无疑让读者对纪念碑的雄伟和壮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7.阅读《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回答问题。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余建斌奉青玲张艳ㅤㅤ①4月,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东风着陆场,一望无垠。ㅤㅤ②16日清晨,东风着陆场,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搜救预备分队纷纷向预设待命点机动。7时许,伴着螺旋桨旋转发出的轰鸣声,5架直升机成梯次起飞。ㅤㅤ③“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飞船进入大气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的一声声返回指令,让每一位迎接航天员回家的队员更加全神贯注。ㅤㅤ④返回舱进入黑障区,天地通信暂时中断。短短的几分钟,东风指挥大厅内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显示大屏。ㅤㅤ⑤“返回舱出黑障!”大家松了口气。飞船沿着预定轨道,正向东风着陆场飞奔而来。与此同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大厅内,科技人员正在通过测控分队传来的返回舱数据快速计算理论落点,并及时提供至空中、地面分队。ㅤㅤ⑥主降落伞打开了!返回舱降落的速度瞬间放缓。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牵着返回舱缓慢降落,宛如花朵盛开在天地之间。ㅤㅤ⑦“北京,雄鹰报告:空中分队向返回舱收拢飞行!”指挥机上,首次担任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雄鹰调度主岗的龙坤明下达调度口令。此次任务中,龙坤明要下达80多条调度指令,这是最令他紧张的一条。ㅤㅤ⑧一时间,空中、地面分队全速向着陆点收拢,沉寂的戈壁滩引擎轰鸣、尘土漫天。ㅤㅤ⑨“砰!“随着一声巨响,返回舱安全着陆。ㅤㅤ⑩直升机第一时间靠近并降落,空中分队队员迅速着手进行现场处置。国旗手冯毅冲到离返回舱最近的地方,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一气呵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戈壁上闪亮的风景。“去年我是开舱手,今年是国旗手。在着陆现场升起国旗,特别光荣。”ㅤㅤ⑪“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开舱手苏黎明对着舱内的航天员提醒。27岁的苏黎明是神舟十二号搜索回收任务的国旗手,如今与“师傅”冯毅互换岗位。平衡完舱内外气压,舱门被缓缓拉开。ㅤㅤ⑫11时5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进行着重力再适应。ㅤㅤ⑬不远处,3辆橘色的方舱车格外醒目,它们是首次参与任务特制的医监医保车。“4月的戈壁滩风沙大,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长,我们专门为航天员量身定制了医监医保车,航天员将在这里吃到返回地球的第一餐。”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医院航天员医疗救护队队长吴冬惠说。ㅤㅤ⑭3位航天员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乘坐升降梯进入“单人单间”的医监医保车,随后,生理数据采集、健康体检、生活护理等依次进行。ㅤㅤ⑮“感觉非常良好,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圆满完成‘神十三’飞行任务!”翟志刚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ㅤㅤ⑯“真的是很开心很开心。同时我也想跟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向人群挥动着双手,王亚平脸上绽放着笑容。ㅤㅤ⑰“我也实现了飞天梦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到!”叶光富说。(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新闻标题“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的妙处。(2)这篇新闻通讯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请分析下面一处细节描写的作用。国旗手冯毅冲到离返回舱最近的地方,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一气呵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成为戈壁上闪亮的风景。(3)老师想请你朗读下面的句子,请你仿照示例,并结合新闻内容,揣摩朗读应使用的语气,并简要说明理由。示例:“北京,雄鹰报告:空中分队向返回舱收拢飞行!”语气应坚定、有力。这是首次担任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雄态调度主岗的龙坤明下达的一条调度口令,是80多条调度指令中最令他紧张的一条,用坚定、有力的语气,更能传达出指挥人员的信心。“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4)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新闻通讯,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感悟。【链接材料】ㅤ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就是中国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30年来,中国航天员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答案】(1)示例:既概括了此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也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再”“凯旋”等词揭示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成功完成飞行任务;标题具有感染力,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通过“冲”“架设”“旋拧”等一系列动作细节的描写,生动刻画了国旗手进行现场处置时的迅速敏捷,表现了他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而无比骄傲自豪的心情。(3)示例:温和、舒缓。该句是在返回舱安全着陆后,开舱手苏黎明提醒舱内航天员时说的话,目的是让航天员注意自身安全,表达对航天员的关心。(4)示例:这篇通讯生动再现了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的全过程,向全世界展示我国航天科技的实力,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链接材料主要介绍我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以及这种精神给我国航天事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在追逐九天揽月的梦想征程中,我国的航天事业定会续写浩瀚宇宙的美好未来。【解析】【导语】《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以新闻通讯的形式,再现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返回的全过程。文章标题简明而富有情感,“再迎”点明任务的延续与突破,“凯旋”凸显胜利归来的荣耀。结构分明,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呈现从准备到成功的全景画面。细节描写生动,如升旗、开舱等,这些画面塑造出恢宏且温暖的场景。文中点缀航天员及工作人员的语言与心理描写,增强了人物真实感与感染力,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丽篇章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心。【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标题赏析。标题的妙处可从内容、结构、方法与效果角度思考作答。结合第①段“4月,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东风着陆场,一望无垠”,可知标题中“东风着陆场”,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结合第⑫段“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第⑮段“‘感觉非常良好,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圆满完成‘神十三’飞行任务!’翟志刚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第⑯段“‘真的是很开心很开心。同时我也想跟我的女儿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向人群挥动着双手,王亚平脸上绽放着笑容”、第⑰段“‘我也实现了飞天梦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到!’叶光富说”,可知新闻标题概括了此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凯旋”揭示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成功完成飞行任务,“再”是第二次的意思,还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神舟十二号返回舱顺利返回一事,更加突出表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情况,洋溢着自豪之情,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读来让人心情澎湃,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句子内容,从“冲”“架设”“拧”“展开”可以看出运用了一系列连贯性动作细节描写;从“冲到离返回舱最近的地方,架设底座,旋拧旗杆,展开国旗,一气呵成。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可以看出运用了场景的细节描写;具体细致地表现了国旗手冯毅升国旗的动作娴熟、一气呵成;结合第⑩段“在着陆现场升起国旗,特别光荣”,可知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地反映出返回舱安全着陆后人们的激动、自豪之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揣摩句子语气并阐述理由。结合第⑨段“随着一声巨响,返回舱安全着陆”、以及句中“我要准备开舱门了,你们注意安全”,可知该句是在返回舱安全着陆后,开舱手苏黎明提醒舱内航天员时说的话,“你们注意安全”,提醒航天员注意自身安全,表达对航天员的关心,所以应用温和、舒缓的语气阅读。【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结合第②段“16日清晨,东风着陆场,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搜救预备分队纷纷向预设待命点机动。7时许,伴着螺旋架旋转发出的轰鸣声,5架直升机成梯次起飞”、第⑨段“随着一声巨响,返回舱安全着陆”、第⑫段“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可知这篇通讯生动再现了东风着陆场再迎航天员凯旋的全过程,向全世界展示我国航天科技的实力;结合第⑩段“在着陆现场升起国旗,特别光荣”、第⑮段“‘感觉非常良好,向祖国和人民报告,我们圆满完成‘神十三’飞行任务!’翟志刚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第⑰段“‘我也实现了飞天梦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到!’叶光富说”,可知文章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链接材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就是中国的载人航天精神”,介绍我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30年来,中国航天员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介绍了航天精神给我国航天事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我国航天人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和发扬这一航天精神。我们也要勇于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学习,苦练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8.小语和小文最近在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还参加了相关的座谈会,她们就座谈会内容和名著展开了讨论:材料一:记得初读《西行漫记》,大约在50多年前,那时我颇有些惊讶:原来我们崇拜的伟人和英雄,都有着那样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他们的理想信念相同,可是性格禀赋各异,言行举止透露各自的人格魅力。伟人和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精神气质一直在感染我们。《红星照耀中国》问世了那么多年,读来仍然不觉枯燥,写得真实而纯粹,是一个重要原因吧。……《红星照耀中国》现在收进了新编的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是作为纪实类作品收录的……也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作者的立场态度。——温儒敏先生在《红星照耀中国》8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材料二:自红军主要部队从江西撤退之后,隔了好几个星期,南京军队才能够占领重要的红色城池。成千的农民、保卫队、游击队团结在一起,由几个红色正规军队的士兵领导着,举行了一次坚强的抵抗,这些红军领袖们很英勇地主动地停留下来,他们的牺牲精神至今为红军用许多方法纪念着。——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长征》小语:你看我记录的座谈会内容,划线句真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在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就时常被书中伟人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小文:是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彭德怀,他常常把他的马让给伤员和疲惫的同志骑。小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德,他________。小文:温儒敏先生还说“新闻报道是纪实,但也有作者的立场态度”,这部纪实作品也有体现作者的立场与态度吗?小语:那当然啦!你看这本书第五章《长征》,这段文字就体现了作者的立场态度。小文:你能具体说说吗?小语:_________。小文: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真是了如指掌,你为什么要反复阅读这本书呢?小语:因为共产党人和斯诺的精神,都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启发,比如说______。【答案】①.允许任何一个战士向总司令告状②.斯诺把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他说:“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③.示例:“读史使人明智”,《红星照耀中国》中共产党人和斯诺的行为及精神,让我们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它引导着我在学习上积极努力,将来为祖国的腾飞做贡献。【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示例:和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最早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红军长征的评价。斯诺把长征誉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他说:“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名著写出启示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会活动总结范文15篇
-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15篇)
- 法治社会+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卷263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考试卷110
- 二氧化硅壳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离婚子女抚养权协议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产业养生顾问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净水设备售后技术支持与用户满意度提升协议3篇
- 软件行业美工工作总结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退休人员节日慰问政策
- 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正式版)
- 2024年北京市房山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