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拟行路难(其四)[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酌酒(zhuó)氛围(fèn)皈依(kuī)B.泻水(xiè)翡翠(fěi)凝睇(dì)C.踯躅(zhí)衣袂(mèi)姊妹(zǐ)D.鲍照(Bào)玉簪(zān)闲暇(xiá)2.选出下面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泻水倾泄泄漏寄愚B.酌酒斟酌商酌酌情C.踯躅珍羞金樽磊落D.断绝慷慨徘徊辈愤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①安能行叹复坐愁,②翠华摇摇行复止))B.eq\b\lc\{\rc\(\a\vs4\al\co1(①酌酒以自宽,②将以遗兮远者))C.eq\b\lc\{\rc\(\a\vs4\al\co1(①举杯断绝歌路难,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D.eq\b\lc\{\rc\(\a\vs4\al\co1(①吞声踯躅不敢言,②凡六百一十六言))4.对《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亦有命”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说明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最终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哀痛。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麻木不仁,无所感慨?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白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5.默写①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将其忍辱负重、冲突苦痛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②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方的手法对当时门第确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生气的控诉的两句诗是,。③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④《拟行路难》(其四)中劝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课内精读]阅读《拟行路难》中的文字,回答6~9题。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苦痛。7.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出名的比方,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定的。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8.“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改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声情并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迁移]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然后回答10~13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10.“不能食”“拔剑击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什么使他长叹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蹀躞垂羽翼”怎么理解?这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中“弄”“看”描绘了怎样的生活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是表达归隐的情趣吗?请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评析一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思陆游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始终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爱好。B.首联两句作者采纳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缘由: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丽,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15.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作业3拟行路难(其四)1.解析:“氛”读fēn,“皈”读ɡuī。答案:A2.解析:A.寄寓;C.珍馐;D.悲愤。答案:B3.解析:A.复:又。B.以:①连词,来,②介词,把;C.歌:①歌颂,②作歌;D.言:①说话,②字。答案:A4.解析:“忘却了苦闷和哀痛”说法有误。答案:B5.答案:①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②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③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④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6.解析:所忧的不是情感琐事。答案:C7.解析:属五、七言杂体。答案:D8.答案:“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当学会自我宽慰。事实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起先奔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达到了高潮。9.答案:这首诗综合运用了比兴、反问等修辞手法;音节上也有它独到的地方,用的是长短相间的杂言体。开头两句由泻水于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贵贱穷达,比方贴切,耐人咀嚼;第五句运用反问,增加了语言的感情色调,蕴蓄着无限的酸辛与愤慨。另外句式长短相间,敏捷多变,前六句五七言交织,一短一长,给人以欲说还休的语感;结尾两句连用七言长调,形成了情感的高潮。10.答案:无限激愤之情。渴望有所作为,却无用武之地。11.答案:委曲苟活,虚度年华。不愿无所作为、阿附权贵、要有所建树的高尚情怀。12.答案:暖和华蜜的家庭生活。13.答案:鲍照一生,始终执着地追求实现自我。他曾说:“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诗人不是要躲避现实,隐身到华蜜的小家庭圈子中去,实质是发泄不得志的牢骚话。或者说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议。“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诗人以古鉴今,去分析相识自己被埋没、遭贫贱的命运,并将自己与古代圣贤同日而语,表现了他对自我人格和自我价值的高度自信。14.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和诗人思想情感的实力。D项,“守住中原,恩泽天下”错,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现实状况来看,南宋朝廷已偏居江南,中原已被金国占据。“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答案:D1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实力。作答时,首先要把握诗句的表层含义,是说想象中原移民在被外敌侵占的地方悲苦哭泣,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又响起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