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安全管理培训_第1页
用药安全管理培训_第2页
用药安全管理培训_第3页
用药安全管理培训_第4页
用药安全管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药安全管理药剂科2018年8月THEPEOPLE’SHOSPITALOFYIZHENG用药安全管理用药安全警示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高警示药品管理易混淆药品管理特殊药品管理中药注射剂管理冷链药品管理(特殊贮藏要求)

从2006年以来,“鱼腥草”事件、“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华海药业缬沙坦事件”等等,重大医药事件不断发生,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用药安全警示我国药物不良事件形势严峻“齐二事件”(亮菌甲素)——制剂辅料问题!“欣弗事件”

(克林霉素磷酸酯)——违规生产!“鱼腥草事件”

——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甲氨喋呤事件”——生产违规,药品被污染!2006200620072006……20182018……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生产记录造假!

“华海药业缬沙坦事件”——生产工艺问题!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药害事件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9人死亡近年来国内发生的药害事件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弗”注射液导致11人死亡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

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的】

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约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涉及药师、医师、护师等多个职种,以及患者本人,需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

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措施】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高警示药品管理仪征市人民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

高警示药品是指药品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定本制度。

1、高警示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化药品等,具体品种见附录。

2、高警示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警示药品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高警示药品管理4、高警示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高警示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6、加强高警示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警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的高警示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高警示药品管理最新版

高警示药品管理

高警示药品管理

基于遵从英文原文(High-AlertMedications)语义、切合管理文化以及方便对患者进行用药交代、避免歧义等多方面考虑,对于在我国近年沿用的“高危药品”,更名为“高警示药品”。

2015年6月5日

高警示药品管理

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B级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C级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高警示药品管理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和制度:根据高警示药品定义,结合医院药品目录,制订高警示药品目录---培训:医生、药剂人员、护士---全院统一标识---药品分类摆放---加强督导检查:每月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及药剂科进行检查。

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病区药房发放高警示药品,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护理人员执行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警示,双人核对后给药。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专门的存放区域,单独存放存放区域设置明显的统一警示标识加强高警示药品的养护、效期管理,先进先出

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

---医师处方申请高警示药品时,应做到适应症、给药途径明确,剂量具体,给药浓度、速度精细计算。遇有老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应该注意。药房审核医嘱双人复核审核处方双人复核病区患者库房双人复核

易混淆药品管理易混淆药品概念:具有相同(或相近)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具有相同(或相近)药品名称但不同剂量具有相同(或相近)成分但不同商品名,外观或包装颜色等相近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易混淆药品主要有: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药品、多剂型药品等。(1)药品包装相似(2)药品名称相似(3)相同药名不同剂型与规格

易混淆药品管理

易混淆药品管理相似药品:看似、听似(易混淆)、多规药品。远离、分类定位存放,有警示标示

易混淆药品管理(1)陈列根据剂型不同分区摆放,分柜陈列。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对于听似、看似、多规、多剂型的易混淆药品应放置不同的“警示标识”,且全院统一。(2)调剂调剂易混淆药品时,药师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原则,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3)使用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亦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管理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易混淆药品展示

易混淆药品展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5月1日)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

医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后,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药师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资格后,方可在本机构调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第二十一条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二)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红色,处方右上角分别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白色,处方右上角标注“精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第二十二条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第二十三条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第二十四条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第二十五条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第二十六条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第二十八条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

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05年11月14日)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库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库应当安装报警装置。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的,应当配备保险柜,药房调配窗口、各病区、手术室存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第二十四条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各环节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应当有记录。第二十五条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购入、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者追回。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第二十七条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者贴剂的,再次调配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或者废贴数量。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内各病区、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作记录。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办理退库手续。第三十条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医疗机构应当要求患者将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无偿交回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销毁处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入人体的制剂。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如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4)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以用于疾病诊断。缺点(1)使用不便且注射时疼痛,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性;(2)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由于成分复杂、物质基础研究不清楚、临床存在普遍不合理用药等因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常累及多器官、多组织、多系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如突发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皮疹、皮肤瘙痒等;发热,以中度及高热为主;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等;血液系统损害,如出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损伤、血压骤升或骤降;头痛、头晕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腰背剧痛、肌肉震颤及关节肿胀疼痛等运动系统反应;还有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一、药物因素①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常为复合物,且分子量较大;而未知的非定量成分也占相当比例。②由于受提取方法的限制,杂质提纯未达要求,部分有效成分及杂质成分都有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而引起过敏反应。③杂质未提纯、微粒含量、溶解性及稳定性等因素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直接关系,而这些因素又受制备工艺的影响。④溶解度与药液的pH关系较大。⑤质量标准缺乏或低下,质量标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杂质控制缺陷。⑥作为使用依据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不够规范,如无应注明的药性,无寒凉温热说明;多无不良反应内容,或表述简单。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二、临床不合理使用①未辨证施治,中药西用,选择盲目。中药注射剂的本质还是中药,其机理特点是纠正偏性;若不遵从辨证施治原则,则可能造成“雪上加霜”或“火上加油”的错用效果。②用量过大、浓度过高。③配伍不当、多药并用。④溶媒、载体选择不当;不溶性微粒增加。⑤用法失误,将肌注的中药注射剂擅自改为静滴。⑥静注速度过快。⑦其他如患者因素,包括个体差异、过敏体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注意事项一、重视患者机体差异。二、遵循辩证施治原则,合理选择品种。三、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浓度。四、注意配伍禁忌,避免多药并用,尽量减少联合用药。五、溶媒、载体的选择。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选择溶媒,不宜与强电解质同瓶给药。六、注意给药方法,肌肉注射和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